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芭樂媽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電腦族職業病 –眼睛不適

2005年03月15日
公開
41

電腦族職業病 –眼睛不適(轉貼) 文/營養師 劉玲玲(崴達營養顧問) 您最近常覺得眼睛酸痛嗎? 您最近常覺得眼睛乾澀嗎? 您最近常覺得頭痛嗎? 如果您有以上的症狀 您可能已經得到電腦族的職業病-眼睛不適 隨著電腦的進步及普及化,電腦已是民眾日常生活中的必備品,不管是學生、上班族、家庭主婦,甚至連老阿公、阿媽都知道如何上網,可見電腦的媚力有多大! 但隨著使用電腦的時間愈長,眼睛酸澀疲勞、視力模糊等不適現象也日益增加。根據統計指出:有百分之七十至七十五民眾長時間使用電腦,會產生『電腦族的視覺與眼部不適症候群』,其症狀包括眼睛酸澀、頭痛、視力模糊及背部肩膀肌肉酸痛及僵硬,症狀輕微者會影響工作效率;症狀嚴重者會造成視力減退及關節病變。另根據今年日本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感到眼睛疲勞的電腦族中,有高達1/3,其淚水乾澀程度已達乾眼症的診斷標準。所以千萬不要忽略眼睛的不適,尤其是近視、遠視、老花眼、斜視的朋友,一旦發現眼睛有異常現象,請儘早找眼科醫師診斷治療。除了找醫師診斷治療外,調整使用電腦的方式及眼睛食補也是維持眼睛健康不錯的方法! 正確使用電腦的8大法則 1. 不要將電腦擺在窗邊,避免光源從頭頂上方照射造成反光。 2. 電腦螢幕要比眼睛來的低 3. 電腦螢幕和眼睛距離60公分 4. 使用電腦專用的文件架放要處理的文件 5. 每看電腦一小時眼睛要休息5分鐘(如果可以請閉起眼睛才能達到完全的休息) 6. 多眨眼睛 7. 在桌上擺一杯水增加周邊濕度 8. 雙手摩擦敷在閉著的眼睛外 眼睛的食補 我們的眼睛能夠看的見東西是因為眼睛有網膜,而視紫是網膜的感光物質,也就是在光線照射下視紫會產生化學反應而產生一個訊號,透過神經傳導到大腦,才完成看的動作。但隨著用眼的過度、外界的刺激、紫外線的照射等因素,使得眼睛產生提早老化、眼睛過乾而疲勞酸澀、眼球最外層組織受損、視神經傳導遲緩等問題,除了透過眼科醫師的診療及執行正確使用電腦的8大法則外,其實補充眼睛必需要的營養素,在保護眼睛的過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1. 眼睛疲勞的食補: 眼睛過乾、缺乏黏液滋潤易產生眼睛疲勞的現象,維生素A或b葫蘿蔔素和黏液的供給有很大的相關性,此外維生素B6、維生素C及鋅的補充也可幫助解決眼睛乾燥的問題。 2. 視線糢糊的食補 大部份的人在使用電腦一段時間後,往往會有看不清字或是覺得視線糢糊的困擾;另外有些人只有在晚上光線昏暗時才有視力明顯變差的情形,這也就是一般大家所知的夜盲症。適當維生素A或是b葫蘿蔔素或是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山桑子或是越橘中所含花青甘色素類等,對於視線模糊或是在黑暗中快速調整視力等,皆有不錯的效果。 3. 維持視神經系統正常的食補 嚴重的視神經萎縮會造成失明。維生素B群尤其是維生素B1、B12,和視神經健康有非常密切的關係,若缺乏維生素B1、B12,易造成神經炎及神經病變。 4. 抗組織老化的食補 過多自由基會對眼睛組織造成傷害,包括白內障等眼睛的疾病,嚴重者也是會造成眼睛失明的問題,所以能夠和自由基直接作用的營養素,也就是抗氧化營養素,如b葫蘿蔔素、維生素A、C、E 、花青甘色素類等,能夠預防白內障等的進一步惡化。 眼睛是靈魂之窗,要好好保護它,若有任何不適的現象,一定要儘早看醫師,而正確使用電腦及適當的眼睛食補,則是不錯預防眼睛受傷害及醫療之外的輔助療法。 BOX: 對眼睛有益的食物: 深綠色蔬菜、青花菜、青江菜、青椒、紅蘿蔔、木瓜、蕃石榴、柑橘、檸檬、牛奶、蛋黃、瘦肉等。 根據研究顯示: 老闆給員工的工作太多也會造成眼睛疲勞喔! 使用護目鏡可以避免眼睛疲勞嗎? 答案是不行!

你真的想約我家女兒出門嗎?請先填妥申請表

2005年02月02日
公開
35

你真的想約我家女兒出門嗎?請先填妥申請表,回寄給我。本申請表若無附上財力證明、工作經驗、家族歷史,以及最近由醫師所開出的診斷報告者,將視為資料不齊全而退件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出生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照片黏貼處) 身高:________ 體重:________ 智商:________ 學業總平均:______ 身分證號碼:______________________ 駕照號碼:_______________ 住址(縣市�郵遞區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體適能(本欄請由醫生填寫)︰ (A)5000公尺︰____分____秒 (B)仰臥起坐︰_________下/分鐘 (C)伏地挺身︰________下/分鐘 (D)立定跳遠︰_________公分 (E)引體向前︰________公分 (F)100公尺︰___________秒 醫生簽名︰_______________ 性能力(本欄請由男醫生填寫)︰ (A)陰莖長度︰________公分 (B)陰莖莫氏硬度︰______ (C)精蟲密度︰__________隻/ml (D)精蟲活力︰__________% (E)可連續性交次數(請以自慰代替)︰________次 (F)持久力(測試時擺動頻率為一秒抽動2次)︰_________秒 (G)HIV檢驗︰陽/陰 性 (H)其他性病︰無/有____________ 醫生簽名︰______________ 信用卡號碼: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到期日期:_______________ 信用額度:___________________ 發卡銀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子軍階級:____________ 你是否擁有一男一女的雙親?_____ 雙親結婚多久了?_____ 父親職業:_________________ 母親職業: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家年總收入:________________ 房屋:________棟 參加集會的情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席頻率?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希望這申請表不會問我的問題是: 初次遇見一名女子,我最先注意的是她的: 你以後想要做什麼? 用50字以內簡述「晚歸」對你的意義。 用50字以內簡述「不要碰我女兒」對你的意義。 用50字以內簡述「禁慾」對你的意義。 你的女兒和老婆及岳母掉到水中,三人都快溺死了,你會先救誰? 親筆簽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備註: 謝謝你對我家女兒有興趣。請容許四到六年的資料處理時間。若審核通過, 我們會 書面通知。 不要打電話給我們,我們會打給你。

電視傷害,你想不到的大

2005年01月13日
公開
34

電視傷害,你想不到的大 吳韻儀 -------------------------------------------------------------------------------- 看電視不僅妨礙孩子的腦部發展,更會降低思考能力、注意力與想像力……,不管什麼節目,只要打開電視,就可能傷害你的孩子。   節目開始了。恐龍布偶挺著大大的肚子,一跳一跳的出現在電視螢光幕上,與一群小孩唱兒歌、玩遊戲。還不及電視高的孩子,站在螢光幕前仰著頭,不時隨著玩偶搖動身體,哼哼呀呀。   也許你心裡想著:才開始牙牙學語的孩子,就能跟著電視節目唱歌、甚至學英文,真是愈來愈聰明。   這可是大錯特錯。   「只要在電視螢光幕前坐上半個小時,人的新陳代謝與活動力都下降,智商減少五十。」美國《聖路易郵訊報》報導了曼菲斯幾位心理學家的研究指出。此外,還有研究顯示,看電視會使人變得被動與焦慮。   真的嗎?   近年針對腦波的研究,讓我們透視電視對腦部的影響。   人腦中有阿法波(alpha waves),與類似催眠效果有關;還有貝塔波(beta waves),顯示意識、理性思考。研究發現,人在閱讀時,腦中產生活躍、快速的貝塔波,一旦轉為看電視,腦中立刻就產生大量的阿法波。看電視的時間愈長,腦中的阿法波愈強,貝塔波愈弱,腦部活動力大減,人就像被催眠一樣,思考力與注意力都下降。   而長時間看電視造成腦部活動力大減,對兒童的影響尤其大。澳洲大學的艾莫瑞夫婦在《空洞的目光》(The Vacuous Vision)一文中指出。   因為幼兒自呱呱落地後的前幾年,是腦部發展與成長特別重要的時期。美國小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還公佈政策,極力主張父母避免讓兩歲以下的孩子看電視,正是有鑑於幼兒在這段時間看太多電視,對腦部發育有負面影響。 只要看電視就有礙發展   《電視對孩童心靈的傷害》(How Television Poisons Children掇 Minds)一書的作者艾佛略特(Miles Everett)甚至指出,「不論電視播放什麼節目,只要孩子花更多時間坐在電視機前面,對他們就是有害的。」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小兒科行為與發展部助理臨床教授強生(Susan Johnson),深有同感。   強生有個六歲大的兒子。雖然強生謹慎挑選電視節目,還是發現電視對兒子造成不良影響。強生的兒子只要一看電視,就對四周環境沒有反應,一關掉電視就變得焦躁。而且看電視後,他的動作變得衝動、不協調,遊戲內容也不再像過去用木棍與石頭做東西,取而代之的是重複演出電視節目的內容,不再自己創造主題,缺乏自己的想像。   到底,電視如何影響孩子?電視真的會把孩子變笨嗎?   知名兒童教育學者皮爾斯(Joseph Chilton Pearce)在《進化的終點》(Evolution掇 End)一書中指出,幼兒的潛力就像種子,需要培育與滋養,才能正常的成長。   對於快速發育的幼兒頭腦,電視非但不能提供養分,甚至反而剝奪幼兒腦部吸收適當養分的機會,不僅妨礙腦部發展,還傷害未來的學習能力。 特寫音效剝奪孩子思考機會   電視迷人的聲光色彩,是幼兒腦部發展的頭號障礙。   電視節目為了抓住觀眾的注意力,三不五時就會出現閃爍的色彩、特寫的畫面、大分貝的聲音。這些看來豐富的刺激,卻只能刺激腦部較原始的部分,不能幫助幼兒發展思考能力。   新生兒還摸得到急急脈動的小腦袋,就像粉嫩的小身體一樣,在出生後經歷快速的發展階段,建立大量的神經連結。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助理臨床教授強生在一篇論文中指出,幼兒的腦部由掌控動作的最原始核心部分(core brain)開始,發展到包圍在核心周邊掌管情感的區域(limbic brain)。到四歲左右,這兩個部分完成了大約百分之八十的神經連結,然後發展的重點轉向思考區域(thought brain,neocortex)。在不同的發展階段,腦部需要不同的刺激,才能促使神經快速發展、建立連結網路。   電視聲光與畫面的刺激,讓腦部一直維持在較原始的區域運作,無法刺激思考區域的發展。思考區域至少需要五到十秒來處理刺激,但是大部分的電視節目每五、六秒,有些廣告甚至每兩、三秒就變換畫面,像連發砲一樣,讓思考區域毫無參與機會。   教育心理學家海莉(Jane Healy)在引起廣泛討論的《心靈危機》(Endangered Minds)一書中指出,兒童如果缺乏思考的習慣,電視節目就算提供豐富的資訊,也無法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長時間下來,這樣的刺激不僅無助於思考發展,甚至讓人沮喪。   由於分辨真偽是思考區域的工作,腦部掌控行動與情感的區域接收到電視畫面的刺激時,無法分辨真實或虛幻,立刻做出「反擊或逃走」的反應。接著心跳加快、血壓上升、輸送到四肢肌肉的血液隨之增加。強生在《電視與兒童心靈》報告中指出,由於這一切反應都只發生在體內,四肢並沒有做出配合動作,所以電視節目的確讓觀眾長期處於沮喪或焦慮中。 色彩刺激使左右腦失衡   此外,電視以色彩畫面為主的傳播方式,使左腦與右腦不能均衡發展。   《心靈危機》一書指出,看電視會減少對於左腦的刺激,連帶影響左右兩腦的連結,因而影響孩子未來智力與創意的發展潛力。   人的右腦是直覺區,對於視覺影像、色彩、新奇的經驗特別有反應。   左腦則是處理邏輯推理,負責分析語言的聲音、意義與抽象思考。   電視的色彩刺激,幾乎全由右腦處理,相對減少對左腦的刺激,削弱了左腦的功能。這不僅影響對語言、閱讀、分析能力的培養,也減少聯繫左右兩腦之間的神經發展。   左右兩腦之間的神經聯繫,是腦部最後成熟的區域。各司其職的兩部分,必須透過神經聯繫,學習彼此協調。許多神經心理學家認為,如果聯繫兩邊的神經沒有接受足夠的刺激、不能適當發展,可能會造成注意力與學習困難。 看電視的眼睛懶得看書   電視傷害了兒童閱讀能力,是影響未來學習的另一個因素。   電視對於兒童閱讀的影響,不僅是搶占了兒童看書的時間,而且破壞了視覺系統的學習。看電視的時候,眼球很少運動,眼睛只要盯著電視螢光幕,既不用擴大瞳孔,也很少、甚至不用來回移動,而且缺乏一般的瀏覽活動。這使得培養閱讀習慣所需要的搜尋、瀏覽、對焦的能力受損。   看書的時候,眼睛必須不斷在書頁上下左右移動,需要眼睛肌肉有活動的能力與力氣。看電視讓眼睛肌肉缺乏運動,對於閱讀所需的能力與精力有負面影響。   電視不僅讓眼睛缺乏運動,也讓我們的心變得懶惰、被動。   真正的學習與解決問題,需要主動與堅持。但是,阿拉巴馬大學教授布萊恩指出,電視降低了主動聚精會神的能力。他觀察孩子看過很多快節奏的電視節目後,再要求他們閱讀或解決複雜的謎題,他們完成的堅持力與意願,都會降低。   因為電視節目用了各種花樣吸引兒童的注意力,使得兒童習慣於因外在的刺激而學習,而非自發的主動學習。一旦碰上難一點的問題,心思就飄向他處,等待轉台。   布萊恩並且強調,電視降低主動聚精會神的能力的問題,在三到五歲的幼兒身上特別重要,因為這段時間似乎特別容易受到影響。   難怪耶魯大學的電視與兒童專家辛格(Jerome Singer)深信,「在學習與閱讀習慣完全培養好之前,最好完全不要看電視。」 孩子畫不出自己的白雪公主   電視傷害了孩童的閱讀能力,改變了孩童的閱讀習慣,也就使得孩童失去想像力。   芝加哥大學生物心理學家勒維(Jerre Levy)指出,兒童看書時,必須自己創造出所有的情節。兒童一面看,一面要想像出人物的形象、揣摩他們的情緒、模擬他們說話的語調,還要創造出人物周遭的環境,想像環境的感覺。這種自我創造很重要,但是電視並沒有為這創造過程留下發揮的空間。   「看電視造成的問題,就是使得孩童習慣於完全不用自己的想像思考能力。」強生指出。   腦部掌管情感的區域,負責對於所學、所記憶的事物賦與價值、意義,與記憶關係密切。由於電視畫面投射到情感區,不僅使得思考區域沒有練習創造畫面的機會,而且畫面會直接進入記憶。進入記憶的畫面,不會被忘記,而成為未來創造的限制。如果看過白雪公主的電影,未來再看白雪公主的書,腦中就浮現記憶畫面,很難創造自己的圖像。   「腦子是被設計來接受認知挑戰的。腦子就像肌肉,如果不運動,腦子就會萎縮。」勒維指出。   想像力的萎縮,是一大損失。如果對同一個故事,你有先看書再看電影的經驗,就會了解這種損失。通常,看完電影後,都會大失所望,這正是因為我們自己在閱讀中的想像,比螢幕能夠呈現的,豐富太多了。   強生並且指出,「創造畫面的想像,不僅是娛樂,也是我們夢想與直覺、激勵等高層思考的基礎。」我們用圖像來夢想、思考、幻想未來的可能性。失去了創造畫面的能力,連夢想的能力都受到影響。   總而言之,「電視影響了人之所以為人的三項特徵」,強生在《電視與兒童心靈》中指出。在人生最初的三年,孩童應該學走路、學說話、學思考。但是電視卻讓幼兒坐著,沒時間進行有意義的談話,而且嚴重傷害思考能力。 思考力結凍   英國兒童文學家達爾(Roald Dahl)在一九六四年寫了《查理與巧克力工廠》(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被翻譯為西班牙文、挪威文等,流傳世界。他在書中寫道:   電視腐蝕了腦中的感官!   它扼殺了想像力!   它阻塞、攪亂了心靈!   它把孩子變成如此遲鈍與盲目。   孩子再也不能了解幻想與夢境!   他們的腦子變得像乳酪一樣鬆軟!   他們的思考力生銹、結凍!   看來貼近兒童、善用創意的兒童文學家,最了解電視對兒童的傷害。   關掉電視,說個故事吧,給孩子的夢想一雙堅強的翅膀。牽起孩子的手,到真實的三度空間世界中探索去,讓孩子有踏踏實實的學習經驗。   才起步的孩子,有太多的發展里程碑要完成,別讓他呆坐在電視前。 (轉載自《天下雜誌》特刊第27期)

孩子抱多了不好嗎

2005年01月12日
公開
46

「淑琴和公婆同住,平日當淑琴忙著做家事的時候,公婆蠻能夠主動的照料孩子,但是,老人家似乎愛孫心切,只要孩子一哭,就急忙把他抱在懷襄,孩子往往動不動就哭,做什麼事都吵著要人幫忙。淑琴非常擔心公婆的舉動會阻礙了孩子的發展,使孩子養成依賴的性格。」 擁抱能減低適應焦慮 許多研究顯示,母親擁抱初生嬰兒,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第一步。嬰兒從母親的子宮初到人世,新的環境、新的生存條件,難免有不適的無助之感。把他擁入懷裏,讓他體驗溫暖的肌膚接觸,聆聽熟悉的心臟跳動,自然能減低他適應新世界的焦慮,感受到親人對他的歡迎。等他漸漸長大,就會用各種方式傳達需要被抱的訊息。 孩子為什麼要人抱? 通常,孩子要人抱,不外下列幾點原因 情感性依附的需要 新生兒身心方面的能力有限,需要仰賴父母的照顧才能夠生存。在這種依存的關係中,嬰兒逐漸發展出對父母親的情感依附。到了六個月大開始認人的時候,嬰兒更會因為看到陌生人就焦慮,父母離開就哭鬧,這些都是情感性依附的表現,也是很自然的現象。如果我們了解幼兒有這方面的需要,便會接納他、抱抱他,減低他的焦慮。等到這段時間(六個月至一、兩歲間)過去後,此種依附的需要便會逐漸減低。 工具性依附的需要 嬰幼兒在學會爬行、走路以前,都需要藉助父母或家中其他成員的擁抱,來移動身體、擴展生活的空間。這方面的需要,在孩子能夠爬行、走路之後,就逐漸消失。 制約習慣的反應 許多父母在剛開始帶孩子的時候,常是聽到孩子哭就把他擁入懷裏,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就學習到:不舒服、有需要時就哭;哭了以後就期待著被抱。如果沒有人抱,使哭鬧不休。 事實上,哭是嬰兒藉以表示他餓了、尿濕了、想睡,或是想要親近家人的一種本能。他哭了,我們就該去抱他,觀察他、了解他哭的原因,不要因為怕給他過度的疼愛,而不肯抱他。如果我們對於寶寶的呼喚(哭)不加理會,恐怕幼小的心靈會有挫折感,影響日後對這個美好世界的信心 抱多了不好嗎? 「抱」既是孩子的必然需要,而愛孩子的父母也願意滿足孩子的需要。但是,孩子抱多了真的不好嗎? 孩子需求抱的時間愈長,照顧者所耗費的精力、體力就愈多,往往使得照顧者疲憊不堪,也耽誤了許多該做的事。從另一方面看,孩子被抱多了,自然失去許多練習動作的時間和機會,因而會影響到動作精進的程度。 雖然,孩子抱多了,難免會影響到他的發展,但是,並不會構成太大的問題。因為孩子天生都有一種本能,也就是在某一個行為發展的階段,他的行為動機會非常強烈。譬如說,在孩子學爬的階段,會有很高的爬行慾望:在不會自己穿衣服的時候,會很想自己學穿。因此,我們要能掌握到孩子成長的脈動,抓住每一種行為發展的關鍵階段。換句話說,在他想要學走的時候,放手讓他走:在他想學著自己吃飯的時候,讓他自己來:這樣,孩子自然可以適度地發展。 至於「抱」是不是「依賴個性」的罪魁禍首呢?「抱孩子」這件事,並不是導致「依賴個性」的直接因素,抱孩子的態度不當,以及沒有培養孩子獨處的經驗和能力,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抱」 ,就夠了嗎? 從表面看來,抱孩子不過是把孩子抱在懷裹而已,事實上,「抱」的態度還關係到孩子制約習慣的養成。有幾種常見的「抱」的態度是值得商榷的: 應付型 有的人抱孩子常常是「純」抱孩子,也就是兩手抱著孩子、眼睛卻盯看電視或是與人交談,很少注意、關切到孩子真正的需要,或與孩子有任何溝通。這種態度,使得「抱」這件事成為大人的負擔,孩子的需求也得不到真正的滿足,枉費了「抱」的功能。 全天候型 有的家長在孩子哭鬧或有異樣反應的時候,就立刻放下其他工作來抱孩子。這種處理態度往往使得孩子沒有機會學習面對和等待 面對遭遇不適的小小挫折感和等待媽媽把事情做到一個段落。 控制型 這種態度多發生在孩子開始學爬或學走,對周遭事物充滿探索興趣的階段。為了避免亂爬、亂摸,有的家長索性把孩子抱在懷裏,以避免處理善後,但是卻因而限制了幼兒四處探索的機會。這種處理方式,往往會錯過孩子行為發展的關鍵時刻,阻礙了發展學習獨立的基本能力。 怎樣幫助孩子不依賴?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安絲渥(Mary Ainsworth)曾做過一項研究,結果發現,哭了之後立即收到反應的嬰兒,一歲以後還會哭鬧的比率比較低。依據安絲渥的看法,母親對嬰兒的需求愈是敏感,嬰兒就愈有安全感,不但能和媽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而且敢於外出探索,逐漸脫離依賴。另一項個案研究則發現,兩個在兩、三個月大時哭鬧程度相當的嬰兒,甲嬰兒的父母對他的哭鬧不煩不亂,仍然跟他說話,逗他玩。乙嬰兒的父親則極少花時間陪小孩,母親又是只要他一哭就把他抱在懷裏是來走去,很少跟他說話,或是陪著他玩。等到一歲左右,甲嬰兒只要在父母身邊不遠,大部分時間都能快快樂樂地自己玩:乙嬰兒卻仍然時常哭鬧,要求大人抱。如此看來,很可能是甲嬰兒的父母由於帶孩子的過程中不煩不亂,能享受樂趣,因此,對於孩子的需求及成長的脈動皆較為敏感,較能適時擴展孩子的行為能力,使得他逐步在不被抱的情況下也能有安全感,能自得其樂。乙嬰兒則沒有學到這樣的能力,仍然得倚賴較原始的方式--被抱才覺得安全、快樂。 培養孩子獨處的經驗和能力也是幫助孩子養成不依賴個性的必備條件。孩子有許多經驗的取得必須在獨自面對並經歷各種嘗試錯誤的過程中才會有真正的收穫。讓小嬰兒獨處,聽來似乎不可思議,但是,這並不是意指丟下他一人,讓他真正的「獨處」,而是在餵完奶、換好尿片後,把他安排在母親工作的房間裏,讓他自己玩。剛開始,孩子可能玩玩自己的手:注視著周圍某一件物體,慢慢地,可能需要為他準備合適的玩具。只要他專注於自己的活動,我們都不須去打擾他。萬一他遭遇到什麼挫折,也盡量讓他自己面對;如果他開始吵鬧,而我們手邊的事情還沒有完成,可以先和他說話,用聲音安慰他,等我們把事情做到告一個段落之後再去抱他,一方面讓他知道媽媽對他的需求並不是毫無反應,但也讓他知道我們有需要料理的事情,他必須學習等待。可是,只要我們忙完了,一定要過去抱抱他,好好陪他玩一下,使他對等待有信心。 如果爺爺、奶奶愛孫心切,常給予孩子過度的保護,不妨和顏悅色地和他們溝通。若是屢試不得結果,只要珍惜自己和孩子相處的時刻,隨著孩子的成長,逐步鼓勵、培養其獨立探索的能力及興趣,便不需太過憂慮。 珍惜和孩子相處的時刻 總之,受孩子、抱孩子並不需要「三思而後行」,只要運用父母親天生的敏感來抓住他成長的脈動,掌握住各種行為能力發展的關鍵期,並且在生活中給他等待和安全獨處的機會,他自然會慢慢遠離童稚的倚賴,養成健康獨立的個性。那麼,在孩子年幼時,和他相處的每一刻就是千金難買的溫馨。 本文摘自:信誼基金出版社-育兒錦囊集(生活篇)

平常心看幼兒發燒

2004年12月26日
公開
36

平常心看幼兒發燒 廖文評�三軍總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 「醫師,寶寶發燒了怎麼辦?」「一直燒燒退退,會不會燒壞腦袋?」「何時會退燒?」「為何用了退燒藥還是不退燒?」「能不能打個點滴退燒?」「這樣燒下去會成肺炎嗎?」「燒太久會不會有後遺症?」 上述這些問題,家長們都會面臨,也非常關心。多數家長一遇到小孩發燒就如臨大敵,近乎惶恐地往醫院衝,甚至不等醫師診視,就要求打點滴或退燒藥,最好一次見效,搞定所有症狀。 然而,發燒真的有這麼恐怖嗎? 體溫由腦部調節中樞所調控,體溫變化有節率性,清晨最低,傍晚最高。身體因感染病菌或發炎刺激腦部,把體溫設定調高時,會覺得冷,甚至出現寒顫現象以增加熱量,並收縮周邊血管減少出汗散熱,接著四肢冰冷,那就表示發燒了。 幼兒腦部發展未臻成熟,對體溫的控制力弱,加上本身抵抗力較差,所以容易發燒。 流行病學顯示,幼兒發燒而急診就醫最常見的原因為感冒或病毒感染、中耳炎,其次為敗血症、尿道感染,較少見的包括腦膜炎、疫苗接種反應等。 發燒只是疾病的症狀之一,如同咳嗽、流鼻水等,不是疾病的全部。所以退燒非治療的全部,醫師著眼發燒背後的原因,即疾病本身,唯有清楚病程未來發展方向,方能擬定治療計畫。 而家屬往往只看疾病表象,一味要求醫師退燒,為的只是治療發燒這個症狀,此為雙方認知上的差異。 發燒會燒壞腦子影響智力嗎?我想這是以前知識尚未普及時代所釀成的誤解!腦部耐受的溫度極限為攝氏42度,過高會破壞腦細胞,引起昏迷,甚至死亡。除了少見麻醉藥過敏、藥物反應或感染重症外,一般感冒發燒極少達此溫度。 事實上,發燒本身並不會燒壞腦袋,唯有腦膜炎、腦炎等腦部病變會破壞腦細胞;此外,高燒合併全身抽痙的病症稱為「熱痙攣」,延遲處理,才會造成腦部缺氧性病變。所以,對幼兒發燒不必過度恐慌,可以平常心冷靜判斷。 發燒會加快代謝、呼吸與心跳,造成脫水或合併頭痛、倦怠、肌肉痠痛或腸胃道症狀,引發不適感。但換個角度看,發燒也有提升免疫力、抑制病菌繁殖等好處,同時提供警訊,要家長注意了。 談到幼兒發燒護理,需保持室內通風、注意水分營養補充,勿讓患童穿太厚的衣服妨礙散熱。冰枕可幫助降溫,但不適用於太小幼兒。上述方法無效時可用溫水浴降溫,但切勿用酒精擦拭或冰水浴。 建議平時家中可準備退燒藥水或塞劑,在幼兒高燒不適時,間隔四至六小時適度給予退燒藥,可減輕不舒服感。 但家長要清楚,退燒藥對病程本身並無影響,往往藥效過了會再燒起來,因為疾病尚未痊癒。一般常見感冒或病毒感染,發燒會持續三至五天,較久的會持續一至兩周,視病因與體質而定。 所以,耐心等待,持續觀察幼兒「精神狀態」、「活動力」與「食欲」才是最重要的,別因為反覆發燒而亂了分寸。 何時需盡快就醫?只要是三個月內嬰幼兒發燒、幼兒食欲活動力減退、有煩躁不安、嗜睡、劇烈頭痛或頸部僵硬症狀;喘或呼吸困難時,請儘速就醫,切勿拖延。 發燒只是一種症狀,多關懷您的寶寶,耐心與醫師合作,病好了,燒自然退,不必急著去之而後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