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蕾媽咪

角落教學

2008年09月23日
「角落」顧名思義就是分區的意思,即把教學環境利用櫃子或隔板,分成數個不同的學習區域,讓孩子自由選擇學習活動,是為角落學習。

角落教學亦稱為學習區教學,是強調以孩子興趣為本位的教學;教室裏會安排圖書區、科學角、音樂角、益智角、積木角、娃娃家(裝扮角)、烹飪區等,具體的內容則是從平日教師所使用的學科課程:常識、閱讀、體能、說話、美術、音樂、科學、戲劇、益智遊戲、韻律中所發展出來的。也就是將這些學科內容重新組合,轉換成可以同時呈現再孩子面前。角落名稱可依角落內容而定,沒有統一規定的名稱,例如:語文角也有人稱為圖書攪和閱讀角。

每一個區都是依照孩子的興趣、能力而設計與佈置,會提供許多材料、工具、活動,讓孩子嘗試選擇自己有興趣的角落活動,從探索、操作、實驗、遊戲中學習,老師只是輔助與引導的角色,透過細心的觀察和紀錄,了解每個孩子在各方面發展的情形。

角落的佈置與規劃看起來好像是分科,其實孩子的學習卻是統整性的,每一個角落都能激發孩子在認知、社會、動作技能各方面能力的發展。例如:在烹飪區中所進行的「烤餅乾」活動,孩子不僅學會了如何烤餅乾 --培養生活自理能力;孩子在製作的過程中,會一邊做一邊跟孩子聊天、交換資訊 -- 培養表達溝通的能力,並發揮創意製作了不同形狀的餅乾 --培養創造思考的能力;可能還會算一算要做幾個餅乾才夠大家吃 -- 培養數數能力、協商之後由誰擔任小主人,負責招待大家(扮演客人)來吃餅乾 -- 培養待人接務的基本態度及遊戲規則;甚至可能會實驗如何製作出不同口味、香脆可口、不會太乾太硬的餅乾 -- 培養問題解決能力和富於實驗、研究科學態度呢!

而這樣學習內容事實上就涵蓋了社會、語文、數學、美勞、科學等各領域的活動。在角落教學型態下的孩子,自主性、自信心、學習動機、社交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較強、自己會主動安排學習活動、較喜歡上學。角落型態的教學對於害羞、拒絕上學的孩子尤其適合,因為孩子可以自由選擇從某個有興趣的角落進入,與一、兩個興趣相投的孩子先接觸,直到他想走出來與其他角落的小朋友接觸為止,不必一下就面對陌生情境、全班大團體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