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Taku's grandpama

我是退休的醫生,希望能和大家分享

我是退休的醫生,希望能和大家分享

無可救藥的莫內迷(2)

2011年01月13日
無可救藥的莫內迷(2)_img_1

日本東京上野國立西洋美術館的鎮館之寶 睡蓮(1916年)

無可救藥的莫內迷(2)_img_2

將畫作右下邊加以放大倍數看到的盛開睡蓮花

無可救藥的莫內迷(2)_img_3

用高性能的照相機拍下的畫面 可以看出莫內的睡蓮 使用厚重鮮艷的顏料 襯托著塘水濃暗的陰影 構成強烈而生動的對比 讓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無可救藥的莫內迷(2)_img_4

照浴在陽光下的白楊樹是莫內的另一系列作品 他將乾草堆的弧線形狀改以直線構圖來表現 高長的白楊樹被跨張的拉長 色調也特別的加強

我的「莫內情結」可以追朔到40多年以前, 由台灣赴日本東京大學進修的早期那段時光. 當時 因為嘉枝仍須留在台灣處理一些瑣碎雜事的關係, 所以我先行赴日, 每逢星期假日常常一個人到距離岳父家不遠的 上野國立西洋美術館看畫, 自從知道了美術館收藏的招牌瑰寶「睡蓮」和「照浴在陽光下的白楊樹」都是有名的日本實業家 松方幸次郎當年以陳年白蘭地酒先和莫內交往做朋友, 再辛苦直接和本人交涉買回日本的珍貴畫作之後, 我每趟去美術館時, 總會在「睡蓮」的畫前 呆上一段時間來慢慢欣賞, 而且愈看愈喜愛. 從那個時候開始, 我就對莫內的生平和繪畫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無可救藥的莫內迷(2)_img_5

洛杉磯的GETTY CENTER 美術館內的珍藏 乾草堆系列作品

無可救藥的莫內迷(2)_img_6

同美術館內的莫內取材自勒哈佛爾港口的日出畫像之一

在莫內(Claude Monet, 1840~1926)之前的繪畫都是以特定的顏色來描繪物體的外型, 所以構圖必須講究輪廓, 這可以說是眾人所認同的理論. 但莫內等印象派的畫家則重視光線和色彩的變化, 他們發現隨著光線的變化, 看到的景像也會不一樣. 為了呈現這種因時間和光線造成的變化, 莫內便常常在相同的地點描繪每一個瞬間的不同畫面, 比方說廬昂大教堂(La Cathedrale de Rouen Series)共畫了33幅, 而陽光下的乾草堆(Haystack Series)也一連畫了15幅, 莫內的本意就是想要呈現風景原本的樣貌. 這些作品考慮的週詳, 顯示出莫內獨特風格, 而最重要的是他所捕捉到的虛幻效果, 是其他畫家所無法相比較的. 他用盡一生, 追求光與色彩, 化成永垂不朽的詩篇. 所以毫無疑問, 莫內堪稱是 近代西洋繪畫史上最重要的大師之一了.

無可救藥的莫內迷(2)_img_7

芝加哥美術館內的大型莫內的早期花草繪畫

無可救藥的莫內迷(2)_img_8

同美術館內 莫內的岸邊 海洋寫生畫. 莫內很喜觀畫海景 因為他是在海邊長大的小孩子

所以我們可以說 「印象派」(Impressionism)這個名詞的由來, 是因為莫內而起的. 而這個名詞實際上也最適合來形容他的藝術風格, 所以他可以說是印象派的祖師爺, 也是最貫徹實踐這個理念的藝術家. 後期印象派的塞尚, 在寫給朋友的信件裡曾感嘆的說「莫內只有一隻眼睛而已, 但是天啊! 那是多麼不尋常的眼睛呢」. 其實 大家都知道, 早年他的風格並不容於主流藝術, 但他寧可挨餓受凍, 也不肯一絲的妥協. 幸好 晚年總算受到世人的肯定, 成為備受尊崇的印象派宗師, 莫內一生留下了多彩的傑作, 其中包括有500多件素描, 2仟件油畫作品, 還有一座繽紛美麗的大花園.

我認為門外漢欣賞音樂、繪畫等藝術, 主要只是希望能陶冶生活的情趣和提高生活的品質而已. 所以縱然偏好某些藝術家和他的作品, 只要是個人喜好興趣所在, 絕對都是一件美好的事. 這幾年以來, 我每到大型美術館現場看畫時, 大部份的時間總是停步在林布蘭和幾位印象派大師, 像馬內(嚴格說並非印象派)、竇加、畢沙羅、莫內、雷諾瓦、秀拉、塞尚、高更以及梵谷(我的另外一位崇拜藝術家)等的畫作前徘徊不去. 至於其他畫家的作品, 則很少去琢磨研究. 所以檢討我這次的巴黎行所獲得的最大成果, 應該就是在這個「藝術之都」有機會和時間能夠盡情的觀賞我個人喜好畫家(大多數都是巴黎在地人)的豐碩作品了, 這是何等幸運的美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