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夏末秋初

赤道下的豔陽天

赤道下的豔陽天

小孩發燒該怎麼辦?

2007年10月01日
小孩發燒該怎麼辦?
一、發燒的定義:肛溫 > 38.3°C,腋溫 > 37.3°C, 或口溫 > 37.8°C
人體的溫度是由位於人體腦部下視丘的〝體溫調節中樞〞所設定的。它可使人體核心溫度(Core temperature)維持在一個很穩定的狀態,平均約為37 °C左右,上下之間不超過 1°C 到 1.3°C。 因此,當人體中心溫度超過38.3 °C時(肛溫最接近中心體溫),就算是發燒了。

**如何測量體溫:
一般而言,肛溫是最接近核心溫度的測量法(最準),但考慮到小孩的自尊,一歲以上的小孩最好不要使用。
口溫則會受到呼吸的影響,變化較大,是最不穩定的測量方式。
腋溫是每個年齡層都可使用的方式,背溫則只適合新生兒,兩者都是偵測體表的溫度,約比中心溫度略低 1°C左右。
耳溫槍則可以測得中心溫度,但因受到耳垢或測量角度的影響(請參考「耳溫槍的正確使用法」一文),且每家廠商設定的判讀標準(一般可分為設定成口溫或肛溫來判讀)不一,很容易造成誤判,家長在使用前應該先詳閱說明書,以免造成誤判。新生兒的溫度判讀標準與「其他人類」一樣。

二、發燒的原因:
引起發燒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原因是病毒或細菌的感染。這些感染都會引起身體的免疫系統產生一種稱為介白質( interleukin)的物質,提高體溫調節中樞對人體中心溫度的設定,經由肌肉的收縮(所以發燒前會有寒顫的現象)與周邊血管的收縮(所以台語說腹內燒),而使體溫上昇。

三、發燒會燒壞腦子嗎?
人體腦部細胞的主要成份是蛋白質,當蛋白質受到破壞或變性的時候,腦細胞會失去功能而死亡。一般而言,體溫須高達 42°C以上,才可能使蛋白質變性,因此,一般的感冒是不可能 〝燒壞腦殼〞的。事實上,是疾病的本身(如腦炎或腦膜炎)破壞了腦細胞,發燒只是代罪羔羊罷了。

四、感冒與發燒--基本二三事
A.一般病毒感染均有一定病程,發燒可能起伏二至三日才能漸趨穩定。
B.多數病毒感染並無特效藥治療,一般藥物並不能縮短其病程,只能減輕症狀,讓身體覺得舒服一些。兒童期的感冒百分之九十以上皆由病毒所引起.
C.抗生素是對抗細菌的特效藥,如非必要應避免使用,以減少抗藥性細菌的生長(開藥時應詢問醫師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
D.發燒本身並無危險,注意小孩的活動力最為重要。

五、寶寶發燒時在家中的處理方法:
(1)補充足夠水份,勿多蓋棉被,穿太多衣物,以利散熱。
(2)使用水枕或冰枕。

(3)每四小時量體溫,若體溫很高(肛溫> 38.8°C, 腋溫>38°C),可按照醫師指示,服用適量的口服退燒藥(如:普拿疼)。
(4)可用溫濕毛巾擦澡或用溫水拭浴,按摩皮膚以利散熱,勿用酒精擦身體。
(5)肛門退燒栓劑對腸胃損傷較大,盡量不要使用(尤其在拉肚子時)。
(6)活動力是小孩生病時病情變化的最佳指標(而非發燒的高度)。生病期間應與醫師保持聯繫,若胃口有明顯減少或小孩看起來不對勁(如臉色蒼白,呼吸急促,沒有活力或抽筋)時,都應緊急送醫處理。

一、何謂『發燒』?
「發燒」是指體溫超過標準值(一般標準為37℃),通常腋溫超過37.5℃,口溫、耳溫或肛溫測量超過38℃時,就是發燒了。

二、基本概念
(一)發燒是身體有潛在感染或發炎而引起的一種臨床症狀。
(二)發燒對病人有保護作用,因為體溫上升時可對體內致病菌提供不利的 環境,且能加強人體免疫系統反應。

(三)小孩的發燒大部份是病毒或細菌感染,發燒本身不會影響腦部功能,因為大腦細胞的基本成份是蛋白質,而蛋白質通常要在攝氏42度以上才會逐漸地被破壞,一般的發燒很少會超過此一溫度,所以不用擔心會燒壞了大腦。除非某些引起腦部病變的發燒如腦炎、腦膜炎等情況。

(四)小兒發燒的可能原因:
1.外在因素:小兒體溫受外在環境的影響,例如衣服穿著太多、水 喝太少、房間空氣不流通。
 2.內在因素:感冒、氣管發炎、中耳炎、喉頭發炎或其他疾病…等 等。
 3.其他:預防針注射,如麻疹、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等等之反應。

(五)發燒時勿驚慌,勿濫服退燒藥。
三、一般發燒的處理原則
一般發燒的處理原則,會因疾病的不同而異,除了需針對病因來治療外大致可依下列方法作初步理:

(一)發燒的週期簡單分為先寒顫期及退熱期。寒顫期:四肢冰冷、發抖,予以保暖,如增加衣被、四肢熱敷、溫熱開水攝入;於寒顫期有頭 痛出現則可先使用冰枕,可減緩不適感。退熱期:四肢溫暖、流汗,可減少被蓋、使用冰枕及擦澡。

(二)另當四肢溫暖或流汗時,予以穿寬鬆衣服,減少被蓋,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室溫宜保持在24~26℃。(疑夏季熱時,室溫可再下降)。
(三)使用冰枕5~10分鐘仍需注意四肢是否溫熱,若冰冷則需再保暖,暫 停用冰枕,小於3個月的小孩建議用水枕不用冰枕。

(四)退熱期時洗溫水澡(水溫36-37℃,泡20-30分鐘),使皮膚微血管擴張及藉由水蒸氣而達到散熱目的。

(五)補充足夠的水份(包括開水、果汁、運動飲料、水果等),依不同體重而調整,一般而言十公斤者至少一天至少應有1000c.c.,二十公斤者則至少應有1500c.c.,若天氣悶熱導致多汗,應再增加攝取量。

(六)體溫肛溫(耳溫)超過38.5℃,腋溫超過37.5℃以上時,應依醫師指示服退燒藥。
(七)請正確記錄發燒之天數,體溫度數及其他症狀提供醫師參考。

四、其他注意事項
(一)請依照醫師之囑咐按時服藥或使用退燒劑。
(二)如有下列情形時,請立即就醫:
發現小孩有抽搐、活動力不佳、異常哭鬧、持續性劇烈嘔吐、食慾不佳或持續3天以上發燒情形。

(三)有「熱痙攣」的小孩,為避免高燒引起「抽筋」,平時在家宜備有口服退燒藥及退熱栓劑,以便發燒使用,並且儘速就醫。而栓劑應冷藏保存。

(四)腹瀉患者儘量不使用肛門栓劑,因為可能刺激肛門而使腹瀉情況更為嚴重,且腹瀉時也會影響藥物的吸收。

(五)罹患泌尿道感染、中耳炎、肺炎、猩紅熱病童雖未發燒,仍然需要 依照醫師之處方繼續服用抗生素,以確保達到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