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夏末秋初

赤道下的豔陽天

赤道下的豔陽天

良好的「身體概念」

2008年06月28日
兒童的功能發展是如堆積木般,一個一個疊起來的,彼此之間是互有關係的。而所謂的聰明才智、情緒控制、人際互動等發展,都可以往下找到最基礎的根源─「知覺動作功能」。
6、7歲之前,是「知覺動作功能」發展的黃金時期。在這段期間,奠定好基礎,7歲以後則是「質的增進」。

整體來說,「觸覺、前庭、本體」是0∼7歲最重要的知覺發展系統。 孩子需要「刺激」,就如同食物之於人,「刺激」是一種「大腦食物」,沒有這些刺激,大腦不但無法發展,甚至會萎縮、退化。因為,人的發展有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用進廢退」,去用才會進步、發展,不用則會退化。

各種「大腦食物」
0∼2歲之間,「觸覺系統」是最重要的發展。
研究發現,孩子有足量的觸覺刺激,體重、身高才會慢慢累進。孩子如果沒有足夠的觸覺刺激,注意力會有問題,容易躁動不安。 觸覺系統的發展影響,還包括孩子的挑食、衝動控制力差、喜怒變化很大、人際互動等,影響範圍非常廣。
4∼7歲的孩子,你會發現他對於物品,一定要拿來搖晃,可能弄一弄就把東西弄壞,但那並不是他「故意」的,而是這時期依賴大量的「前庭系統」來學習。 大量的動作,可以提供大量的「前庭刺激」;而大量的「前庭刺激」,也會刺激語言功能的發展。因此,現在很多美語教學班,會讓孩子們先跳跳,做些活動,再開始上課學語文。

良好的「身體概念」
7∼9歲時,是由「本體系統」來學習。這系統和觸覺很像,而本體的受器,是關節和肌肉深處。譬如說,把手用力壓在桌上時,手的表面是觸覺,而肌肉深處那緊繃的感覺,就是本體刺激。

有良好的「本體功能」,才會有良好的「身體概念」(Body Image)。所謂「身體概念」,就是如果我眼睛閉起來,不用看,我還是可以憑腦海中對身體的「地圖」,來進行動作,閉著眼睛都能知道身體每個部份的位置,可以非常有效的去使用身體的每一吋。 「身體概念」越差的孩子,產生的動作就越沒有效率,甚至笨拙。
「本體系統」接下來,還會發展出「動作計畫」,這和學習效率很有關係。什麼是「動作計畫」?即需要三個步驟以上的動作活動。 蚊子叮我,我用手去拍牠,這是反射動作,沒有涉及動作計畫。我想去拿櫃子上的糖果,於是搬了張椅子到那邊,再站上椅子,把櫃子上的糖果盒取下來,拿到糖果,這涉及三個步驟以上的活動,就是「動作計畫」。

以上述這三個知覺系統來看,其影響到的,並不只是基礎的「知覺動作功能」,還影響到比較進階的,包括語言、認知、社會互動、情緒、生活自理等。 由此來看,其實學前最重要的,是發展「知覺動作功能」,行有餘力再發展認知學習。可是,現在很多家長由於有聰明才智的「迷思」,反而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教導孩子的認知功能上,其實是適得其反。

進一步來說,高階的認知概念,是源自於基礎的知覺動作經驗累積而來。所以,小時候需要發展大量的「知覺動作功能」,長大之後這些經驗才可以內化成高階認知。 相對來講,如果越缺乏這些知覺動作經驗,高階認知發展會受限,因為缺乏了「原料」。
那要怎麼樣讓孩子發展「知覺動作功能」呢?尤其是針對城市的小朋友,很重要的就是要養成運動的習慣。
現在的小朋友實在是很幸運,又何其不幸,生活太方便了,尤其在城市的環境中。但城市的人工化,是個「觸覺刺激」被剝奪的地方;城市的擁擠,公園裡連盪鞦韆都少了,孩子非常缺乏「前庭刺激」;城市省力的生活型態,造成孩子少勞動,「本體刺激」也因而受限。

對父母的建議
我很建議父母,應該建立孩子每天運動的習慣,因為運動是獲得各種上述「刺激」的來源,讓孩子獲得應有的「大腦食物」,確保孩子有足量、穩定的刺激來源,基本上,孩子的發展就不會偏離太遠。
雲門舞蹈教室的課程,有律動、舞蹈、少年武術等,我很支持,也希望能夠推廣,因為這些對城市的孩子真的非常重要。
事實上,孩子成長發展中的困擾或問題,都是可以「預防」的,都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的遊戲中,被處理好的。
只不過,現在的環境變了,現在的家長教養方式,都使得這些狀況或問題,往往沒有在初期就被預防或解決,結果問題越滾越大,到最後得找醫療人員來幫忙。 所以很重要的兩大作法:孩子的生活模式要建康,家長的教養模式也要健康。
而父母的自覺就更加重要,更要主動為孩子提供各種「動」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