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夏末秋初

赤道下的豔陽天

赤道下的豔陽天

千千的華語

2009年03月26日
千千對我說T.C 跟T.K 常會問她一些華語怎麼說..
※千幼兒園很多位老師是受英文教育跟印裔老師,除了學華文時間。在校教學對話是以英文為主。

因為媽咪是台灣人跟千千對話也是說華語,加上聽多CD故事跟唸謠千千的華語自然比較接近台灣式華語在發音和語彙也比本地孩子標準些。不置可否的我對千千的發音跟語助詞會特別糾正。因為我知道她長大後會自動轉換這兩地語法的差異。

唸書打工期接觸很多僑生,其中"小麥"讓我印象深刻。小麥是汶萊僑生,初識時只覺得他在台生跟僑生間,人緣相當好他笑容開朗.樂於助人。幾次交談發現他雖是僑生但卻沒有一般僑生的口音。一問才知他父母都是台中人,早年應聘至汶來做建築設計後來就定居下來,所以他的口音會因對象而"自動轉換"。
結婚後認識幾位跟父母來大馬發展而在此唸華小.獨中的僑生,他們的口音也會因交談對象而"自動轉換"的現象。

因此從千千學語期就注意她的發音即語助詞以及一些詞彙.量詞上的應用;因為這些口語會顯示在作文上。尤其大馬華語特有的咩、囉、啦、哩、了(ㄌ一ㄠˇ)語助詞,以及一些動詞.名詞秩序像.洗澡"先"再吃飯(先洗澡-再吃飯)應用上直讓人覺得似乎是英翻中的錯覺。

幼糖(細糖)、很燒(很燙)、籠溝(水溝)、燙圈(燙捲)、皮膚很滑(細緻)、關眼睛(眼睛閉起)、關火(不是關瓦斯是關燈啦 >"<)....大馬華語有特色並沒有不對,相對每個人都喜歡聽到溫文.涵養的語彙,那為何不好好去教導孩子說準確的華語呢?

前些時候隨著老大到麻坡看機器,老闆熱情邀約幾位同行共進午餐,席間我聽他們的華語用詞,才真確認網路上那位先生所描寫的麻坡華語真的是如此...也難怪大馬藝人到台灣發展初期唱片公司會先安排到"國語日報"跟著老師學習矯正發音以及用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