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布乖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十三招提升寶寶免疫力

2011年03月03日
公開
12

  有了寶寶後,父母們最擔心寶寶生病照護的問題。 然而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簡單方法 就可提升寶寶的免疫力,減少生病的次數唷:)) http://blog.yam.com/nursingmam/ ➨第一招:母乳餵養(超重要!人生的第一次免疫) 活力mama 指出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質,能增加嬰兒機體免疫力及抗病能力,可防止嬰 兒受病毒的侵入而生病。可以說母乳是人生的第一次免疫,因此不要錯過給寶寶 母乳餵養的機會。 ➨第二招:撫觸(可改善寶寶的血液循環) 在 自然分娩中產道收縮,擠壓胎兒,是一種有益的身體接觸,有利於寶寶神經系 統的發育。出生後,母親的身體接觸,會讓小嬰兒有很大的安全感,可以促進寶寶 的身 體發育,對出生時體重較輕的早產兒尤其有益。撫觸可以改善寶寶的血液循 環,提高免疫力,並能增進食物的消化與吸收,減少哭鬧,改善睡眠。 ➨第三招:免疫預防接種(積極主動應對) 為寶寶預防接種是人類抵御傳染性疾病而采取的積極措施,如接種卡介苗預防結 核,口服脊髓灰質炎疫苗預防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症),接種乙肝疫苗預防乙肝 等。父母們一定要按時為寶寶接種疫苗。 ➨第四招:規律的生活習慣(讓生物鐘有節奏地轉動) 父母足夠耐心地對待孩子,幫他們找到自己的生活規律。成長中的孩子每天需要 充足的睡眠,如果你的孩子晚上睡得不夠,可以讓他白天小睡一下。周末多帶寶寶 到空氣清新的公園玩一玩,對身體大有益處。 ➨第五招:均衡飲食(提升防禦功能) 孩子偏食,營養不均衡會造成抵抗力下降。肉、蛋、新鮮蔬菜水果品種盡可能多 樣,少吃各種油炸、熏烤、過甜的食品。 ➨第六招:不要吃得過飽(避免脾胃負擔過重) 嬰幼兒髒腑嬌嫩,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健全。雖然發育旺盛,對營養物質需要迫切, 但是,脾胃運動消化功能相對不足。若吃得過飽,會使胃腸負擔加重,消化功能紊 亂,容易發生積食、腹痛,導致胃腸炎、消化不良等疾病。 ➨第七招:多喝白開水(保持黏膜濕潤) 多喝水可以保持黏膜濕潤,成為抵擋細菌的重要防線。上幼兒園、外出時讓孩子背 著水瓶,渴了隨時喝。注意,要喝白開水,而不是各種含糖飲料。 ➨第八招:不必過於干淨(形成免疫記憶) 免疫系統能對傳染病原形成免疫記憶,萬一再次遇上,可以很快將其消滅。如果你 家太干淨,孩子沒有機會通過感染產生抗體,抵抗力反而減弱,並可能導致過敏和 自體免疫失調。 平時只要使用一般肥皂和水就可達到清潔的目的,不要天天使用消毒液。 ➨第九招:良好的衛生習慣(防止病從口入) 雖然過分抗菌、干淨無益健康,但仍要培養孩子基本的衛生習慣,尤其在吃飯前和 上廁所後把手洗干淨,可以防止病從口入。 ➨第十招:不要隨意使用抗生素(讓免疫系統得到鍛煉) 活力mama 指出當感染不是很嚴重時,盡量不要用抗生素,而是靠自身的抵抗力,使免疫系統 得到鍛煉。這樣當下次再遇到同樣的"敵人"時,已經訓練過的免疫細胞便會產生出 有針對性的免疫力,從而保護身體安全。 ➨第十一招: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清除污染隱患) 68% 的疾病與室內污染有關。這些污染物包括進入室內的大氣污染物,如沙塵、 灰塵、重金屬、臭氧、氮氧化物等,人體自身新陳代謝及各種生活廢棄物的揮發成 分,如 粉塵、皮屑、棉絮、纖維、各種寄生蟲,香煙煙霧,建材裝飾材料,如甲 醛、氨、苯、臭氧和放射性物質氡等;日常生活用品如化妝品、殺蟲劑、噴香劑、 清潔劑 等。有寶貝的家庭要定時打開門窗換氣,家庭裝修,特別是孩子居室的裝 修,要選擇綠色環保材料。 ➨第十二招:及時添減衣物(適應外部環境) 寶寶受涼或受熱,極愛生病。因此為寶寶穿衣要適度,一般與成人一樣即可。如果 摸後頸發潮,說明衣服穿得多了,要脫一件;如果摸手較涼,說明穿得少了,要加 衣。 ➨第十三招:良好家庭氛圍(激發免疫活力) 良好的情緒可激發免疫系統的活力,從而起到充分地保護機體的作用。父母為寶 寶創建一個和睦的家庭氛圍,可以幫助寶寶免疫力保持良好狀態。 1、免疫力從何而來? 免疫力就是機體抵御外來病原體的能力,它可以由先天遺傳獲得,非特異性地抵 御多種病菌的入侵,稱為天然免疫;也可以在出生後因感染某種特定病菌而產生 特異的抵抗力,稱為獲得性免疫。正是免疫系統的積極工作,構築了人體防病 的"長城"。 2、免疫機能逐漸成熟 活力mama 指出隨著年齡增長,孩子的免疫機能逐漸成熟,3歲以上孩子體內免疫血清的抗體 濃度即接近成人;8歲後,整個免疫系統的抵抗力已和成人相當。

《請問教養專家》孩子愛發脾氣,該怎麼辦?

2011年02月22日
公開
1

當孩子期待落空時,會失望,轉而生氣,這是很自然的情緒。只是當他不知道如何表達時,就只能藉由攻擊對方、自己,或毀壞物品以發洩情緒。告訴孩子他錯了,是不夠的,因為他還是找不到方向。所以當他發脾氣時,可以這麼做: 一、幫助他說出真正的情緒:例如「媽媽不能帶你去公園玩,我知道你很失望。」、「阿嬤不讓你騎腳踏車,你很生氣,媽媽了解。」 二、讓他知道何時可以滿足或找替代品:例如「等明天天氣好,就可以去公園。」、「天黑了,不能騎腳踏車,但你可以玩玩具。」 三、幫助他學習適當表達:有時孩子完全無法溝通,怎麼安撫都無效,讓他自行冷靜也是一種方式。但別讓他覺得你不要他了,因為這是孩子最害怕的事情,這樣只會加重他的焦慮。此時不妨跟他說,例如「你現在真的很生氣,氣到說不出話來。等你想說時,再告訴媽媽你在氣什麼。媽媽等你喔!」若他願意說,一定要認真聽,告訴他,這樣很棒。 「玩具是讓你玩的,不是丟的。如果一定要丟,可以丟抱枕,或撕這些紙。然後再告訴媽媽你在氣什麼。」事後陪著他一起收拾。 適當的情緒表達有助於安定情緒,營造穩定的環境,對孩子也很重要。因此建議: ● 說「不行」前,先同理他的心情,如「我知道你很想...,可是...」 ● 生活規則要一致,不隨意更改。 ● 答應孩子的事情,要守信用。

英國研究 3歲前吃垃圾食物 智商低

2011年02月09日
公開
3

下次要去超商蹓小孩前考慮一下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209/4/2m2v9.html 更新日期:2011/02/09 03:01 諶悠文�綜合報導 中國時報【諶悠文�綜合報導】 英國研究人員八日發表研究報告顯示,不到三歲的幼兒若常吃薯條、洋芋片、披薩和餅乾等垃圾食物,五年後的智商(IQ)可能比吃健康飲食的孩童低一些,且垃圾食物對智力的影響可能持續終身。 這是第一篇顯示幼兒飲食與智力發展有直接關聯的研究,也是同類研究中規模最大的。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研究團隊對一萬四千名一九九一年及九二年在英國西部出生的孩童進行長期調查,監測他們三歲、四歲、七歲及八歲半時的健康狀況。 研究人員要求孩童父母填寫問卷,詳細詢問孩子的飲食習慣,結果出現三種飲食模式:攝取大量高脂肪和高糖分的加工食品;以蔬菜與肉類為主的傳統飲食;有大量沙拉、水果、蔬菜、米飯與麵食,充滿健康意識的飲食。 當這些孩童八歲半時,研究人員再以「魏氏智力量表」(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測量IQ。結果發現,四千名資料填寫完整的孩童中,幼兒期攝取最多加工食品的二○%兒童平均IQ為一○一,攝取最多健康食物的二○%兒童則為一○六,兩者相差達五分。 研究報告主撰人、布里斯托大學社會與社區醫學系教授艾默特女士說,即使日後飲食習慣改善,垃圾食物對三歲幼兒智力發展的影響仍可能持續一輩子,但四歲或七歲時的飲食習慣對IQ並無影響。 垃圾食物為何影響兒童IQ?艾默特教授指出,從出生到三歲的嬰幼兒,大腦正處於快速發育階段,一旦攝取含有大量加工製品的飲食,會缺乏必需的維生素與元素。這篇研究報告刊登在最新一期《流行病學及社區衛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