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布乖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小布乖開疝氣記實

2010年04月01日
公開
14

在家庭會議討論過後,並先求得菩薩賜福,再與醫師預約,敲定今早手術日期。 一早8點不到,宅媽與胖拔比懷著忐忑的心情,抱著東張西望的布乖到光田手術室報到。 護理人員先引領我們填寫相關同意書,不知情的布乖仍繼續東張西望。 隨後,護理人員讓宅媽幫布乖換上醫院的手術服,布乖開始不安的扭動。 一切就緒,護理人員一把抱過布乖,然後說家屬外面等侯就好! 蝦咪?? 不是會讓父母陪同直到上麻醉為止嗎?? 一點都不搭心啦,大扣分。 看著原本就很怕生的布乖,滿臉驚恐的隨著護士經過一道道電動門進手術室, 接著就是一陣驚天動地的哭聲傳來,宅媽當時真想從護士手中搶人過來, 然後說:我們不開了,回家。 不過宅媽還是用理性壓制了野性!! 8:40左右,宅媽和胖拔開始進入漫長而煎熬的等待... 莫約一個小時之後,護理人員呼叫布乖的家屬,宅媽飛也似走上前去, 進到恢復室內,看到小小的身軀蜷曲側躺在病床上,因麻藥尚未退完全, 所以還緊閉著眼睛小聲的呻吟著,厚~~宅媽差點就飆淚Q__Q 輕輕摸著布乖的頭和臉頰,好聲安撫著說:媽咪在這邊,不用害怕! 雖說是小手術,但誰人知道其實宅媽有多擔心害怕~~~等到布乖睜開眼睛清醒, 護士再把布乖放回宅媽的手上,抱在懷裡的感覺才是安心踏實的。 宅媽一家三口步出醫院門口,心頭上那片烏雲總算散去了,壞運去,好運來! 回到家中的布乖,沒有特別不適的反應,胃口也還算可以,只是比較疲倦樣, 小睡起來還會到處爬動,站立時也會舞動,偶爾會哼唉兩聲,多少還是會痛吧! 不過小小人的復原適應力已經算很好了! 傷口的地方有紗布覆蓋和一塊防水貼布, 因為只貼一小塊,應該只有1-2公分長而以。現在就等下週一的回診了。 後記---- 自從布乖發現有疝氣之後,大家聽到的反應都是訝異,都說女生怎麼也有疝氣? 是的,一般新生兒疝氣發生率約3-5%,男與女的比例為5:1,巧合的是,小布乖就是那3-5%中的那1個女生,好嗎? 因為老一輩的都接著說: 就是比較"冷身"的囡仔才會這樣....到底是哪裡太冷呢? 還說都是宅媽懷孕時不認真吃的關係....宅媽孕期胖了20公斤,後期都快走不動了,還不夠認真??? 可不可以不要再講一些籠統的形容詞,來解釋小小人可能發生的症狀呢? 因為並沒有幫上任何忙呀! 同時,我也需要一位台語翻譯啦.....煩

斥責孩子的正確方法

2010年03月30日
公開
6

斥責孩子的正確方法 坂東真理子 斥責孩子的鐵則,要表明你在斥責不好的行為,而不是因為討厭孩子而責罵,注意不要完全否定孩子的全部人格。當孩子不知該怎麼做時,告訴孩子具體的應對方法,示範給孩子看、讓孩子試著做做看… 想要發現孩子的長處,讓孩子更加發揮,重要的是,要稱讚孩子,讓孩子有自信。 一般認為,當孩子做了不錯的事情,父母親就要稱讚一下,幫忙事情就要感謝一下,盡量以肯定的態度來教育孩子,不過孩子不會總是做好事的。有時候會做出危險的事情、野蠻的舉動、惡作劇或欺負弱小。這個時候,作父母親的,就要好好地斥責一番。 不過,斥責孩子,有好的斥責方法。 孩子如果做了錯事,盡量當場,用孩子知道為什麼挨罵的方式來斥責。靠近燙的東西會燙傷,拿剪刀或針等危險的東西、從高處快跌下來的時候,一定要立刻制止。用當場斥責的方法,讓孩子理解「這是危險的,絕不可以做」。絕對沒時間保持幽雅的舉動。 打父母親、對兄弟姊妹施暴,這要當場斥責。事後就算要解釋哪裡不對才挨罵、為什麼不能這麼做,當場還是要態度明白地禁止孩子這種舉動。孩子愈小就愈要當場「表態」。 到了三歲左右,孩子對穿著有了自己的喜好,不太聽父母親的使喚。親子衝突能免則免,平常讓孩子有自由,到了必要的時候,就一定要孩子聽自己的。 隨著逐漸成長,慢慢地,孩子不照父母親的期待去做,當然讓父母親生氣。父母親總催促孩子快一點:「趕快準備!」、「不要弄來弄去,快點做!」等等。性急的父母親,忍耐不了就很容易先幫孩子做好,這麼一來,孩子變成什麼都不會做。此時,最好忍住不要發火,等等孩子。 斥責孩子的鐵則,要表明你在斥責不好的行為,而不是因為討厭孩子而責罵。注意不要完全否定孩子的全部人格,如果孩子不守約定、故意偷懶、忘記事情,就要當場斥責。 我們必須注意一些事情。 例如打招呼。不要因為孩子沒有打招呼就立刻開罵。因為很多孩子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那種場面。告訴孩子具體的應對方法,示範給孩子看、讓孩子試著做做看,讓孩子全盤認同,如果還不做,再斥責孩子。 孩子長大一些後,如果受到斥責就會頂嘴。 孩子如果頂嘴說:「媽媽也沒有做好!」、「我同學的爸爸都沒有這麼說!」,做父母親的,可不能退縮。 該採取堅決的態度說:「就因為我沒有做好,才吃了苦頭,所以希望你做好!」、「別人家是別人家,我們家有自己的規定」。 我不贊同這種斥責的方法:「你這麼做,會被很兇的姊姊罵」、「人家會笑你」。自己要有一套明確的基準,用同樣的基準去斥責孩子。 (資料來源:親子天下網站 提供)

教孩子學說話的五個遊戲

2010年03月30日
公開
8

要幫寶寶發展語言能力,只有平時的生活與交談是不夠的。以下將為你介紹幾種親子活動,你可以通過遊戲,在與孩子說說唱唱中啓發孩子的語言天賦。 1 遊戲名稱:悄悄話 遊戲方法:照顧者可在寶寶耳邊說一些悄悄話,吸引寶寶注意,讓寶寶專心聆聽媽媽的耳語。當寶寶2歲後,可全家人圍成一圈,用傳話的方式,看看後面的人跟前面的人說的是否相同。 注意:此活動可鍛煉寶寶的聽力,讓孩子養成專心聆聽別人說話的習慣,並可鍛煉寶寶准確發音。 2 遊戲名稱:我是老板 遊戲方法:准備一些辦家家酒的小道具,讓孩子扮演商店老板,照顧者可跟小老板說:“我要買面包”、“面包一個多少錢”之類的話,讓寶寶准備給你,幾次之後與孩子互換角色。 注意:寶寶喜歡模仿大人說的話或是做的事,他們也會跟著說、做。你也可以給寶寶各式各樣的玩具或小碗、湯匙等日常用具,讓寶寶自己玩,可讓他得到許多鍛煉語言的機會。 3 遊戲名稱:讓玩具活起來 遊戲方法:給寶寶玩具,讓他將平時聽到的、學到的話對玩具說,照顧者也可以帶寶寶一起模仿餵洋娃娃吃飯、穿衣服,或是自己推著玩具車,帶寶寶在家中走走。 注意:此遊戲可讓孩子學會大量詞彙及日常生活中的瑣事。當寶寶推著玩具車時,還可以培養孩子的方向感。 4 遊戲名稱:角色扮演 遊戲方法:可讓寶寶穿上棒球裝,帶著他一起到戶外丟球、揮棒,讓孩子享受當棒球手的樂趣。當寶寶做到你要求的指令時,記得稱贊他。除了棒球手,也可嘗試讓孩子扮演其他角色。 注意:此遊戲可讓寶寶外出學習更多新鮮的事物。在與照顧者的對答中,更可學習與人說話的方式,以及如何表達。 5 遊戲名稱:看圖說話 遊戲方法:照顧者抱著寶寶,帶著寶寶一起看圖說故事,一次翻一頁,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告訴寶寶:“這是小熊”、“小熊在追蝴蝶”,剛開始的時候不要在一頁上停留太多時間,也不要在意書上更多的其他細節,這樣寶寶才有耐心看下去,等寶寶有初步印象後再配合圖做些動作說明。 注意:說故事時,記得配合手指的動作,照顧者可提問,讓寶寶用指出來,這樣寶寶與照顧者有更多的互動。

如何教孩子分享

2010年03月27日
公開
7

布乖們開始出現互搶玩具的行為,宅媽忽然想到之前看到的這篇文章, 所以貼出來與路過的您一起分享。 作者:張瀞文 出處:親子天下 擔心孩子變成自私貪心的小霸王嗎?該如何教他學會分享?幾歲他才懂得分享? 0~4如何教孩子分享? 《學步兒父母手冊》一書提醒,孩子不願意分享,是因為把「給予」和「放棄」畫上等號,以為分享的東西不會再回來。當孩子搶別人的東西或緊握自己的東西,只是在建立自主權,確立界限及保障自己權利的正常表現。 在發展上,孩子先學會「擁有」才懂得「分享」;大部分孩子一歲半就了解「擁有」,卻要到三、四歲才學會「分享」。而且,學步兒不會分享,與是否會變成自私的人一點關係也沒有。 對孩子來說,一歲半之前,遊戲方式多是平行的。他們可能會靠得很近、模仿對方,卻少有互動,一起玩的機會也不多。 父母還是可以教孩子分享,但要有心理準備,因為不一定行得通。不如先肯定孩子玩具「所有權」的觀念,進一步讓他體驗分享的好處(例如:小朋友會和我一起玩、媽媽會讚美我等),學習分享會比較容易。 三之三文教機構執行長葛惠建議父母,不要太快對孩子「道德勸說」。你可以說出自己的期待,但還是要尊重他的選擇。例如跟他說:「如果你願意把車子分給璇璇玩,媽媽會很高興。如果你想要自己玩就好,也沒有關係。」 培養「分享能力」最好的方式就是行為立即的增強,孩子出現分享的行為時,馬上讚美他。這能夠幫助他建構新的、好的習慣。 葛惠提醒,孩子可以敏銳的判斷出大人是否指責他,所以,教「分享」千萬不要淪為要求或說理。透過圖畫書或故事是不錯的方式,但是千萬不要在故事後以「道理」做結「你看,小熊都會分享東西給好朋友」,反而壞了聽故事的胃口。 而且,孩子若沒有自我、沒有「所有權」觀念,什麼東西都要送給別人,這樣也不好。要教他:「如果你真的很喜歡車子,不想分享,你可以跟弟弟說現在不想借他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