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fyshiau

年已過半百,行樂須及時~~

年已過半百,行樂須及時~~

記錄:明魯王壙誌

2017年08月11日
記錄:明魯王壙誌_img_1

1959年國軍在金門城東郊炸山採石時發現明監國魯王朱以海真塚,內有記載魯王生平的726字壙誌碑。這件洗刷鄭成功「沈魯王入海」300年歷史冤屈的國寶,在軍方移交國立歷史博物館珍藏近半世紀後,106/06/09日終於回到魯王曾住過8年的金門故里展覽3個月,歷歷往事再為鄉親所津津樂道。

魯王朱以海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9子荒王朱檀的10世孫,明末曾被奉為監國於紹興,輾轉沿海抗清復明18年,其間在金門寓居8年之久,薨逝金門後塚墓成為疑案,清道光年間居民誤以為金門城郊的古墓即是魯王墓,名人題刻不少,連先總統蔣公也頒題「民族英範」4字。(這是個美麗的錯誤~~此墓為明官婦之墓)

迄1959年國軍在金門城東方,距離古崗約1里處炸山採石,發現1座古墓,內有記載魯王生平726字,玄武岩雕刻的「皇明監國魯王壙誌」,才確認為魯王真塚。根據壙誌記載:「王素有哮疾,壬寅十一月十三日,中痰而薨。」說明魯王朱以海是因為哮喘病發不治,而不是如清史稿記載被鄭成功扔進海中淹死,一舉洗刷鄭成功遭到「栽贓」的300年歷史冤屈。

當年,同時出土的文物還有白磁碗5個、永曆錢3枚,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憂心古物保存,全部移交國立歷史博物館典藏,魯王壙誌從此遠走台灣,與後來遷建於太武山腳的魯王墓隔開兩地。

國立歷史博物館於2011年以「皇明監國魯王壙誌」釐清鄭成功退至東南小島,以台灣為據點反清復明,對台灣南明史的研究有高度重要性的歷史價值,提報中央公告指定為國寶,成為該館6萬多件文物中,僅有的5件國寶之一。

金門縣府與地方人士曾數度表達想迎回魯王壙誌,1994年金門籍立委陳清寶即曾領銜46位立委提案。迄2014年底,陳福海縣長向來訪的國立歷史博物館長張譽騰建議讓壙誌回到金門展出,重現金門與南明這一段影響國族、台澎發展的重要歷史印記,並帶動金門文化觀光,獲得張譽騰館長的認同與大力支持。

今年適逢魯王朱以海400年冥誕,國立歷史博館在「大館帶小館」構想下促成此事,也獲得文化部全力支持,同意讓國寶返回金門故鄉,自6月9日至8月30日在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B1藝文特區進行為期3個月特展。

國立歷史博物館表示,魯王壙誌返鄉後仍將回到國立史博館。但該館已以3D列印1:1大小比例,外觀線條與原作擬真的複製壙誌,提供金門史博館永久展示,協力做好文物遺產保存和教育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