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五香小乖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一天看三位醫生

2010年07月15日
公開
10

今天是長庚醫院回診日 上午十點半找陳世彥醫生檢查小乖的恢復狀況 順便聽聽禮拜一大腸鏡的切片報告 醫生說一切OK沒什麼問題 大腸沒有廔管或憩室 雖然還有一些紅腫發炎現象 不過是剛恢復都會有的狀況 要注意小乖是否還會出現腹痛狀況 留意腸套疊的復發 馬麻告訴醫生小乖排便仍然不太順暢 總是習慣性忍便 週一做大腸鏡之前灌腸有排便之後 到今天為止都沒有便便 因此醫生開了BIO-THREE(益生菌)和緩瀉劑 天啊!都是錠劑 回家馬麻又要磨阿磨了! 不過我看緩瀉劑還是先不要吃比較好 再給小乖的屁屁一次機會 本來想順便在長庚打個預防針 不過排隊了半天 又一大堆程序 算了!決定下午去小兒科診所打比較快 ------------------------------------------------------ 下午小乖午睡起來大約四點 先到附近頗有口碑的馮曄中醫診所 讓中醫師給小乖把把脈調理一下腸胃功能 馬麻跟醫生說了小乖狀況 也提到了小建中湯 醫生認為小建中湯是可以調理腸胃 不過倒是沒有神奇到防止腸套疊復發的神效 問了小乖的生活作息鉅細靡遺 把脈.看舌頭.觀察.臉色.唇色....... 非常仔細 最後開了藥粉好大一袋(七日份21包) 還有仙楂粒兩包 我看了藥方是:(每小包) 加味逍遙散1.05克 麻子仁丸0.45克 保和丸0.6克 麥門冬0.36克 白芍0.36克 對了!在看診時 醫生要觀察小乖的舌頭 因此叫小乖"伸舌頭!" 小乖os:"哩公蝦密?" 馬麻很抱歉地跟醫生說:"他聽不懂啦...." 走出診間在等待領藥時 馬麻才開始訓練小乖"伸舌頭" 其實只要大人將舌頭伸出來 小乖就會照著做了 而且要伸多長都可以 還可以360度任意旋轉喔! 中醫師叔叔真是太不了解小朋友了啊! ................................................. 離開了馮曄中醫 繼續前往今天第三位醫生的所在---- 采邑小兒科診所 小乖還有兩支預防針要打 不過醫生阿姨看了小乖喉嚨說有一點紅腫 因此不建議今天打針 好吧!小乖你今天逃過一劫啦!

腸套疊--西醫觀點

2010年07月08日
公開
26

以下是網路上找到關於腸套疊的資料 西醫的觀點: .................................................................... 漫談腸套疊 台北榮總小兒部 賴縵光醫師 前言 腸套疊 ( Intussusception ) 是小兒常見的腹部急症之一,乃指某段腸管凹陷入於其遠端的腸管中,是消化道阻塞鑑別診斷中很重要的一項;常見於三個月至六歲之兒童,約 80%病例發生於一歲內;男性的發生率約為女性的二倍,目前認為可能與病毒感染盛行有關。 臨床症狀 典型的症狀為突發的痙攣性腹痛,常併有嘔吐,嬰兒顯得躁動不安,雙腿屈曲。當陣發性疼痛過後,病人會顯得倦怠、蒼白或出冷汗。另外於發作幾個小時後,可能會出現粉紅色果膠樣大便 ( currant jelly stoo1 ),在腹部可摸到類似香腸之質塊(mass) ; 有時作肛診亦可見手套上有血性黏便。臨床症狀以嘔吐最常見(83%),其次是血便(75%),這包括了果膠性血便、肛診及大便潛血反應陽性者,腹痛或煩躁不安(73%),腹部腫塊(50%)1。臨床上如有上述症狀出現,診斷當然容易;但具備三項或以上症狀者僅達68%1,而亞急性(症狀持續在三天以上至二星期間)或慢性腸套疊(超過二星期以上)病兒的症狀則沒有這麼典型,通常只以單一症狀來表現,症狀毫不典型,常常只以間歇性腹痛為表現,或只顯不安與焦慮;一般來說症狀大多輕微,一天內可能只有一至二次發作,剛開始家長並不在意,求診時亦多被認為是腸胃炎、腹脹或便祕所引起,作血液檢驗或腹部X光檢查亦大多正常 ; 另外有些只以嘔吐為症狀,嘔吐物不一定含膽汁,剛開始可能被診斷為胃炎、胃食道逆流或上消化道阻塞,甚至被安排做了消化道攝影或內視鏡檢查,依然無法查出病因,診斷十分困難。但若有考慮到腸套疊的可能性而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便能早期診斷而真相大白。因此要是臨床醫師的警覺性不夠或經驗不足,則容易延誤了治療的時機,導致腸穿孔或敗血症等併發症,或作了很多不必要的檢查。 診斷 臨床症狀: 腹痛或煩燥不安、嘔吐、血便、腹部腫塊。 身體檢查: 可能摸到腹部腫塊,肛診亦可見手套上有血性黏便。 腹部超音波檢查,診斷率很高,除了少數情況如:嚴重腹脹、嬰幼兒嚎哭不止外,超音波診斷之準確率幾乎高達100% 。其診斷要點為:1.腹部發現一段距離具靶子( target-like ) 之圖形;2.腸尾端發現一個圈餅 (doughnut-like)之圖形; 3.target 圖形之外環厚度大於0.6公分; 4.上述之圖形為持續性,意即沒有腸蠕動情形發生。 腹部X光檢查: 隱約發現右上腹部有一質塊影像 (mass shadow),另外腸氣佈滿於左側。 治療 目前現行之治療方式,包含灌腸(又分三種: 1.鋇劑灌腸; 2.食鹽水灌腸; 3.氣體灌腸)或手術治療(徒手復位或切除壞疽之腸子)。一般來說,急性腸套疊症狀若發生在四十八小時內,可先嚐試灌腸; 如果臨床上沒有毒性症狀如脫水、倦怠、休克等和腹膜炎症狀 (peritoneal signs,如腹部腫脹、瀰漫壓痛、反彈痛等),則不論發病時間長短都可以先嚐試作灌腸。若腸子血液灌注不佳,因可能已發生壞疽,則不建議灌腸,應直接以手術治療,以免灌破腸子,造成危險。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有時候手術進去很驚訝的是竟然找不到腸套疊,但若仔細觀察仍可以發現靠近迴盲瓣附近的大腸壁有紅腫現象,這是由於病兒經全身麻醉後腸壁肌肉的放鬆而自動解離復位,這時只要檢查有否導引點即可。 灌腸治療 一、鋇劑灌腸:在北美洲仍為腸套疊之標準治療方式,但禁止用在以下情況:1. 腸穿孔; 2.腹膜炎 3.腸阻塞過久。成功率約 75%-80%。優點是:可做為診斷兼治療;缺點是:需暴露在幅射線中,而為人所詬病。 二、食鹽水灌腸:此方法始於1982年6。方式與鋇劑灌腸雷同,只是鋇劑換成是生理食鹽水。所需時間約數分鐘至一小時3,所需之壓力約 50-90mmHg(可高達124 mmHg),所需之水量約為300cc-720cc2。成功率達85%-95%2,3。有許多優點,諸如:1.無放射線暴露之虞; 2.可全程追蹤質塊之變化; 3.若有腸穿孔,腹腔中就可見有腹水堆積,可立即偵測出來; 4.可就近監測病人之生命徵象,減少危險之產生2。而其唯一之缺點是需要有經驗的人來操作。是目前被認為最具有發展前景之治療方式,可能取代鋇劑灌腸以減少放射線之危害。 三、氣體灌腸:始於1959年7,在中國大陸已被廣泛使用8,乃灌空氣入腸管,在放射線下監測腸管之變化。所需之壓力約 80-120mmHg,所需時間約三分鐘,成功率約79.6%9,10。其優點是:1.便宜,不需特殊儀器; 2.不會造成治療床一片混亂或淹水; 3.耗時短(因氣體會填充任何空間,而液體則會沈積於低位); 4.若造成腸穿孔時,較不會造成糞便外洩至腹腔,因此較不會造成腹膜炎,相對可減少術後之併發症10。而其缺點是1.有小腸阻塞時不能用; 2.無法顯示出導引點,而無法找出真正之病因,故只能治標; 3.可能產生壓力性氣腹(tension pneumoperitoneum),有生命危險,需緊急做穿刺抽出氣體,以免危及生命安全10; 4.仍需暴露在少量之放射線中。 手術治療 適應症為:1.灌腸失敗,無法解除腸套疊或導致腸穿孔時,需緊急開刀; 2.病人狀況差,如休克、腹膜炎等; 3.懷疑有導引點; 4.非好發年齡層者; 5.多次再犯者。 討 論 腸套疊之結構,絕大部分是迥腸套結腸(占80%),少數是迥腸套迥腸、迥腸套迥腸及結腸。常見於三個月至六歲之兒童,通常超過三歲則發生機率大減;其中約80%病例發生於一歲內,尤以 5至9個月大時最常發生,此階段之病因多為原因不明;然而新生兒或年紀較大之幼兒發生腸套疊,則多因解剖學上的異常所引起,如美克氏憩室、腸息肉或腫瘤、寄生蟲、病毒感染致淋巴結增生、腸血管瘤、異物和複製腸管等等1。根據統計,大約有5%的腸套疊病例與解剖學上的異常有關;在二歲以上的小孩腸套疊,一般都因解剖學上的異常而來,而大於五歲的病例中,則以淋巴瘤最常見。而患童之兄弟姊妹有3% 之機率罹患腸套疊,故有人懷疑另有環境因素影響或有遺傳傾向。目前本院對兒童腸套疊之治療方式採食鹽水灌腸法,成效卓著。若需開刀者,預後亦佳,很少合併後遺症。而抗生素之用法,一般不建議常規使用,通常是用在懷疑合併有感染時才用。而治療過程中需有充足之水份補充,否則也容易造成死亡。據國外統計,經灌腸復位術成功後發生復發者約 10%,而手術做徒手復位復發者為2-5%,若手術時要切除腸子則很少復發11。不論是急性或慢性腸套疊,若臨床上並沒有絕對禁忌,均可以嚐試作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的灌腸,一樣會有成功的可能。但是要注意的是,對於反覆發生腸套疊之病兒一定要考慮有無導引點(leading points)。故提高警覺,及早送醫,及時的診斷與治療將可大大地降低腸套疊之威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淺談小兒腸套疊 小兒外科 林釗佑主治醫師 謝建勳主任(89年11月) 腸套疊是小兒外科常見的一種疾病,雖然常見,但是由於發病初期的症狀和胃腸炎極類似,造成診斷不易,而且若延遲就診,恐有腸壞死或穿孔的危險,所以大家不可不知。 腸套疊好發於春夏季節交接和初冬時期,正是胃腸炎和流行性感冒盛行的時候,而腸套疊雖然至今仍不清楚其真正的致病因素,不過和上述病毒感染有相當大的關連,因為一般嬰兒特發性腸套疊的起點並沒有特殊的病灶,可能是病毒感染或其他不明原因引起腸蠕動和收縮不協調,導致近側腸子套入遠端腸子中而引發腸套疊。 典型的腸套疊好發於一歲以前,以五至十個月大的嬰兒最多,其症狀主要有三項,即腹痛、嘔吐及解血便。腹痛的特徵是突發且呈週期性,大約每隔十至二十分鐘發作一次,小孩呈現哭鬧不止、臉色蒼白流汗、兩腳蜷縮至腹部,幾分鐘後腹痛消失而呈現平靜無恙或倦怠嗜睡。第二個症狀是嘔吐,嘔吐是腹痛的伴隨症狀,初期是吐奶,但後來可能是含膽汁的嘔吐。最後是解血便,這是由腸黏膜出血和腸黏液混合而形成,看起來很像草苺果醬。 診斷腸套疊除了上述的症狀外,有些更可在右上腹部摸到腸套疊形成的硬塊,不過有些小朋友並不一定有上述典型的症狀,因此本院一般都會用超音波來幫助診斷,暨快速又無侵犯性,並且診斷率極高,正確率約在九成五以上。 治療腸套疊一般以鋇劑或食鹽水灌腸回復術為主,本院每年約有二十位患者接受灌腸回復術,成功率約在九成左右,比國外五成到八成的成功率來得更高,不過有一些情形,並不適用灌腸回復術,而應該採取開刀治療,像病人已有腹膜炎的症狀,或是發病時間太久且有明顯全身狀況不穩定的情形。另外灌腸回復術失敗時,也必須立即改採開刀治療。至於復發性腸套疊或年齡超過二歲,懷疑有特殊病灶導致腸套疊的病人,則可先嘗識灌腸回復術,以後再施行常規手術即可。 一般腸套疊的預後良好,復發的情形也不高,但是若延遲診斷及治療,則易造成生命危險,因此若有疑似症狀,宜速到有小兒外科的醫院求診才是上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腸套疊 錢大維醫師 腸套疊是因為小腸異常蠕動,使小腸套入大腸造成的腸阻塞。造成異常蠕動的原因可能是病毒、食物、腸內息肉等原因。 症狀:典型症狀包括腹痛、嘔吐及血便,但有時僅出現其中一或二種症狀。開始時腹痛為間竭性的,腹痛與腹痛間,好像很正常。發病較久者,腹痛持續,並有腹漲或腹膜炎現象。 診斷:觸診可摸到上腹部有"香腸狀"硬塊(套住的腸道)。腹部X光可見腸阻塞現象。腹部超音波及鋇劑灌腸可幫助診斷。 治療:檢查血中pH及電解質。如有敗血症現象應 做血液細菌培養。給予足夠的水份及電解質,維持足夠尿量。視情況給予抗生素。可嘗試以鋇劑(或鹽水)灌腸做腸道復位,如不成功或有腹膜炎現象者則以外科手術復位。如腸道有壞死現象,則切除後再吻合。 併發症:延誤治療可發生腹膜炎及敗血症。灌腸或手術復位都有復發機會(約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卓瑩祥 醫師 / 臺安醫院 - 小兒科 有位孩子兩歲半最近因為肚子痛就醫,懷疑是腸套疊,就為他做了超音波檢查,後來又灌腸了幾次,每次灌過腸就好一點。家屬問道:「腸套疊是什麼情形,應該怎樣徹底治療?」 要證實是否有腸套疊,除了超音波之外,通常還必須做鋇劑攝影,將鋇劑由肛門注入做大腸攝影,來判斷是否有腸套疊。如果真有腸套疊,此一檢查可以看到套疊的地方,在檢查中即由肛門用水或空氣去灌腸,以大的壓力使腸套疊處灌通。 如果腸套疊很嚴重,放射科的醫師無法灌通時,便需要外科手術,而不會再反覆的灌腸,因為嚴重的腸套疊容易造成壞死、套疊處越來越腫大,反覆的灌腸容易使其破裂。這名小患者的情況藉由反覆灌腸,把積聚的糞便清乾淨,應該只是嚴重的便秘,而不是腸套疊。 腸套疊最常發生在幾個月大的嬰兒身上,二歲多的孩子已經比較少見。腸套疊比較容易造成突然的劇痛,而且疼痛不止(如果未將套疊處解開,就會一直痛下去),即使像陣痛一樣,休息不痛的時間也很短暫;患者會嘔吐得很厲害、糞便帶血黏黏像果醬,與便秘時的便中帶血絲不同。另外,便秘時的疼痛,可能會休息很久才又痛一次,甚至隔天才又覺得疼痛。兩者的症狀是有很大的差別的。 對於常因便秘而疼痛的孩子,如果曾經就醫且確定是便秘,家長平時多給與高纖維食品、青菜、水果、多補充水份等,疼痛時只要處理得當,不必過度緊張;但如果是極少肚子疼痛的孩子突然發生腹部劇裂疼痛,家長就要特別注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歲八個月的黃小妹妹,連拉肚子三天後,痛到哇哇大哭,經台中慈濟醫院診斷為「腸套疊」。由於時間拖延太久,擔心可能會有小腸壞死,會造成「短腸症候群」的後遺症,終生得用全靜脈注射營養;幸好經小兒科李宇正醫師正確診斷、緊急治療,才讓黃小妹妹逃過切除小腸命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腸套疊好發在一至三歲小兒 父母留意孩子解便異常 黃小妹妹突然不正常哭鬧,讓媽媽感覺很不尋常,仔細觀察她一喝完東西就抱著肚子哭,大便時更是叫痛不已。媽媽趕緊帶去診所就醫,一開始被當成腸胃炎治療,用藥後未緩解,再經換藥仍無法改善,甚至開始發燒,才轉診到台中慈濟醫院。 台中慈濟醫院小兒科醫師李宇正說,從急診室照的X光片,可以看出小妹妹的腸氣集中在右下腹邊,懷疑腸子阻塞在某個局部的地方;再從超音波判讀,看到外環與內環有圈圈的腸套疊典型靶狀圖樣。且聽媽媽講起,來醫院前三天,妹妹的大便就已是黑巧克力醬的顏色,更覺異常。 李宇正醫師指出,「腸套疊」一般比較好發在一歲到三歲的小朋友,因為症狀很像感冒,肚子痛又有不明顯的嘔吐,不容易被正確診斷;家長常會誤以為是便秘、大便塞住,才會引發哭鬧。 所謂「腸套疊」就是腸子阻塞,小腸像單筒望遠鏡嵌入一樣,往大腸推出去。因為血液無法通過,未及時治療可能造成小腸局部壞死,就必須切除小腸,是非常嚴重的後遺症。 解「套」辦法本身並不困難,李宇正醫師用溫生理食鹽水從小朋友的肛門灌進去,讓腸子回復本來的位置。但腸子就像被橡皮筋綁太久、太緊,李醫師擔心腸子有被灌破的危險,事前還聯絡外科醫師備援;幸運的是處理過程順利,讓依偎在媽媽懷中的黃小妹妹再度露出笑容。 李宇正醫師替小妹妹檢查肚子。(台中慈院提供) 李宇正醫師指出,小朋友發生「腸套疊」的原因很多,包括:腸胃炎、呼吸道感染,少數淋巴瘤或是淋巴結特別腫大。「腸套疊」最典型的症狀,是小朋友解草莓顏色的大便,像黃小妹妹這解出巧克力色便便,應是拖延太久,甚至腸胃道出血才會讓便便顏色變深。 李宇正醫師提醒家長,孩子的便便透露很多訊息,出現異狀就要提高警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兒腸套疊 高雄市左營區陳進成小兒科診所院長 陳進成醫師 小兒科醫師每當遇到肚子痛來就診的幼兒,時刻都會警覺到小兒腸套疊的可能性,由此可見這疾病的重要性。 小兒腸套疊如果儘早診斷,大部分都可成功地使用內科治療,減少開刀的機會。通常在早期會表現典型的哭鬧型態,若父母能對其有所認識,才能收集到可信的病史,幫助醫師儘早做正確診斷。   小兒腸套疊是一段近端腸子套進遠端腸子內腔造成腸阻塞, 通常是小腸套進大腸,套進時間太久腸子會壞死,引起腸穿孔、腹膜炎。發生的原因,祇有5%到10%的病例腸子發現有解剖學上的異常,如腸子長美克爾憩室、息肉,其他的病例原因不明,因小兒腸套疊有流行的現象,推測可能和病毒感染有關。可發生在任何年紀,以三個月到三歲較常見,特別是六個月到一歲的健康嬰兒。典型的臨床表現開始是一個約三個月到三歲的健康寶寶實突然發生陣發性的哭鬧(間歇的哭鬧, 兩次哭鬧間隔時間稍有規則性,即每間隔約固定的短暫時間就開始哭鬧),接著可能有嘔吐的情形,最後可能會排出類似草莓漿的血便。   如果三個月到三歲的幼兒,表現典型的三合一症狀:陣發性的哭鬧、嘔吐,加上腹部檢查發現右上腹內有一香腸狀的硬塊,即能診斷。如已到排出草莓漿狀血便的地步,臨床要診斷腸套疊應無困難, 但相對地此時用鋇劑灌腸進行腸套疊解除術成功機會也會降低,失敗的病患必須接受外科手術。 (鋇劑灌腸解除術是由肛門灌入鋇劑藉著鋇劑產生的推力,將套進的腸子推出。其原理類似輪胎打氣)。所以最好能在開始陣發哭鬧時即警覺到此疾病的可能性, 趕快藉腹部超音波做正確的診斷,腹部超音波檢查相當迅速而且診斷率很高約90%到100%,如此才能增加鋇劑灌腸解除術成功的機會。如果利用鋇劑灌腸解除術失敗,或診斷時已有腸穿孔、腹膜炎就必須接受外科手術。最後要提醒家屬在鋇劑灌腸解除術成功後,大約有5%到10%的病患會復發,所以出院後若再有間歇性哭鬧務必儘速回醫院檢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梅克爾憩室: 在幼兒胚胎時期,腸道和卵黃囊之間有一卵黃管相接,如果這個通道在胚胎發育完成後沒有完全閉鎖的話,就有可能會形成所謂的梅克爾憩室, 這憩室發生的位置通常在小腸, 其腸黏膜與一般小腸黏膜不同, 含有一些胃黏膜組織, 會分泌胃酸侵襲旁邊的小腸黏膜, 造成潰瘍出血的現象, 出血量通常很大, 唯一治療的方式就是開刀拿掉憩室。 8.大腸息肉: 小孩和大人一樣, 也會長大腸息肉, 唯一不同的是, 這些息肉百分之九十都是良性的, 大便通過這些息肉的位置, 有時會造成息肉表面擦傷, 所以大便就會帶血, 治療方式可藉由大腸內視鏡摘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昨天看到聯合報寫說有一位小男嬰因醫生未診斷出是腸套疊而誤診死亡. 看完報導後心頭一驚,也很慶幸及時發現. 紘現在一歲五個月. 話說他五個多月時, 傍晚去保母家接他回來, 保母說他吐奶, 整天哭完就睡,醒了又哭. 當下直覺不是平常哭法, 以為是腸胃有問題, 便感緊去熟悉的診所. 當醫生以聽診器檢查時, 我媽隨口說會不會是腸套疊. 因我小舅小時曾有過. 隨即醫生便以超音波看, 果不其然. 便馬上寫轉診單. 到林口常庚掛急診. 後來醫生又照一次超音波. 確認是腸套疊.大約11點通顯影劑. 但由於有風險父母都須簽同意書. 因為有可能小孩會對化學藥劑過敏或灌影劑時腸子會破掉就要緊急開刀. 而紘或許是痛到虛脫. 當從肛門灌顯影劑時他並沒有什麼掙扎. 只記得一位醫護人員灌, 一位在x光室外看影像隨時留意腸子通了沒.那時的我好害怕失敗. 一直念佛號. 幸好通了也代表沒事. 接著辦住院觀查吊點滴.要禁喝牛奶. 水只能喝一點. 紘果然是小嬰兒終於不痛入睡. 隔天就會玩會笑. 但因不能喝牛奶就開始哭發脾氣. 白天逗一逗就還好. 晚上就哭的很慘. 後來經醫生予許就慢慢給他喝點. 要排氣排便才表示整個腸胃康復. 住兩晚後我們就要求回家觀察, 不然晚上哭到吵隔壁床也不是辦法.回家後就排便. 後遺症呢? 就是本來戒掉的夜奶也恢復, 也不肯自己乖乖睡要陪睡.醫生及文獻都說明是不明原因引起, 有可能是病毒或遺傳或體質...也無法預防.只能發生症狀感緊就醫. 未來也有可能復發. 林口長庚醫生就說曾有個小孩,三歲前來了四次吧. 所以我現在也是隨時留意他的哭聲有無異狀. 而最近學

腸套疊--中醫觀點

2010年07月08日
公開
37

以下是網路上找到關於腸套疊的資料 中醫的觀點,和西醫有明顯相異: .................................................................... 小孩哭鬧 腸套疊痛難耐、肚子受涼腹痛-小建中湯就對了 小孩哭鬧 腸套疊痛難耐-小建中湯症 ......這就是經方中的小建中湯症,我們中醫利用加倍的白芍劑量,就可以將小腸套疊問題解決,何須開刀治療,小題大作治療的結果就是讓小孩從此病痛不斷,針灸穴位可以選足三里,公孫,內關,如果針後仍痛,就再加針關元穴,給小孩施用針灸時,只須單刺,不用留針,而診斷方式非常簡單,大家只要看小孩的鼻子,如果出現青色,就代表腹痛,因為鼻子是土星位就是指腸胃部位,青色主痛,中醫的望診就可以確診痛是來自小腸,當針灸後,疼痛必緩,服用小建中湯後,當晚必排出腸氣,就是會放屁啦,然後第二天中午就胃口大開,又去玩耍了。 我治療過許多這種案例,結果都是第一劑服完後就見到效果,約五年前英國很有名的樂團,叫做Bee Gees,他們的Keyboard手,就是因為小腸套疊在一起,造成半夜腹痛,於是緊急送到邁阿密醫院,當時美國西醫就決定必須緊急開刀治療,結果是開刀時,病人就因為開刀而死在手術臺上,這件當時轟動全美國的案例,我想大家都記憶猶新,但是台灣的台大老西醫教授就是裝做不知道,還是繼續教育下一代錯誤的知識害人,真是老而不死,謂之賊。 會得到這種病的原因是受寒,小孩在睡覺時,會踢被子,一旦睡到半夜,肚臍沒有被蓋住,寒氣就會趁虛而入,而肚臍是中醫學中陰陽交換的處所,非常敏感,一旦遇到寒氣,就會受到傷害,當寒冷的氣溫從這裡進入腹腔後,寒則縮,於是小腸就容易套疊在一起,這時我們中醫利用加倍劑量的白芍,將阻塞在靜脈的血管中的血,導向心臟,利用桂枝與炙甘草二者配合,能發心陽的功能,將炙熱的動脈血液,輸送回小腸,當小腸外面的血液循環恢復後,套疊就解開了,我們再利用甘能緩之的道理,就是加入麥芽糖,來緩解腹部的疼痛,生薑可以散去因為小腸阻塞而造成胃中的停水問題,最後加入大棗,來增潤腸胃的津液,這個處方我們經方家已經延用至少有二千年以上了,怎麼會說沒有證據證明它有效呢? 讀者聽完我的解說,從病因到治療,完全不須要X光檢查,也不須灌鹽水,更不須要開刀,之所以會如此簡單,就是因為已經經過千年以上的驗證經驗了,連處方都不須要做任何更改,病人在喝完第一碗藥後,就會恢復過來的,請問大家,在給西醫開刀之前,你先給你的小孩服用此方,有何損害呢? 不要因為反對中醫而做出無知的反對,受苦的將是你的寶貝小孩啊。... http://www.hantang.com/chinese/ch_Articles/stomach11.ht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末三與雙胞胎]小建中湯是含有飴糖的中藥,兩個小傢伙很愛吃,也是平常的保養藥物 昨天睡前,忘了是誰先起頭的 ”媽媽,明天我可以吃小建中湯嗎?” ”要吃小建中湯,可以,但是,第一,要身體沒有狀況” ”第二”兩個小傢伙開始幫我接 ”第二,要很乖的小朋友才可以吃”....... http://tw.myblog.yahoo.com/athena-elfa/article?mid=517&sc=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建中湯 [組成藥物]桂枝、大棗、芍藥、甘草、生薑、飴糖。 [主治效能]治傷寒表未解,陽脈濇陰脈弦,心中煩悸,腹中急痛,及虛勞裏急,悸,衄,夢遺,四肢疼痛,手足煩熱。應用於腹痛,小兒童體質改善,貧血症,夜尿症,小兒疝氣痛。 [運用經驗]本劑溫中散寒健胃,對虛弱小兒夜尿症,夜啼症,慢性腹膜炎之輕症,亦可用之。本方對膚色痿白之虛弱兒童具有體質改善功力,無妨長期服用。 http://www.hulu.com.tw/cpd/%A4p%AB%D8%A4%A4%B4%F6.ht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建中湯主治病症(張步桃) 1.心臟病2.腹痛3.黃疸4.婦人月經不順5.骨癌6.痿症 .....麥芽糖是強壯劑,對於虛勞有益。又因甘甜能緩急,可達到止痛的目的。苗栗頭份一位江姓女士,腹痛十餘年,在頭份附近治療都無效。結果由苗栗客運站長鄧煥禎先生介紹來診。當時她問我:「服藥多久會好?」我答:「說不一包藥就好!」果然一包痛感就緩解。之後我至少廿次到頭份佛光道場健康講座義診,都會看到江女士擔任義工,煮菜餚供餐。江女士用花生做的豆腐,味香甜美,至今我仍齒頰留香。她還常問我:「認不認得我?」我每次笑答:「當然認得!」 另一位住天母的財政部官員,因為上下班都要經過塞車的中山北路,長期塞車緊張造成胃痙攣、絞痛。服西藥服了很長一段時間,未能緩解。不知他怎會想出酒精麻醉止痛的方法,在車上擺了五十八度的高粱酒,一緊張或痛就大口喝酒,這種飲鴆止渴的方式我不認同。經同事介紹來診,我以小建中湯加味,很快治癒痼疾。 日本有名的漢醫湯本求真,著有《皇漢醫學》,在台灣很暢銷,他特別提到「小建中湯治腹痛如神」,曾使用過本方治腹痛的同道應很肯定其療效。..... http://www.relativehumanity.com.tw/cm/cm471.ht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近開始學中醫,所以我今天煮了生平第一泡的小建中湯。..... http://www.wretch.cc/blog/phopicking/775542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評論:(本人與友人均非中醫師,若以下有不正確之處歡迎留言指教) 我自己也有用小建中湯治好小孩腹痛問題的經驗,3g科學中藥,吃下去30分鐘內見效! http://flyflyk.pixnet.net/blog/post/23558508 朋友告知若吃了會”胃脹”的人,就可能不適合吃小建中湯 〔KnownDo〕.....不過小建中湯還真不適合容易胃脹的人喝。加倍的芍藥和大棗,會讓我喝了覺得更脹。...http://tw.myblog.yahoo.com/jw!eVZiWL2YEwO6fDLiYqgxSMg-/article?mid=48 另外朋友說: 拉肚子了, 自然不適合吃小建中湯 上火了, 也不適合小建中湯 若是輕微的寒證 ...小建中湯可以當做 Lite版的桂枝湯用 分享: flyflyk 發表在 痞客邦 PIXNET 迴響(0) 引用(0) 人氣(958) 推薦上專欄 E-mail轉寄 轉寄至留言版 • 全站分類:親子育兒 • 個人分類:小兒科.預防針疫苗.川崎氏症.過動兒.自閉症.嬰幼兒雜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孩哭鬧 腸套疊痛難耐 •更新日期:2008/10/12 07:30 記者苗君平�梧棲報導 4歲蔡小妹最近一直哭鬧,家長以為感冒造成,久治不癒,前往台中縣童綜合醫院求診,才發現是「腸套疊」;院方表示,近來已發現6個類似病例,大部分是呼吸道感染,引起腸子或腸隙膜淋巴結腫大所造成。(錯誤診斷,腸套疊不是因為呼吸道感染造成的,這醫院中的西醫師必然畢業於台大,受教於西毒老賊。) •小兒科醫生郭敏勇指出,所謂「腸套疊」是指腸子前段套入後段的腸腔內,產生腸黏膜腫脹及腸道阻塞,如不儘早診斷治療,腸子會缺血壞死,短期內會發炎、穿破,甚至引起腹膜炎與敗血症,危害到患者生命。(這是給西醫治療後才會發生這種結果,給中醫治是一劑處方就足夠了,快速與得當的治療,根本就不會引起腹膜炎跟敗血症。) •他說,腸套疊症狀是肚子痛、腹脹、嘔吐,與感冒症狀雷同,加上幼童只會以哭鬧表達身體不適,很容易被誤診,腸套疊嚴重時會有草莓果醬樣的血便,治療上可採用內科治療使用的生理鹽水或水灌腸方式,若是內科無法處理,就必須開刀治療 •他表示,腸套疊如發生在6歲以下的幼童,大部分是呼吸道感染引起,好發在季節交替,如果發生6至9歲可能是腸病變,要判斷是否腸套疊,只要安排超音波檢查,就可從腸影像看出端倪。(西醫不知真正病因在哪?其好發於季節交替時,是因為此時節的日夜溫差太大導致。) •他說,4歲蔡小妹妹肚子就是因此痛哭鬧不已,經外科手術將腸子「逆勢擠出」,同時把闌尾切除,才解除腸套疊的危機。(小題大作的西毒治療法,中醫治療這種病是手到擒來,無一不好,原因是本來就是很簡單治療的病啊,是被不正確的醫學弄得複雜起來了。) •台大醫院能治嗎? •這就是經方中的小建中湯症,我們中醫利用加倍的白芍劑量,就可以將小腸套疊問題解決,何須開刀治療,小題大作治療的結果就是讓小孩從此病痛不斷,針灸穴位可以選足三里,公孫,內關,如果針後仍痛,就再加針關元穴,給小孩施用針灸時,只須單刺,不用留針,而診斷方式非常簡單,大家只要看小孩的鼻子,如果出現青色,就代表腹痛,因為鼻子是土星位就是指腸胃部位,青色主痛,中醫的望診就可以確診痛是來自小腸,當針灸後,疼痛必緩,服用小建中湯後,當晚必排出腸氣,就是會放屁啦,然後第二天中午就胃口大開,又去玩耍了。 •我治療過許多這種案例,結果都是第一劑服完後就見到效果,約五年前英國很有名的樂團,叫做Bee Gees,他們的Keyboard手,就是因為小腸套疊在一起,造成半夜腹痛,於是緊急送到邁阿密醫院,當時美國西醫就決定必須緊急開刀治療,結果是開刀時,病人就因為開刀而死在手術臺上,這件當時轟動全美國的案例,我想大家都記憶猶新,但是台灣的台大老西醫教授就是裝做不知道,還是繼續教育下一代錯誤的知識害人,真是老而不死,謂之賊。 •會得到這種病的原因是受寒,小孩在睡覺時,會踢被子,一旦睡到半夜,肚臍沒有被蓋住,寒氣就會趁虛而入,而肚臍是中醫學中陰陽交換的處所,非常敏感,一旦遇到寒氣,就會受到傷害,當寒冷的氣溫從這裡進入腹腔後,寒則縮,於是小腸就容易套疊在一起,這時我們中醫利用加倍劑量的白芍,將阻塞在靜脈的血管中的血,導向心臟,利用桂枝與炙甘草二者配合,能發心陽的功能,將炙熱的動脈血液,輸送回小腸,當小腸外面的血液循環恢復後,套疊就解開了,我們再利用甘能緩之的道理,就是加入麥芽糖,來緩解腹部的疼痛,生薑可以散去因為小腸阻塞而造成胃中的停水問題,最後加入大棗,來增潤腸胃的津液,這個處方我們經方家已經延用至少有二千年以上了,怎麼會說沒有證據證明它有效呢? 讀者聽完我的解說,從病因到治療,完全不須要X光檢查,也不須灌鹽水,更不須要開刀,之所以會如此簡單,就是因為已經經過千年以上的驗證經驗了,連處方都不須要做任何更改,病人在喝完第一碗藥後,就會恢復過來的,請問大家,在給西醫開刀之前,你先給你的小孩服用此方,有何損害呢? 不要因為反對中醫而做出無知的反對,受苦的將是你的寶貝小孩啊。   •漢唐中醫 倪海廈謹記於佛州桃花島2008年10月12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兒腸套疊的症狀與護理方式!腸套疊的症狀 2008年10月07日      實在,果果10月1日發生的這次腸套疊病之以是沒有及時去大病院,是因為爸爸媽媽的醫療常識匱乏的 原因,小兒腸套疊是一種常見 的小兒疾病,尤其是4-10個月的乳兒最容易發病。   當腸道先後相套,造成部門梗阻時,寶寶就起頭產生陣發性腹部絞痛,顯得躁動不安、雙腿彎曲、有陣發性啼哭,並常歸併吐逆。當陣發性痛苦悲傷過後,寶寶顯得疲乏困倦、慘白芨出冷汗。此時怙恃若是會幫寶寶檢查是不是有腸套疊的有可能性。近年來腹部超聲波檢查已成為診斷腸套疊快速而不錯的東西,醫師還在超聲波的直視下以心理鹽水灌腸,或者空氣壓力灌腸,可以使大部門的腸套疊回復復興。   中醫辯證以為:腸套疊引起腹部劇烈的疼痛是由於血絡淤塞,氣機運行變態所至。如果灌腸後仍不克不及使這部門血運複常,就會有再復發的有可能性。   提示怙恃注重:   1.未明確病因以前,不成輕易用止痛藥,以免誤診。   2.引起腸套疊的原因較多,灌腸復位後要及時進行中醫調氣以及血治療,以防復發。   3.注重飲食衛生,進餐要按時定量,勿過食生冷、寒涼之品。   4.注重保暖,掩護腹部勿受寒凍。   日常平凡,可以經常推拿寶寶腹部:讓寶寶仰臥,家長將手掌搓熱,置於寶寶腹部,順時針標的目的揉摩2~5分鐘,之後掌心對準臍部作腹部振顫推拿1分鐘。經常推拿可增進克化,強健寶寶的腸胃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兒夏季病∼腸套疊_中醫觀點》小兒易腸套疊 治療以灌腸、手術為主 分類:健康需知 2010/06/04 18:12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小兒脾胃發育還未完全,維持健康飲食習慣很重要。中醫師鄭弘欽表示,小兒日常飲食習慣也會影響消化機能,由於小兒脾胃發育還未完全,運化功能會受到影響。若加上平常有貪吃零食或偏食習慣,或是吃過多冰涼品,添加副食品不當等,也都會損傷到脾胃的功能。 醫師建議,改正小兒飲食習慣,做上法包括,最好等到孩子餓了再讓他進食,這時孩子才會有胃口,不可飯前吃零食,以免影響正餐食慾。也最好不要邊看電視邊吃飯。而「每日五蔬果」保持排通暢,孩子的胃口自然也會打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腸套疊的病因病機 1.病因 (1)脾胃虛弱︰“脾常不足”是小兒的生理特點。脾胃運化不健,傳導失司,無形之邪、有形之邪易于阻塞腸道,腸道氣機痞悶,濁氣不下,清氣不升,則上逆作嘔、腹脹腹痛。西醫學認為,本病的內因在于嬰幼兒腸系膜發育不全,回盲部尚未固定,活動性大,容易發生套疊。嬰幼兒腸蠕動易于紊亂,易發腸炎,加之飲食改變等均可導致本病發生。 (2)有形之邪阻結︰有形之邪如食積、燥屎等均可阻礙腸道氣機,使腸道氣滯不通,濁陰不降,腸腑功能紊亂。腑氣不能下降,不轉矢氣則上逆為嘔;氣機不暢則腹痛難忍;水谷、濁氣積聚于腸腑則腹脹不休。 (3)無形之邪郁滯︰飲食不節、腹部中寒、感受熱邪等無形之邪亦可影響腸腑傳導之功能。“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飲食不節,嗜食肥甘厚味,伐傷脾胃,腸腑傳導失健,腸道蠕動失常。寒中腸腑,寒性收引使氣血凝滯不通;熱邪灼傷經絡,傷及腸腑,均可導致氣機不暢,使腹痛難忍,若氣機上逆,則見惡心嘔吐等癥。無形之邪如病毒等感染亦可引起腸套疊,其機理可能與腸蠕動異常及腸道淋巴組織增生有關。 2.病機 腸套疊在中醫學中亦稱為“腸結”,其發病機理與腸梗阻相似。皆因食積,燥屎、寒凝、熱郁、氣滯、血瘀影響腸腑傳導功能,氣滯閉塞則不通作痛,濁陰不降則上逆為嘔,濁氣不降則不通屎氣。水谷、濁氣積聚于腸,故腹脹不已。病變最終導致痛、嘔、脹、閉四大主癥。西醫學認為,本病發病機理為腸道蠕動節律發生紊亂,兩段腸管相互套疊,發生血運障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醫名藥方 陀僧膏陀僧膏【來源】《醫宗金鑒》卷六十二。 【組成】南陀僧(研末)600克 赤芍60克 全當歸60克 乳香(去油,研)15克 沒藥(去油,研)15克 赤石脂(研)60克 苦參120克 百草霜(篩,研)60克 銀黝30克 桐油1千克 香油500克 血竭(研)15克 孩兒茶(研)15克 川大黃250克 【用法】上藥先將赤芍、當歸、苦參、大黃入油內燥枯,熬至滴水不散,再下陀僧末,用槐、柳枝攪至滴水將欲成珠,將百草霜細細篩入攪勻,再將群藥及銀黝篩入,攪極勻,傾入水盆內,眾手扯千余下,再收入瓷盆內,常以水浸之,外貼患處。 【主治】惡瘡,流注,瘰 ,跌僕損傷,金刃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