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璿璿&媽咪

三歲三個月狀態

2012年12月20日
(2歲2個月)開口叫爸媽-----(人幼上課)
(2歲3個月~)18個詞彙-----(人幼上課)
(2歲4個月~)26個詞彙-----(人幼上課)
(2歲5個月~)26個詞彙-----(人幼上課)
(2歲7個月)到達64個詞彙
開始將兩個詞彙組合&仿說增加-----(彭聆語言所一個月)
(2歲8個月)到達73個詞彙
*************************************************************
語言治療八個月,自己的心得是孩子的語言發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
璿就是語言發展起步慢的孩子,語言治療沒有很大的成效是因為
他兩歲我們才帶回來讓他開始接觸正常語言環境
當語言治療一直在訓練他:我要XX 就像是訓練貓狗制約反射一樣
他甚至不知道"要"&"我"代表的意思

還是要經歷過很多詞彙的輸入(6個月),然後詞彙組合成簡單句(6個月)
簡單句才能組合成有文法的複雜句

最明顯的差別在於璿在簡單句時期,自然就發展出:自己的名字+需求
故意問誰要吃:自己還很高興舉手說:我!我!!我!!!(超可愛)

我想...我恐慌的是-
很多語言慢的孩子進入幼稚園或是語言治療2-3個月就會說了
像素媚女兒或是momo也是慢開口(雖然比璿早半年+女生),但也比璿強

也有看到語言治療一年多,才開口仿說

讓孩子開口說話一書:
強迫仿音、強迫背誦,對孩子語言發展是毫無助益的
幼兒的發展有一定歷程,語言發展也必須按部就班的由「牙牙學語」、「仿著聲音、語彙」到使用句子表達,進而能流利的敘述,而且口語的表達必須建立在好的語言理解、互動輪流,以及足夠的溝通意圖與互動機會之上,而這一步步的發展歷程,有賴環境足夠的語言刺激與豐富的溝通情境,這樣的學習過程是需要花上寶寶五、六年的時間。
讓孩子開口說話是要建立在父母和孩子彼此成為「溝通夥伴」上;溝通夥伴是父母與孩子的互動,是建立在平等、互惠的條件,而非指導、指正的關係,也就是父母在和孩子的溝通互動過程中,父母是回應型的角色,而不是指揮教練型的角色。

玩出語言力一書:
孩子是大器晚成抑或是發展遲緩,重要鑑別關鍵在於認知能力。
若孩子的認知發展符合其年齡,那孩子的語言能力多可後來居上;認知能力包括:物體恆存概念、配對、分類、指認、推理、模仿、記憶、符號能力及解決問題等能力。

*************************************************************
(2歲9個月)到達100個詞彙&大小便會自動說

(2歲11個月)詞彙陸續增加&開始兩個詞彙組合
如:媽媽對不起 媽媽不要生氣 媽媽泡ㄋㄟㄋㄟ 媽媽喝水
說1-20數字

(3歲)只會主動說1個句子. 這是甚麼呢? 其他都需要提醒
問句:是誰阿? 甚麼聲音?
詞彙組合方面可以說個意思在同一句如:媽媽 不要睡覺 要吃餅乾
認1-10數字 顏色:黑色 白色 紅色 黃色 綠色 三角形 正方形 圓形

(3歲個1月)會使用這邊 那邊 或是說自己的名字+不要
如:陳宇璿不要吃;名字及年齡都知道~~
有上下的概念~~也分的清媽媽的頭髮&璿璿的頭髮之類的問句
對於周遭發生的事情都會很有興趣
例如:哥哥上去 媽媽電話 裝水燒開水 爸爸生氣...等

(3歲個2月)只有詞彙精進的表現~~如:以前說藥藥 現在直接就說:吃藥
感覺上疊字已經都沒有在用:看到弟弟喝奶 也會說:弟弟喝奶
平常都是使用3-4個字來溝通~~開始念唐詩(2首)及唱整首兒歌

(3歲個3月)持續的即時仿說能力,同樣的情境下會運用
大人在聊天或是電視都會跟著說後面2-3個字,這是之前不大會的事情
開始使用我要 我想~~等
累積3-4個字的片語及運用,這個月一直努力和他練習對答...成效一點點而已



----------------(3歲個1月)(3歲個2月)的障礙沒改善-----------------------

(3歲個1月)不過感覺上自言自語的傾像變多~~~有時是巧虎內容(自言自語+答非所問)
有點擔心.....是自閉症的仿說嗎
(3歲個2月)這個月因為我要生產,完全無法顧到他
所以他的語言完全停滯...最大的進步是開始會唸唐詩及兒歌了~~
生產當天...衛生所還打電話來關切他的語言狀況...實在讓我很無言

雖然看到鄰居有時會打招呼 可是鄰居問他開始上幼稚園了嗎
就不理人家了
擔心的是...除了爸媽以外的人 有時人家問他話 他也不理
我知道有時是聽不懂人家說甚麼
外人問他話幾乎都不大會回答,跑來跑去的,只有自己家人才沒問題
(不知道是不是跟聽不懂人家問話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