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幸福の媽♡

對語言的敏感(發展期 1歲半-3歲)

2005年12月07日
對語言的敏感(發展期 1歲半-3歲)

此時孩子的聽覺非常敏銳,可以分辨出聲音細微的差異及發聲的不同,所以學習語言又快又好,特別是母語。例如孩子在學會說「媽媽」之前,你自己要先說好幾百遍給他聽,他聽多了就會了。這時孩子若有機會接觸各國語言,聽各國民謠的錄音帶,將來就比較容易講出正確的發音和聲調。

舉例來說,我在美國的幼稚園實習時,他們很高興有中國老師來,特別請我教小朋友講中文。我設計了一些語文教具,又帶領孩子們唱中國童謠,發現小朋友學得又快又好,我們唱童謠「呱呱呱呱呱呱呱,游來游去真快樂,就是母鴨帶小鴨。」小朋友帶動唱,玩得很高興,在場唯一有問題的是兩位老師,她們無法跟上孩子們的學習進度,直唱到第二十多遍,她們才說終於能跟上了,可是發音、腔調還是怪怪的。兩位老師中,一位學得比較快的老師說,她在八歲前和祖父母同住,所以學會講德語,之後和祖父母分開了,就把德語忘光光。只是這種兒時的訓練,幫助她學外國語,比一般只會講一種語言的美國人好多了。所以我們可以讓孩子多聽不同的外國語,像Wee Sing系列錄音帶,有一卷「We Sing Around the World」,裡面有各國童謠,孩子多聽多接觸,對他們脣齒的構音發展更好,將來的外國語發音會更標準。

另外,有一個較悲哀的例子:兩百多年前,在法國的叢林發現一個野男孩,十幾歲前都生活在叢林裡。教育界花了非常多的心思教他,最後仍無法教會他講話。我們在後面的課程中,會專門講到這個孩子的狀況。在現實的世界中,不可能拿孩子來做實驗,看看孩子錯過語言敏感期會怎麼樣?我們只能就一些不幸的個案來研究。重要的是語言敏感期要好好把握,恐怕一錯過就很難補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