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茵茵的媽

轉載-健保重症照顧沈淪 (09/23/04)

2004年10月08日
健保重症照顧沈淪 (09/23/04)
記者楊惠君�特稿

全民健保邁入第一個10年,全民信心正瀕臨崩盤邊緣。總額預算之下,先是醫院競相搶病人,爭食大餅,讓點值直直落;接著自主管理、卓越計畫,索性畫給各院一個小餅,結果醫院卻想盡辦法把「太花錢」的重症病患一個個往外推,醫院不相信健保局、病人不相信醫院,醫療環境呈現集體焦慮症,恐將是壓倒健保福祉的最後一根稻草。

全民健保一直是國內滿意度最高的民生政策,但高滿意度數字底下真正的意義,不在「俗又大碗」的低保費費率,也不在可隨心所欲把醫院逛個夠的就醫高便利性,而在於大大提升了過去付不起醫藥費、就被迫放棄治療的重症病患照顧上,讓生命的價值,終於超脫了金錢的衡量,成為比過往的經濟奇蹟,更值得讓台灣人驕傲的成就。

往年健保局周年慶上,總要請來早產兒家屬、癌症病患等重症病家做見證。對於健保的感恩,這些病家是真的言而由衷;對於見證由少數人才享有醫療照顧的勞保時代,走入全民納保的健保時代的醫師,不需再面臨因病人沒錢,得忍痛放棄治療的良心掙扎,也打消了醫療技術提升的大障礙。

諷刺的是,過去開心出面為健保做活見證的重症病家,現在卻一個個寫著陳情書,搖身一變成了指證健保政策轉彎、成為醫院人球的控訴者;以提升重症治療照顧為傲的醫師,邊看病人、邊算自己每月所剩的額度,又淪為得在數字與病人間做選擇。

儘管健保局信誓旦旦指稱,總額之下,重症病患治療不受影響,但卓越計畫被批為「拙劣計畫」,醫院經營者看著報表選擇病人,重症病人被強迫轉院、領藥縮水已是不爭的事實;醫院不知道健保何去何從,選擇短視近利的經營方式,醫師失去視病猶親的良醫選擇,病人成為醫院在健保角力下的犧牲品,重症照顧的沈淪,將是健保存亡最大的關鍵。

【2004-09-23/民生報/A15版/醫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