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喵媽~

玩積木 玩出建築師的夢

2004年12月05日
〔本報駐加特派記者張伶銖╱溫哥華報導〕來到台灣作家張孟起位於溫哥華近郊高貴林的家,除了對他家中一絲不苟的擺設留下驚嘆號外,張孟起十四歲的兒子Tim那十多箱,用大型工具箱收藏的樂高玩具,更是令人忍不住要尖叫,這個孩子竟然可以將數萬片的樂高,分門別類,稱他為樂高玩具的收藏家,一點也不為過。

  Tim的媽媽、也是作家劉璞說,差不多在Tim二、三歲時,先生就開始買樂高玩具給Tim玩,初期所買的都是給幼童玩的大樂高,這部分等Tim慢慢長大後,就送給了表弟,後來所買的是複雜,有幾百片,上千片的樂高,則一直跟著Tim長大,搬家到溫哥華。劉璞記得,剛開始他們也和每個家裡有樂高玩具的父母一樣,每每為了少一片樂高,要翻箱倒櫃去尋找,很快,最有整理概念的爸爸想出了解決辦法,他到離台北復興南路二段住家不遠的工具行購買了存放工具零件的大型工具箱,讓不同形狀的樂高歸類在每一格,就這樣,這十年來,大型工具箱為全家解決了收藏樂高玩具的難題。

  劉璞表示,Tim年紀還小時,必須要在大人的協助下,才能將所有拆散的樂高分門別類,頭歸頭,腳歸腳,馬歸馬,劍歸劍,經常一天要花上兩個小時的時間來收拾,對孩子來說,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沒想到兒子卻樂在其中,像現在,他每次將所有的樂高先攤滿整個房間,再用一個禮拜,或是十天的時間,完成自己的創作,擺上幾天,然後就將作品拆散,將一片片的樂高收藏歸位,整個程序前後可能要花上二周。

  曾在報社擔任記者的劉璞,還記得十多年前訪問一名國內生產與樂高同性質玩具的業者時,業者告訴他,像樂高這種組合式玩具,兒童只需要跟著說明書上的組合步驟去做,就能夠完成作品,並不需要什麼創意,那時劉璞雖然不以為然,但也未進行反駁,現在兒子玩了十多年的樂高,劉璞觀察到兒子不僅從組合樂高,學會如何去看立體圖,還在第一次依圖完成作品後,開始自行創作,還將已學會的機械原理加以運用,樂高玩具原來可以帶給孩子的啟發這麼多,超乎這名業者的想像。

  劉璞說,兒子組合樂高的功力早就已經超越她,她說,她有時也照著說明書上的立體圖示,想一步步完成,等到了第三、第四個步驟時,她早就被複雜的圖示給搞得霧煞煞,無法繼續。這時媽媽就不得不佩服Tim,他可以用每天幾個小時,花上七天到十天的時間,組合出自己的創作,孩子的耐力不能小覷。

  每年暑假住在張孟起和劉璞家裡參加遊學營的青少年們,看到Tim這十幾箱的樂高玩具,莫不樂壞了,一班樂高迷們,在遊學讀英文之餘,還可以互相切磋組樂高的技藝,劉璞說,這其中還有幾個同學在台灣的天母,曾花每小時一千元台幣的學費,參加樂高班,學習組合樂高有關的機械、動力學原理,他們看到樂高可以用大型工具箱收拾,也決定回家以後,依樣畫葫蘆,看來,又可解決更多家庭遺失樂高玩具的苦惱。

  除了有十幾箱的樂高外,Tim還收藏了大量樂高的圖鑑及每個月樂高的雜誌,不久之前,Tim告訴媽媽以後要當建築師,劉璞和張孟起可興奮了,每天唸設計羅浮宮外館著名建築師貝聿銘的傳記給兒子聽,劉璞心想,如果兒子以後真的成為建築師,那麼樂高玩具真要記功一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