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喵媽~

親子之間 陪讀 創造小神童

2005年02月13日
2005.02.19  中國時報
親子之間 陪讀 創造小神童
劉新圓(北市)

寶貝兒子在滿月時,一位從事幼教的朋友,送了我一本以黑白兩色為對比的圖畫集。她告訴我,據說幼兒對黑白的反應很敏銳,多讓寶寶接受這樣的刺激,可以幫助他成長。所以從孩子牙牙學語開始,我就養成了念書給他聽的習慣,並且每隔一段時間,就買本適合他的書和他一起看。

當孩子只會叫爸爸媽媽時,我指著黑白圖畫集的各種形狀,如香蕉、瓶子等,他竟然跟著一起發音,這是他認識事物的開始。等他能講一些簡單的句子之後,我就買各式各樣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的書,從自然科學到神話故事都有。起先我還試著把文字「翻譯」成「兒語」,後來嫌麻煩,索性照本宣科地念,想不到,他也全盤接受,連成語也琅琅上口。他會說:「傑克與母親兩人『相依為命』」,「豆宛豆樹『直上雲霄』」,跟大人們爬山時,還指著山路說:「凹凸不平」,令長輩們驚嘆不已。可見他在說這些艱澀的詞彙時,是了解其中意思的。


原本我耽心這種囫圇吞棗式的陪讀方式,可能讓他變成書呆子,但結果卻正好相反。他聽不懂的地方,會馬上發問,還會舉一反三,而且常常將書上的東西與實際的見聞相聯結。尤其他的觀察力敏銳,常出乎我意外。例如,有一次,我跟他講〈獅子與老鼠〉的故事:「一隻大獅子在樹下睡覺。」他很疑惑地說:「可是書上的獅子很小啊。」我告訴他:「這是因為獅子在很遠的樹下睡覺啊。」我跟他實際示範遠小近大的道理之後,他就會跑到遠處說:「媽媽變小了!」接著又跑到我面前說:「媽媽變大了!」

孩子才兩三歲大時,就認識很多字了。他奶奶總喜歡讓他在親戚面前表演,展現他「不凡的天賦」。其實,他是不是閱讀天才,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陪孩子讀書的過程當中所發掘的樂趣。我驚奇地發現,孩子天生就有主動學習、觀察分析與活用知識的能力。而且,教育孩子,有時也不必老想一些花稍的方法。設法滿足他的好奇心、求知慾,不要阻擋他的創意,也不要有太高的期待。讓他過得快快樂樂的,也許就很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