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K.K.M.O.M

兩種狀元

2004年11月18日
第870期
封面故事
兩種狀元
撰文 陳雅玲
攝影 楊文財



他們是台灣的稀有人種,出現率只有三、四萬分之一。有人想測他們的智商,有人想一窺他們的竅門;其實,他們光靠名字就可以賣錢——他們是大學聯考的狀元。多年以前,他們在七月打敗全國好手,遙遙領先,隨著記憶淡去,他們也沒入尋常人間,不復辨認?
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大學的室友當中,有一位同屆的聯考狀元,然而後來得到諾貝爾獎的,卻是李遠哲,而不是那位狀元。學校成績與日後成就,究竟有無正相關?

去年出版市場出現一本書《怪招老爸狀元郎》。作者序聲稱:「這是一位天才老爹使盡種種心機,使出式式『賤招』,幫助自己資質『並非頂尖』的兒子,成為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度大學入學指定考試,第二、三類組雙料狀元的故事……。」這本標榜「如何打造狀元」的書,在狀元老爸以名嘴姿態游走校園、電台下,一下子賣了六千本。

台灣的社會價值一心追逐學校成績,但回頭檢視昔日聯考的狀元,當年「最厲害」的考生,他們的將來也會一路領先嗎?

台灣學術界未曾針對狀元做過相關研究。民國六十一年以後,聯招會更以保護隱私為由,不再公布榜首姓名。只有零星的狀元新聞,在放榜熱季偶然出現報端。

《商業周刊》整理民國五十年到六十年完整的歷屆榜首名單,以各資料庫、搜尋引擎、電話追蹤調查,發現當年狀元許多都在國內、外學術界發展,如周芷任教於美國阿拉巴馬大學醫學院,李弘祺、康明昌、曹恆偉任教於母校台大;少部分服務於公務體系,如鄭安美是倫敦台灣貿易中心負責人、薛瑞元現任衛生署醫政處處長;或自行創業,從事醫師、翻譯等自由業;也有少部分或因出國、或走入家庭而無法追查下落,隱沒於芸芸眾生中。

個別來看,當年狀元多數是一般人陌生的名字,只有少數是名人,包括前中央銀行副總裁陳師孟、SOGO百貨董事長鍾琴;學術界有何文壽取得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企業界則有杜俊元創設華泰電子、矽統科技,並曾捐地、捐款給慈濟超過二十八億元。

學非所長
不了解自己,追隨熱門科系

但是放眼台灣,無論政壇的陳水扁、馬英九;學術界的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企業界的郭台銘、林百里,沒有一位是當年的聯考狀元(只有陳總統「摸到一點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