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K.K.M.O.M

[轉貼]考試壓死資優教育

2014年04月10日
資優教育應該著重思想的啟迪,而非考試導向的機械化練習。

撰文�張海潮


資優教育可分成兩條路線,第一條路線大抵是世界上先進國家採取的路線,即對優秀的中學生給予無限制向上衝刺的輔導。在這些國家裡,16歲的高一生學微積分是稀鬆平常的事,接著就可以學大一的普通物理。這其中並沒有什麼揠苗助長的問題,以微積分來深刻思考物理,又以物理的應用來豐富微積分,本是相得益彰的美事。



資優教育的第二條路線姑且稱之為台灣路線。在這樣的國家裡,資優教育和升學掛鉤,特徵是盡量扁平化所學,讓學生盡量在已經會的題材上多做難題、提升解題速度、強調迅速反應,優秀的學生幾乎沒有向上發展的可能。



這兩條路線的最大差異在於前者著重思想的啟迪,而後者把學習變為一種考試導向的機械化練習。



筆者由於長期接觸資優教育領域,也多次評鑑資優教育,下文就以筆者所專長的幾何學來進一步說明當下的台灣路線。



要讓中學生建立空間直觀和練習嚴謹的推理,幾何學是一個再恰當不過的題材。但是只要把一些核心的議題和中心思想好好學會了,就應該走向三角幾何學,亦即以正、餘弦律為大要的進階幾何,然後再由此進入向量�座標幾何。總的來說,幾何學在資優教育中用四個學期,亦即在國中畢業時便可完成。但是現在要拖到高二下,足足延遲了兩年。而同時,優秀的國中生為了參加明星高中的特色招生,還必須要做許多幾何難題。



為了推廣資優教育,教育部要求明星高中發展特色課程,但是在沒有扎實的幾何基礎(非解難題之謂也)和微積分基礎之下,特色課程很難發展。舉例而言,若要開一門非歐幾何的課,如果不懂微積分,就只能瑣碎、皮毛地學,如此一來,品味搞得很差,還不如不學。



學校的資優教育老師也很無奈,因為家長在意升學。無奈之餘,也暗中高興,只要學生去買難一點的參考書多做難題,反正老師口袋中有出版社提供的解答。

現在看來,升學考試有如古代的科舉制度,真的是扼殺了學生的創意。要知道明、清兩代出了五萬名進士,但是真正的人才卻寥寥可數。如果教育部不讓資優教育與升學主義脫鉤,目前的選才方式也只是科舉制度的複製而已。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14年第146期4月號】
http://sa.ylib.com/MagCont.aspx?Unit=columns&id=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