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夏比鼻馬麻sophie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SUPERNANNY之幼兒不包尿布訓練法

2007年05月06日
公開
35

SUPERNANNY之幼兒不包尿布訓練法 我姐的女兒貝貝 92/12/12出生,上個月也開始訓練不包尿布,不用把尿而且七天就完成了!!! 她用的方式是美國SUPERNANNY(電視節目)教的方式 第一天,早上大完便便後,就把她的尿布拿掉,然後 1)蹲下去 2)眼睛看著她的眼睛 3)語氣平穩嚴肅的跟她說 4)貝貝,媽媽告訴妳,要噓噓的時候,要跟媽媽說"要噓噓""(重覆一次) {請從神情確定BABY有聽進去,若沒有表示妳沒有讓他知道這是件重要的事,則妳的神色要再嚴肅一點,但不是兇,記住 !!} 然後就放她去玩,正常的吃喝,偶而問問她要不要尿尿,若她說不要,也沒關係,繼續玩.... 1.5小時後,貝貝在專注玩時,忽然發現一股熱熱的水流出,她就眼睜睜的看它流過褲子流出到地上...(正常),然後才看著媽媽,說噓噓....(一定會這樣,這是陣痛期) 然後, 5)就把她帶到馬桶上坐, 6.)一會兒,放下來, 7)然後在馬桶前,再重覆一次1~4的動作,(不要罵她不要上火,就只要很認真的跟她說就好了), 8)然後媽媽離開, (也不要讓任何人來理他), 9)讓他穿著溼褲子(感覺尿/濕/噓噓/馬桶/忍不住....等的關係及感覺)2~3分鐘, 10)再走進來,再重覆1~4,11)然後幫他換上新褲子...再去玩 (再重覆上面的流程5~11,一直到成功...) 第一天:弄濕七條褲子,擦了七次地板,(絕不要施壓力及發火) 第二天:五條(有些說了但還是忍不住的/有些直接下去/有些2次小的併一次大的尿) 第三天:2條(還是有漏接的...)但3次做對的都給她鼓勵,說她好棒,給她親親抱抱..... 當她學會告知卻常漏接時,4)的內容可改成"貝貝,要噓噓時,跟媽媽說了後,要忍住...到馬桶才可以噓噓" 第四天:2條 第五天:2條 第六天:0 第七天:0......... 訓練成功囉!! 現在一個月了,漏接的次數就手指可數了....... 試試這種美國人的方法吧,科學又不用把尿喔!!

小拼圖玩出寶寶的大智慧

2007年05月05日
公開
14

對0~3歲的寶寶來說,拼圖不僅有利於集中孩子注意力、觀察力,還有助於提升其視覺空間、圖像認知、手眼協調能力,是啓發寶寶智慧的一個重要手段,你不妨帶著寶寶一起來試試看。   0~1歲:看圖案   0~12個月的寶寶,由於身體發育還不成熟,活動的空間也有限,因此,這一時期比較適合給他看一些色彩鮮豔、線條清晰、比較大的圖案,儘量選用紅、黃、藍、綠這四種原色的玩具和圖形,爲發展寶寶視覺圖像認知作準備。   1~2歲:玩拼裝玩具   1歲左右的寶寶會走路了,視野也拓寬了,認識事物和圖像認知能力大大提升。這一時期,你可以給寶寶玩一些簡單的可拼裝的立體玩具。市面上出售的一些過家家的玩具,比如:可拆分、拼裝的蘿蔔等是不錯的選擇。這類玩具可以幫助寶寶從拆分到拼裝的遊戲中初步建立整體——局部——整體的概念,同時也促進了手部小肌肉的運動和發展。   2~3歲:玩四片拼圖   2歲,寶寶的“正式”拼圖遊戲就可開始了。建議你讓寶寶先從4片式拼圖玩起。在選擇拼圖時,要注意拼圖的圖案、線條要大而清晰,顔色的區塊要明顯。   對於寶寶而言,一個拼圖遊戲一般只會玩一次。一旦他會了,就會對這個遊戲失去興趣。因此,從經濟、實用的角度考慮,自製拼圖是最佳的選擇。   自製方法1:破圖畫書做拼圖   這時期,你會發現你給寶寶買的圖畫書,他不熱衷於“看”,卻樂於“撕”。因此,你不妨從寶寶撕破的書頁中挑選圖像清晰、圖案單一、最好只有一個動物或人物、色彩鮮豔的圖畫,將其剪成正方形或長方形、貼在硬紙板上,然後如“田字”剪成四小片,就是不錯的自製拼圖了。   自製方法2:人物拼圖   你可以從一些過期雜誌、廣告宣傳單、書報中,挑選幾個完整、清晰的人物或動物的形象,將圖形按頭、身體、腿、腳等剪成幾片。玩的時候,將這些紙片打亂,讓寶寶拼成完整的人物。   TIPS:此遊戲可根據寶寶的實際認知情況,將某個人物剪成三到四片,在拼的同時,可以教寶寶認識人體的各個組成部分。另外,爲了增加趣味性,媽媽、爸爸還可以和寶寶一起來比賽,各自拼一個圖形,看誰拼得對又快。   2個方法,讓寶寶邊想邊玩   方法1:由易到難的引導   對於沒玩過拼圖的寶寶,你最好先向他演示將四片拼圖拼成一幅完整圖畫的過程,並讓他仔細觀察最終拼出的圖案。接著,你試著將其中的1片拼圖移開,放在旁邊,這樣拼圖就少了一片,然後讓他觀察移走的那片拼圖的上下左右的邊線和顔色特徵、並讓寶寶嘗試將這塊拼圖放回原來的位置,形成一幅完整的圖畫。當寶寶已經能將移走的1片拼圖放回相應的位置時,你則可以試著取走2片拼圖,讓他自己思考和解決問題。   根據寶寶的實際能力,你可逐漸增加難度,由移走2片到移走3片,甚至將四片拼圖完全打亂,讓寶寶去拼。   方法2:啓發式的引導   在玩拼圖時,你需要時時啓發寶寶思考和觀察,而不是幫寶寶代勞。比如,你可以在遊戲中提醒寶寶:這片拼圖的線條和那片拼圖的線條能連在一起嗎?這兩片拼圖的顔色相同嗎?可以放在一起嗎?找找每片拼圖的四條邊和四個角,看看它們有什麽不一樣呢?   以上這些都是寶寶在拼圖過程中需要仔細觀察、思考、動手嘗試解決的問題,他會從中體會到:從邊到角、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對應關係和空間概念,這些對寶寶的智慧發展有很大的助益。   拼圖遊戲錦囊   遊戲1:圖形認知拼板   作用:提升寶寶對圖形、顔色的認知;發展寶寶手部小肌肉的協調動作;建立良好的親子互動關係。   適合:1 ~2歲的寶寶   製作方法:在長方形的塑膠KT板或者瓦楞紙上,分別畫上圓形、三角形、方形等圖形,然後用小刀將圖形沿邊緣線刻出來(圖形可從紙板上取出、嵌入),將圓形及紙板上的圓形外框上塗紅色,三角形及三角形外框上塗綠色,正方形及正方形外框上塗黃色。   玩法1:教寶寶認識圖形。例如,媽媽對寶寶說“這是圓形,這是方形,這是三角形。圓形住在圓房子裏,方形住在方形房子裏,三角形住在三角房子裏”。   玩法2:讓寶寶認識顔色。媽媽問寶寶:“哪個圖形是紅色的?請你指給媽媽看。”   玩法3:教寶寶拼圖。媽媽將圓形、三角形、方形圖案從紙板上取下,媽媽說:“請你讓圓形住到圓房子裏去,方形住到方形房子裏去。三角形住到三角形房子裏去”,寶寶會動腦筋將圓形、方形、三角形一一嵌入相應的框中。   TIPS:當寶寶已能熟練地認識與操作圓形、三角形、方形這三種基本圖形的拼圖後,那你就可以設計一些五角形、梯形、心形等其他圖形的拼板給寶寶認知與操作。   遊戲2:泡棉玩具地墊   作用:刺激孩子的顔色、圖像認知,促使寶寶將圖形與實物建立聯繫,提升手眼協調能力。   適合:2歲以上的寶寶   遊戲說明:正方形泡棉地墊是目前許多家庭與托幼機構用作軟化地板的常見材料,每塊地墊邊長大約30公分左右,邊緣呈鋸齒狀,可供寶寶拼拼、玩玩。地墊上通常印有數位、水果、交通工具、動物等多種圖形,中間的圖是可以摳下來的。媽媽可以根據寶寶的認知能力和年齡來選擇,一般來說,數位、水果圖形比較簡單,適合小年齡、初玩拼圖的寶寶;交通工具、動物圖形有些複雜,適合大年齡的寶寶。   愛心小提醒:剛開始寶寶會被地墊上強烈的顔色刺激所吸引,並喜歡用手去摳每塊上面的圖形,這時,你不必急著讓寶寶將摳出的圖形放回去,因爲此時的寶寶正在對這些圖形産生好奇、進行探索,你需要做的就是提示寶寶:你取下的圖形是什麽?什麽數位?什麽水果?什麽顔色的?通過問題來刺激他思考。玩過幾次以後,寶寶自然會學會將摳下的圖形放回原來的位置。   TIPS:很多父母爲寶寶買了很多玩具,可是寶寶玩過幾次後就不要玩了,玩具堆在房間裏占空間,孩子也不愛惜。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寶寶玩過某樣玩具後,媽媽將該玩具收起來(用布蓋起來或裝在紙箱裏),過一段時間(十天或半個月)再拿出來玩。這種將玩具分批收藏起來、隔一段時間呈現給寶寶的交替玩法,較符合寶寶的遊戲心理。因爲當寶寶的記憶稍有淡化時,再次呈現玩具,會強化其記憶,再次激起寶寶對玩具的興趣和好奇,使玩具常玩常新。   遊戲3:六面體拼圖   市面上有一些針對低年齡寶寶的立體拼圖,比如:一些四塊的立體拼圖,每面可拼出蘋果、香蕉等簡單圖案,寶寶玩過幾次就可學會。但此類拼圖不易買到,大都是9塊、12塊或16塊,這對2~3歲的寶寶有些難度。如果要購買的話,媽媽要儘量選擇圖案簡單和塊數少的拼圖。玩此類拼圖時,媽媽最好和寶寶合作進行。比如:先讓寶寶觀察拼圖某一幅圖案的底色,讓他將相同底色的圖面找出來,然後再提示他:這個動物的頭在哪里?眼睛在哪里?身體在哪里?腳在哪里?讓寶寶分別找給你,然後你和寶寶一起來拼,讓他體會和你合作完成拼圖的快樂。這樣幾次遊戲過後,寶寶就會掌握了拼某幅圖的方法:先找到幾塊,拼好一部分,再拼完整。   寶寶還會在其中學會翻轉積木,得到新的圖面。在翻拼圖的學習過程中,你會發現寶寶很努力。因爲他的小手要用力地扣緊一排的拼圖塊,同時翻面,才可翻出新的圖面。這對寶寶是個挑戰。當完成時,他會體驗到遊戲成功帶給他的快樂,這是其他表揚所無法比擬的。   愛心小提醒:這種拼圖遊戲對寶寶來說有難度,因此建議在寶寶精神狀態良好、思維活躍的時候進行,比如早上8點到9點,下午午睡醒來後,以每次10~20分鐘爲宜。如果寶寶不感興趣,就不要勉強。   只要你方法得當,小小的拼圖,可以玩出寶寶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