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Lilian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板橋全職媽媽聚會

2006年07月26日
公開
23

今天輪到我負責,分享以下的文章,隨時提醒自己--如何處理兄弟姐妹間的紛爭 ◎整理自朱台翔「快樂新父母」有聲書第五輯 「大的禮讓,小的聽話」是紛爭的根源  爸爸媽媽最常見的作法,就是叫大的孩子要讓小的。有時候,又要小的孩子聽大的,就最足以壞事。因為小孩子年紀還小,沒有辦法掌握那個分寸,就成了紛爭的根源。孩子聽見爸媽的指示,說大的要讓,小的就記得很牢,無論什麼事都要大的讓;又聽見爸媽的指示,說小的要聽命令,大的就記得很牢,無論什麼事都要小的聽他的。大小雙方,各自有了根據爸媽威嚴而來的立場,各自有了自己的理直氣壯,天下不會大亂,那才怪呢!  親愛的爸爸和媽媽,讓我們定下心來想一想,七歲的孩子,是不是還很小呢?大概沒有人會要求七歲的孩子照顧自己,但,如果他有一個四歲的妹妹,情況就完全兩樣了,他不只要照顧自己,爸媽還希望他要照顧妹妹。一旦當了哥哥姊姊,七歲,就不是七歲了。  爸媽的這種做法,其實都可以理解。因為小的總是麻煩比較多,有很長的一段時間,爸媽的時間跟精力,都被小的吸去了。這個時候,本來有想對大的作一點彌補,但不知怎的,相形之下,總會有一個先入為主的觀念,認為大的已經很大了,不應該再給我們惹麻煩;而且當年他也不是沒有被照顧過,現在總該還一點債,所以當然要幫忙照顧小的。 讓小孩學著自行協調  而「大的要禮讓,小的要聽話」這正是紛爭的根源。  我其實一點也沒有要反對「大孩子照顧小孩子」的意思,相反的,我認為這可以是很好的教育。只不過爸媽要時時記得,即使是大孩子,也仍然是一個孩子,即使能照顧弟妹,那也只是一時的特殊表現,我們也不能把他當真;至於要小的聽命於大的,則尤其應該謹慎,除非是很特別的情況,或是特定的任務,但要交代得很清楚,不能讓小孩以為家裡面還有一個層層節制的官僚體系。  任何東西,爸媽都應該為每個孩子準備一份,不要在那麼小的年紀,就去挑戰小孩的自私心,或考驗小孩的利他心;換句話說,即使已經買了兩個梨,最好也要大小一樣,不要弄得一個非讓另一個不可。雖然小孩之間總還是難免相爭,例如都要那個顏色比較黃的梨,在這個時候,爸媽就應該鼓勵他們自行協調,自行想出一個方法,讓雙方都能接受,不然,大家都吃不到梨。  小孩自行協調的過程,往往反映了他們平時相處的問題,例如有一方堅持找麻煩,明明已經很公平了,他還是不服,非要對方手上那個不可,即使給他換過來,他還是不甘心,總懷疑被換掉的那個比較好。這時候,爸媽絕不應該出面干涉,自以為主持了正義;因為這是情緒問題,而不是公平問題,所以拿出天平來也沒有用。  這個時候,爸媽反而可以好好思考反省,想想自己平常對待小孩的態度,是不是會偏心,造成某個孩子心理不平衡。爸媽如果意識到這一點,就應該明白的對孩子說明,說責任是在自己,害他們不能理性的解決問題。通常只要爸媽願意認錯,小孩很快就會安心,而恢復到正常的人與人相處的正軌上來。  如果這樣都還不能平息紛爭,爸媽就應該提議把決定延後,但不要罵人,也不要故意做出「誰叫你們吵,兩個人都沒有」的樣子,而是要認真的,好好的跟孩子說明,說既然一時想不出解決的方法,就先緩一下,大家都先想一想,明天再來決定。  這樣處理,表面上看起來很費時間,但這個時間絕對值得花,因為只要這樣來個兩三次,小孩就能學會怎麼和別人協調,小孩學習的速度,遠比我們想像的快得多,只是平常我們都沒有給孩子機會。  有的時候,小孩的紛爭不是要爭某樣具體的東西,而是意見之爭,比如玩得好好的,突然對於接下去要怎麼玩有了不同的意見。如果紛爭還小,爸媽不用急著介入,但如果越吵越厲害,爸媽就應該出面,所謂出面,不是把雙方都罵一頓,也請不要拿出一把筷子來,不管是要做教具,還是做刑具,都不行,而是要幫助小孩聽取彼此的意見,協助他們從歧見之中,找到共識。 鼓勵和讚美要小心  到現在,我們已經談過了「大的禮讓,小的聽話」的不妥,也講了「讓小孩學著自行協調」,接著,我再和您談「鼓勵和讚美要小心」。  很多人都以為打罵不好,鼓勵跟讚美很好,但在讚美孩子的時候,要特別注意我們使用的文字。在鼓勵讚美一個小孩時,要避免打擊了另一個孩子。  比如說,小的讓大的,可能是為了要討好,以換取友誼或認同;也可能是還不太知道擁有一樣東西的意義,只是傻哩瓜嘰的想在爸媽面前爭寵;爸媽如果不明就裡大大的誇讚小的,大孩子可就難堪了:他還正在做內心的掙扎,是讓還是不讓,就被小的搶先討了好去,也許一氣之下,一把搶過來,爸媽又會忍不住責罵他,什麼「這麼大了,還不如弟弟懂事」之類的,那就為兄弟姊妹的不合,埋下了火藥。所以,爸媽不能只誇小的,還要轉過來對大的說,「你平常大概很照顧弟妹,對他很好,你看他寧願自己不要,要給你。」  讚美跟新聞一樣,要平衡報導,不能稱讚一方,而讓另一方難受。但更重要的是,讚美和新聞一樣,是要報導事實,不能為了平衡,就胡編一套。換句話說,讚美要符合事實,否則讚美就會變成諷刺了。  那如果真的他對弟妹不好,弟妹又把東西讓給他,要怎麼說呢?其實很容易,就找一樣他的好處來說,比如,「你這個作哥哥,或姐姐的,一定很能幹,他心裡一定很佩服你,你看他寧可自己不要,要給你。」這意思就是說,爸媽平時就要很細心的了解自己的幾個孩子,不能到了重要的關頭,反而不知道孩子有什麼優點。 不要踩著一個罵一個  最後,我還要跟您講,「不要踩一個,罵一個」, 就是不要利用一個小孩,去罵另外一個小孩。讓我轉述一個朋友的回憶:  小時候住在淡水河邊,爸媽再三的交代,不可以到河裡玩。一天,他們正在睡午覺,門外傳來陣陣呼喚的聲音,我就躡手躡腳的出門,而被弟弟發現了,吵著要跟。為了避免驚動爸媽,也就只好讓他跟著。回家之後,媽媽劈頭就問:「到哪裡去瘋了一下午?」弟弟搶著回答說:「和哥哥到河裡去捉魚、玩沙。」結果我被痛扁了一頓。但我記得最清楚的是,媽媽罵我:「你要死,就自己去死!不要連弟弟也拖去死!」  我想這位媽媽,絕不是有意。但是這種話,傷孩子很深。而這裡,還有一個要點是-弟弟,被當成了責罵哥哥的工具。說的更難聽一點,媽媽利用了無辜的弟弟,挑撥了兄弟的感情,從此以後,怎麼還能期望他們和樂相處呢?  我還聽過很多類似的例子,都是讓人很心疼的。有一位爸爸,看了小弟弟的成績單,竟然說:「你看,你這個名次,比你姊姊從小到大的名次加起來還多。」虧他一個大男人,居然想得出這種罵法,真是和紅樓夢裡的鳳姐有的比。嘴,比刀子還厲害。  我建議爸爸媽媽,如果教訓一個小孩的時候,必須提到另外一個,請至少不要讓另外一個也在場。私下好好的跟他說,什麼話都好說的。即使,要拿兩個孩子作比較,只要讓孩子感覺到是出自真正的關心,是為了要讓他瞭解兄弟姊妹間的差異,而不是要傷了他的心,也就沒有什麼不可以了。 編按:本文取自《人本教育札記》第195期。本期主題為「做父母,不做法官」,還有更多精彩內容,歡迎讀者至各大書店參閱。

婆發脾氣--純抱怨篇

2006年07月22日
公開
5

這是第二次 上次好像只是因為她打手機給老公(在開車回彰化的路上),而老公沒有接,事實上我們都沒聽到手機響,然後我們到彰化後就先買便當再回家,一進家門,婆就口氣很凶地問為什麼沒有手機?老公回(老公當天很累又開了二小時的車,聲音比平常大一點):就沒有聽到啊!而後就上樓休息了;婆和大伯都還沒吃,原來剛打電話來就是要問我們吃過了沒,要不要幫我們買便當?我們回到家都已經快8點了,是不會自己先去買哦!我們就是想說已經那麼晚了,你們應該已經吃過了,才沒有打電話問要不要順便幫你們買便當,每次都當老公是司機佣人似的,只要回到彰化,有任何跑腿的差事一定是老公,早上7點半載婆去菜市場,10點去載她回來,現在更慘每個月都要特地排假回去載婆去台中或彰基看醫生,隔天就在巷子裡開罵(罵老公),我路過連我也一起罵,只是點小事就發那麼大脾氣,下午好像又恢復平靜了,那次只好當她更年期發作,莫名其妙,公公跟我們住台北,平常都沒人發洩吧! 這次則是針對我,起因是我在吃飯前把洗過的碗再拿去沖水,然後她就劈哩啪拉開始罵說我是嫌她家有病菌會吃下肚babalala,我只回說因為我在家的習慣就是這樣,然後又繼續唸一大堆,礙於她是長輩,只好悶不坑聲,不過也是不知道要回什麼話(一向不善於講話的我更是口拙),就這樣,過了一會兒表面上好像又恢復平靜了 我還真寧願就是名符其實的惡媳婦,這樣就不用維持表面的禮貌,可以做自己,本來自己就不是會講話的人,即使對自己的媽媽也是一樣,平常也很少打電話,不過媽媽就是媽媽,媽媽不會跟自己的女兒計較,可婆婆就是會把這些記在心裏,好像做媳婦的就應該虛寒問暖,該怎樣怎樣,可問題是我本來就不是這種個性的,叫我怎麼做得來,我覺得很假,並不是發自內心的啊!真羨慕跟婆婆很有話聊的妳們! 算了,任何人都喜歡聽甜言蜜語的,只不過我做不來,還是我行我素,等待婆下一次發作吧!消極的想,我要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應該她會比我早走吧! 想當初怎麼沒按照心願挑個孤兒嫁呢?

社子島親子活動

2006年07月21日
公開
26

一開始簡介,社子島,以前只有在淹水新聞中聽過,原來它是位於基隆河和淡水河交匯口,繁榮大台北西北邊的半島,外形像鴉子,現在大概是台北市最後一個鄉下了,這裡竟然有種稻子,還可沿環島堤岸騎自行車觀察生態 早上的活動到下午3點的活動都屬於靜態的DIY課程在社子花卉廣場 彩繪陶燈:老師都大家可先用鉛筆打草稿,再上色;可我和亦亦採直接塗顏料法,我想以我這麼沒有美術天份再加上亦亦也畫不出什麼好看的東西,所以就由亦亦自由著色吧! 手工餅乾:揉麵團的工作可不輕鬆,尤其一次要揉兩份,心*更慘,一次揉三份,好不容易揉好了,就捏成一小塊一小塊給亦亦去作餅乾,當然沒創意的媽只教亦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搓成圓圓的再壓扁扁的,再加上一點香草就完成了 不過,烤好的結果是聞起來好香可是並不好吃,算了,重要的是讓孩子參與的過程,蠻好玩的 吃過午餐,下午繼續 彩繪風箏:鴨子造型的風箏象徵社子島的形狀,同樣地志在參加,老師教的技巧對我和亦亦來說完全派不上用場,不過還好我們是志在參加有塗就好,不然在大夥講究地彩繪下,都快來不及下一個行程了 可惜的是因為今天太早起床了,風箏畫到一半亦亦就在番了,還好大致上都塗了顏色,只好把亦亦揹起來讓她睡了,索性沒有多久就睡著了,等其它人都出發去騎腳踏車,就把亦亦放在桌上讓她繼續睡,也因此無法參加原本此行最期待的騎腳踏車兜風了,不過還好沒有參加,不然憑老媽的體力再載一個娃兒,再加上天氣嚴熱,恐怕沒騎多久就掛了 不過光是這樣,老媽就覺得好累哦! 備註:其實社子花卉廣場裡也不錯玩,只要天氣不要太熱,裡面有魚花花草草可看,還有鞦韆椅可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