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小倩媽~Cecilia~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中颱凱米 估今夜至明晨登陸台東

2006年07月24日
公開
1

凱米來襲�中颱凱米 估今夜至明晨登陸台東 【TVBS新聞 】 中度颱風(新聞)凱米,朝台灣東部直撲而來,雖然說暴風圈不是很大,但它卻是個短小精幹的颱風,雲系相當紮實,因此所到之處都會帶來強風豪雨。氣象局(新聞、網站)預估,今天午夜到明天清晨之間,凱米就會登陸台東地區,提醒民眾嚴加戒備。 目前凱米颱風在鵝鑾鼻東南東方310公里的海面上,持續以每小時17公里朝西北方前進,預估在今天中午過後,整個東半部地區就可能會出現比較強的風雨。至於陸上警戒的範圍則擴大,除了原本的花蓮、台東、蘭嶼、綠島、恆春半島之外,現在連東部的宜蘭(新聞、網站)、西部的新竹以南也納入警戒範圍。 而東部海面巴士海峽已經接近暴風圈,風浪會越來越大,東半部地區已經出現長浪情形,提醒海面作業的船隻以及靠近海邊的民眾要格外小心。 雨量的部份,由於凱米颱風目前維持在中度颱風,但是結構和前一個颱風碧利斯不太一樣,結構非常紮實,風勢和雨勢都可能造成威脅,最高預估雨量,南部和東部地區可能出現600公釐,風勢則較強勁。 至於台北因為受到中央山脈屏障的關係,雖然上午還出太陽,不過整個西半部地區將在天黑之後逐漸感受到颱風的威脅。如果行進路線不變的話,預估颱風可能會在今晚明晨登陸到台東,提醒民眾務必嚴加警戒。

愛撒嬌的小跟屁蟲!

2006年07月18日
公開
2

愛撒嬌的小跟屁蟲! A Gentle Heart to Your Lovely Child 了解1歲至2歲幼兒成長心理 摘錄自《影響孩子一生的教育方法》 平井信義◎著 世茂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你家也有個令人又愛又頭痛的頑皮小孩嗎? 1歲至2歲的孩子,正值小小心靈探索世界的重要階段,想知道他們小小的腦袋瓜裡在想些什麼?以下內文將幫助父母們更深入體會小孩任性哭鬧背後的可愛撒嬌心態喔! 回應孩子撒嬌的需求  一歲~兩歲之間的孩子,非常期盼和爸爸媽媽一起相處的時光,因此在家中營造一種快樂的生活氣氛將有助於安定孩子的情緒,所以爸媽不妨儘量增加與孩子一起快樂遊玩的機會。玩耍之間,孩子經常會出現一些撒嬌的行為,也請爸媽給予孩子溫暖的回應,如果怕會因此寵壞孩子而拒絕孩子的話,將會導致孩子情緒上的不安。 至於「寵壞」的情況,通常是指照著孩子的任何意思給予吃的、喝的或者玩具之類的物質需求,像這樣的要求應該明白地給予回絕;但是身體上的撒嬌需求,就不妨充分地回應滿足孩子。反過來說,如果孩子很少依偎爸媽,向爸媽撒嬌的話,那麼這種沒有身體撒嬌需求的孩子,和爸媽之間會缺乏親子的感情聯繫,因此父母一定要儘量抽空和孩子一起玩、陪孩子一起入睡。 另一方面,生活習慣的訓練在這個年齡層也是急不得的事,如果過於急著訓練孩子,通常不會獲得孩子的服從遵守,所以父母責罵孩子的機會也會越來越多,使得親子之間的感情出現裂痕。而在嚴格的管教下,或許某些孩子會確實地遵守父母的指示,但這充其量只是害怕被父母責罵所裝出來的樣子罷了,這樣的孩子,心靈會逐漸變得冷漠。 此外,管教的教育方式往往會把孩子框入某個固定的類型,而這樣的類型一旦被父母稱讚為「好孩子」之後,孩子從此將付出許多心力只為了達到父母心中「好孩子」的樣子。但是,非常遵守規矩禮貌的孩子,心底其實深處暗藏著抗拒的情緒,因為生活中行駛原本內在活力的意願早已受到扼殺。進入青春期,當他開始思索屬於自己的生命意義之後,所有的情緒就此爆發開來,甚至會出現家庭暴力的行為。  像個跟屁蟲般的孩子心 像個跟屁蟲一樣,媽媽走到哪裡就跟到哪裡的行為,也是這個年齡的特徵。尤其是孩子曾經有看丟媽媽的經驗時,想必會更緊緊地跟著媽媽的行動吧!例如當媽媽和孩子一起在房間裡面,孩子正在聚精會神玩玩具,而媽媽也在一旁織毛線或做其他的事情,所以沒有注意到媽媽突然去上廁所或到外面丟垃圾,等到孩子發覺剛剛明明在身邊的媽媽已經不見蹤影時,他的不安將會升到最高點。有了這種經驗之後,孩子的心中會常常擔心媽媽是不是又會突然不見,於是就會「媽媽!媽媽!」地到處喊個不停。 如果媽媽以「吵死了」來責備孩子的話,等於漠視孩子的情緒,因此媽媽不妨輕聲安撫孩子,也要記得經常給予孩子親密的擁抱,在不斷的安撫和擁抱中,相信孩子這種跟屁蟲的行為將會逐漸緩和。其實,這種緊跟媽媽的行為,正是一種與媽媽之間有著緊密情感聯繫的證明,如果妳的孩子看不到媽媽的蹤影也沒有什麼反應的時候,千萬不要認為那是孩子學會獨立的緣故;相反的,妳應該思考與孩子之間的心靈聯繫是否出了問題,而且也必須重新檢討之前的養育方式。因此,請儘量多陪伴孩子一起入睡和玩耍,如此一來,便可以期待一個怕生又可愛的跟屁蟲了。  一歲到一歲半孩子的特徵  ◆靜不下來總是到處亂跑 這是孩子學會走路的正常反應,不必擔心孩子是否欠缺穩重。 ◆出現自我主張,凡事都要自己來 ◆豐富的情緒表達 如果自己的行動受到阻饒,或要求被拒絕時,孩子會哭泣或不斷滴咕,或者發怒亂丟東西的情形,孩子對外訴求的表現會越來越複雜,這是過渡時期,請不要因此責罵孩子。 ◆喜歡模仿父母的動作 這時期的孩子最喜歡坐在父母大腿或膝蓋上,並會有越來越多模仿父母動作的情形,譬如打噴嚏或咳嗽等動作。 ◆喜歡外出探索新事物 當家中的東西已經被他們探索(搗蛋)完畢後,孩子對外界的東西開始興起濃厚的好奇心,不管是散步或買東西,都喜歡跟著作伴,雖然路上孩子可能會甩開媽媽的手想自己走,會朝著自己喜歡的地方「勇往直前」,卻是孩子體驗社會的好機會。  一歲半到兩歲孩子的特徵  ◆容易生氣 孩子生氣激動的舉動往往是自己的要求不能如願,這些行為都是一種自我主張的表現,將其視作自發性順利發展的現象即可。 ◆搗蛋和善變 這階段的孩子對什麼都感到興趣,並進行「搗蛋作業」,這些行為大概只會持續一、兩個月而已,且通常只有三分鐘熱度,玩了一次就丟。  ◆單獨玩耍 單獨玩耍的時間拉長,且對象不只是玩具,反而是一些空瓶、鍋子、日用品等。能夠單獨遊戲,對自發性的發展來說是一種幫助。 ◆非要媽媽不可 有時會有非要媽媽出面,否則不願妥協的情況,這並非任性,而是一種想要確保與媽媽之間的心靈聯繫的心情,請回應孩子的心情,因為這種情況在兩歲後將逐漸減少。 ◆所有的意識開始萌芽 能夠分辨爸媽的拖鞋,如果爸爸誤穿了媽媽的拖鞋,就會表示「不可以」而要求爸爸把拖鞋換下給媽媽穿。這代表對「所有物」的認知已有發展。因此不妨就老實地照著孩子的意思吧!

3-4歲幼兒發展訓練教學

2006年07月18日
公開
2

3-4歲的兒童,大腦結構基本形成,是智能發展的關鍵時期。運用故事、看圖認物、看圖說話、智力遊戲、數學遊戲、兒歌、古詩、謎語、繞口令、紙偶劇、歌曲、手工、繪畫等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利用每天半小時的訓練,發展兒童的語言表達力、注意力、記憶力、觀察力、想像力和思考力。藉由各種遊戲,讓孩子活動小肌肉,開動小腦筋,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得到語言、文學、數學、常識的啟蒙知識。培養孩子獨立思維和敢於自己動手的能力以及準確、流暢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孩子進入學齡期打下堅實的學習基礎。 1.故事:反覆說故事的同時,一步步地向孩子發問,引導孩子記住故事情節,會複述其中的簡單內容,從故事中擷取認知記憶以及培養孩童的順序邏輯概念。 2.看圖認物:本書提供的看圖認物,大多是幼兒日常生活中所能見到的事物。認識這些事物還要靠媽媽平時利用一切機會交他認識常見的實物。在認物的同時,媽媽還要向孩子適當介紹事物的相關知識,擴大他的視野。 3.看圖說話:隨著孩子不斷成長,看圖說話所使用的辭彙要漸漸地豐富起來,句子的成分也要漸漸地複雜起來。 4.智力遊戲:培養孩子的辨別力以及注意力。 5.數學遊戲:遊戲中反覆練習,讓孩子理解數量概念,提高對數的認識。 6.兒歌:利用順口的兒歌從歌詞中教導孩子認識學習,在輕鬆愉悅的音樂環境中也增進記憶力與強化對事物的認知印象。 7.古詩:安排適量的較為淺近的古詩,讓孩子背誦,以訓練他的記憶力,並獲得詩歌的音韻之美的薰陶。對於古詩的內容,只要求孩子了解大意即可,不必強求全面理解。 8.謎語:這個年齡的孩子猜謎語是有一定的困難度的。採用看圖猜謎底的方式,在幾幅謎底圖中猜一幅正確的謎底圖,如此即較為容易。媽媽要耐心地啟發幫助他分析,為什麼謎底是這個而不是那個? 9.繞口令:練習將音唸準,培養孩子正確發音,在言語表達能力上有增強之功效。 10.紙偶劇:紙偶劇是用卡片架和手指來表演。訓練表演能力及興趣,從遊戲表演中引導孩子獲得成就感,與台上穩健表達自己的適當行為。 11.歌曲:雙親與孩子一同藉歌曲帶動培養情感與和樂氣氛。 12.手工:小小勞作訓練孩子手的靈活度,更引領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發展。 13.繪畫:這時期孩子還不太容易直接從生活中把物體歸納到畫面上。可以找一些兒童畫讓孩子仿造,為了便於模仿,這些畫不要過於寫實,有的漫畫家筆下的兒童漫畫就是簡筆畫,讓孩子模仿這樣的漫畫可能更適合一些。 文�《風車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