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小肚魚的娘

注音符號唸法問題

2010年05月20日
※※注音符號唸法問題※※

(一)ㄗ、ㄘ→→→「舌尖前音」→→→舌尖向前抵住上齒背,發音時把舌尖「微微」後退,讓氣流從舌齒間通過,形成「先塞後擦」的「塞擦音」→→→ㄗ、ㄘ的差別是,ㄗ不送氣、ㄘ送氣。ㄉ、ㄊ也是「舌尖音」→→→與ㄗㄘ最大的差異是,ㄉㄊ的發音方法是「舌尖從上齒齦(或上齒背)」【彈開】。

(二)ㄙ→→→「舌尖前音」→→→舌尖向前與上齒背形成一條細縫,發音時讓氣流從細縫通過,形成「擦音」(不阻塞)。

(三)ㄓ、ㄔ、ㄕ→→→「舌尖後音」→→→舌尖向後微翹,接觸上顎中部(即「硬顎」)→→→與ㄗ、ㄘ、ㄙ對照,是【發音部位不同】,發音過程類似(可對照ㄗ、ㄘ、ㄙ)。

(四)【ㄢ】=ㄚ+【ㄋ的發音部位及嘴形(而非「聲韻組合的」「ㄋㄜ」】;【ㄣ】=ㄜ+【ㄋ的發音部位及嘴形(而非「聲韻組合的」「ㄋㄜ」】→→→【ㄢ、ㄣ】就是以【ㄋ】的發音部位及嘴形來收音→→→即以【舌尖抵住上齒(齦)背】收音。
(1)【ㄢ】的發音過程→→→ㄚ起音,先發ㄚ→→→ㄋ收音,將發音位置移向舌尖,舌尖抵住上齒背(齦)→→→氣流通過鼻腔形成鼻音→→→【ㄢ(安)】的音就形成了

【註】:(1)「聲母」本身是阻塞的,【不能發出聲音】,只是為了方便練習,會搭配一個「韻母」,譬如「ㄅ、ㄆ、ㄇ、ㄈ」是搭配「ㄜ」練習,才會唸成「ㄅㄜ、ㄆㄜ、ㄇㄜ、ㄈㄜ」,「ㄐ、ㄑ、ㄒ」是搭配「ㄧ」....(2)「聲母」只是一種【發音部位相對位置】的【嘴型】(3)ㄢ、ㄣ、ㄤ、ㄥ都是【一個韻母+一個聲母】,叫【隨聲韻母】,都是用【聲母收音】(4)【一定要記住】,【ㄢ】=ㄚ+【ㄋ的發音部位及嘴形(而非「聲韻組合的」「ㄋㄜ」】→→→【ㄢ≠ㄚ+ㄋ+ㄜ】。
(2)【ㄣ】的發音過程:→→→練習與「ㄢ」同,將「ㄚ」改成「ㄜ」就對了。

(五)【ㄤ】=ㄚ+【兀的發音部位及嘴形(而非「聲韻組合的」「兀ㄜ」】;【ㄥ】=ㄜ+【兀的發音部位及嘴形】→→→【ㄤ、ㄥ】就是以【兀】的發音部位及嘴形來收音→→→即以【舌根(舌的最後部)向上隆起,接觸軟顎(舌根往上,能接觸到的部位就是軟顎)】收音。
(1)【ㄤ】的發音過程→→→ ㄚ起音:先發ㄚ→→→兀收音(兀,ng,台語【五、鵝】的聲母),將發音位置移向舌根,舌根向上隆起,接觸軟顎→→→氣流通過鼻腔形成鼻音→→→【ㄤ】的音就形成了
【註】ㄤ=ㄚ+兀(ng)的發音部位及嘴型→→→【ㄤ≠ㄚ+兀+ㄜ】
(2)【ㄥ】=ㄜ+兀(ng)→→練習與「ㄤ」同,將「ㄚ」改成「ㄜ」就對了。

(六)根據上述→→→「ㄢ、ㄣ、ㄤ、ㄥ、」發音時,嘴巴都屬「極微開」(因為聲母本來就是阻塞的)→→→【感覺上】,「ㄤ、ㄥ」【好像】開得比「ㄢ、ㄣ」大一點點,



複韻母
ㄚ+ㄧ=ㄞ
ㄜ+ ㄧ=ㄟ
ㄚ+ㄨ=ㄠ
ㄛ+ㄨ=ㄡ
聲隨韻母
ㄚ+ㄋ=ㄢ
ㄚ+π=ㄤ
ㄜ+ㄋ=ㄣ
ㄜ+π=ㄥ
π=ng(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