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小肚魚的娘

日期

#Tag

注音符號唸法問題

2010年05月20日
公開
12

※※注音符號唸法問題※※ (一)ㄗ、ㄘ→→→「舌尖前音」→→→舌尖向前抵住上齒背,發音時把舌尖「微微」後退,讓氣流從舌齒間通過,形成「先塞後擦」的「塞擦音」→→→ㄗ、ㄘ的差別是,ㄗ不送氣、ㄘ送氣。ㄉ、ㄊ也是「舌尖音」→→→與ㄗㄘ最大的差異是,ㄉㄊ的發音方法是「舌尖從上齒齦(或上齒背)」【彈開】。 (二)ㄙ→→→「舌尖前音」→→→舌尖向前與上齒背形成一條細縫,發音時讓氣流從細縫通過,形成「擦音」(不阻塞)。 (三)ㄓ、ㄔ、ㄕ→→→「舌尖後音」→→→舌尖向後微翹,接觸上顎中部(即「硬顎」)→→→與ㄗ、ㄘ、ㄙ對照,是【發音部位不同】,發音過程類似(可對照ㄗ、ㄘ、ㄙ)。 (四)【ㄢ】=ㄚ+【ㄋ的發音部位及嘴形(而非「聲韻組合的」「ㄋㄜ」】;【ㄣ】=ㄜ+【ㄋ的發音部位及嘴形(而非「聲韻組合的」「ㄋㄜ」】→→→【ㄢ、ㄣ】就是以【ㄋ】的發音部位及嘴形來收音→→→即以【舌尖抵住上齒(齦)背】收音。 (1)【ㄢ】的發音過程→→→ㄚ起音,先發ㄚ→→→ㄋ收音,將發音位置移向舌尖,舌尖抵住上齒背(齦)→→→氣流通過鼻腔形成鼻音→→→【ㄢ(安)】的音就形成了 【註】:(1)「聲母」本身是阻塞的,【不能發出聲音】,只是為了方便練習,會搭配一個「韻母」,譬如「ㄅ、ㄆ、ㄇ、ㄈ」是搭配「ㄜ」練習,才會唸成「ㄅㄜ、ㄆㄜ、ㄇㄜ、ㄈㄜ」,「ㄐ、ㄑ、ㄒ」是搭配「ㄧ」....(2)「聲母」只是一種【發音部位相對位置】的【嘴型】(3)ㄢ、ㄣ、ㄤ、ㄥ都是【一個韻母+一個聲母】,叫【隨聲韻母】,都是用【聲母收音】(4)【一定要記住】,【ㄢ】=ㄚ+【ㄋ的發音部位及嘴形(而非「聲韻組合的」「ㄋㄜ」】→→→【ㄢ≠ㄚ+ㄋ+ㄜ】。 (2)【ㄣ】的發音過程:→→→練習與「ㄢ」同,將「ㄚ」改成「ㄜ」就對了。 (五)【ㄤ】=ㄚ+【兀的發音部位及嘴形(而非「聲韻組合的」「兀ㄜ」】;【ㄥ】=ㄜ+【兀的發音部位及嘴形】→→→【ㄤ、ㄥ】就是以【兀】的發音部位及嘴形來收音→→→即以【舌根(舌的最後部)向上隆起,接觸軟顎(舌根往上,能接觸到的部位就是軟顎)】收音。 (1)【ㄤ】的發音過程→→→ ㄚ起音:先發ㄚ→→→兀收音(兀,ng,台語【五、鵝】的聲母),將發音位置移向舌根,舌根向上隆起,接觸軟顎→→→氣流通過鼻腔形成鼻音→→→【ㄤ】的音就形成了 【註】ㄤ=ㄚ+兀(ng)的發音部位及嘴型→→→【ㄤ≠ㄚ+兀+ㄜ】 (2)【ㄥ】=ㄜ+兀(ng)→→練習與「ㄤ」同,將「ㄚ」改成「ㄜ」就對了。 (六)根據上述→→→「ㄢ、ㄣ、ㄤ、ㄥ、」發音時,嘴巴都屬「極微開」(因為聲母本來就是阻塞的)→→→【感覺上】,「ㄤ、ㄥ」【好像】開得比「ㄢ、ㄣ」大一點點, 複韻母 ㄚ+ㄧ=ㄞ ㄜ+ ㄧ=ㄟ ㄚ+ㄨ=ㄠ ㄛ+ㄨ=ㄡ 聲隨韻母 ㄚ+ㄋ=ㄢ ㄚ+π=ㄤ ㄜ+ㄋ=ㄣ ㄜ+π=ㄥ π=ng(鼻音)

*你是哪一種父母?——教養形態檢測表

2010年05月14日
公開
8

出處--商業週刊 *你是哪一種父母?——教養形態檢測表 答題方式 回想你與孩子的互動模式,直覺選出最類似的情境。「最類似」得2分,「次類似」得1分 檢測對象 此量表針對3-6歲孩子的家長設計的,孩子若超過該年紀,請回想孩子在這個年紀時是否發生類似情形 1. 孩子玩具散了一地,卻在看卡通。你會: a)說:「你打算什麼時候收玩具呢?」 b)說:「如果不收玩具,等一下就不要吃飯。」 c)說:「電視關掉,馬上去收玩具。」 d)說:「不趕快收,等下爸爸回來會罵人,快收拾。」 e)小孩玩累了,我來幫他收拾。 2. 孩子很想帶走別人的玩具,一直哭。你會: a)說:「我知道你很想要,想哭就哭一哭吧!不然把它畫下來,想它時可以看一看。」 b)說:「我討厭愛哭的孩子!再哭我就不喜歡你了。」 c)說:「不准哭,再哭,我就要生氣了。」 d)說:「你看你哭得喘不過氣來,等一下買一個就好了,不要再哭了。」 e)說:「好啦,買一個給你,不要再哭了。」 3. 孩子吃薯條,邊吃邊掉在地上。你會: a)說:「我們把它撿起來丟垃圾筒就好了。下次怎麼做才不會掉地上呢?」 b)說:「那麼不小心,我以後再也不買薯條給你吃了。」 c)說:「你東西是怎麼吃的?撿起來!」 d)說:「地板很髒,掉了就掉了,你不要碰喔。」 e)心想他是不小心的,直接撿起薯條丟掉。 4. 孩子正想辦法穿鞋子,但似乎很難穿。你會: a)說:「你可以從腳尖的地方先穿,加油!」 b)說:「好丟臉,你已經讀幼稚園,動作還這麼慢?」 c)說:「鞋子怎麼穿那麼久呢?快點!」 d)說:「腳抬起來,我來幫你穿。」 e)說:「這雙鞋不好穿,換一雙鞋穿。」 5. 孩子感冒你規定他不能喝冰水,結果發現他偷喝,但他大哭說沒有。你會: a)說:「我知道你偷偷喝是因為冰水很舒服,但喉嚨又痛了,怎麼辦?」 b)說:「你不承認你偷喝的話,我就告訴你爸爸(或媽媽或其他大人)。」 c)說:「我明明看到了,你怎麼可以說謊?」 d)說:「病還沒好,不要再哭了,下次喝水就好了。」 e)說:「也難怪,身體不舒服想喝冰水,算了算了。」 6. 老二拿了老大的玩具,兩人吵起來 。你會: a)說:「你們兩個喜歡同樣的玩具,可是玩具只有一個,怎麼辦?」 b)說:「一天到晚吵,煩不煩啊,都給我回房間,別讓我看到你們。」 c)說:「要吵架,兩個人就都不准玩。」 d)說:「弟弟比較小,你給他不就好了嗎?」 e)說:「既然弟弟那麼愛,就再買一個給弟弟。」 7. 聽到孩子在學校打人。你會: a)說:「我知道你打人是因為你生氣,你在生氣什麼?我們一起來想除了打人以外的解決方式,可以讓別人知道你在生氣什麼。」 b)跟老師說:「他以後再打人,你儘管處罰他!」 c)說:「你打人,所以我要打你,讓你知道痛。」 d)跟老師說:「我的小孩是很乖,如果不是有人欺負他,他不會打人。」 e)說:「你打人一定有你的道理,沒有關係。」 8. 家裡有客人來,你要孩子打招呼,孩子卻不肯說。你會: a)說:「我知道你現在不好意思叫,阿姨只是想認識你。」 b)說:「叫阿姨!不然阿姨以後不讓你去她家玩!」 c)說:「叫你叫阿姨,聽到沒?」 d)對客人說:「這孩子比較內向。」然後問孩子:「怎麼了,不舒服嗎?」 e)說:「小孩還小,長大自然就會好。」 9. 孩子回來跟你說有人罵他。你會: a)說:「看起來你好像很難過,發生什麼事? 」 b)說:「一定是你做錯了什麼,別人才會罵你。」 c)說:「讓你到學校,不是要你跟別人吵架的。」 d)說:「誰罵你,我打電話去問老師!」 e)說:「他是個壞小孩,你以後不要跟他玩。」 10. 在百貨公司,孩子高興的跑來跑去。你會: a)說:「你喜歡跑的話,我們去公園,在這裡,大家都用走的。」 b)說:「再跑,老闆會把你趕出去喔!」 c)說:「過來,不要亂跑,聽到沒?」 d)說:「會跌倒受傷,不要跑了喔!」 e)說:「小孩子就是喜歡跑跑跳跳。」 檢測結果 將分數加總,得分越多者,代表你與孩子的互動模式越傾向該類型 a)民主型 ____分 b)忽視型 ____分 c)權威型 ____分 d)溺愛型(過度保護) ____分 e)溺愛型(放任) ____分 依照得分來看, 溺愛型的2類可以相加起來,算1種類型的分數。 若有2個類型分數接近,你是屬於混合型教養態度。 若有3個類型分數接近,你的教養態度偏向矛盾。

什麼不能玩?~思索「為什麼」比一味保護更重要

2010年05月14日
公開
9

什麼不能玩?~思索「為什麼」比一味保護更重要 陳安儀◎著 兒子快滿五歲時,很喜歡收集瓶瓶罐罐。因此,我用完的瓶瓶罐罐,都會順手送給他。他把這些小罐子拿來當作調製他「魔藥」的瓶子,排排站在浴缸邊。 有一天,老公一腳踩進浴室,被一個銳利的薄片割破了腳,流了很多血。原來,是兒子在浴室打破了一個玻璃小瓶子。我覺得奇怪,因為我給他的瓶子通常都很結實、不易碎,於是我問他:「瓶子為什麼破了?」兒子說:「瓶子裡面臭臭的,我用力把它摔破,想看看裡面有什麼東西。」我把破瓶子的碎片害爸爸割傷腳這件事解釋給他聽,順口問道:「有些遊戲不能玩,玩了之後會造成危險跟傷害,你知道這樣的東西還有什麼嗎?」 玩聯想遊戲,引導孩子思考問題 他反應很快,想也不想立刻就說:「門。玩門會被門夾到,上次我就被門夾到手。」 我笑著鼓勵他:「對!很好!還有呢?」 他想了一下,說:「身體!不可以把東西塞到身體的洞洞裡!」 我忍不住讚美他:「答對了!像是鼻孔、耳朵、嘴巴……都不可以亂塞東西!很好!還有沒有?」這回他想了半天,想不出來。「媽媽,換妳說了!」 因為我常跟孩子們玩一些詞語接龍、比賽搶答的小遊戲,因此兒子想不出來,理所當然覺得應當換我說了。我想這可是個機會教育的好時刻,於是立刻回答: 「火。你知道火為什麼不能玩嗎?」 他說:「燙燙。」「對,還有玩火很容易引起火災……」我補充,詳細描述了火災的可怕。說完,我就進浴室洗澡。不料,兒子竟把這段談話當作遊戲,繼續跟著我到淋浴間,隔著玻璃門又接著說:「媽媽,我又想到了一個不能玩的東西,那就是,如果你不知道那是做什麼的按鈕,就不可以按它來玩。」我聽了立刻哈哈大笑了起來。我知道他為什麼這麼說。 除了「不能玩」,還要知道為什麼? 因為有次我們去「好市多」(進口賣場)購物,結果他在我們推著購物車、乘坐手扶電梯上樓時,一時好奇,竟蹲下去按了電梯邊上的紅色按鈕!這下可好,整道手扶電梯倏然停止不動!上樓、下樓的人全都卡在電梯上!原來那是個防止意外的暫停鍵。 剎時,所有的人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害我跟阿姨兩個人滿頭大汗的跑上、跑下去找工作人員,搞得天下大亂!那次他知道自己「代誌」大條了,嚇得臉色發白,手足無措,鐵定印象十分深刻。 我笑著說:「對!沒錯!如果你不確定那是個什麼功能的按鈕,最好不要玩。不只是按鈕喔!昆蟲、動物也一樣。如果你不知道牠有沒有毒?會不會咬人?有沒有病菌?最好不要貿然的去捉牠、玩牠,以免發生危險。」 接著我又說:「同樣的,如果你不知道那個人是誰?最好也不要跟他玩。比如說陌生人、不認識的人等等。你知道為什麼嗎?」 兒子立刻很清楚地說:「因為他可能會傷害我。」哇!真不愧是我兒子!說話太有條理了! 「媽媽,還有,打雷的時候不能在外面玩。」 「對。還有沒有大人在的時候,也不可以去水裡玩。」 「媽媽,還有插座也不能玩。會電到。」 「對,還有馬路上也不可以玩。」 「媽媽,還有刀子也不能亂玩。會刺到人。」…… 我們就這樣聊天聊了半小時,直到想不出還有什麼東西不可以玩為止。 這是一場跟四歲九個月的孩子的談話,做媽媽的我覺得很有意思。其實,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有很多機會,可以跟孩子談一談各式各樣的問題。像是這個「什麼東西不能玩?」也可以換成「什麼事情不能做?」或是「什麼地方不能跑?」同樣都可以考驗孩子的推理,讓他們學習思考「為什麼不能」。有時候「不能」其實是「可以」的,只是時間點不對。所以我覺得給孩子討論的空間是很必要的! 不要小看孩子的小腦袋瓜喔!給他們問題,有時會比給他們答案更讓他們印象深刻,也更能開啟孩子自己思索倫常、生活、秩序、學習等觀念。這都是很好的練習呢! 野人文化 《窩心!父母最想知道的親子聊天術》

記得心中的初衷

2010年04月12日
公開
9

很多媽媽會擔心在幼稚園教的太少 升到國小後會不會跟不上課業 其實 我的觀念是 讓孩子有一個正常快樂的童年 因為家庭關係 父母都在努力打拼 為得是讓我們小孩子過好一點的生活 我自己從小到大的記憶 不是安親班就是補習班 有關於"玩"的記憶本是零 也沒有父母陪伴出遊的記憶 認識大肚魚後 才發現我是個根本不懂得生活的人 大肚魚是在純樸鄉下長大的 雨後抓蟋蟀 小溪邊抓魚抓螃蟹是平常的娛樂 在路邊隨手就可以摘採新鮮的水果來吃 更是理所當然的 有次陪他回鄉下去 看見路邊一片矮樹 我指著說:這裡怎麼種這麼多檳榔樹 大肚魚斜眼看我,以為我在開玩笑 試探的說:這些都是種香蕉拉 我才恍然大悟 一路上 大肚魚看見樹便告訴我這是什麼 我才知道 原來芭樂樹.蓮霧.芒果.棗子這些作物原本的樣子 更帶領我我親近這塊大地 驀然回首 自己從幼稚園上才藝班 國小開始補習 念到大學了 自己沒有真正玩過(如果唱KTV,看電影,逛街不算的話) 而以前不管考試考幾分 出了社會誰會去在乎呢? 大家只會去看你的工作態度 人際關係的相處 現在有了孩子 我不會再讓他重導覆轍 為了考試成績追的喘虛虛~ 這是大人才會做的事... 所以我認為~~沒有所謂的贏在起跑點 但為了羸在跑點...我的孩子會少了不少的時間好好的玩... 而大人也因為為了讓孩子有好的學習... 拼死拼活的賺,而減少和孩子的親密 所以...我想...我寧可有個種田兒~知足在田野間,學會以孝傳家 也不想有個名利功高兒,~追逐的最後,忘了最初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