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翔哥侑弟~媽

文章--狠狠的打了他

2010年12月10日
狠狠的打了他 他哭累了就會去睡覺 這樣我才能出門賺錢


這是一篇2007年于美人專訪罕見天使主播楊玉欣的文章。

我們常常在看見這樣的文章後內心翻攪激動不已,

心靈受到很大的震撼,甚至希望能夠做些什麼來幫助身障朋友,

但在轉身面對生活中的煩瑣細微之後,

便又輕易忘記前一刻的感動。

不刻意去行為,才會是給身障朋友最大的尊重,

舉手之勞扶助身障朋友一把,其實,就在身旁不經意處。



這篇文章最觸動心底震顫的並不是楊玉欣的故事,

而是那位收入微薄,身負沉重家計的計程車司機。

楊玉欣雖然身罹重症,但她還有一個非常愛她的先生,

也有極強的經濟能力自主生活,

從另一個角度而言,是一位有能力幫助他人的「強者」。

文章中的計 程車司機 先生卻完全沒有這樣的機運。

五十幾歲的男人,出門工作,心裡頭除了掛心今天生意好壞之外,

還要憂心腎臟萎縮即將辭世的妻子,

更惦念著家裡與母親一樣疾病兼且重度智障的兒子乏人照應。

打了他,他哭累了,就會去睡覺,這樣我才能出門賺錢…

對一個父親而言:這是一句多麼心酸的話!



當他趴在駕駛盤上哭泣的時候,

想必已經累積太多生活以及精神上的壓力。

最擔心的是:萬一他的妻子真的走了!

失去了所有支撐他奮鬥下去的支柱與目標,

司機先生將何以為繼的繼續活下去...





【轉貼文章內容如下】

楊玉欣,真的很美麗喔,內心世界非常的堅強且樂觀∼

她在節目中還有說一句我覺得很重要的話:

要尊重每一個人,沒有人可以評論別人的生活方式,

即使是自殺的人,她們會自殺一定有承受別人所無法了解的壓力…

罕見天使-楊玉欣在接受于美人電視節目訪問時,

說了一個讓在場主持人及觀眾頻頻拭淚的故事。



楊玉欣罹患的是「三好氏遠端肌肉病變」。

這種病從腳趾、腿部進而全身肌肉萎縮,終至癱瘓、器官衰竭而亡。

她在花樣年華的十九歲發病,姐姐和弟弟也在同時間發病。

當醫師在他們一家人毫無心理準備下,

對他們宣告「這個病好不了」的噩耗時,

她看到無助的父母和號啕大哭的姐姐。



因為行動不便,無法上下公車,

小黃(計程車)便成了楊玉欣選擇的最佳交通工具,

每天上下班,她都搭乘小黃。

有一天,她招了一部計程車,如往常般,屁股先坐進去,

再用無力的雙手去搬動無力的雙腿,一條,兩條的搬進計程車中,

關上車門,計程車司機問了一句:先天的還是後天的?

楊玉欣明白了,這位計程車司機,一定對這樣的疾病有所了解。

她回了一句:先天的。



計程車司機開了車,過了一段時間,這麼說著:

我太太也是先天性一顆腎萎縮,住院住了很久,

最近恐怕不行了。

我有一個兒子,也遺傳了太太的疾病,他還是個智障,

我在出門前,才剛剛狠狠的打了他,因為他智障,不能讓他出去,

打了他,他哭累了,就會去睡覺,這樣我才能出門賺錢…



楊玉欣聽了,問司機:你等一下要去醫院看太太吧!

司機回答說:帶她出來走走,反正我開計程車,到那裡都方便。

楊玉欣拿出了身上大大小小的鈔票,塞在車子的夾縫中,

告訴司機:帶太太去吃頓大餐,我請客!

說完,楊玉欣因為到達目的地,開了車門,

再用無力的雙手搬動雙力的雙腳下車,卻不見司機有任何反應,

她回頭看看司機,只見一位五十多歲的男人,

雙手緊緊握住方向盤,顫抖的將頭埋在其中哭泣…







楊玉欣永遠也忘不了那個情景。

聽了這個故事,你是否和我一樣,久久不能自己,

感慨國內對身心障礙者的照顧之貧乏,心中忍不住又想起:

狠狠打了他,他哭累了,就會睡覺,這樣我才能出門賺錢…

她很納悶,為何人們習慣只記得不美的事,美麗的事物反倒忘記了?

而她總是要盡力遺忘不好的事。

楊玉欣說,當面臨別人對她造成的負面情緒時,

她會以「誤解」來為他人說項,何況她行動不便,

心裡不爽不能馬上走人,還得仰賴他人扶一把,

所以選擇「遺忘」來因應所有負面情緒。



「這是一種修煉,讓自己學會對他人的尊重、溫柔、寬大與瞭解。」

楊玉欣說,「如果我們多注意美麗的事物,怎還會在意那些負面的情緒呢?」

所以,只要心中閃過一絲一毫的壞念頭,她就會立刻發揮「遺忘」的本事。

「生存理論」。其中,她最津津樂道的是「衝向火焰」理論。

她說,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有一團熊熊烈火,可能是困境或重擔。

每逢遇到這樣景況時,她就會衝過去,絕不坐以待斃。

她說,所有的痛苦,不只要面對,更要超越;

衝過去代表夢想實現;衝不過,又何妨?

生命的意義在「衝」的過程,她強調,這個「衝」是一個動詞。



許多朋友關心楊玉欣,也有朋友告訴她:

「別這麼辛苦,妳去考個殘障特考就好了。」

但楊玉欣不要這樣輕忽生命,她說:

「現在不做,未來更不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