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小蓮媽咪

作父母的第一步:說話

2006年06月02日
作父母的第一步:說話
如果希望孩子長大成人後做個思維清晰的成功人士,父母從小就應該要對他們進行語言環境的薰陶。
人們通常都明白做什麼事情都有一個學習的過程。但是人們在家庭教育這件事情上卻存在一種顯而易見的誤解:認為教孩子是無師自通的事情。

這是很不正常的,也是極為有害的,因為為人父母實際上是一件「活到老,學到老」的藝術,特別是希望作一個合格父母的人,更應該下一番功夫。

單說一件人人都認為輕而易舉的事:怎樣和孩子說話,其中的學問就不少,甚至可以說做父母的第一步就是學會怎樣得體地說話。

作為父母,你知道對孩子說話的方式會影響他習慣、思維和說話的方式嗎?

研究證明,父母說話的方式對孩子的習慣、思維和說話方式產生著很大的影響。孩子學會說話基本是透過模仿父母,而孩子的思維則是透過聽到其他人表達的觀念而逐漸形成的。因此,父母的語言對孩子的影響是很重要的,孩子越小,這種作用越大,這一點,父母務必引起足夠重視。

父母應該怎樣對孩子說話?教育學專家提醒人們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⑴(1)使用完整的句子

盡量對孩子說完整的句子,而且盡量不要使用代詞,而要使用表示具體事物的名詞,例如說「把它撿起來。」不如說「孩子,把書從地上撿起來。」;把「餓了嗎?」變成「孩子,你餓嗎?」這樣做,孩子就可能聽到更多的詞語,他們就會逐漸地學會使用這些詞語,加上經常重複,孩子很快就學會使用了。

可是調查資料表明,很多父母總是習慣使用單詞或短句來替代向孩子說的話,於是孩子也就模仿父母重複著同樣的語言,這對孩子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的啟發是不利的。

當然,使用單獨詞句的階段是孩子學習語言必須經過的階段,但並不意味著父母要說大量短句或省略句子。人們通常有這樣的誤解,認為對孩子說長句子或完整的句子,孩子會聽不懂。實際上,這種認識是不正確的。最新科學證明,孩子的聽覺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是很強的,只是他們有一種嘴巴不說心裡明瞭的情況:很多內容孩子都是可以聽明白的,只是無法用語言來回應對方。

(2)增加與孩子語言交談的次數

語言的訓練確實影響思維的發展。心理學家發現:在學齡前期,讓兩個孩子接受不同的交流形式和不同的學習刺激,他們就產生了不同的智力和言語能力。例如,孩子的詞彙量是由和他交談的次數所決定的。交談的次數越多,孩子掌握的詞彙也會越多,如果你經常與孩子交談,到二歲時,他就能掌握豐富的詞彙;二歲半時,他就可以進行正常交談了。一個好的「言語模式」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重要方式。

另一方面,讚揚孩子為學習所付出的努力,並溫和地糾正孩子的言語錯誤,會對孩子的語言學習有極大的幫助。所以如果父母因為事務太忙而無暇與孩子交流,或自己經常說一些不符合語法規範的話,並且對幫助孩子發展語言又不感興趣,那麼往往會使孩子在掌握語言技巧方面會面臨較大的困難。

因此,如果父母長期堅持對孩子說完整的句子,孩子一旦學會說話的時候,就會很快說出完整的甚至長的句子來。父母應該充份地盡早意識到這一點,並且對孩子進行有效訓練。

研究證明,就憑這一點,就可以有效地開發孩子的潛能和智力。

(3)重複重要的詞語

當父母和孩子一起學習詞語的時候,重複是很重要的。

孩子使用的詞語越多,學會閱讀就越容易。如果父母向孩子說很多詞語,你就會很快發現孩子使用大量的單詞。父母是孩子第一位且最重要的老師,你是孩子首先選擇的模仿對象,你的思維和說話方式影響著孩子至深。在很大程度上,孩子的未來發展就由父母的啟蒙而定。

許多父母都知道鍛鍊可以使孩子的身體健康,也知道孩子的潛能和智力是開發的重點,可是苦於找不到最有效的方法。其實有一樣﹁得來全不費功夫﹂的辦法:向孩子說完整的話。這就是一種鍛鍊孩子大腦的好方法,可以使大腦機敏和增加創造力。這是孩子走向成功的重要步驟,父母千萬不要小看這一點。

道理何在呢?

我們知道,任何說話都是經過思考的,可是思考是一個什麼樣的過程,最好的方法就是透過語言進行觀察。單詞組織在一起的方式,實際上是如何把我們的觀念放進一個位置的最佳方式。因此,教會孩子說話,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研究證明,孩子的思維能力是否優秀,與他們小時候所接受的語言薰陶息息相關。如果期望孩子長大成人後做個精明和思維清晰的思想家,父母從小就應該對他們進行語言環境的薰陶。

所以年輕父母要改變上一代留下的習慣。開發孩子潛能和智力要從練習說話開始,對自己的孩子說話不能再圖簡單省事。

(4)孩子「說真話」培養正義感

我經常對朋友們說:「孩子比成人離真理近。」我的意思是說:「孩子天生是不會撒謊的,但是前提是孩子處於一個他能說話的環境中,這樣他長大以後才能成為一個具有正義感的人。」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一個能保護和培養孩子說真話的環境,孩子就會自然而然地養成說真話的好習慣,長大後必定會成為一個很正派、很真誠的人,會受到人們歡迎和尊敬。因為只有一個說真話,相信別人的人,對生活有信心,才會問心無愧地面對各種事情,也才會得到別人的信任和理解。

怎樣教孩子說真話呢?

作為父母,一定先要自己說真話,為孩子做出榜樣,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撒謊不作假,有一說一,說到做到,要讓孩子看到爸爸媽媽是怎樣做的,並要讓孩子懂得為什麼不能撒謊說假話。有些父母在孩子不高興的時候,或是在自己很高興的時候,常常會「哄」孩子,給孩子開空頭支票,許下種種並不準備兌現的諾言,這樣很容易在孩子心目中留下「爸爸媽媽說話不算數」的壞印象,從而使家庭教育有失去基礎的危險,因為不被孩子信任的父母,是沒法教好孩子的。

只有孩子說真話,父母才能知道他們究竟在想什麼,從而才能適時地給孩子以鼓勵、引導、幫助和勸阻、匡正。要是孩子說假話成了習慣,孩子的行為就會變成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很容易走上犯錯誤、做壞事甚至違法犯罪的道路。所以,為人父母者,一定要教育孩子不撒謊,說真話。

實際上孩子如果連父母都信不過,天下還有誰值得信賴?

既然父母是孩子最信得過的人,孩子聽到什麼事情或是想到什麼東西,都統統會告訴爸爸媽媽。這時,不要管孩子說的是什麼,父母都要認真、耐心地聽完,就是有些地方說錯了,甚至使父母不愉快,父母也不要吹鬍子瞪眼發牌氣,而要親切地跟孩子交談討論,說自己的心裡話,而不要應付、含糊帶過。如果孩子因為說真話在外面吃了虧,父母應想辦法幫助孩子解決難題,明確表示支持孩子講真話,鼓勵孩子做一個真誠的人。總之,不論在何時何地都要鼓勵孩子說真話。

(5) 不要「逼」孩子說假話

有些些父母對孩子期望值過高,稍有不滿意,即加以訓斥。

這簡直是把孩子「逼上」滿口謊言的岐路上去!

在遭到父母無理教訓的情況下,孩子為了躲避訓斥,往往會把一些真實的東西隱藏起來,而以假話、假情況、假消息應付父母,報喜不報憂。所以,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一定要適當,即使孩子確實因自己的原因出了差錯,比如學習成績不好、和人打架、亂花錢、不守紀律等,父母也要心平氣和地跟孩子講道理,而不能以泰山壓頂的方式粗暴地逼迫孩子,因為﹁高壓﹂只會帶來虛假。

人的一生都是在真與假的鬥爭中渡過的,做父母的要認真引導孩子從小說真話,一步步養成說真話的好習慣。這種習慣一旦養成,就會變成很大的精神力量,變成一種做人的宗旨。這樣的孩子將來才會有出息、才是最有希望的。

話不得體壞處多

責備孩子要講究方法,並且和鼓勵結合起來,要講究和孩子談話的語氣和態度。

研究證明,父母與孩子說話的方式,會深深影響孩子從周圍環境中學習的方法和內容。美國史丹佛大學心理學和教育學教授羅伯特•赫斯博士認為:「家庭語言環境可以直接影響孩子的思維能力。」

例如,當母親正打電話時,孩子在旁邊吵鬧,不同的母親會產生不同的反應。

第一個母親可能會粗暴地對孩子大喊:「別吵啦!」於是孩子被嚇得往後退。

第二個母親則可能會這樣對孩子說:「我現在正在打電話,請安靜幾分鐘。」孩子乖乖地在旁邊聽母親打電話。

很顯然,不同的方式會引起不同的後果:第一個母親的孩子學會了對粗魯命令的服從,產生了對母親的恐懼;而第二個母親的孩子則學會了理解和遵守兩個原則,即必須在他人打電話時保持安靜,必須與他人合作。

赫斯博士認為,如果僅僅要求孩子「別吵啦」的單一命令,不太可能使孩子把他的行為與正在發生的事情聯繫起來。相反,一個比較複雜的口頭請求則能鼓勵孩子去思考自己的行為,並將其行為與周圍的人和事進行聯繫。因此,第二個母親的孩子在以後遇到類似的情況時就會以更成熟的方式去應對。

實驗證明,良好的語言交流能較好地幫助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當孩子想說什麼但是找不到合適的詞語去表達時,父母應該積極提示,讓孩子盡快掌握更多的詞彙。孩子一旦發現自己能夠與父母或其他人進行有效的交流,他們是會感到很高興的,須知,孩子的心情愉悅對大腦的發育是很有利的。在嬰幼兒時期,如果對孩子經常發怒,就會嚴重影響孩子智力的正常發展,後果是很嚴重的。孩子之所以發怒,很多時候是因為他們不能成功地與父母或褓母進行有效的交流,缺乏表達自己需要的語言能力。因此,對孩子說話,要盡量避免使用否定性評價等。

父母失誤的、不恰當的語言會對孩子影響至深,其要點如下:

(1)命令句

命令句是指那種把孩子當成工具,不管孩子是不是可以接受,一律都以命令性的方式。不少父母不懂得教育規律和兒童心理特點,只知嚴厲。在中國有嚴父慈母的說法,父親有一個代稱叫做「家嚴」。研究表明,父母一昧專橫,小孩子還不知錯在哪裡,長此以往,孩子會逐漸形成膽小、畏懼、壓抑、內向等個性特徵,這些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都是不利的。

(2)模糊話

模糊話就是不明確的話,讓孩子聽清楚父母到底是贊成還是反對。父母對孩子說話應該是非分明。比如帶孩子見熟人或親友,他們一般都會逗逗孩子,鼓勵孩子。

比如說:「這孩子多聰明,就是有點瘦,你們多給他營養嘛。」有的父母這樣回答說:「我們這孩子真挑食,這不吃那不吃,真拿他沒辦法。」

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實際上是對孩子挑食現象的肯定,起的作用是暗示、強化。不要小看孩子,他們可以聽出很多語言表面沒有的意義。

(3)玩笑話

不正經的,讓人不好琢磨的話就是玩笑話。

比如有的父母在給別人介紹自己的孩子時說:「這是我家的小皇帝。」這本來可能是一句開玩笑的話,本身沒有什麼特別的意思,可是日子久了,孩子就會順父母的意,逐漸形成任性、粗野、懶惰、不講道理、好吃懶做等不良習性。

(4)反話

正話反說,這本來是很有意思的,常常是幽默或者智慧的表現,可是孩子一般都沒有這樣的理解能力,聽不懂父母的反話,因此,對孩子說話,一般都應該正話正說,不要在這個時候對孩子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