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13

異位性皮膚炎

2005年08月12日
從進入冬季開始,妮妮的左臉頰靠近耳朵的地方就開始出現紅腫.乾燥.脫皮的情形,
我剛看到時就在猜最有可能的就是異位性皮膚炎,
上網查了一下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果然真的就是了~

最近這幾個禮拜以來,發現小妮的患處有擴大
還有更乾燥,脫皮更嚴重的現象,
帶小妮去看了醫生,醫生說下星期會更嚴重,
因為每年到了布理斯本EKKA時,是全年最乾燥的時候,
所以醫生開了劑量最低的類固醇藥膏給小妮擦~

醫生說,等小妮好一點之後,就可以改擦一般藥房就可以買的到的SORBOLENE CREAM了,
還好我家裡有超多罐這個東西,
因為我平常就都買大罐的放在浴室每天洗完澡擦全身用的,
最便宜的牌子1 liter也才澳幣6元左右,
怎麼擠怎麼擦都不會心疼,尤其是他又超級保濕的,
懷小妮時我每天也都用這種cream在擦肚子~

-----------------------------------------------------------------------------

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又稱為『過敏性皮膚炎』,又有些小孩帶有其他過敏體質,除了皮膚發癢和敏感外,很容易發生過敏性鼻炎或氣喘的症狀。這種體質可能會遺傳,在家族及親戚中有70﹪的患者,常常也有類似的症狀。

由於這種宿命的體質,以至於中、西醫對於異位性皮膚炎都無法早期根治。所幸醫學的進步以讓我們有好的藥物以減輕小孩嚴重發癢敏感的症狀,並防止細菌的感染。更可喜的是,經過臨床觀察。我們發現這種疾病到青春期後,大部分的小孩都能夠逐漸痊癒。所以只要父母和醫師協力配合,頂多奮鬥十多年,不僅能讓小孩安然度過此一病症的痛苦期,而且預後是樂觀的。

我們所擔心的是,不少父母太過心急,認為只要到醫院治療,病症既可立刻痊癒,如果連續幾天沒有明顯的改善,就失去信心而換醫院或直接到藥房買成藥,甚至聽信江湖郎中的不實宣傳,結果是越弄越糟。甚至不知已經長期服用含類固醇黑藥丸造成副作用,另外有些父母存有一些西藥長服會傷身的錯誤觀念,症狀稍微好轉一點,就任意停止使用的藥物,使得治療效果前功盡棄。

異位性皮膚炎,最大的特徵就是癢,由於嬰兒不會說話,只能以哭、鬧來表示它的不舒服,所以當小孩有不正常的哭鬧行為並發現常有搔抓皮膚的動作,都不能掉以輕心。這些小孩的皮膚,具有隨者年齡增長而改變症狀的特徵。小嬰兒約過兩個多月會在頭皮上出現厚厚的黃色痂皮,同時臉上開始有溼疹發紅的變化。一般而言,過了一歲以後,溼疹的發生部位會逐漸移到四肢或軀幹,小孩的皮膚也會慢慢的失去光澤而有乾燥粗糙的感覺,並且在身體的屈側,像頸子、腋下、手肘凹陷處、下臀部、膝窩背面等地方長出溼疹的病灶。

異位性皮膚炎就是體質太過敏感所導致,也就是說這些小孩對環境的抵抗力較低,很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刺激而加重搔癢感。所以作為父母的,一定要好好觀察小孩子的生活作息,飲食習慣,儘可能的找出癢疹發作的原因。

以下便是常見的原因:
季節的影響: 出汗會加重搔癢感,所以在夏天大太陽下,若再加上劇烈運動大量流汗,一休息搔癢感覺就來了。而在秋冬、天氣乾冷,會加重原本就乾燥的皮膚龜裂脫皮,又癢又痛,所以在每一個不同的季節,照顧的方式也會有所不同;在夏季時應使用空調降溫,並培養小孩子靜態活動方面的興趣,避免戶外激烈的活動,而在冬季一定要乳液霜或凡士林來保養皮膚增強保濕功能。

錯誤的穿著: 在有「阿公阿媽」的家庭裡,老一輩的人總認為小孩應該要穿很多的衣服以避免受寒。然而,這套理論對異位性皮膚炎的小孩是行不通的。因為這些小孩對熱的耐受力很低,穿過多的衣服,易出汗反而加重搔癢感,所以穿著一定要適量就好。另外,羊毛、尼龍的衣服會刺激皮膚’,故應避免直接穿毛線衣。『純棉的衣料』是最適合異位性皮膚炎的小孩穿著。

飲食: 目前醫學上還未證實有些小孩會因為吃了某些食物而使癢疹加劇,父母可以每一餐都用單純的飲食嘗試有無此情形發生。如果沒有,只要是營養的食物都可以吃,以免影響小孩的生長發育。另外,飲食習慣也要注意,例如弱酸性的水果汁,像柳丁、蕃茄這些汁液若沾在嘴巴周圍也會造成溼疹,所以水果儘量作成果汁用吸管吸食可以避免刺激皮膚。

沐浴: 國人最常見的錯誤觀念就是:看到皮膚有溼疹,既是以為皮膚不乾淨,緊張的父母甚至一天要幫病人洗上好幾次澡,這樣只會讓病情更惡化而已。因為過度的沐浴,加上水溫太高,會把保護皮膚的油脂給洗掉,使皮膚乾燥產生靜電會讓人癢的更厲害。因此可以在澡盆加一些嬰兒沐浴油,盡量避免使用肥皂或是沐浴乳。此外應避免使用消毒水以及特殊藥皂。洗完澡後一定要抹上乳液或凡士林保持皮膚的滋潤,有溼疹的病灶使用醫師開立的的處方藥膏。

環境: 家中應儘量保持乾淨,少鋪地毯,因為那是灰塵、泥沙、微小生物暗藏、滋長的處所,另外經常接觸清潔劑、洗碗精、消毒水、洗衣粉等化學用品,也很容易使症狀更加嚴重。

感染: 皮膚有溼疹,受傷或是感染的機會增加,因此也就容易受到細菌或濾過性病毒的感染,這些感染又會加重原本已患有濕疹的皮膚,一定要遵照醫師的指示,使用口服藥與適當的外用藥,兩者缺一不可,千萬不要自己亂藥處理。

情緒與壓力: 情緒與壓力也是讓皮膚惡化的因素,會讓病人不由自主的搔 搔抓皮膚。

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是一項「長期的抗戰」。除了請父母幫忙找出溼疹惡化的因素,逐一避免,在醫師的指示下,利用口服及外用藥物來治療病灶以及減輕搔癢症狀,也是控制病情的關鍵。
止癢藥物的服用:異位性皮膚炎最大的特徵便是『癢』,由於癢,小孩常會不自覺得搔抓,使得皮膚傷痕累累。它是一種全身性的感覺,所以只是靠止癢藥膏得使用是不夠的。口服得止癢藥物是『抗組織胺』的成分,在正確的劑量下,是相當安全的,既不傷肝也不傷腎,幾乎沒什麼特別的副作用。

當皮膚出現溼疹病灶的處理:局部藥膏的選擇一定要在皮膚科醫師的指示下依照病情的輕重,以及部位來使用,才能安全且有效的達到治療效果。

當皮膚有破損造成細菌的感染時:異位性皮膚炎的小孩萬一有了感染,其發病的程度較一般的小孩嚴重。所以當皮膚一但有感染症狀時,一定要找皮膚科醫師治療。

對於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預防、處理、治療等提供了一般知識,其目的在使每一位孩童的父母對此一病症能有正確的認識,進而與醫師合作,給予孩童最好的照顧,使每一位孩童能有健康快樂的童年,若您還有疑問,再看門診時,在與醫師討論。



以上文章取自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