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Sunny Hsiao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013年05月13日
公開
46

◎愛你的孩子,與其擔心,不如祝福吧!

有一次朋友赴花蓮採訪證嚴法師,聽到證嚴法師說一句話,他覺得很有道理。 師父說:「如果一個父母常常擔心他的孩子,他的孩子會沒有福氣;因為福氣都被父母給擔心掉了」。師父又說:「如果父母希望他的孩子有福氣,就要多多祝福他的孩子,而不是擔心她的孩子」。 朋友聽到這樣的話十分興奮,一回到家馬上轉述證嚴法師的話給他媽媽聽。朋友說,從此以後,他母親就很少再對他嘮叨了,他看到母親也不會再躲,反而在下班之餘,會找母親聊聊天,他覺得現在他跟母親像朋友一般自在。媽媽常常是一家的靈魂人物,她掌握了一個家的家庭氣氛,我相信:如果沒一個快樂的媽媽,就很難有一個快樂的家庭。然而,大多數的媽媽都過份地擔憂子女:課業、工作、婚姻、健康幾乎無所不擔心,你想這樣的媽媽會快樂嗎?身為子女的你會希望媽媽是這樣嗎? 用超心理學的潛意識說法,就是所謂的「心想事成」這句話。一件事情如果你用很大的「念力」去相信它,它就會如你所相信的去「實現」你的相信。一個媽媽如果相信:她的孩子有能力去面對他自己的生活困境與難題。那麼,這個相信就是一個「祝福」,而她的孩子也會因著這樣的祝福而蒙福的。 相反的,如果一個母親老是「覺得」她的孩子不懂事,不會照顧自己,一定會吃虧上當的,那麼這個「擔心」很可能就成了「詛咒」,以後你的孩子果然就會如你之前所擔心的那樣,老是出狀況令你擔心。 佛家講「願力=念力!」你的願有多大,實踐的力量就有多大。 從今天起,我們當要當心去檢查自己的每個「念頭」,你對孩子,是擔心多?還是祝福多呢? ◎愛你的孩子,與其擔心,不如祝福吧! 證嚴上人提醒天下父母親要祝福孩子,不要擔心孩子! 因為擔心的不信任,所有擔心的壞狀況,會變成一種詛咒! 反而應該祝福,相信孩子可以面對困難,成功克服!

2013年01月17日
公開
17

上帝把兒子還給我,我把自由還給兒子

上帝把兒子還給我,我把自由還給兒子 文章雖有點長,但值得全部看完的故事,富貴或貧賤,每個人都在人生中學習! 張艾嘉,也許可以號稱是最出色的女人! 從叛逆少女到金馬影后,從未婚媽媽到兩次婚姻,從名演員到大導演…她,似乎天生帶著光環,舉手投足間都在製造新聞,賺著人氣。 然而,一夜之間,她就變了,開始隨遇而安,變得平易近人,懂得享受無處不在的快樂;更重要的,明白了做普通人的樂趣,一切的一切,都從她的愛子被綁架開始。 張艾嘉在綁架案結案之後,面對媒體有這樣一番話:一直以為最重要的是盛名,時時處處想保持常青,不管是婚姻還是兒子,都當作自身招牌的一點金漆,從未將自己從高處放下,好好審視一下生活。 直到兒子的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方才明瞭最珍貴的財富並非那個熠熠的金字招牌。熙熙攘攘,皆為利來;攘攘熙熙,皆為名往。以前,我就是攘攘熙熙中的一分子,結果從相夫到教子處處一敗塗地。 ◆嫁給羅大佑,臺灣最有名的男人 我是一個銜著金鑰匙出生的孩子:外祖父曾任臺灣高官,父親是空軍軍官,母親是臺灣著名的大美人。 出生不久,我就跟著母親去美國定居接受教育。 16歲那年,我不再樂意讀書,覺得娛樂圈五彩繽紛,便回到臺灣一腳踏了進去。 21歲,便成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隨後又兩次榮獲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別人追逐一輩子而不可得的東西,於我而言,手到擒來得順理成章。 在鮮花和掌聲中,我也越來越喜歡這種被人追捧的感覺。 我告訴自己,來這世上走一遭,一定要盡情享受最榮耀、最輝煌的一切,那時年少輕狂,覺得能配上自己的男人,似乎只有名聲赫赫的音樂教父羅大佑了。與羅大佑交往,純粹是為了拉風,為了讓人羡慕,卻沒有過任何長久發展、終生廝守的念頭。那時的我,的確充滿魅力,漂亮、成功…男人心目中完美愛人必須具備的條件,我幾乎全部都有。 羅大佑也不例外,在我與他的初戀女友之間,他最終選擇了我。我覺得這是意料之中的,任何一個男人都應該毫不猶豫地選我。然後,我與羅大佑風光無限地同入同出,盡情地享受被所有男人凝視、被所有女人嫉妒的快感。 我與羅大佑的戀情不像是感情,更像一件璀璨奪目的首飾。 可是,一個女人,自然不能只有一件首飾吧? 於是,影壇帥哥、商界精英、政壇要人…隔三岔五就隨著他們一起接受眾人矚目。 忘記了自己還有個男友叫羅大佑,不記得上次見他是什麼時候,遺忘了他的生日是幾月幾號,甚至,會挽著別的男友在公開場合與他不期而遇,沖著一臉尷尬的他嫣然一笑,似乎,他只是一個一面之交的普通朋友。 可是,羅大佑是個傳統的熱血男子,腦子裏根深蒂固的是夫妻恩愛苦也甜、相看兩不厭的思想。 對於我的遊戲人間,他無所適從。可是他真的喜歡我,於是他提出要娶我。 結婚對我而言似乎遙不可及,我沒有把自己交給任何男人的計劃。 可是,羅大佑真心實意想要娶我,他的確是想與我廝守,好好照顧我的。 不知道是因為心軟,還是覺得與羅大佑的婚姻堪稱更閃爍的招牌,我答應了他的求婚。 ◆轟轟烈烈的婚禮 羅大佑不是個張揚的人,可是我喜歡鋪張奢華的感覺,於是他給我訂制了法國最新款的婚紗,連裙腳都綴滿了璀璨的鑽石,婚禮就像一個女王的加冕儀式,我還戴上了鑽石王冠。我就是要讓所有的男人失落,讓所有的女人嫉妒。 都說新娘應該矜持,可我的一言一行都囂張,我肆無忌憚地笑,和熟識的來賓開著玩笑,舉著一杯香檳風一樣地穿來踱去show著自己的滿身寶石。可憐的新郎一直在到處找我。婚禮還沒開始,他已經大汗淋漓了。 最後總算禮畢,可在來賓散去以後,我倆在洞房花燭的甜蜜纏綿前,先開始了婚後的第一次「談判」:他希望我退出娛樂圈,安心在家早日為人母,然後相夫教子,做個新時代的傳統女性;我嗤之以鼻,反問他一年掙的錢是不是比我多,告訴他我一不會放棄事業,二不會那麼早當媽媽。 談到最後僵住了,他很艱難地從嘴巴裏擠出一句話:你到底是不是個女人? 我跳起來大罵他混蛋,摔碎了洞房裏鎮風水的鏡子,在淩晨3點穿著一身婚紗衝出門找了家陌生的小酒吧開始放縱。 第二天早上,當羅大佑找到醉醺醺的我時,他都快哭了,像哄孩子一樣把我哄回家後,他再也不敢跟我有任何衝突。 不過,只要出席任何大型典禮,我會很淑女地穿上禮服,賢淑地挽著他的手準點出現,讓所有人都知道我們多麼恩愛、多麼有默契-羅大佑是我老公,我有面子! 典禮終了,興之所至,我會轉眼消失,穿著晚禮服出現在地下音樂吧,留他一人心急如焚地到處尋找。 有時,我會心軟,於是在家乖乖做幾天乖老婆。 一開始,他異想天開以為我懂事了、轉性了,眉開眼笑地在家陪我,可是乖不了幾天,我就會故伎重施地打回原型。 ◆當未婚媽媽,生最炫兒子 新婚夫妻,多半還能寬容相處,可隨著婚姻的年輪跨過一輪又一輪,耐心便慢慢失去。 對於我的個性,羅大佑越來越反感,也開始越來越頻繁地訓斥我。 到第三年的時候,當他得知我要去加入天體協會的時候,終於怒不可遏地第一次動用了暴力。夫妻之間,一旦暴力開了頭,必然會愈演愈烈。 每次戰爭過後,羅大佑都會很後悔,很誠懇地向我道歉,我也會自我檢討,兩人共同維繫短暫的安寧。 終於,我們打累了,心也累了,最後決定離婚。對他而言,看不住老婆固然丟人,可隔三岔五被老婆打更丟人。然而離婚給羅大佑帶來了極大的打擊,為了逃避世人的流言,他隨後便離開了樂壇,做回了醫生的本行。 在離開樂壇前,他寫了最後一首歌「是否」。 多少次的寂寞掙扎在心頭,只為換回我將遠去的腳步,多少次我忍住胸口的淚水,只是為了告訴我自己我不在乎。 看著這個年過四旬的男人遠去的背影,我的心裏有一點痛,畢竟,這是第一個愛我到願意娶我,與我分擔憂愁痛苦的男人。 音樂是他的生命,可是為了這段失敗的婚姻他竟然不惜退出樂壇,可見他的心真的是被我傷透了。 在朋友們的勸說下,他終於重新操起了吉他。不過,他無論如何也不想再呆在臺灣樂壇,而是去了香港。 婚姻的失敗沒給我帶來絲毫悔意,我的性格如故,依然迷醉于萬人景仰,照樣高高在上。 只是,30歲那年,心態忽然有了微妙的變化-我不再滿足于那種飛車勁舞的日子,我忽然很想有個孩子,但是,我沒法定配偶了,誰來幫我這個忙? 在香港,我認識了王靖雄。 他是一個溫文爾雅的紳士。 他有四輛不同年代不同款式的哈雷機車,我偶爾發瘋的時候,他會跨上另一輛哈雷,和我一起從街頭呼嘯而過。 只是,他是個有婦之夫。那又如何? 我從未懷疑過自己的魅力∼沒有哪個女人比我更優秀,我看上的就一定要得到。 況且,能把男人從婚姻裏挖出來才更見魅力。於是,我旁若無人地開始了與王靖雄的交往。 35歲以後,我想當媽媽的念頭越來越固執,我等不及了。 於是,我未婚先孕。1990年8月16日 ,我生下兒子王令塵,我給他取了個英文名叫OSCAR(奧斯卡)。 從第一次抱他到懷裏,我就為他計劃出了未來的道路∼我要他成為最好的童星,讓所有人知道我張艾嘉所擁有的東西全部都是最好的,不管是婚姻還是後代。 第二天,王靖雄離婚後正式與我結婚,我的育嬰計劃越發清晰:我要從此開始培養兒子,讓他成為「張艾嘉」這個金字招牌上最耀眼的那點金漆。 都說「三代出貴族」,為了培養出兒子的貴族氣質,多從最細微處開始,衣食住行時時處處刻意培養,他稍有不對就馬上糾正。 老公說我不像是在養兒子,像是在組裝電腦,把所有最先進、最頂級的軟體全部塞進去,卻不知硬碟本身能否容納。 現在看來,兒子當初真的很可憐,不能和別的小朋友一樣在地上摸爬滾打,因為那是沒有教養的表現,從學會走路開始就得像個紳士,從小就開始穿禮服,學習吃西餐,要記得站在汽車前等待司機拉門,再高興也不許哈哈大笑,只能微笑地表示自己很開心。為了能讓兒子入讀名校,我還效仿「孟母三遷」搬往嘉多利山居住。 等到兒子4歲多的時候,小紳士的雛形已經顯山露水了:一口地道的英式英語無可挑剔;不管是鋼琴還是小提琴,總能很漂亮地來上一段;和我一起去西餐廳,儘管還不能幫我拉椅子,卻一定會等到我落座以後再坐下;在學校裏整天都保持乾淨與禮貌,是所有老師公認的小天使;所有的同學都用仰視的目光看著他,雖然我看得出來兒子並不快樂,可我認定這個選擇沒錯。 隨後,我把兒子推到了大眾面前:兒子5歲那年,我應邀前往泰國北部採訪難民村,我帶兒子隨行,拍攝過程中,我把部分臺詞讓兒子背熟,然後將他推到了攝影機前。 電視臺播放後,香港頓時轟動,所有人都驚為天才。 在香港成功後,我隨即帶著兒子殺回臺灣,帶他參與了一個國際品牌的童裝展示會,並讓他上臺走童裝秀。 各大媒體紛紛對此大肆報導,兒子在一夜之間又紅透臺灣。 以後的日子裏,我利用自己的知名度不遺餘力地打造著兒子,而他的表現也處處可圈可點,很快成了第一童星。 ◆上帝把兒子還給我,我把自由還給兒子 可是,我忘記了一件事情∼香港並非太平盛世,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最先被別人盯上的就是曝光率高的明星。 很不幸,兒子被人盯上了。 兒子在九龍城喇沙利道喇沙小學讀四年級,學校離家有一段頗長的路程。 平日上下學都有傭人接送,可是,2000年7月5日 ,傭人沒有接到兒子,幾個小時後,接到了最不願接到的電話。 兒子被綁架了,綁匪開價2000萬元港幣。 綁匪在電話裏的聲音陰森而恐怖:你兒子現在是童星,你是大導演,他絕對值這個價錢,你也拿得出這筆錢。 給你3天時間,交錢的地點我會再通知你。別玩花樣,不然,就等著給你兒子收屍吧! 我頓時癱軟了,我做夢也沒料到,自己的苦心打造竟會給兒子帶來殺身之禍! 為了籌集贖金,我緊急賣了樓,取空了所有的銀行存款,可是,才不過800萬元而已。與綁匪在電話裏討價還價之後,終於敲定以800萬元成交。 儘管綁匪一再威脅不許報警,在再三斟酌後,我們還是通知了東九龍重案組。 在警方的授意下,我們以籌措贖金為由向綁匪拖延時間,警方很快通過電話監聽跟蹤查出了綁匪的藏身之處,火速行動將3名綁匪一舉擒獲。 當我打開兒子藏身箱子的時候,倒吸一口涼氣,綁匪已經在箱子裏準備好了香燭冥紙,很明顯,他們已經做好了收到錢就撕票的打算。 抱著失而復得的兒子,我連哭的力氣都沒有了。 此次遭受綁架對兒子造成極大的刺激,他開始神經質地自問: 再也不願意與我一起出席任何公共場合,一回家就鑽進自己的房間鎖上門,就連叫他吃飯也不出來,把飯送到門口也不開門,只允許傭人把飯放在門口,等傭人離開了才偷偷開門自己把飯拿進去。 看著以往舉重若輕的兒子,如今像一隻惴惴不安的小鼠般草木皆兵,我的心疼了又疼。 當初,我的婚姻招牌沒留住羅大佑;如今,我的再婚招牌還會失去曾經活潑靈動的兒子,諮詢了無數心理專家,得到的建議只有一個∼時間療法。 我咽下眼淚,告訴自己:有什麼大不了呢? 老天已經對我很寬厚了,把活生生的兒子還給了我。 我開始學著用母愛的本能去和他共處,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他高興,由著他去做他想做的事情:他棄牛排去啃漢堡包;請同學回家來鬧得翻天覆地;和那些以前我嗤之以鼻的不富貴、沒氣質的同學打成一團;他開始穿便宜的T恤和牛仔褲;不再把頭髮三七分得細緻、梳得一絲不苟;不在我的監督下練樂器、苦著臉去聽交響樂。 假日的時候,我帶他出去旅遊,不再帶他去這個博物館、那個藝術宮。我放任他自己挑選目的地,和所有的旅遊專案。 有一次遊狄斯奈樂園,他拖我陪他坐在過山車的第一排,隨著過山車的翻滾倒轉,我們情不自禁一起尖叫,兒子緊緊抓著我的手,抓得很緊很緊,仿佛將他所有的力量和希望都寄託在這一握上。 下了過山車,手依然沒有鬆開,我彎下腰將兒子一把摟進懷裏,他攬住我的脖子,臉蛋貼在我的脖子上,呼吸一絲一絲地縈繞著我的耳畔。好久沒有這樣抱過兒子了。 還有一次在埃及,我們騎著一頭駱駝,在金字塔前面端詳獅身人面像,兒子坐在前面,靠在我懷裏,駱駝脖子上的鬃毛蹭得他的小腿發癢,我讓他將腿盤起來,半躺在我的懷裏,左手幫他撫摸著蹭紅的小腿,右手輕輕摸著他的頭髮。 兒子忽然動了動,將腦袋往我的胸前擠了擠,夢囈般道:媽媽,謝謝! 我讓他成為全校最優秀的學生,他沒有謝謝我;我讓他成為當紅第一童星,他沒有謝謝我;我傾家蕩產去交贖金,他也沒有謝謝我。 可就在落日大漠裏,靠在我懷裏的時候,他那麼由衷地感謝我。 一句謝謝,頓時讓我覺得所有的榮耀,都無法與之相提並論。 我發覺這樣的生活才是兒子真正覺得幸福和滿足的日子。 三年的恢復,兒子終於痊癒了。 隨著兒子的改變,我身上也在發生著本質的變化,我不再張揚,學會了理解和同情,變得成熟和內斂,難怪外界都評論我是一個因為痛苦而長大的媽媽。

2012年09月05日
公開
27

亮亮腸胃炎..

在學校吐了兩次..

2012年08月30日
公開
19

開學了

開學了

2012年07月22日
公開
30

亮亮畢業典禮..

亮亮畢業典禮..

2012年06月17日
公開
51

!#$!#$%#$!#@$

!#$!#$%#$!#@$

2012年06月16日
公開
54

You are not special!

今年美國畢業季最火紅的一句話是:「You are not special!」英語老師麥卡洛(David McCullough)對畢業生當頭棒喝。 你並不特別!美國高中教師畢業贈言爆紅 一個高中畢業生怎麼可能特別呢? 任教於波士頓韋爾斯利高中(Wellesley High School)的麥卡洛說,全美3萬7千所高中的320萬人畢業,就會有3萬7千名學生代表致告別辭、3萬7千名級長、9萬2千名合唱團的男高音和女低音、34名萬升上大學的運動員,大家穿的靴子也有218萬5967雙。 就算你是百萬人裡頭數一數二的人物,麥卡洛對畢業生說,這個星球的68億人當中,和你一樣的也有將近7千個;試想7千人馬拉松競爭的畫面吧! 何況,這個星球不是太陽系的中心,太陽系不是銀河的中心,銀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你就是這麼不特別。 「如果每個人都是特別的,那就沒有一個特別;如果每個人都得到一個獎杯,獎杯就變得毫無意義。」他還說:「生活最甜蜜的樂趣,在於承認自己並不特別。」 麥卡洛鼓勵畢業生們去做任何想做的事,不為別的,就因為熱愛而且相信它很重要。「去爬山;爬山,是因為你可以看到世界,而不是讓世界可以看到你。」 生活就是成就;麥卡洛最後對畢業生:「恭喜,祝好運!為你們、為我們,請過好你們自己的特別生活。」 這段超過12分鐘的致辭影片,一星期來在網路爆紅,美國媒體更是爭相報導,評價絕大多數是正面的,並譽為2012年最佳畢業贈言,標題就是「You are not special!」 這位老師的知名度也一夕勁揚,幾乎不輸他同名和父親David McCullough。 老麥卡洛是美國知名的歷史學者,得過兩次普立茲獎、兩座國家圖書獎、兩次法蘭西斯派克曼獎、洛杉磯時報圖書獎、紐約公立圖書館文學金獅獎,以及美國公民可獲得的最高文職獎總統自由勳章。

2012年06月12日
公開
52

!#$!#$%#$!#@$

!#$!#$%#$!#@$

2012年06月02日
公開
56

命運應自己決定

洪蘭:命運應自己決定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今天說,非常反對算命,因為會讓人有陰影,命在自己手上。她說,她2手都斷掌,結婚時被認為會剋夫,但她現在和先生「還不是活著嗎?」 教育部今天邀請洪蘭以「教養與學習」發表專題演講,洪蘭演講時作上述表示。 洪蘭表示,她2手都斷掌,一般認為會剋夫,但「真的沒這回事」;當年要和曾志朗結婚,家裡都反對,還好兩人是在美國結婚,她現在65歲,曾志朗68歲,「還不是活著嗎?」證明命在自己手上。 洪蘭說,她反對算命,因為會讓人有陰影。父母親的觀念,會影響孩子一生,父母應該蹲下來,用小孩角度看事情。 洪蘭說,人生是馬拉松,不是百米衝刺,「建中生跳下來什麼都沒有。」今天行為會影響明天決策,好好培養,孩子3、4歲前,都可以成為父母想要成為的人。她認為,台灣的虎媽狼爸,要把孩子打進一流大學,是非常不對的。 她指出,實驗證明,孩子3歲以前,每月被打1次,5歲以後打人機率是一般孩子的2倍;打人是不好的,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的命運,1句負面的話要1句正向的話才能抵銷。 洪蘭還說,不必擔心孩子先天怎麼樣,沒有教不起來的孩子,父母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做壞事,因為孩子很容易就模仿。1010531

2012年05月21日
公開
44

別急著發飆!

別急著發飆! 孩子成績差,可以這樣教 基測日一步步逼近, 孩子的情緒隨著成績單上的數字起伏, 家長的神經也隨之緊繃, 就怕孩子因成績不理想而倍感挫折,失去學習的熱忱與衝勁…… 忠傑自我要求很高,小學成績優異、以市長獎畢業的他,上了國中後因課業加重,開始有點吃不消,再加上班上也有幾位市長獎畢業的同學,讓忠傑對於自己課業表現更加在意,深怕成績滑落。想不到第一次月考下來,忠傑因生物考不到90分感到灰心,小考也每況愈下而逐漸喪失自信心、開始懷疑自己。 沉迷於電玩的阿昌,成績愈來愈差,剛開始還有點緊張,到最後乾脆放棄,表面上不在意,其實是被成績打垮,覺得自己不是念書的料,甚至告訴父母不想繼續升學,讓阿昌的爸媽又氣又急,不知道該如何幫助孩子? 求學期間的孩子,往往會因學業成績的高低而出現各類反應。事實上,若把學生當成一種職業,學校的成績單就是考評表,不難理解為什麼成績會牽動孩子的情緒起伏。此外,家長也會因孩子成績不好而心煩,更擔心孩子會因成績差,而擊垮自信心。 父母的情緒 別被孩子成績影響 親子專家吳娟瑜說,成績的確會影響個人自信心,但是要孩子不受影響,家長要先放大格局,說服自己的情緒別被孩子的成績單牽著走。 擁有超過20年輔導經驗的懷仁全人發展中心督導黃心怡心理師也表示,特別是青少年階段的孩子,因為受到荷爾蒙影響,相較於國小時期,會有不一樣的心態。父母若對還在念國小的孩子說:「我在外面打拚,你卻不好好念書,真是讓我傷心。」孩子可能會把父母的話聽進去,好好用功、獲取好成績。但若同樣以「工作辛苦」這個理由來勸誡邁入青春期的孩子,他們可能會覺得:「你工作辛苦和我念書好不好有啥關係!真是會牽拖!」反而得到反效果。 3大類型孩子 成績差時這樣教 黃心怡心理師指出,很多兒童繪本會描述孩子考糟了,會把成績單藏起來,或是想把成績單吞進肚子裡的情節,就是因為孩子多少都會在意成績。吳娟瑜與黃心怡心理師針對以下3種常見成績不好類型的孩子,提供父母應對的方法: 1拖拖拉拉型 這類孩子是不折不扣的拖拉大王,個性非常被動。成績不好的孩子中,這一型最普遍。 爸媽可以這樣做》 吳娟瑜說,這類孩子其實心理也會緊張,但常表現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急壞家長。面對這類孩子,爸媽不妨先暫時讓孩子放下課本,到外頭體會人生,從書本以外的世界找到自信心。舉例來說,帶孩子去接觸大自然,也許會引發他學習大自然事物的熱誠,主動汲取相關知識,也可能會因此而有一番成就,進而重拾自信心。 2過度緊張型 這類孩子求好心切,很容易緊張、過度神經質,導致無法有效地達到目標。 爸媽可以這樣做》 愈在意分數的孩子,自信心愈容易因成績變差而受創,這時父母就更要懂得讓自己和孩子都「放輕鬆」。黃心怡心理師說,面對這類對自己要求嚴格的孩子,可以告訴孩子「人有失足,馬有失蹄」的道理,幫助孩子慢慢接受人都有失誤的時候,要學會接受失敗的可能性,增加挫折容忍力。 吳娟瑜也建議這類型的孩子,其實已經懂得自我要求了,有時甚至過於嚴格,此時父母反而要勸孩子放鬆,讓他們知道:在長長的人生當中,這些分數、成績單都只是一時的,等你老了回頭看,會發現一點都不重要! 吳娟瑜就曾這樣安慰過自己小孩,述說自己當年也曾因為考試少得1、2分而難過掉淚,現在回想起來卻覺得很可笑,因為就算當時真的多拿到那1、2分,對現在的生活一點影響也沒有。

2012年05月18日
公開
50

@#$%##@

@#$%##@

2012年05月13日
公開
57

!@#$!@#$@#!$

!@#$!@#$@#!$

2012年05月09日
公開
63

自學教父陳怡光:我希望我的小孩是蟑螂

我希望我的小孩是蟑螂!不管社會變遷動盪成什麼模樣,他都能靠多元技能活下來,這才是未來世界需要的競爭力!」在自學圈裡人稱「自學教父」的陳怡光,笑嘻嘻地以「蟑螂」期許從小沒上過一天學校,在家自學的一雙兒女:陳明秀和陳明哲。 ▲《我家就是國際學校——波蘭媽媽台灣爸爸的地球村教養經驗》一書,收錄了陳怡光、魏多麗夫婦十多年來的自學教養心得。(圖�商周出版提供 文�李偉凱) 曾登上Vogue雜誌的混血氣質少女陳明秀今年14歲,雖沒上過一天學校,卻說得一口流利的中文、英文、波蘭文。在家自學的彈性給了她多元發展的時間條件:2011年她代表台灣前往泰國參加花式滑冰比賽,獲得青少年組冠軍;熱愛滑雪的她,1月取得加拿大滑雪教練執照。她還迷上攝影,喜歡用手機拍照,作品成熟別具風格。正值青春的明秀有沒有叛逆期?一口標準中文的波蘭媽媽魏多麗(Dorota Che-Wernik)甜蜜地說:「我都說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陳明哲,今年9歲,漂亮俊秀的臉孔常登上親子雜誌,他喜歡芭蕾、熱愛烹飪,時常窩在廚房與媽媽學習廚藝。雖然是姊弟,陳明哲和陳明秀的學習風格差別很大。魏多麗說,光是同一家的孩子個性都不一樣,一個班二、三十個小孩的學習風格,差別一定更大,用同一套方法教學,學習效益絕對不好。 波蘭媽媽的教育啟蒙 畢業自波蘭華沙大學的魏多麗從小就喜歡教書,中學開始擔任英語家教,大學跟著當太空科技研究員的爸爸到台灣讀書,因緣際會成為1994年教育部和外交部第一屆中歐獎學金的得主;她也是華沙大學第一位研究台灣鄉土文學的漢學碩士,專攻白先勇與黃春明的作品。 ▲今年14歲的陳明秀(右一)與9歲的陳明哲(左一)姐弟,學習風格大不同,在自學的環境中,更能依照個人志趣發展與成長。(圖�廖雲章 文�李偉凱) 喜歡閱讀與學習的她從小就很有主見,因著父親的研究身分,曾在台灣、美國、芬蘭求學,擁有跨國學習的豐富體驗,這樣的經驗使得她成為母親之後,對於孩子的教育很有想法。 「為什麼要天天上學呢?」、「為什麼小孩都關在教室裡學習?」熱愛學習的魏多麗婚後與陳怡光住在英國時,為了小孩教育取得蒙特梭利教師證照,並在幼稚園任教。回到台灣後,希望讓明秀繼續上蒙特梭利學校,卻發現當時台灣的蒙特梭利幼稚園良莠不齊,遍尋不著適合的幼稚園後,他們做了一個勇敢卻自然的決定,讓孩子在家自學。 自學家庭一路走來,雖然辛苦卻也充滿樂趣。陳怡光和魏多麗溫暖開朗的個性,在自學圈頗富盛名,他們大方提供資訊與方法,也樂於分享經驗。他們最近還出版了一本《我家就是國際學校——波蘭媽媽台灣爸爸的地球村教養經驗》,整理了十多年來的自學教養心得。 許多家長嚮往自學,卻擔憂萬一「失敗」會毀了孩子的將來。陳怡光卻認為台灣人過度憂慮競爭力,完全搞錯了重點。他覺得世界已經翻天覆地了,台灣教育還在用他小時候,甚至是他爸爸小時候的那套填鴨制度評量教育,實在讓人很無力,這才該憂慮:「要被制度玩,還是玩制度?」 為何選擇自學 陳怡光認為,如今學校已不保證出人頭地,社會不斷改變,過去的優勢不見得未來會持續。如果成功失敗看的是結果,那從民國93年開始,大學生畢業生的失業率高於高中畢業生,這就是體制教育的成果。況且未來的世界變化莫測,單一的行業和技能隨時可能消失無用,「誰能預測20年後最夯的職業?」他希望能幫孩子準備謀生技能,「就算火星撞地球,他都有本事活下來!」但面對目前的教育現況,抱怨也沒用;若是沒有資源,就自己創造資源。 陳怡光說,大家都抱怨教育體制很爛,但是大家卻都不行動,還是把孩子往學校、補習班送,抱著花錢了事的態度,期望透過「別人」來強化孩子的競爭力,卻忘了關鍵是家庭。他強調:「未來的世界沒有標準答案,我們應該要訓練孩子,不要找答案,而是找方法!」 不少家長對自學理念相當傾心,卻擔心自學會讓孩子變得太封閉,以為自學就是整天關在家裡「自己學」。「不上學,怎麼交朋友呢?」陳明秀被這問題問過幾百遍,她淡淡地說:「同學不等於朋友啊。」雖然她沒有作息一致的手帕交,可是朋友遍布五湖四海,不分年齡性別族群,「一般的青少年不會有泡茶的朋友吧,哈哈!」她指的是社區的退休銀髮族,會與她一起泡茶聊天。 陳怡光夫妻對小孩的人際關係抱持正面想法:孩子從小不斷有機會交新朋友,對於關係處理會比較成熟。他們會知道,今天就算被傷害了,明天也還有機會認識新朋友;就算往來親密,也終有分開的一天。他鼓勵孩子在友誼上嘗試,在交往中學習處理人際關係,判斷交往的深入與否,這些都是很珍貴的經驗,也是孩子需要的生活能力。 陳怡光指出,學校才是「無菌室」,把同一個年齡,甚至智力發展差不多的人關在教室一起學習,越是所謂「菁英」的環境越是如此,而這樣打造出來的下一代,進入真實社會時,往往適應不良。台灣社會習慣的「補弱不補強」,才是最沒競爭力的做法。 多元文化背景的珍貴 當初選擇自學,就是因為希望讓孩子身處於多文化的環境,希望讓孩子可以參與母國的文化活動,但魏多麗觀察到台灣有很多外籍媽媽的小孩,刻意隱瞞媽媽的國籍,甚至不願意學習母語,她覺得非常可惜。 ▲在家自學的陳明秀(左),可以利用時間完成媽媽魏多麗交代的各項作業。圖為,將同一個子母開頭的相片歸類編排,完成一本自製的字母相簿。(本報資料室) 媽媽可以做什麼?魏多麗建議,外籍媽媽絕對不要放棄自己的文化,常常跟孩子講母語,讓孩子從小習慣雙語環境,甚至多跟有類似情況的家庭交流,讓孩子一起玩、一起說母語,她認為,媽媽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媽媽要對自己的原生文化有自信,孩子也能從中建立自己的自信。 此外,她認為台灣配偶面對強勢的主流文化,不必焦慮擔憂,因為孩子將來要面對的挑戰與工作機會,現在可能都還沒現身,若能在家庭內創造共學的多國語言文化,奠定孩子適應不同文化的彈性與敏銳度,就是給了孩子最好的預備。 真實生活沒有標準答案 陳怡光驕傲於他一手調教出來的兩個小孩,從小就懂得延後滿足的道理。例如陳明秀從小就不會跟大人索討玩具,物慾很低,手機也是完全壞掉才換新。但她並不小氣,當她在公視看到募款廣告,發現公視缺錢,就決定賣手工麵包為公視募款,賺了1千塊錢捐款成為公視之友。 魏多麗補充,他們出國旅行看到有特色的紀念品,兩個小孩會商量,這個東西買一個要多少錢,如果自己買原料做要多少,算一算差很多,就乾脆自己去大賣場買材料回來做,為充滿異國風情的紀念品說故事、作海報。這個過程她學會成本概念,了解包裝行銷的重要性,還賺到零用錢,也發現賺錢真不容易。 陳明哲每次買東西都會比價,問爸媽:「這個貴不貴?」這種對物質的敏感,必須從小培養。陳怡光實踐「延後滿足」理論,從明秀兩歲開始,就會問她:「妳喜歡這個東西,妳會用來做什麼?有沒有別的東西可以替代?妳會如何使用它?」不斷練習的結果,兩個小孩都不會亂討東西,甚至連學才藝都要年度總檢討。明秀喜歡跟老師學新東西,但不願意反覆練琴,魏多麗就跟她討論:「妳只是在玩,不是在學,這樣不會進步,只是浪費錢!」 對於物質的不迷戀,來自於他們從小就問孩子:「想清楚你要的是什麼?」這句話不只問孩子,也問自己。他鼓勵其他家長,孩子的時間不多,所以更要好好珍惜光陰,保持自己的價值觀,勇敢追求自主學習的教育理念並身體力行,因為教育是人生中「今天不做,未來成本會更大的」無悔投資。

2012年05月07日
公開
52

洗衣費餘額1940

洗衣費餘額1940

2012年04月23日
公開
26

#$%^$###

#$%^$###

2012年04月17日
公開
38

#$%^$###

#$%^$###

2012年03月26日
公開
16

..........

..........

2012年03月20日
公開
18

..........

..........

2012年03月04日
公開
16

寶妹打預防針..

寶妹打預防針..

2012年01月21日
公開
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