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Sball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新詐騙手法

2007年07月29日
公開
2

不做取消設定將每月扣款? 女子拍賣網站購物被騙4萬 更新日期:2007/07/29 00:36 記者:記者陳志仁�瑞芳報導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728/17/hy8h.html 台北縣瑞芳警分局表示,廖姓女子6月份上拍賣網站購買一台跳舞機,不料事隔一個月後詐騙集團打電話給她,謊稱女子當初將ATM轉帳出錯,要她再前往取消設定,廖女一時不察,就這樣被歹徒詐騙4萬元;警方事後了解,雖然警方也多次透過媒體宣導新的詐騙手法,請民眾務必提防,廖女卻從不看報紙,才會上了詐騙集團的當。 警方調查,家住在瑞芳鎮上的廖姓女子(30歲),6月初在雅虎奇摩拍賣網站上購買了一台時下流行的跳舞機,女子選擇以ATM轉帳的方式付款,並且到提款機前匯了700元到賣家的帳戶內,沒多久果然如期收到跳舞機;但事隔一個月後,這名女子接到自稱是賣家來電的說,當初ATM轉帳的過程有誤,如果不做取消動作,每個月會從她的帳戶內扣款700元,且會連續扣款11個月。 廖女一聽後大驚失色,還問對方要如何才能取消扣款,歹徒於是要她前往ATM提款機前,選擇英文操作的介面,於是廖女就這樣墮入詐騙集團的圈套,將自己辛苦的血汗錢,轉了兩筆到詐騙集團的帳戶內,共計失血新台幣4萬元,足夠她買好幾台跳舞機了;廖女事後發覺上當了,立刻打165反詐騙專線向警方報案。 警方指出,這樣的犯罪詐騙手法,今年5月份也同樣上演過,當時一名女子上網購買幾千元的包包,也是如期收到物品,一個月後歹徒謊稱當初女子上網點選到分期付款,每個月會連續扣款,同樣要女子到ATM前取消扣款;女子也同樣遭到歹徒以英文介面指示的詐騙模式,痛失存款數萬元。 瑞芳分局偵查隊副隊長林子翔表示,雖然瑞芳警分局也曾將歹徒的手法公諸媒體,但廖女卻向警方說,自己家中沒訂報紙,也很少看電視新聞,這次被騙後,她上網查了一下資料,才知道原來已經有人被騙過,讓她相當後悔;由於廖女匯款地為新竹市,因此警方已將案件依單一窗口轉往新竹市警方接手偵辦。 瑞芳分局偵查隊副隊長林子翔也再次呼籲民眾,詐騙集團最終目的,就是要將民眾誘騙到提款機前進行轉帳的動作,其實只要多加小心謹慎,仔細查證的動作,就不會被騙受害;若有需要查詢的話,民眾只要撥打165反詐騙專線,就有專人為民眾解說。

漫談腸病毒

2007年07月14日
公開
2

資料提供/書田泌尿科診所小兒科 腸病毒 是一大類病毒的總稱,包括有「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Coxsakie) 」、「伊科(Echo) 」,及一般腸病毒三大項,因為這些病毒都是可經由腸道引起感染,所以在學術上統稱之為腸病毒,因為小兒麻痺在經過了多年的預防注射努力防治之後,問題已經很少了,現在的問題是小兒麻痺以外的這些腸病毒。這些腸病毒下面又可以再分為大約有七十多型,國內所流行的腸病毒,大多以克沙奇病毒稱之,因為手口足病以克沙奇病毒最常見。不同型的腸病毒引起的疾病種類也有些不同,包括手口足病、咽峽炎、無菌性腦膜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流行性結膜炎、心肌炎等。因為有些不同的病毒也會引起相同的症狀,故手口足病這類的病症可能在同一人身上發作幾次。 腸病毒的流行曲線是什麼?根據台灣地區歷年腸病毒疫情統計,腸病毒流行曲線形態;第一形態,在4-6月,第二形態,在9-10月。隨著氣溫升高,腸病毒更為活躍,而對這個蠢蠢欲動的夏日駭客,民眾該如何防範呢? 腸病毒也有三危?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丁綺文指出,打擊腸病毒應針對高危險群,既能將傷害降到最低,又不致引起無謂恐慌。根據歷年經驗,歸納發生嚴重病例的「三危」——危險族群、危險期間和危險症狀。 腸病毒的症狀 大約感染病毒之後二至十天以後才信出現症狀,大多數人的症狀不重。 標準的症狀是口腔的後部、手「掌」、腳「掌」出現水泡、潰爛,在膝蓋與臀部也時常看得到相同的水泡所以常稱了為「手足口症」。如果只有口腔「後半部」出現水泡,其它地方沒有,則稱之為「咽峽炎」。最明顯的症狀是喉嚨很疼,不敢吃東西,口水變多,同時也可能有高燒,平均七天會痊癒。有的小朋友也可能不出現標準的手足口症或咽峽炎,只有一般的感冒發燒症狀,但是在發燒退了以後,皮膚會出現類似長痱子一樣,以軀幹為主的全身性紅疹,醫學上稱之為「熱性疹症(febrile exanthematous disease)」。 如果合併有「昏睡」、「抽筋」、「嘔吐」等症狀則要住院處理而且可能有危險性,因為可以合併出現無菌性腦炎、肺炎、心肌炎、心包膜炎及麻痺等併發症。其它的危險因子還包括有:發高燒超過三天,血糖超過15Omg/dl,以及出現四肢無力的症狀等,都要特別注意。 腸病毒所引起的咽峽炎與另一種病「皰疹性齒齦舌炎(Herpetic Gingivostomatitis)」甚為相似,但是「皰疹性齒齦舌炎」的潰爛位置是在口腔「前半部」,一樣會疼痛、流口水,但是不是腸病毒造成的。 何謂「腸病毒333專案」? 丁綺文醫師表示,腸病毒「三危」恰好都能用333描述,簡單好記。 第一危: 危險族群,3歲以下。根據1998年,腸病毒疫情統計,78%的死亡案例年齡小於3歲。 第二危: 危險期間,3天之內。腸病毒71型引起重症和死亡的病例,其發病到就診時間,平均3.4天,許多病例在第三天之後才到急診或加護病房,以致搶救不及。所以發病的最初三天,病情變化極不穩定,最需要密切追蹤。 第三危: 危險症狀有三,昏睡、持續嘔吐和肌躍型抽搐。針對腸病毒71型所引發的腦幹腦炎致死及瀕死病例分析,發現這三種臨床症狀最有指標價值,若有上述症狀,必須以重症處理。 腸病毒感染途徑 第一飛沫感染: 咽峽炎發病初期兩週,病毒集中在咽喉,咳嗽所散布的飛沫就有病毒存在,因此腸病毒疫情到達「紅燈標示區」,通常建議停課三週。 第二是糞口傳染: 腸病毒生存力、繁殖力強,經腸胃道排出長達2個月。 第三是接觸傳染: 污染的手接觸摸眼、口、鼻而受到感染。 腸病毒有三不怕 不怕室溫:可以在室溫活好幾天。 不怕胃酸:可在腸胃繁殖。 不怕酒精、乙醛等消毒物品。 如何向腸病毒說不?! 拒絕腸病毒的方法?丁綺文醫師表示,拒絕飛沫傳染,不去密閉且人多的空間。此外,腸病毒怕紫外線,所以可以帶小寶寶到戶外曬陽光。另外,咳嗽的時候,記得掩口,減少口沫散布;拒絕糞口傳染,吃飯前後、如廁後要徹底將手洗乾淨,幼稚園和學齡兒童,切忌共飲共食的不良習慣;拒絕接觸傳染,洗手之後要記得不要再觸眼、口、鼻等五官七竅。食物煮熱至56℃以上,游泳池有加氯且符合法規規定,游泳下水之前先沖洗,游泳完後漱漱口。 腸病毒VS.胎兒孕婦 此外,腸病毒不僅影響三歲以下的小寶寶,也影響大人,三歲以上的發病情況與三歲以下的發病情況不同。但是,孕婦若在懷孕期間感染腸病毒,對於孕婦本身的影響不大;但是對於胎兒可能會造成垂直感染的問題。 結論 打擊腸病毒最重要的是徹底洗手,濕、搓、沖、捧、擦,尤其是「搓」的步驟,要確實施行。並謹記腸病毒的333→3歲以下、3天之內、3個危險症狀,一有可疑的症狀發生,應迅速就醫,追蹤病情,才能將腸病毒徹底圍勦。

喉嚨發炎?扁桃腺發炎?

2007年07月13日
公開
2

東元綜合醫院 小兒科主治醫師 鄧堯敦醫師   小朋友發燒生病去看醫生時,許多家長的疑問就是『喉嚨有沒有紅?扁桃腺有沒有發炎?是感冒嗎?還是流感?』所謂的「喉嚨發炎」、「扁桃腺發炎」、「感冒」、或「流感」這四種病症,不僅是一般民眾,甚至醫護人員也時常混淆不清。『喉嚨』指的是『咽喉腔』,張開嘴巴看到的大部份是咽部,往下一點接近聲帶的部位則是喉部。扁桃腺位在咽部的兩側面,是咽喉腔的一種淋巴組織,有製造抗體,抵抗病原菌侵襲的功能,扁桃腺生下來後,逐漸增大,一直到四歲時最大,同時發揮最大的功能,以後就隨年齡增加而功能逐漸衰退。當咽喉有發炎現象時,醫師就會說是咽炎或咽喉炎,有些醫師在發現病人扁桃腺有紅腫及化膿時,才會比較強調是扁桃腺炎。   「感冒」是自鼻腔、咽喉、支氣管甚至肺部的呼吸道急性發炎疾病的總稱,病毒感染佔90%以上,如腺病毒、呼吸融合病毒、鼻病毒等200種以上,症狀通常較輕微。而「流感」是專指流行性感冒病毒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症狀通常較嚴重,流行規模大,甚至會發生併發症而致命。一般而言,感冒會先喉嚨沙癢或痛,接著打噴嚏、流鼻水、然後有咳嗽,只有嬰兒或小孩比較可能發高燒。一般若能多休息、多喝水、症狀通常持犢至5~7天即消失。而流感發病時會頭痛、喉嚨痛、高燒、畏寒、四肢痠痛及全身倦怠,持續甚至有1~2週之久。   會導致「扁桃腺炎」的病菌相當多,百分之七十是病毒感染,像是鼻病毒、冠狀病毒、腺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副流行性感冒病毒、腸病毒、EB病毒等。其餘少數是細菌性感染引起的,最常見也最要注意的細菌感染是A族鏈球菌。   「扁桃腺炎」的症狀可輕可重,有些會出現輕微感冒症狀如咳嗽、流鼻水、打噴嚏;腸病毒則會有口腔潰瘍的情形。有時候扁桃腺腫得太大,阻礙了鼻子的呼吸暢通,小朋友只好張大嘴來呼吸,嚴重的可能腫大到阻塞上呼吸道,使病人呼吸困難甚至窒息。   「扁桃腺炎」的併發症可分局部化膿性感染,如扁桃腺周圍膿瘍、側咽部或後咽部膿瘍等。會引起病童吞嚥困難而流口水、發音困難、牙關緊閉、呼吸困難,甚至膿瘍向下擴展到縱膈腔而有致命的危險。而鏈球菌引起的扁桃腺炎,若有全身的影響則可能造成『腥紅熱』、『風濕熱』或腎絲球腎炎。   在專業醫師目視扁桃腺及口咽的變化則可以知道是否有扁桃腺炎。但醫師除了要診斷是否為扁桃腺炎之外,還要區分到底是細菌性或是病毒性感染、有沒有局部化膿性或全身性感染之併發症。通常鏈球菌引起的細菌性扁桃腺炎多發生在五歲的兒童身上,少有咳嗽、流鼻水、打噴嚏等感冒症狀,如有懷疑時可以採取咽喉扁桃腺的分泌物做鏈球菌的檢測,來確定致病原。如果確定是、或強烈懷疑是鏈球菌引起時,則需要投予抗生素治療10天。若是病毒性的咽炎扁桃腺炎只需症狀治療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有些人扁桃腺先天就較大,經常感染後更大,造成呼吸道不暢通,睡覺時打鼾聲很大,甚至影響睡眠品質,白天上學無精打采,猛打瞌睡;有些小朋友經常反覆感染(壹年超過七次或兩年內每年超過五次),高燒住院而中斷學業,在專科醫師的評估後,可考慮做扁桃腺切除手術。   扁桃腺發炎的傳染途徑是經由孩童間的密切接觸,病原菌由呼吸道的分泌物被傳播開來,因此最佳的預防策略就是多洗手,少出入公共場所,不要讓小朋友吃手指及亂咬東西。若小朋友有扁桃腺炎,應盡量不要出門,以免把病菌傳播出去,在家多休息並保持適當的水分攝取。喉嚨不適時可給予較清涼的飲食,減少太刺激或太熱的食物。配合醫師的指示追蹤治療,不要主動要求醫師開立抗生素,因為絕大多數喉嚨或扁桃腺發炎都是病毒性感染,用抗生素是無效的。

教嬰幼兒學會說話的好方法

2007年07月06日
公開
2

轉載自http://www.babyhome.com.tw/calendar/0,o1de,mid1128601,cid115678189.htm 今天的語言治療重點在於讓小布丁願意學習以及說更多的話語。小布丁已經很久不想學新語彙了,無論媽咪和把拔怎樣威脅利誘,她都不為所動。結果發現今天治療的訣竅,可以提供給所有正在學說話的小嬰孩做參考。 治療師給了幾個重點,媽咪將它整理如下: 一、要將教小布丁的語彙與實際情境相融合。 換句話說,要讓小布丁和這個語彙發生連結。例如小布丁好像聽不太懂媽咪唸的故事書內容,只想自己不斷翻書,所以建議唸故事給她聽的時候,要讓她和這個故事產生關連性,例如有一隻熊在市場裡買東西,就要跟小布丁說這隻熊很喜歡小布丁唷,他想要小布丁和他玩,那這時,媽咪就可以加入一些動作,讓小布丁和熊產生關連性。 二、利用吃點心的時候訓練舌頭。 在吃優格或是海苔片的時候,可以用手指頭輕壓小布丁的舌尖處,因為這個部位是發出『來』或是『拿』的聲音部位,順便在此時教導小布丁這兩個音的意義。 三、在小布丁聽兒歌的時候,讓她操作或是感受歌詞的意義。 像是小布丁最喜歡的拔蘿蔔這首歌,媽咪就可以拿一條長毛巾和小布丁玩起拔河的遊戲,這樣小布丁慢慢就可以理解『拔』這個字的意義。若是歌詞有『飛翔』的意義,就可以把小布丁舉得高高的,讓她瞭解飛翔的感覺。 四、用湯匙輕壓下嘴唇,並接著扣住上唇下方,這是訓練小布丁學會將食物抿進口中,就可以加速學會這部位的發音。 當然囉,做這項訓練時,媽咪可以選定布丁或是其他小朋友愛吃的食物放在湯匙上,讓她有動力作這個動作。 五、用沾水的棉棒訓練小布丁使用吸管的能力。 方法是將醫院裡常用的那種棉棒沾果汁或是開水,一隻手拿棉棒伸到口腔右側,另一隻手則是扣緊左側臉部肌肉,讓小布丁感受到吸的感覺。兩側都要做。這是因為會使用吸管後,就會有助於這部位的發音。 六、在小布丁模仿不出大人所發出的語彙而發出其他音時,媽咪依舊要說好棒喔,然後將正確的發音再唸一遍,免得小布丁因為受挫而不願學習。換句話說,就是不能說她錯啦!鼓勵是很重要的。 例如小布丁很喜歡發出『把拔』的聲音,媽咪要教她『布丁』這個語彙。她還是唸出把拔的聲音,那媽咪還是要說小布丁很棒喔,會說『布丁』了,就是這個意思啦! 總之,媽咪今天學了不少,把拔也覺得很有收穫。不過把拔說他的收穫大多是另一項物理治療訣竅上,就是學走路的那個訣竅啦!也好,各有所獲。 對了,醫生還建議可以買信誼出版社的『家有學語兒』的遊戲篇,裡面也教很多如何教小嬰孩學說話的技巧與遊戲。

女性職業 影響生育大計

2007年07月05日
公開
2

轉載自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ExteriorContent/Life/Life-Main/0,4381,news-content+11051801+112007070300333,00.html 妳的職業是什麼?髮型設計師?還是空姐?有些職業因為工作性質特殊不僅會影響生育 還可能會造成孕期的風險 如果妳想生個健康寶寶,請先選擇一個適合孕育寶寶的職業!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部蔡鴻德主任指出,有些職業因為工作性質特殊,確實會影響生育大事,許多研究顯示,站著工作、搬抬、費力的工作及工作時間太長,都會增加早產的機率,並生下體重過低的嬰兒,所以建議在懷孕末期,最好能降低20﹣25%的工作量,懷孕婦女應注意工作環境、飲食需要並喝足夠的水分。 蔡鴻德主任表示,一般人都認為,懷孕的婦女該多休息,其實,懷孕婦女若沒有併發症產生是可以繼續工作直到產痛發生;但曾有早產和流產病史、子宮或子宮頸異常、心臟或肺臟異常的婦女,容易因為工作量造成懷孕期的風險,例如懷孕期羊水過少、胎兒生長遲滯、早產……等現象。有意孕育下一代的女性朋友,可先檢視一下自己的工作環境是否有風險,若有併發症時需要對活動、職業做一些調適。 以下是幾個容易影響懷孕的危險職業及環境因子: ★溫度:懷孕時身體代謝率增加,胎兒的體溫比母親約高一度,所以懷孕女性對於外在環境的高熱耐受力會降低。許多研究顯示懷孕時若有過多熱害,如核心溫度超過38.9℃,自然流產率及先天缺陷就會增加。 ★放射線離子:接觸放射線與曝露的量和時間有關。一般工作場所放射線離子比預期的低,所以不至於導致流產和先天缺陷;但醫院的工作者,吸收劑量小於0.05格雷時就可能對基因產生影響;至於對胚胎發育是否有不良反應,迄今仍難區分。但根據美國放射線醫學會認為,沒有一種單一檢查性的X光會危害到胚胎及胎兒的發育。 ★電腦終端機:懷孕女性在電腦終端機前面及接觸電磁波,目前並沒有明顯證據顯示有直接影響;倒是電腦鍵盤角度不對時會引起懷孕女性的腕隧道症候群。 ★化學物品曝露者:可能曝露於化學物品的工作,無論是吸入性、皮膚曝露或攝取的,若是不清楚物質,可向雇主索取資料,再與醫師商量對妊娠的可能影響。 ★髮型設計師:染髮劑含有一些芳香胺,可經由皮膚吸收。曾有報告指出,美容師有較高的流產率,所以建議從事工作時應戴手套,可能的話懷孕初期應減少藥品的接觸。 ★畫家藝術家油漆匠:從事書畫等職業或可能接觸到有機或無機顏料,因為顏料含有苯、甲苯、鉛、鉻、鎘、汞等物質,如鉛就可能穿過胎盤,增加自然流產率,導致嬰兒先天發育不良、胎死腹中或中樞神經系統異常。 ★從事殺蟲劑工作者:從事農業工作及景觀藝術家,有機會接觸殺蟲劑。動物研究發現高劑量殺蟲劑會使母體中毒導致不孕及骨骼身體發育缺陷。 ★空中旅行:高空環境會影響母體與胎兒的生理,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空服員的自然流產率是一般女性的2倍,所以航空公司都會限制懷孕20週的空服員暫時停止工作。不過一般民眾空中旅行時間比較短,不會對胎兒造成傷害。但機艙溼度較低,應補充足夠的水分,同時多起來走動與變換姿勢,以預防靜脈栓塞。

寶貝牙齒

2007年07月02日
公開
2

轉載自http://www.babyhome.com.tw/note.php?mid=1293&op=dt&lno=81554934&no=23393 [牙科常識] 大部分都是亮勳媽(teeth)在一些親子網站中的發言 也是我每天要講N遍的話 放在這邊希望對babyhome媽咪們也有幫助^^   "氟"的各種補充方式及注意事項 Page:1/1 當初teeth會寫這篇文章 是看到許多媽咪們在團購氟錠,可是有些媽咪根本沒問過牙醫師就加入團購,teeth非常擔心一些不了解的媽媽會給孩子當糖果吃, 以為多多益善, 卻不知道一些該注意的事情, 所以媽咪才寫這篇文章提醒大家 基本上, 這些內容是我要建議家長補充氟時, 每天會說上N遍的話, 但是還是提醒媽咪, 要給寶寶吃氟錠, 還是要諮詢過牙醫師喔. 因為氟是用來預防蛀牙, 不是用來治療蛀牙的喔. 有時寶寶的蛀牙, 媽咪們不一定會注意到... 首先要有一個了解 氟的補充並不是必要性的 只要家長能作到[有效的清潔] 即牙線及牙刷 且定期檢查無新蛀牙出現 不考慮補充氟也是OK的 氟的補充是額外的預防 視[需要]而建議 不是依[聽說這樣東西很好]而補充喔 在台灣地區因為沒有飲水加氟 所以足歲6個月大就可以開始吃氟錠了 美加地區有的有飲水加氟 所以劑量要減 看到許多媽咪們有自行給寶寶氟 忍不住說一下注意事項 給氟的方式分許多種 氟錠 若家長能持之以恆 可以同時幫助到長出及未長出的牙齒 是比較建議的方式 台灣地區: 6個月到3足歲 一天給0.25mg 3足歲到6足歲 一天給0.5mg 6足歲到16足歲 一天給 1mg (這是兒童牙醫學會建議給的劑量 跟"小哈氟"或"牙寶"內的說明書可能略有不同 另外如果定居國外 劑量會不同喔) -吃氟錠 要跟牛奶等鈣類物質前後避開半小時 因為鈣會影響氟的吸收 -每天固定一個時間給才不會忘記今天給過了沒 -通常建議晚上睡前刷完牙吃 含在嘴中溶解吞下最好 小小孩直接吞下也沒關係 -小貝比要溶在水中給他喝(把氟碇丟入白開水中 約15分鐘後搖一搖 就會溶解了) -氟錠要收好 家中其他大人要了解這不是糖果或維他命 不能拼命給 吃的剛剛好 對預防蛀牙很有幫助 吃過量了 還是要洗胃的 醫院就曾有家長不小心讓小孩一次吃掉半罐 若是發現有過量情形 請盡快補充牛奶中和 並諮詢小兒科 若有需要後續治療 可送台北榮總解毒(也可以諮詢榮總毒物諮詢中心專線 28717121 感謝allison提供電話) -如果家長平常太忙 或是記性不佳 就會建議用其他方式給氟 或是加強清潔即可 -對於親朋好友的小孩 可以告知他們有這種東西 但是一些注意事項一定要再問過牙醫師 因為通常口耳的相傳 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項會遺漏掉 (台北縣目前有些幼稚園因衛生局有補助 在學校 幼稚園老師會給小朋友吃氟錠一天一顆0.25mg 但是各家幼稚園的情況又不太統一 有點混亂 而且不是長期的 家長要注意自己補充的劑量喔 如果弄不清楚 就不要自行給氟錠 寧可幫寶貝把基本的牙線及牙刷作確實^^) -如果有改掉夜奶的習慣 晚上刷完牙 睡前吃氟錠是最佳時段 因為整夜牙齒都有跟氟接觸 -如果暫時還無法改掉夜奶 其實媽咪只要在白天找一個時段避開牛奶就可以了 但是最好固定一個時間 比較不會忘了今天給過氟錠了沒?? 氟膠 比起蛀牙的治療 塗氟是最沒有侵犯性的處理 有時可以用來作為第一次的牙科處置 以減輕緊張型孩子的恐懼感 有時則是全口牙齒治療完才塗塗氟預防蛀牙 是利用高濃度的氟膠跟牙齒表面接觸作用 使牙齒表面形成氟化鈣 (比較抗蛀) 通常塗完氟會提醒家長 半小時之內不要讓小朋友喝水 漱口 或是吃東西 因為塗完氟半小時之內 氟還會繼續跟牙齒作用 若是馬上吃東西 效果會減低 但是家長可別以為時間越長越好 那我請牙醫師塗久一點再吸掉 會不會更好? 文獻上的報告 即使延長塗氟的操作時間 效果是差不多的 所以孩子就不用"阿"那麼久 太辛苦了 因為是高濃度的氟 所以必須由醫師來塗 家長自己塗 會有吞下去的危險 因為診所才有強力吸口水的裝置 現在的塗氟 大約需要1 或是 4分鐘 即可 看廠牌不同 因為小小孩 耐性較短 怕他們不合作 所以有這樣的產品 塗氟的年齡較沒有限制 有經驗的兒童牙醫都能夠避免寶寶不小心吞下 記得teeth塗過最小的寶寶才剛長兩顆下門牙 不過因為寶寶的媽咪疏於照顧 所以已經有些脫鈣跡象了 找了幾家牙科都沒人要幫她看 塗氟可以幫忙脫鈣區再鈣化回來 teeth除了幫寶寶塗氟之外 趕緊教那位媽咪以後的照顧之道 並請她注意預防奶瓶性蛀牙 其實只要教媽咪如何扶住寶寶 花一分鐘時間就可以塗好了 但是要在牙科塗喔 因為牙科才有強力吸唾機避免寶寶吞下太多氟膠 太小的孩子很難請他不可以吞口水 所以牙醫師會更注意口內是否還有多餘的氟膠 另外溝通能力還不足的孩子要塗氟 面對陌生人難免哭泣 可能要請家長幫忙扶住 約花一分鐘的時間即可完成 塗氟並沒有侵犯性 也不會疼痛 所以不需要打麻藥 通常是將氟膠擠在牙托(tray)中 請孩子咬著1或4分鐘 但是較小的孩子 因為不太會咬牙扥(tray) 所以用棉花棒塗即可 塗完氟半小時之內不可以喝水 漱口 吃東西喔 一般會建議3到6個月塗一次 看刷牙狀況而定 但是自己在家塗的氟 跟診所醫院塗的氟 濃度不一樣喔 塗氟不是一次保萬年喔 還是得要幫寶寶清潔牙齒才行 如果寶寶牙齒有脫鈣變色 但還沒有變成蛀洞 增加塗氟的頻率 可以幫助脫鈣區域再鈣化回來PS:塗氟前是否須先清除牙菌斑 見仁見智 其實有醫學報告指出 是可以不必先清除牙菌斑 因為可作為暫時性[氟的貯存槽]... 含氟漱口水 6歲以上才建議 其實是要確定寶寶會全部漱出才適用 現在很多小學一週會漱一次 如果家長自己有買 要注意有的是一週漱一次 有的是每天漱一次 不可混用 另外 學校有給含氟漱口水那天 家裡不用再給氟錠或漱口水 大人的漱口水不要給小孩用 成分不一樣 最重要的是 氟的給予 是用來預防蛀牙 不是用來治療蛀牙 有蛀牙還是要花時間好好整理 之後再來保養預防 若有自行給氟 記得要問過牙醫師使用方法喔 日後若有換牙醫也要告訴牙醫師有自己在給氟 再補充一點 如果有到牙醫院所塗氟 或是 等小朋友上小學時有用含氟漱口水 塗氟當天 或是 用漱口水的當天不用吃氟錠 隔天就可以恢復每天吃一次氟錠了氟錠可同時幫忙到已經長出的牙齒及未長出的牙胚 塗氟及含氟漱口水 是幫忙到已經長出的牙齒 網路媽媽是熱心助人的 我也在其他網站上看過自己寫的這些文字 如果有其他媽咪們蒐集到這篇文章或是[好康到相報] 可以的話 麻煩註明一下(奇蜜 teeth) 或是 (Babyhome 亮勳媽咪) 我會很感激的喔^^ 記得要整篇完整的轉貼 千萬不要斷章取義 使得後來看到的媽咪無法得到完整的資訊 醫療上的東西比較不適合斷章取義 造成其他媽媽一知半解 我會很擔心的...(不過teeth後來發現 網路上很難要求到別人 真是太困難了>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