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 祐寶貝媽咪 $

為什麼有些玩具或活動成效不錯,有些則不佳呢?

2006年09月26日
你百思莫解,這玩具花了你幾百元,每份育兒雜誌皆讚揚它是年度最佳新玩具之一,可是孩子卻玩不到五分鐘便覺得它很無聊。到底是它真的很無聊還是太複雜了呢?通常大人覺得應該會很有趣的東西,小孩子反而會覺得很無聊。有時,問題不在於玩具,而是孩子與玩具之間不搭軋。

通常小孩子會送出各種暗示給父母,讓大人知道什麼東西才是他們真正感興趣的。首先,先排除設計簡陋的玩具,吸引孩子興趣的玩具和活動通常具備七種重要特質。如果遊戲或活動本身沒有具備至少一項這種特質的話,就可能真的很無趣。

但是,如果你發現某個遊戲或活動具備多項特質,而你的孩子仍舊表現出興趣缺缺的樣子,那有可能是玩具或活動與孩子興趣不合的問題。為孩子設計學習活動時,這些重要特質亦是考量重點。

1.機動性
孩子最喜歡動來動去了,不論只是動動身體的某個部位,或者是在房間裡跑來跑去。許多流傳已久的遊戲都具備這個重要特質,所以才會永傳不息,捉迷藏便是其中之一。好幾個世代以來,小朋友對這個遊戲總是樂此不疲。

每當一有學習機會出現,不妨把握機動性原則。例如可將三個箱子放在小朋友面前,然後交給他三張畫有特定類別物品的圖片,請他分別找出該類別東西(概念),對照放進箱子裡。每個箱子上各編上號碼,各代表家裡三個不同房間。父母在活動開始之前先將各種東西擺置於三個房間裡。這個遊戲他可玩得很開心,不但學會事物概念,還可練習分類組織能力。

2.建構性
小孩子熱愛搭造、架構物品。將各種東西堆組起來做出新的、有趣的、好玩的東西是人的天性。拿某一種類型的物品架構成另一種完全不同類型的東西,大概就是樂高積木自一九四九年推出以來歷久彌新,至今仍廣受全球小孩子歡迎的原因吧。

3.破壞性
建構的相反即是破壞。破壞的過程並不一定代表是負面的或沮喪的,反而可以被視為是掌握控制的象徵。容許孩子破壞某樣東西,可以是一座積木塔,或更具有創意的東西。

我女兒從前很喜歡捏破用來包裝易碎物品的氣泡包裝片,我便把它當成矯正她發音的輔助工具。只要發對五個音,她就可以捏破一個氣泡。一個包裝片上如果有一百個氣泡,那麼她絕對可以輕輕鬆鬆練習五百個發音而不會感到無聊。

4.動作
各種學習活動都應該要包括動作部分,動作和肢體移動性是彼此對應相襯的。所謂動作可以是玩小小遊戲、移動小棋子,或拿小石子玩走迷宮遊戲。動作能產生一種動態感,是普通靜態活動──如看圖畫書──無法做到的。

5.完成
進行建構活動時,要確定孩子有足夠時間可以完成這項活動。當小孩子被允許從事某件活動,卻在完成之前被迫中斷,再沒有比這更讓他們感到氣喪的事了。孩子若無法完成手邊工作,很容易會產生怨憤心態。

6.變化性
變化性應該是玩具或活動的主要特質之一。只有一種作用效果的玩具或活動,容易讓孩子在很短時間內失去興趣,在挑選教材玩具時應該要考慮到這一點。如果你打算選購只有一種固定型態功能及用法的材料或玩具,千萬別花太多錢或時間在上面,你也不必期待孩子會對它感興趣太久。

7.驚奇
驚奇幾乎可以被運用在每種活動裡。驚奇是學習活動的次要特質,最好不要把它當成主要特質。驚奇是短暫的反應,一旦新鮮感消失之後,效果也隨之不見。

教導孩子全新知識或嶄新活動,是最能讓所有為人父母者感到新鮮興奮的事情之一。再加上孩子不斷成長的過程使然,這幾乎是天天都可能發生的情況。如果處理得當,所獲得的回報將彌足珍貴;如果你認為必須付出的努力會讓你筋疲力竭,那就大錯特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