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Blue-field

轉貼:我們就是這樣的--觀《面子》

2007年05月26日
我們就是這樣的--觀《面子》 作者:依人淡如菊
常常聽到人說,那些鬼啊獸啊有什麼可怕的,世界上最可怕的東西就是--人,因為人最複雜。而人又偏偏喜歡研究自己,研究人類的性----人性。中國人也是如此,對於自己的探索從來沒有停止,從古代到現代,從文言文到電影。
《面子》便是這樣的一部電影,講述了一群在美國生活的中國人的故事。這些人雖然生活在全世界最富有最自由的國家,卻依舊頑固的保持著中國人的性格特徵。我喜歡看這種電影,因為它會放大中國人的民族特性。一個民族的特性在自己的故土上很容易被人忽視,輕描淡寫就過去了,可同樣的故事搬到國外,一切的理所當然會就變得不再那麼理所當然,那些習以為常的陋習會變得像蛋糕上的蒼蠅一樣扎眼和無法忍受。

女主角小薇是一個前途無量的醫生,同時也是一個女同性戀。她看似西化,很好的融入了西方主流社會,但在骨子裡卻還保留著中國人的傳統。她想要拋棄傳統的成見,追求自己的自由,不被世俗所困,可是她總是缺少那一點點的勇氣。她雖然很愛vivian,可是她對兩人關係公開化的態度,她對愛情的表達方式,都是十分的保守,她從不公開表露對vivian的愛意,她至多只能偷偷的隔著鐵絲網輕輕扣住vivian的手指。這樣的含蓄跟她的家庭有關係,古板的教授外公,用外公自己的話說就是滿口的仁義道德,一個保守聽話的母親,自己都不敢追求自己的幸福。所以小薇與外公和媽媽一樣,很在乎別人的看法,換句話說,她其實也很在乎自己的面子,她怕自己公開同性戀身份,會遭到別人的歧視,她沒有勇氣面對自己的感情。電影最後,當她再次遇到ivian的時候,彷彿脫胎換骨,變得勇敢而自信,這是三個月的痛定思痛的結果。也許只有這樣的分離痛苦,才能讓一個人真正的成長。

電影裡對於vivian和小薇的感情,描寫的很美。每天清晨的海邊,vivian都會拿著兩塊熱狗,等著慢跑的小薇。小薇向vivian跑來的神情帶著靦腆的急切。兩個女孩拿著熱狗,一邊吃著一邊幸福的笑著,看著對方,脈脈無語,偶爾為對方輕輕擦去嘴邊的雜物。她們之間的默契和溫情,會讓所有的情侶嫉妒和感動,也讓我們看到,愛都是一樣的,不管愛的對方是同性或是異形。

Vivian是一個很西化的女孩,她的母親即是一個獨立的女性,不在乎別人的眼光,毅然與vivian的主任醫生父親離婚。Vivian沒有象小薇那樣的傳統家庭的束縛,她的父親無暇管她,她的母親本身就很獨立,所以vivian的性格也十分的自信和勇敢。她與小薇不同,她不僅有著西化的殼,還有一個西化的裡,她是不受中國傳統觀念束縛的中國女孩,在她眼中,自己的生活是由自己控制,自己的幸福靠自己爭取,只要自己的愛是純潔的,別人怎麼想,管他那。所以她主動大膽的出擊追求自己的愛情。可是當她失望於小薇的懦弱時,她也會毫不猶豫的離開,頭也不回。這是一個敢愛敢恨的女孩,不掩飾,不偽裝。她也不在乎其他人怎麼看自己,她只堅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Vivian是電影裡最勇敢的一個角色,最沒有中國味道的一個中國人。

小薇的媽媽是陳沖扮演的,在這部電影裡,陳沖把那中年婦女演出了宋丹丹的味道。好幾個場景,我都產生了錯覺,以為這個角色就是宋丹丹在演。陳沖扮演的角色屬於無法融入美國社會,雖然生活在美國的土地上,但整個生活方式依舊是中式生活的延續。她在美國是非常寂寞的,只有家人和很少的幾個朋友,她不會說英語,每天只能在家裡看肥皂劇打發日子。她有著中國女人傳統的逆來順受和口是心非。她為了父親的面子,兩次嫁給自己不愛的男人,這是很中國式的選擇,包括我們這代人,也一樣有許多本著父母之命不可違的孝順子女,犧牲愛情,成全親情。另外,她還跟許多中國人一樣,死要面子,為了面子寧可口是心非。她明明想去相親,卻放不下臉,囔囔著不去,可是心裡卻想去的很。這是很典型的中國女人,嘴裡說著不,心裡想著要,這種心理也被許多笑話當作題材。
這種表現,是中國傳統教育中對女人矜持的要求,從小女人就被要求必須矜持,要穩重,要端莊,而矜持穩重嫻熟的副作用就是羞於追求自己的幸福,把對幸福的主動追求視為一種可恥,所以口是心非。其實她在心裡也是想要拋開這些迂腐成見的,可是她太害怕自己的父親,她比小薇有著更深的中國傳統觀念。不過,一旦這心結被解開之後,她便可以一下子釋放自己,豁然開朗,所以她跟外公不同,一個是求變但沒有力量變,一個是固執守舊不肯變。

小薇的外公則是徹徹底底的中國傳統的代言人。他的嘴裡說的最多的就是面子,「我這輩子的臉都被你丟盡了」他生氣的時候總是說這句話。不能說外公不愛媽媽,只是在他眼裡,面子是最重要的,凡事都要有禮有節,沒了禮節和面子,人就失去了根本。他是老古董的想法,他更沒有以人為本的新思想,雖然在他看來,女兒為了面子做犧牲是理所當然的。他根本就沒有意識,自己的行為會給女兒帶來如何的傷害,相反,他認為自己是在保護女兒,把女兒引導出迷津。
這是中國許多父母的真實寫照,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兒女身上,不顧兒女的真實意願,覺得兒女經驗太淺,做的決定總是不成熟,所以霸道的扼殺了兒女對自己生活的追求。這種愛,不能指責,只是讓人心有餘悸。中國傳統思想中,兒女的孝順是一種責任和義務,是對父母的報答。這種報答裡就包括用自己的犧牲換來父母的歡心。這些父母常用的殺手鑭就是憶苦,想當年我怎麼把你養大的,現在你竟然。。。。。。很少有子女可以抵的住這一招,因為這關係到孝,不僅僅是簡單的個人意願。電影中,外公這麼對媽媽說過,媽媽也這麼對小薇說過,這不能不說是中國文化的某一種方式的傳承。

Vivian的爸爸跟外公一樣,很典型的中國性格,面子大於一切。他把女兒的成就當作自己炫耀的資本,對於他來說,女兒的快樂不重要,她的成績才是關鍵。電影最後,他對自己的後妻說,vivian總算是嫁了一個醫生,徹底表現了這個人物的虛偽和虛榮。
我曾經有說過,中國人年輕的時候比賺錢比房子比車子比老婆,老了的時候就比誰的孩子有出息,一輩子比來比去,沒有多少東西是我們真正需要的,也沒有多少東西是能讓我們真正快樂的。我們努力了一輩子,為了不過是外人眼中的羨慕,為了虛榮心,為了自己的面子。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的放開自己,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什麼時候,我們才可以無視外人的眼光自得其樂?為什麼很多事情我們心裡都明白的很,可是我們就是做不到?

電影裡還有一些小丑似的人物,更是把中國人的性格表現的淋漓盡致。一群八卦的男男女女,一副道貌岸然的模樣,說著東家長西家短。女人則一邊面上恭維對方的小孩貶低自己的小孩,實際上是希望對方來表演自己的孩子,這種把戲中國媽媽們是從來不厭倦的。這些女人對離婚的女人未婚懷孕的女人總是充滿敵意的,因為在這些女人眼中「她們」是不安分的女人,這些女人會跟「她們」保持住距離,好像這樣才能保護自己的名聲和清白。這些女人對「她們」是毫不客氣好不留情的,這種心理裡其實潛藏著嫉妒,因為這些貌似安分的女人,實際婚姻生活質量都很一般,但是她們沒有勇氣去改變,所以她們對有勇氣改變現狀的女人從潛意識裡懷著嫉妒和怨恨。憑什麼?憑什麼她就可以離婚,還能好好的生活。於是這些嫉妒的女人圍在一起貶低那些所謂不安分的女人,一定要把她們說得淒慘,叢叛親離,才能平衡自己的心理。而那些男人,也比女人好不了多少,則對娶到年輕漂亮太太的男人懷著妒意,嘴裡說著,一想到他阿,我就腰酸腿疼,實則心裡都羨慕死了,十足的酸葡萄心理。
電影裡的人,有著各自的優點或者缺點。那些可愛的人都是不那麼中國性格的人,那些令人生厭的人卻都是有著十足中國性格的角色。這不免讓我感到一點辛酸。

我們看著電影裡的故事,也許發笑也許憤怒也許指責也許冷漠,我們可曾想過,戲如人生人生如戲。電影裡上演的悲歡離合人間百態,主角正是我們自己。我們每天忙碌過活,不曾停下好好看看自己,也許還很自得,以為自己八面玲瓏左右逢源。直到有一天,忽然看到鏡子裡的自己,才發現原來自己的形象有如哈哈鏡中可笑。
《面子》就是這麼一面鏡子,讓我們看到了自己,那異國的環境彷彿一展聚光燈,讓人性的美麗和醜陋被照的一覽無遺,我們看著鏡子中的自己,心裡只有歎息,原來,這就是我們,我們就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