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Blue-field

科研沒挑戰 引進人才也白搭

2007年07月25日
【本文摘錄自《聯合報》李家同/暨南大學資工系教授2007/07/15】
科研沒挑戰 引進人才也白搭

報載行政院認為我國缺乏科技人才,決定將從國外輸入一百萬的科技人才。看了以後,我十分困惑。

我有很多從台清交名校畢業的學生,在科技界服務,薪水不錯,但他們總有一個牢騷:工作太簡單了一點,挑戰性不夠。

在台灣,大多數工程師是非常優秀的,他們畢業時,和歐美明星大學畢業生,沒有什麼差別。可是進入職場以後,慢慢地差距就拉大了。

在歐美,工程師常有機會做非常難的工作。他們真正的成長,是在這些公司裡開始的。

我有一位清大電機系的學生,畢業後進入「類比電路設計」的行業,多年來一直在設計同樣的線路,但是難度越來越高,經驗也越來越豐富。每次完成了一個線路,然後他們會將規格提高一點,他總能達成任務,又設計出了一個非常高規格的線路。

我相信,像他這種人,台灣有的是。我們缺乏的是非常有挑戰性的研究計畫。這位同學在研究所裡根本沒有學過這種技術,就靠一點一滴地努力,終於成了專家。

我們國家,如果需要這種線路,十有八九會去向外國購買,我們的工程師只能將之當成黑盒子般地使用。我們的工程師用了別人的線路長達十年之久,另外一位工程師設計線路長達十年之久,誰比較厲害呢?

韓國工業界在十年前,和我們平起平坐,為什麼現在已經超過了我們?因為他們已經在基礎科技上,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他們不斷在挑戰高難度的技術發展,一定要擁有獨立自主的技術,而儘量地不依靠外國。他們在經歷如此高難度的挑戰以後,已經變成了世界頂尖的工程師。

韓國會有這種研究計畫,是因為有野心,也有耐心。他們如果朝野上下都在想短時間內看到成效,一定只會引進外國技術,永遠不能獨立自主。

我們要引進國外的科技人才,在國內要先營造一個有高挑戰性工作的環境。如果研發工作沒有挑戰性,過了一陣子,科技人才就不是人才;反過來說,如果我們有很多極難的研究計畫,外國的科技人材會不請自來的。

我建議政府策畫幾個難度較高的計畫,責成政府或民間單位在不依賴外國技術的原則之下完成這些計畫。舉例來說,我們可以要求設計一些通訊工業上所需要的積體電路,十分精準的步進馬達,或者一個高規格的控制器。如此不僅在很多技術上可以獨立自主,最重要的是國家會多了一大批十分有競爭力的工程師。

工程師都是磨練出來的,我們有時過份地強調創意,而忽略了經驗的重要性。很多有創意的科技人才,其實是因為他在這個領域裡工作了很久,才會有好的創意。

我不反對引進外國科技人才,但培養本土的科技人才一樣重要。培養科技人才,唯一的辦法就是請他從事他不會做的工作。等到有一天他達成任務,他就是人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