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Blue-field

《如何培養孩子的禮貌》

2007年08月31日
如何培養孩子的禮貌
◎本文摘錄自《漢聲精選世界最佳兒童圖畫書媽媽手冊》
在談培養孩子禮貌的具體方法之前,要先提出一個重要的觀念──禮貌的本質其實很簡單,就是「敬重自己、尊重他人」。建立了這樣的觀念,再來談如何培養孩子禮貌,才能發揮禮貌內在的精神與意義,而不致使禮貌變成表面的形式。
父母還該瞭解,禮貌的培養是長期的教育薰陶,並非一蹴可幾的。父母在日常生活如果有良好的言行示範,孩子在耳濡目染中,自然就懂得如何待人接物,並且也知道禮貌是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的。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是最先被認同與學習的對象,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具有引導的作用。所謂身教重於言教,這一點是為人父母在培養孩子禮貌時應該警惕的。

再者,父母應該隨時幫助孩子,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有些孩子在公共場合中表現得很拘謹、害羞甚至緊張。這時,父母若要孩子和陌生的長輩打招呼,孩子或許會低著頭不知如何是好。父母在面對這樣的孩子,應該多給他鼓勵,千萬不要責怪他,這樣才能幫助他克服羞怯,建立自信心。

當孩子有了「敬重自己、尊重他人」的正確觀念後,就可以用具體的方法來培養他的禮貌。一般來說,可以分為兩方面同時進行:一方面讓孩子熟悉一些習慣用語,如「請、謝謝、對不起」,另一方面教孩子一些基本動作,例如站立時左手握住右手置於身體前方,自然下垂,這樣可以避免孩子因為緊張害羞而不知手擺哪裡。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如何將這些習慣用語和動作應用到日常生活。
站、坐姿態
正確良好的姿態,對孩子的體格發展將有很大幫助。不良的姿態不僅不好看,而且也會影響到發育,甚至會使身體產生病痛。所以古人說:「站如松,坐如鐘」是有其道理的。

◎在教導前面提到的站立基本動作時,提醒孩子隨時抬頭挺胸。倘若孩子有彎腰駝背的現象,不妨每天利用五至十分鐘,背靠著牆面站立。這種方法可以改善孩子的姿態。

◎在坐姿方面,可以教孩子把坐下的動作分解為兩部分:先讓他慢慢坐上椅子的二分之一,然後再調整身體往裡頭坐。若孩子坐的椅子稍大稍高,就以孩子坐著雙腳能著地為原則。

打電話
現今便用電話聯絡的機會頻繁,在電話中彼此見不到面,所以說話的措詞及語氣就顯得相當重要。

◎打電話時,教他表明自己要請某人聽電話後,應向對方說聲:「謝謝。」如果正好他要找的人不在,應該向對方說明自己的身分,請對方留話給他要找的人,例如:「我是他的同學王小明,請他回來後打電話給我好嗎?謝謝。」

◎要請他人接聽電話時,教孩子記得先將話筒摀住,以免聲音過大而透過話筒傳到對方耳中,讓人覺得刺耳。

◎有人打電話給媽媽,媽媽不在家,這時可以告訴對方說:「對不起,媽媽剛好出去買東西,一會兒就回來,請你留個電話好嗎?謝謝。」若是媽媽正好在洗手間,這時可以告訴對方說:「對不起,媽媽正在忙,請待一會兒再打過來好嗎?謝謝。」而不要說:「媽媽在上廁所耶!」這樣是不禮貌的。

拜訪
孩子難免會有單獨到親友或同學家做客的機會,在拜訪人家時,應提醒孩子注意以下幾點:
◎告訴他不管是拜訪親友或同學,都應先徵得對方同意,並先約定好拜訪時間。拜訪時要準時到。若是早到了可能對方還沒準備好,或是遲到了讓人欠等,都是失禮的。

◎到了同學家後,提醒他應該要和同學的家人問好,例如到李大同家拜訪,見到李大同的父母、兄姊或弟妹,可以稱「李伯伯」或「李叔叔」、「李媽媽」、「李哥哥」、「李姊姊」,可以跟著李大同喊他弟妹的名字。如果李大同忘了向家人介紹他,他也可以自我介紹一下。

◎告訴孩子想參觀人家的房間,應先詢問主人的意見:「對不起,我可以參觀一下嗎?」徵得同意後,最好由主人陪同。未經主人的許可,不可隨意翻弄別人的東西。拜訪結束後記得要謝謝主人的招待。

接待
由於現代生活型態的改變,父母皆出外工作的情況很普遍,常使孩子有許多單獨在家的機會。所以教導孩子接待客人是非常必要的。

◎告訴孩子,他在接待訪客時,若對方是熟悉的親戚長輩,可以請他到客廳坐,然後倒茶給客人喝。若是父母暫時不在,客人必須等候時,可以準備書報給客人翻閱。

◎如果有陌生的訪客,父母又不在家,為了安全起見,告訴孩子最好不要讓對方進門。可以請他留下姓名及電話,讓父母再和他聯絡。

參加宴會與探病
父母通常會帶著年齡稍大的孩子參加宴會或是探病。在參加這些特殊場合時,應先告訴孩子一些注意事項。
◎參加婚禮喜宴,當台上有人致詞時,他應仔細聆聽,不可以瞌瓜子或聊天。用餐時,必須全桌的人都到齊而且主人表示開動,他才可以開始吃。

◎在宴會時,若有人來敬酒,他必須起立,一手拿著杯子,一手托著杯底,用汽水代酒回敬對方。等到敬酒的人離開或坐下,他才可以坐下來。

◎探病時必須遵守醫院的探病時間,時間不可以過久。在病房裡絕對不可以暄鬧,稍做慰問之後,即可離去,以免打擾病人休息。

總而言之,培養孩子禮貌的方法與細節是不勝枚舉的。父母應該注意的是隨時孩子鼓勵,並且不忘自己以身作則,這樣必能讓孩子成為一個進退有節、謙恭有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