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Blue-field

阿公阿嬤的家喔

2007年09月20日
沒錯就是"虎尾"啦!
................................
台糖最後的鐵路運輸-虎尾糖廠
摘錄自: 《台灣黃昏地帶─兩個日本鐵道迷的台灣旅遊筆記》
作者: 米澤光敦、山崎勉
http://www.kingstone.com.tw/Event/0708_aroadway/train_read.asp?actid=A0708roadway
虎尾糖廠
    位置 雲林縣虎尾鎮

  營運 第一工場1909-;第二工場1909-1962(原大日本製糖興業株式會社虎尾製糖所)

  甘蔗鐵路就靠我們守護

  二○○四年十二月的一個星期天,我與幾位台灣和日本的朋友一起拜訪了虎尾糖廠。當天因為進行鍋爐定期維修,製糖作業中午就結束,原料列車下午也停駛了。平時,廠內總是列車與卡車交錯來去,一片忙碌景象,只有這一天,時間就在甘蔗香中慢下了腳步。

  我們首先拜訪了位於糖廠角落的道班車*車庫。午休時刻的車庫非常安靜。車庫中耀眼的日照,讓人幾乎忘了冬日的寒冷,辦公室裡也吹送著怡人的和風。接著,午休時間結束,大家便利用今天不會有列車開進來的空檔,展開廠內的鐵路維修工作。

  有幾個人在糖廠的某個角落,開始合力調整轉轍機*,「卡鏘!卡鏘!卡鏘!」地,調整機械的聲音,一下子響徹原本安靜的糖廠。其他地方還有人負責將略有鬆動的鐵軌鎖緊。這些耗費體力的工作,頗有「甘蔗鐵路就靠我們守護」的氣魄。二○○六至二○○七年製糖期,台灣仍在運作的糖廠中,只剩下虎尾糖廠還使用鐵路運送原料。希望明年,甚至後年,這條縱橫廠內的,與延伸往農場的鐵路都能繼續被細心保養,維持和現在一樣的閃亮風貌。

  維修結束後,糖廠又再度恢復寧靜。星期天的下午,悠靜的時間又開始緩緩流去。

  馬公厝線,綠蔭樹下

  馬公厝線自虎尾糖廠向西延伸,在廣大的甘蔗田中筆直向前,這條鐵路沿線有些個性獨具的樹,堂堂佇立在廣闊的甘蔗田中,它們綠油油的身影,使得黃色的德馬牌*機車更加顯眼。幾十年來,它們看著台灣的製糖產業成長,今後也將繼續溫柔地守護德馬牌,以及利用這條鐵路的人們吧。

  再見了,這棵什麼樹

  從糖廠起算約四公里處,馬公厝線*越過虎尾鎮,與高鐵交錯,到達與崙背線的分歧點。有一棵大樹剛好長在這分歧點上,我們打趣地把這棵樹命名為「這棵什麼樹」,其實,這名字來自日本一棵電視廣告中的樹。在一望無際的景色中,這棵樹成為原料列車照片取景時相當好的點綴。希望等到高鐵通車,我還能在同一個地方同時拍到「這棵什麼樹」、德馬牌機車和七○○T*。

  二○○四至二○○五年製糖期,我們再度拜訪這裡的時候,一下子不敢相信眼前的光景:堂堂佇立的「這棵什麼樹」竟然不見了。打聽之下,才知道夏天來襲的強烈颱風已經將它吹倒,令我們相當惋惜,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

  二○○六年十二月,我拜訪了馬公厝線。德馬牌機車和一年前一樣緩慢且強而有力地運行著,而在那上頭,即將正式通車的七○○T*像箭一樣呼嘯而過。之後高鐵將會順利通車,我想著,一定要找一天搭乘七○○T,從時速三百公里的車窗看看這個地方。

  甘蔗田裡孤傲的號誌樹

  從糖廠起算約十三公里,馬公厝線龍巖附近鐵路與高壓電線交錯的地方,是虎尾糖廠的十二號裝蔗廠。遇製糖期時,遼闊的裝蔗廠裡,滿載甘蔗的卡車不停地來回穿梭,將甘蔗裝上貨車。這一帶眼前所見盡是甘蔗田,不過在裝蔗廠外的鐵路旁,卻有一棵樹高高地指向天空。我把這棵像是號誌機的樹取名「號誌樹」。其實,這棵樹對甘蔗田的成長來說應該是種妨礙,卻不知為何被留下來。在一整片甘蔗田中走近這惟獨的一棵樹,給我一種奇妙的安心感。

  「乓!」地一聲,德馬牌機車從十二號裝蔗廠出發。幾分鐘後,我看到在蔚藍的晴空下,今天,德馬牌也領著滿載甘蔗的重車*,英姿颯爽地從「號誌樹」旁駛過。

  守護原料列車的行道樹

  從糖廠起算十六公里,位於有才寮的十三號裝蔗廠附近,有一段與柏油路並行的鐵路,柏油路兩旁種著整排美麗的行道樹,日本自古以來,在重要的通衢都種有行道樹,為旅行者遮陽、擋雨。因此,當我看到這排漂亮的行道樹時,直覺這條路一定從以前就是運送甘蔗及生活物資的重要道路。現在,已鮮少有人經過這裡,只有在製糖期,原料列車才會一天往返兩次,但不管颳風還是下雨,青綠的行道樹仍然默默守護原料列車的運行。

  一台德馬牌機車從十四號裝蔗廠開過來,單機的德馬牌行駛起來出乎意料地快。隨著車輛行駛而過,一陣涼爽的風也吹過這段樹蔭下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