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Blue-field

你今天「SQ」了嗎?

2007年10月06日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id=2011770627494&actid=epbook071004
SQ:I-You共融的社會智能
1995年,丹尼爾.高曼出版《EQ》 一書,改變了許多人只重視IQ的觀念,了解IQ並非成功的主要因素,而掌管情緒管理、認識自我能力的EQ,才是決定成功、快樂與否的關鍵。一時之間,「EQ」這個詞,成了個人性格評斷指標之一,反映出一個人的主動性、自制力以及理性程度。

隨著最新科學發現:我們先天就具備與他人連結的神經迴路,即所謂「社會腦」的研究。2006年,丹尼爾.高曼援引此科學理論,出版《SQ》一書,用大腦實驗的證據來解釋人的社會行為,再次獲得熱烈探討,強調每一個人除了擁有高EQ之外,還必須培養人際互動的「社會智能」(Social Intelligence),簡言之,就是指將EQ發揚光大,除了建立自身良好的人際關係,更可推己及人的關懷他人,使社會更和樂共融。

社會是由人組合而成,因此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互動,牽一髮而動全身。然而社會的進步以及網路的發達,卻在無形中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疏離冷漠,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例子是:

一名機車騎士被撞後倒地,躺在人行道上動也不動。行人照樣從他身旁走過,汽車駕駛等紅綠燈時也漠然旁觀,就是沒人肯停下來伸出援手。一對夫妻對於擠牙膏的方式各持己見,先生問:「如果你愛我的話,為什麼不能為了我,而從後面擠牙膏呢?」結果太太回答說:「如果你愛我的話,為什麼不讓我隨便擠牙膏?」

有鑑於此,丹尼爾.高曼在本書中透過各種實例佐證,鼓勵大家尋回建置在「社會腦」裡的愛與溫暖,多一些同理心,多一點對他人的關懷,與他人互助合作,如此一來,親子、夫妻、師生、兄弟、朋友等各種「I-You」關係,都可以獲得更加圓融的發展,共建和樂融融的社會。

從中不難發現,無論是《SQ》還是《EQ》理論,一言以蔽之,不外乎做人處世的智慧結晶,其論點和中國儒家思想《詩經》《論語》可說不謀而合:

孔子說:「弟子們,你們為何不學習《詩經》呢?《詩經》可以啟發智慧,可以觀察事理,可以使群體和諧,可以抒發情緒。」

就連丹尼爾.高曼自己都曾了然於心的如是說:「我所闡揚的自我覺察、自律、同理心與社會技巧等重要理念,都與傳統中國文化的深層價值相互呼應。」原來,古聖先賢早就藉著詩的詞句,來表達對人、事、物的觀察,及其感想。

現在,就讓我們將「SQ」當成問候語,時時提醒自己及他人「SQ」的精神。

所以,你今天「SQ」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