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stonestone

黃春明與齊邦媛的文學韻味

2014年03月10日
 
https://www.facebook.com/yihuas1/posts/848453911850300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536967.shtml

聯合筆記�黃春明與齊邦媛的文學韻味

【聯合報╱謝邦振】
2014.03.10 02:04 am

八十歲的黃春明演講,九十歲的齊邦媛書寫,不覺舟移漣漪動。

黃春明說文學來自生活。大三修殷允芃老師的英文選讀,請來黃春明為我們談文學:有些作家到恆春玩一天,就能寫出恆春多美好,但他們哪懂恆春人的悲歌。恆春盛產瓊麻,用機器抽纖維製纜繩,是高經濟產業,但推瓊麻進機器的是人,恆春有多少被機器絞斷手的人,隨著產業替代沒落,因殘而廢,流落困頓。一日遊的作家怎麼會知道!他們寫出來的東西,應叫做「嫖客文學」!這堂課,讓我們新聞系的學生受用無盡,原來觀察事情要用這樣的角度。

黃春明的作品,令我不忘的是「屋頂上的番茄樹」,道盡了無數小孩成長歷程受過的委屈。老師責打畫自家屋頂長了蕃茄樹的小孩:「屋頂上沒有土怎麼能活呢?騙鬼!」小孩用阿公的話頂了回去:「想活下去的話就有辦法!」黃春明演講說,「成就好作家的不是學歷,而是顛簸的生活」,他的作品觸人心弦,就是來自生活的文學,敘述著各種委屈,威權下的委屈、經濟壓力下的委屈、職業下的委屈…,激發出的是「想活下去就有辦法」的韌力。

巨流河一口氣讀完。歷史巨流驚濤駭浪裡,也有人生況味低迴,讀過的朋友都說,印象最深的是年輕殉國的張大飛,齊邦媛對他的記憶與描述深刻,對照夫婿羅裕昌,大家的反應—嘆口氣「欸」!我倒不覺得,少女情懷總是詩。寫夫婿的那一節「灑在台灣土地上的汗與淚」,夫妻深情深植台灣土地,更為一生奉獻鐵路而名不稱的丈夫抱屈。

書中描繪交大畢業的運務處長陳樹曦慣有對人的「驕傲」,頗為傳神:CTC(鐵路中央行控系統)「你們懂嗎?」羅裕昌忍下這口氣,夫妻倆居然從美國找到了CTC的資料,合力譯出,鐵路同仁胼手胝足,從摸索終而完成南段、北段的鐵路自動號誌系統,繼而投入鐵路電氣化十年而竟其功。陳樹曦由局長而交通處長,最後是連戰當交通部長的強勢政次,說話咄咄逼人,執行能力強,數字記憶驚人。其實,鐵路中控、雙線化、電氣化、地下化,都是在陳樹曦、羅裕昌、陳德年、陳錫銘、董萍輩中完成的。

花東電氣化六月完工,補足齊邦媛「灑在台灣土地上的汗與淚」篇章。台鐵本就是交大幫、成大幫與客家幫混融傳承,其間人、事交織,但願有心人從這一章踵繼發皇,寫下完整精采的鐵路電氣化史。

【2014/03/10 聯合報】@ http://udn.com/
 


《‪#‎台大進修推廣部‬#‎好文分享‬

1.不是因為有了希望才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才有了希望。
2.不是因為有了機會才爭取,而是因為爭取了才有機會。
3.不是因為會了才去做,而是因為做了才能會。
4.不是因為成長了才去承擔,而是因為承擔了才會成長。
5.不是因為擁有了才付出,而是因為付出了才擁有。
6.不是因為突破了才挑戰,而是因為挑戰了才突破。
7.不是因為成功了才成長,而是因為成長了才成功。
8.不是因為有了領導力才懂得配合,而是因為懂得配合了才有領導力。
9.不是因為有了收穫才去感恩,而是因為去感恩了才有收穫。
10.不是因為有了錢才去學習,而是因為學習了才有了錢。
11.不是你有了條件才能夠成功,而是你想成功才創造了條件。

石依華 12. 不是因為想通了才去做,而是去做了才想得通。
在幾秒鐘前 · 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