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stonestone

忽然想起

2014年03月11日
 
〔忽然想起〕

三十歲在教會工作時是青少契輔導,那年主辦的教會青少年營會,有其他縣市教會的家長送小孩來參加,母親還手寫了一信,說明那孩子<剛失去妹妹,對人生覺得憤怒與不公平>。

當時單身的我,很奇怪,雖然常自覺自己習於站在青少年角度觀看,卻還是在未求證那位母親的情況下擅自將<妹妹>解讀為那位母親的妹妹、也就是少年的阿姨,還交代該少年的小隊輔要特別注意他的阿姨剛過世。

幸好營隊開始後很快找機會與少年聊聊,才知道<妹妹>就是少年的妹妹,當然不是阿姨。

那個經驗讓自己頗為懊惱,因為我終究是墮入了<企圖以大人的角度詮釋小孩的處境>的窠臼,而且是很糟糕的一種:竟然想將少年所經歷的悲痛撇清、淡化及轉化為是他母親的悲痛(或可能是逃避那位母親失去女兒的悲痛?因為在我有限且可笑的想像中,失去妹妹可能比失去女兒較不悲痛??)

這也算是個<初衷>。後來的我更加『本能』地喜歡在親子事件的現場先聽孩子的聲音,而不希望被任何大人主導及主控了場面。雖然這不是經常能成功(成年人永遠認為他們必須比孩子強勢),但,一本初衷仍至於今。
 
2013/3/11 Tue 6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