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格格的媽麻

0~3歲心智發展

2006年04月03日
零歲到三歲幼兒的心智發展,常與父母的育兒觀念成正比,各種個性的養成,幾乎跟這個階段息息相關。
千代文教基金會歸納出父母對三歲以下嬰兒幼兒生活照顧,可能帶來的不良後遺症和正確教養方式。以現代父母帶三歲以下孩子而言,最常發生的問題,包牯感覺剝奪、發展遲緩,分離反應,過度保謢幼兒,幼兒社交技巧不足,喜唱反調,睡眠障礙、飲食問題等項目。

這些問題幼兒其實源自「問題父母」。就像從小被撫摸、擁抱機會少,以及哭鬧也沒人理會的孩子,長大之後也變得不愛理人,個性往往較孤僻些,這就是因為他生長在「感覺剝奪」的環境中。

台北市立婦幼醫院心智科醫師林玉葉指出,三歲前的生活教育,幾乎就是日後人格表現的基礎期。例如小孩喜歡黏人,父母應該審視,過去工作忙,是否經常不在家,很少與孩子一起玩樂,這時候小孩可能怕再度失去你,或者因為得之不易愈要形影不離,所以造成所謂「分離反應」。千代文教基金會主任胡正文則指出,三歲以前嬰幼兒像是一張白紙,同也是自我人格觀念形成的關鍵期,父母懂得適度伸出援手,幫助性相當大,好比一個玩拼圖的小孩,很可能玩到一半覺得太難了,乾脆放棄,也可能因為父母的在旁鼓舞,慢慢養成一種挑戰和面對困境的信心,因此找到愛的平衡點,等於讓幼兒更易從探索期跳脫出來。

 

發展內容
19-36月
0-18月
一.大動作
0-18月:頭腦控制,翻身,坐,站,爬,走,蹲,丟。
19-36月:踢,走樓梯,跑,跳,騎車,跳遠,單腳站,單腳跳。

二.細動作
0-18月:視線追隨,伸手取物,抓握,捏,敲,倒出,疊高積木,挖。
19-36月:塗鴉,旋轉門把,翻書,畫直線,畫橫線,畫圓。

三.語言
0-18月:對聲音有反應,咕咕聲,大笑,尖叫,尋找聲源,牙牙學語,叫爸媽及人稱,名詞。
19-36月:短句,仿說,否定語氣,所有格,代名詞,講電話,回答姓名,背誦數字,長句。

四.認知
0-18月:尋找失物,區分親疏,模仿,認出圖片,了解指令,會指五官。
19-36月:知道自己的名字,物體長存,配對,歸類,大小及數的概念,性別。

五.人際
0-18月:對人微笑,怕生,黏人。
19-36月:可自己玩,喜歡友伴,分享,扮家家酒,玩團體遊戲。

六.身邊處理
0-18月:拿東西吃,湯匙吃飯,杯子喝水,配合穿衣,脫衣物。
19-36月:自己洗手,洗臉,刷牙,穿鞋襪,褲子,衣服,自行大小便。

本日記框來自恬恬小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