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格格的媽麻

三十年家庭教育的心得報告(2)完 (謝謝維榮媽咪的分享)

2008年09月06日


 這些電視劇,無論是作品內容,還是演員的演技,都是出色的。家長應該讓孩子選擇這些優秀的電視節目觀看。
茂森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基本沒有看電視,所以能專心于學業,對特別優秀的節目,才會選看。

母親要有識別和取捨的能力,才能為孩子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母親的愛好和素質很重要。這會影響孩子,甚至會影響他一生。我不迷電視,所以孩子沒有看電視的習慣;我每天早上5點前起床(接觸佛教之後是4點起床),所以孩子沒有睡懶覺的習慣;我喜歡晨運,所以孩子愛好體育鍛煉;我從來不打麻將,不打撲克牌,孩子也絕不沾這些嗜好;我讚歎父母,所以孩子孝敬老人;我喜歡尋求和接近有學問道德的老師,所以孩子能尊敬師長;我喜歡買書看書,所以孩子能讀書……你看,孩子不就是我們的影子嗎?我們做母親的為什麼不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呢?有母親的提高就有孩子的提高。母親的水準提高了,家庭教育的水準就提升。母親將會有智慧幫助孩子選擇學校,選擇社會教育和接受聖哲教育,在錯綜複雜的社會中,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保護人。

我為孩子選擇了廣州市第一幼稚園。使茂森在3至6歲,讀小學之前,在這三年裏訓練了集體生活、自立能力,並在週六、周日教孩子學習傳統文化經典。

在茂森的小學時代,因為我們當時的居住地點離城裏遠,附近只有工廠小學,因戶口區域所限,未能讀上重點小學。這沒關係,母親就是孩子的家庭教師。對於小學課本,只要有中專以上的程度都能吃透。在整個小學六年期間,我每週三次輔導孩子學習數學、語文。三個晚上,每次一小時。我沒有用學校的課本,而是到書店買了幾本課外補充教材,每次輔導,只是給他的數學、語文略加一點而已。可是六年積累下來就是功夫了。茂森的英語學習,在四年級的時候,星期天參加了廣州教育學院主辦的“少年英語班”,也是略加一點。

當茂森剛上小學時,我就希望他將來讀中學時,要進入廣州市一流中學—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華師附中)。孩子太小,不懂事,但母親心中的目標是非常明確的,而且帶領孩子做長期努力,六年下來未有中斷。到六年後考初中時,母親要帶領孩子一起衝刺。

在統考前,我把我所有的補休集中在一起,休假三周。我坐陣家中,讓孩子的心定下來,一日三餐,我保證供應。同時我認真學習了小學課本,我總結出重點,鑒於茂森的語文成績比數學成績差,我就根據小學課本的精神擬了十三條作文題,讓茂森寫,寫了我改,改了再抄,如此打基礎。

考試那兩天,因為家中有媽媽,所以孩子心裏很踏實,精神狀態良好。考完語文,茂森悄悄地對我說:“媽媽,考試那條作文題,就跟我做過的十三道作文題相似,我寫得很順利。”這次升初中統考結果,茂森以廣州市黃埔區第一名成績進入一流中學華師附中。當時茂森所在的那所工廠小學的校長和老師們都非常高興,茂森為自己的小學爭光了。

我為孩子選擇華師附中,因为我也是这所中学毕业的。我很熟悉她的校风。這間中學歷來是高考錄取率最高的中學,但並不完全是因為這樣才選擇附中。因為這所中學,校長和老師的素質非常好,對學生有愛心、負責任;學校重視德、智、體全面發展,學校設施完善,有大型圖書館、游泳池、400米跑道、籃球場、足球場等。學校提供住校生活,而且作息制度健康和規律;晚上10點前全部熄燈入寢,早上6點全部起床,到操場上鍛煉,在高考階段也是如此。所以沒有同學想靠延長時間、熬夜來完成功課的。只有在有限的時間,發揮最大效率。茂森專心致志的學習的態度和高效率的工作精神是在這裏養成的。

茂森在華師附中度過初中、高中六年的住校生活。每逢週六的下午,高高興興地回家,向父母報告一周來的學習生活。我總是很有耐心、很注意、很有興趣的傾聽孩子的講述。而且需要指點的地方就自然輕鬆地插入,點撥一下,孩子就會在以後的生活中改進了。

茂森在初中時有一次說起,教體育的老師當眾狠狠地訓斥了他。是因為茂森喜歡體育鍛煉,所以和體育老師就很親密了。茂森樂而忘形,與老師同行時竟如對待同學一樣摟著老師的肩膀走,故遭老師訓斥。茂森心裏不服,認為這麼點小事,就這麼狠狠批評。我插話說:“這事不小啊!老師嘛,是尊長,他傳授你知識,教你道德,你尊敬他還來不及呢,怎麼可以當他是你的平輩人或是小孩看待呢?你摟著老師的肩膀,是態度不尊敬,行為不莊嚴,也反映了心裏沒有敬意,不尊師,如何學道啊?”茂森聽了默然不語,我又輕鬆地補上一句,“錯了就改嘛,你下次見到那位體育老師,主動向他道個歉,保證以後不再犯。”這些話說過以後,就沒有再重複。大家一起愉快地吃晚餐。在以後的生活中,我細心觀察,茂森對老師的尊敬,的確全方位的提高了,包括了外在的禮貌和內心的敬意。

我體會到:對孩子的錯誤、缺點,家長要柔和地提示,指出正道,這個效果好。太極拳術語“二兩撥千斤”,不能破口大駡,更不能盲目地庇護孩子,而否定老師的批評。對別人的批評,一定要剝開態度形式的外衣,而直取批評建議的實質。《弟子規》說:“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這樣才真能讓孩子進步。

在茂森初三時,一次考試的作文題,老師要求記述一個生活中的人物,茂森以《我的母親》一文獲的好評,短文如下,與大家共賞。


兒子:
《我的母親》
我的母親,是一位四十左右年紀,總是穿戴得體、文質彬彬的新聞工作者。每次家長會,同學們都誇讚我的母親很有風度,我引以為豪,而且使我更自豪的是:我的母親比其他同學的母親更會教育孩子。

我是獨生子,可是母親卻從不嬌慣我。母親每天五點前起床,煮好早餐,六時叫我一起出去鍛煉。寒假裏,當我想多睡一會兒時,母親就把我拉起來跑步。窗外還黑,一陣刺骨的北風使我打個寒顫,啊,好冷啊!可是當母親頑強跑步的身影掠過我的眼前時,我就咬緊牙,加快了速度……

母親一有閒暇就教我一些古文、詩詞以及古今中外名人的言行修養等等,使我懂得了不少道理。如毛澤東、李大釗等革命領袖,他們“破壞習慣我,實現理想我”、“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志向和愛國熱情,使我從小便樹立起遠大的抱負。

母親還是個工作認真負責的人。一個星期天,我見母親從早到晚都在埋頭寫作,於是問母親為什麼不看一會電視,母親笑著說:“我把別人喝茶的時間都用上還不夠呢!”由於母親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平時也不貪戀電視,認真學習。

母親經常克制自己,不斷塑造新我。並且常常教給我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是我在學校裏學不到的。

愛迪生說過:“愛孩子,母雞都會,重要的是教育他們”,而我的母親正是會教育孩子的偉大母親!

華師附中初三(5)班
鍾茂森


母親: 我們應當注意的是:這15歲的少年所引用的科學家愛迪生的話:“愛孩子,母雞都會,重要的是教育他們。”

幫助孩子選擇中學,還要關照孩子選擇大學。
以茂森在一流中學的成績,是完全可以報考全國最有名氣的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但是權衡一下各方面的情況,我沒有讓孩子報考外地大學。因為當時(1991年),我看到改革開放以後,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生產線,這是好事。可是一些青年不辨糟粕,學習外國人在戀愛、同居方面的開放,過分享受生活,追逐歌星,跳舞、打牌等等。有些學生在中學時,是很本分的學生,可是上了大學,遠離家門,就放逸了,甚至墮落了。而可憐的父母全然不知,還不斷地為兒女寄錢,等到發生了嚴重的問題,趕到學校時,才發現不可收拾。我最關心的是孩子品德的鞏固。北大、清華很好,本市中山大學是我們嶺南第一學府,也很好嘛!特別是在我的視野能關注到的地方,可以監護孩子在健康的軌道上前進,踏踏實實地完成學業,所以我們選擇了廣州中山大學。 中大有美麗的校園,優秀的老師,歷史悠久。校園裏矗立著孫中山先生的莊嚴銅像以及我國歷代優秀人物的塑像,提醒著學子們“讀書志在聖賢”,特別是中大得校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是孫中山先生親筆書寫的,體現儒家的教育精神。

請茂森簡單介紹一下這個校訓。

兒子: 這個校訓出自四書《中庸》第二十章,這五方面,是做道德學問的態度和方法。

1. 博學 —廣泛的學習。不僅包括專業技術,更要包括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具體地說,應該包括倫理、道德、因果、哲學、科學,五個方面融會貫通的學習。
2. 審問 —諮詢、請教。“心有疑,隨劄記,就人問,求確義”,向有學問道德的人請教。
3. 慎思 —思考,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只學,是積累、堆積,通過思考才能消化吸收。
4. 明辨 —分清是非、善惡、好醜。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用什麼做標準?要借助于倫理道德和科學真理為標準去辨是非。
5. 篤行 —踏踏實實地去做。“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不僅科技專業知識要踏踏實實地去學、去做,倫理道德修養更要紮紮實實地去栽培。

 這五方面用孔子的話概括就是儒家提倡的“三達德”:博學、審問、慎思、明辨是“好學近乎知”;篤行是“力行近乎仁”,明辨好醜、是非,而篤行真善美是“知恥近乎勇”,這才可以成就真實的學問道德。

母親:
茂森在中大讀書時,給我的生日賀卡中寫道:

兒子:
“我時常在想,我幸虧有個好媽媽,
我的一切成績,都貫穿著媽媽慈愛的幫助,
我的一切目標,都包含著媽媽諄諄的啟迪,
在您的愛和智慧中生活,
我成長得多麼幸福,多麼充實!”


母親:
在茂森大學畢業之後,我覺得孩子的翅膀硬朗了,他可以獨立飛翔了。所以儘管他以第一名成績考取了中山大學的研究生,我還是贊成他赴美留學,去看看廣闊的世界!

我們選擇了出國留學。並且在許多間錄取茂森的美國大學中,我們選擇了能提供獎學金的路易斯安那理工大學的商學院入讀。這所大學,在美國三千所大學,排名在前100名,是個挺好的學校。

以上介紹的是,母親幫助孩子選擇學校、接受學校的教育。下面談談引導孩子接受社會教育方面的情況。

社會教育是多方面的,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紛紜多彩的世界,連選擇看電影電視、參加社會活動,都是社會教育。如果不幫助孩子選擇,孩子會陷入其中,心智分散,最後一無所成。

母親應該幫助孩子在社會教育的花園中,選取自己最需要的花。

在茂森讀中大期間,假期裏,我讓他學習社會,到當時著名的企業—廣東健力寶集團公司公關部去義務勞動,見習一下大企業的管理運作。茂森用心學習,後來寫了一篇文章《創造中國飲料名牌 —健力寶十年小記》,發表在《人民日報》1994年8月24日。

這使得該企業的總經理,公關部的工作人員乃至全體職工都很受鼓舞。這段社會實踐,對當時21歲的大學生茂森來說,接受了一次很好的社會教育。我們每一位家長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工作特點,為孩子提供接受社會教育的機會。

在學校裏,從事些什麼社會活動呢?茂森讀大學時,征得我的同意,擔任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社的社長,這是學生團體,擁有700名社員。茂森任社長期間,在校園裏成功地舉辦了“首屆模擬期貨交易所”和“第四屆模擬股市”活動。這些活動,是學習經濟金融專業的學生的實習。當時,正值全國改革開放,經濟市場活躍起來,股市和期貨交易上市,這些活動是應運而生。當時組織的非常成功。《南方日報》(中國南方的大報)1993年11月23日對此做了報導;廣東電臺新聞台,於1993年11月18日黃金時間早上七點的新聞節目中,現場直播記者採訪社長茂森的錄音。此外,《資訊時報》、《廣東科技報》以及《中山大學學報》對這一活動都有讚譽和報導。茂森主持的中大經濟學社的工作獲得學校的表揚和獎勵,榮獲1993-1994年度“優秀團體活動集體獎”。此外,茂森主編的學校刊物《經濟縱橫》也受到校內外學生的好評。

這些社會工作,訓練了茂森關心社會,參與社會和熱愛集體的思想,鍛煉了組織能力,工作能力和全局的觀念,培養了與同學們的合作精神,也實習了經濟金融方面的專業技能。

這些都是孩子接受社會教育的選項。

為什麼要以家庭教育為龍頭,來選擇學校和社會教育呢?因為一來孩子還沒有成熟,二來當今社會五彩繽紛,變化太快,誘惑太多,所以母親的關懷要到位,要幫助孩子把關。

茂森在大學裏很活躍,那麼自然引起了許多女同學注意。做母親的要體察細微。我曾兩三次無意中接到一位中大女同學的電話,找茂森。另外,我在一次活動中也見到這位女同學,她長得很漂亮,據說學習也很好,並且是南方地區某大報主編的女兒,看來她的各方面條件都很優越,她主動熱情接近茂森,茂森對她很有好感。

假如這時,我做母親的對此事表示歡喜和支持,那麼兩個青年的關係就確定了。可是,我覺得人應當立志高遠,不能過早地羈絆在男女之情上。因此,我覺得應該提醒茂森,他現在不適合談戀愛,無論對方條件如何優越。

我和兒子,做了兩次非常誠懇地談話,我說了幾條意見:

第一, 讀書期間,就是讀書,不談戀愛,這是學生的宗旨。供你上大學時,我們母子的意見是完全一致的,不管出現什麼情況,(包括女方條件優越),此宗旨決不動搖。男孩子,要先立業後成家,包括談戀愛。完成道德、完成學業,是大道理,是硬道理,其他放在腳下!
第二, 如果現在談戀愛,一定會分心,會影響學業,影響功課。談戀愛,是一場消耗戰,它消耗人的時間、精力、金錢。這場戰爭,你現在不適宜參加。你把這些時間、精力、金錢用在學業上,讓學業優秀。你還要出國留學深造,往後的路長著呢。
第三, 讀聖賢書,要學以致用。這“格物致知”(四書大學篇)是革除物欲而追求真理,不是紙上談兵啊,正是在誘惑當頭把握自己啊,怎麼能遇到一個女同學就動搖了呢?要把理智放在感情之上,革除欲望,不為男女之情所纏縛,專心致志完成學業。

孩子同意了母親的意見,把女同學的照片退還給她了,從此專心致志地學習。而在此同時,我也跟那位女同學誠懇交談,我開誠佈公地說了幾點意見:

1. 你父母送你上大學,是讓你讀書的吧?是非常希望你好好學習,完成學業。(她回答:是)父母掙錢,真不容易啊!(她回答:是)如果不專心讀書是對不起父母。在求學時期,談戀愛是分心,是對不起父母。父母送你來讀書不是送你來談戀愛,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
2. 男孩子的話,你不要輕信。一個大學生並沒有成熟,沒有經過生活的歷練,根本不懂得愛。你的各方面條件都很好,以後可以找一個比自己年紀大的,在道德和學問上更成熟的男子。茂森現在一無所有,他不會使你幸福。
3. 你有時間,何必去聽一個男同學的廢話呢?!真正愛你的,是你的父母。你有時間多和父母在一起,陪他們散散步,說說話,你能從你父母那裏學到永遠學不完的東西。這比與一個幼稚的男生散步說話有意義的多。有時間多想父母,為父母幹點活,掃掃地洗洗衣服,那是天倫之樂啊!

 我最後對她說,你能明白我今天跟你談話的意思嗎?我是希望你們終止超過一般同學的來往,而恢復正常同學關係。今後一心一意地讀書,如果你覺得能接受,就坦率地告訴我,這件事就算辦完了。如果你覺得不能接受,也坦率地告訴我,這沒關係。但是我就要進一步聯繫你的父母,和他們談談,希望雙方家長和雙方兒女共同來討論這個問題,以達到彼此都心悅誠服。

這個女同學也很有教養,她停了一下,回答我說,她能接受我的意見。

茂森擺脫了這些纏縛以後,努力學習,所以大學畢業時,能在全國各地報考中山大學世界經濟專業的180名考生中,名列第一,同時也考上美國大學的研究生,順利出國留學。

我記得,在文化大革命以前,在中國各大學裏是明文規定不能談戀愛的。談戀愛的學生,將被勒令退學。因此學生很樸實,讀書很認真。現在據說不僅大學,連中學、小學生都有早戀現象。回憶茂森這次能迅速地擺脫纏縛,是因為第一,平素有接受聖賢教育,在立志與道德教育方面有些基礎,所以一經母親點醒,立即回頭;第二,問題發現的及時,早發現,家長在雙方感情未及深交時,就提出中止,容易解決;第三,曉以孝敬父母,完成學業,和前途理想的大道理,勉勵青年把理智放在感情之上。所以使兩位青年學生很快地走出誤區。


兒子: 感謝母親的幫助,我覺得,
母親,不僅是家庭教育的主角,
而且掌管著孩子成長階段的各個進程,
在幼年時代,
母親是孩子的救星和保護神;
在青年時代,
母親是總參謀、總監理;
在成熟時代,
母親是朋友,是尊長。
母親,永遠是孩子的老師。

母親: 
  古訓說:“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母親在家庭教育中,對孩子正是扮演這三種角色。母親是孩子的領導(作之君),是孩子的至親(作之親),是孩子的老師(作之師)。如果母親沒有成為孩子的老師,而僅僅是孩子的保姆,那麼請注意,把自己在人生舞臺上的角色調整一下。

上面談的是孩子在接受社會教育、社會活動中,母親的關懷要時時到位。

下面談如何接受聖哲教育。

去年四月和今年四月,中國召開了兩個極不尋常的國際性會議,對促進世界和諧,帶來了積極的影響。去年四月,在杭州召開的是首屆世界佛教論壇會,會議的主題是“和諧世界,從心開始”,來自世界各地37個國家地區代表一千多位元高僧大德,著名的佛教學者及各界人士參加大會。今年四月,在西安召開的是國際道德經論壇會,會議的主題是“和諧世界,以道相通”。


茂森因為一向喜歡學習和宣傳中華傳統文化,作為學者教授被邀請參加了這兩次盛會,而且在會上宣讀了自己的論文。在佛教論壇會上的論文是《推動因果教育,構建和諧世界》(英文);在道德經論壇會上,他的論文是《和諧之道,以孝貫通—<道德經>對現代社會的意義》(中文),兩篇文章都受到好評,收集在大會精美的論文集上。

《西安晚報》(2007.4.24)特別報導了茂森在國際道德經論壇上的對和諧世界的三點建議,而且論壇會上的總結發言人,特別強調了這三點建議:

兒子: :
對和諧世界的三點建議:
1. 提倡由中央到地方政府,每年進行“孝子評選”活動,由媒體廣泛宣傳,以實現“教民親愛,莫善於孝”,“以孝治天下”。
2. 提倡各家庭、各民族共同紀念先祖活動,“春秋祭祀,以時思之”,以實現“慎終追遠,民德歸厚”。
3. 提倡倫理道德的教學及建立傳統文化教育中心,大力弘揚以孝為中心的五倫十義,以落實古訓“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這裏解釋一下“五倫十義”。

五倫:父子、君臣、夫婦、兄弟、朋友, 五種人倫關係,任何一個人,都
離不開這種關係。
十義: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是人的十種義務。

五倫十義是做人的規範。


母親:

想起茂森從小在家中學習孝的經典,現在長大了,能登上世界會議的講壇弘揚孝道,我高興得流出了眼淚。

我由於父親的去世,才有因緣接觸到佛教,我所說的佛教,不是迷信的佛教,也不是純學術研究的佛教。

我很欣賞,清朝雍正皇帝的見解,雍正皇帝是一位勵精圖治的英明皇帝,他主張用佛教、道教、儒教教化人民,所以特地寫了一篇公告“雍正皇帝上諭”。他說:“朕惟三教之覺民於海內也,理同出一源,道並行而不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雍正皇帝把儒、釋、道三教看作對百姓的教育。

淨空老法師著名的演講之一《認識佛教》,給佛教正名,使我們母子從此接受這種圓滿智慧的教育,逐漸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相,學習從煩惱中解脫,學習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界之間,人與不同維次空間生靈之間的關係。

我帶領孩子接受了這種教育。首先參加了1992年粵北丹霞山別傳寺學佛夏令營活動。我們母子過了一周清靜的、禪的生活。每天素食、坐禪、聽佛學講座,我們非常歡喜。以後我們又朝拜佛教聖地五臺山、普陀山等名勝,接受佛教陶冶。這種清淨人心的陶冶,使茂森在學習上的意志更容易集中,因而成績的提高是事半而功倍;道德品質的水準也不斷上升。後來,我們母子就專心聽淨空老法師的講經影碟。


兒子:
淨空老法師,是澳洲淨宗學院的院長,澳洲名校昆士蘭大學的榮譽教授和格里菲斯大學的榮譽教授,是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董事主席,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客座教授。在今年三月份,淨空教授應邀參加中國人民大學召開的《世界漢學(中國學)2007年大會》,做過主題演講,題目是《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復興》,受到大會熱烈歡迎。在眾多學者教授中,淨空教授是唯一的出家人。這個大會規格很高,是由中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作總結的。他在總結發言中特別讚歎淨空教授的主題演講。

母親:
茂森在美國留學期間(22-26歲,1995-1999年),因大學距離淨空教授的道場—達拉斯淨宗學會很近,所以假日常去道場恭聽老法師講經說法。老法師著名的演講之一—《認識佛教》,清除一切迷信和偏見,給佛教正名,是至善圓滿、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指出佛教是聖哲的教育,是斷惡修善的教育,是破迷開悟的教育,是轉凡成聖的教育,是提高人靈性的教育。這麼好的教育,母親哪有不帶領兒子接受的道理?!

母子與淨空老法師合影


聖哲教育使孩子有四個方面的顯著提升:
(1)、實踐孝道的深度與廣度提高。
(2)、仁愛之心顯發,助人為樂。
(3)、禪定與忍耐力提高。
(4)、靈性提高,智慧增長。

(1)我非常感謝佛教聖哲的教育帶給我們的提升,佛首先就是教孝。茂森學佛以後對“孝”認識的深度與廣度都拓展開了。他於1997年(當時正在美國攻讀博士)學習佛經以後,發出孝養父母的九條孝願,並在淨空教授面前彙報,請老法師指導奉行。這十年來,茂森也在努力實踐這九條孝願,今天在這裏,再次向師父上人、在座的老師們、朋友們彙報,請大家監督奉行。


兒子:
  九 條 孝 願
一九九七年四月四日晨,我恭聽淨公恩師講解《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深自悔責往昔惡業,發起九條孝養父母之願,於阿彌陀佛像前,高聲跪誦,祈請諸佛加持奉行。
一. 我從今日至未來際,對於父母,傾盡所有,乃至身命,以至誠心,禮事供養,晝夜六時,心不間斷。若對父母,或因慳吝不舍,或貪利養名聞,不勤奉事,我則名為,欺誑如來。
二. 我從今日至未來際,對於父母種種善願,盡捨身命,悉皆實現。若生退怯,不願成就。我則名為,欺誑如來。
三. 我從今日至未來際,對於父母,以種種美好柔軟言辭,令其歡喜,勤事不懈。若對父母以一粗言,令其不悅,我則名為,欺誑如來。
四. 我從今日至未來際,日夜常思父母恩德善行,常生信敬,起教師想,於他人前,讚歎父母之德。若于父母,伺求其過,生一念輕慢之心,我則名為,欺誑如來。
五. 我從今日至未來際,以種種方便,安慰父母,令其不生憂惱恐懼,於一切境緣皆得解脫。若吝惜身命財物,生一念逃避之心,我則名為,欺誑如來。
六. 我從今日至未來際,常以種種大乘佛法,開解父母,令其歡喜,生起正念,明瞭宇宙人生真相,若于父母法供養時,遇有障礙,便生退屈,我則名為,欺誑如來。
七. 我從今日至未來際,護持父母修學佛道,護持父母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假使三千大千世界大火相炙,萬刃相加,我護持之願,無有動搖。若不爾者,我則名為,欺誑如來。
八. 我從今日至未來際,廣為他人演說孝道,以身作則,勸令一切眾生孝養父母,受持此願,無有疲厭。若不爾者,我則名為,欺誑如來。
九. 我從今日至未來際,為于父母,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求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速成無上正等正覺,圓滿孝道。再以神通道力,分身無量世界,於往昔世中所有一切父母,以方便智,供養教化,開示正道,攝其往生極樂世界。若不爾者,我則名為,欺誑如來。

祈請諸佛菩薩、淨公恩師加持奉行,圓滿孝願。
南無阿彌陀佛!
弟子 鍾茂森 頂禮

母親: 這裏解釋一下:“欺誑如來”,即欺騙如來,是地獄罪。

(2)我非常感謝佛教聖哲的教育,使茂森的仁愛之心顯發,好善樂施,捐印善書。支援中國貧困地區的孩子讀書,捐款救濟地震、海嘯災區等等,崇尚道德,遠離唯利是圖、自私自利。例如:捐印淨公倡印的因果教育《地獄變相圖》等善書,捐助中國湖北山區少數民族中小學生讀書,捐助救濟印尼海嘯災區,在中山大學設立“孝悌獎學金”,幫助貧困學生,等等。
 
(3)我非常感謝佛教的聖哲教育,使茂森的禪定力提高,忍耐力增強。在美國留學期間,雖然領取獎學金,但每週必須為教授工作20小時,包括為導師收集資料、檢測、整理資料,統計、計算等等。茂森的導師很有名氣也十分嚴厲。他交待的工作,絕對要求按時完成,他說20小時可以完成的工作,茂森私下裏要做40小時,才能完成。茂森默默地承受,毫無意見,努力提高自己的適應能力,漸漸地,茂森可以30小時完成,後來20個小時就可以完成,最後10小時就可以完成了。茂森聽淨空老法師講《金剛經》,其中“佈施忍辱”這段內容,是一盒卡帶,他反復聽了80次,他還把這盒卡帶譯成廣州話,給爺爺奶奶聽,年輕人,能忍耐就能成功!

(4)我非常感謝佛教聖哲教育,使茂森的靈性提高、智慧增長,能辨別香花和毒草。在國外五顏六色的世界中,能把握自己,抓住主攻方向,以四年的快速度順利完成碩士、博士全部學業。1999年博士畢業前夕,茂森的導師,美國著名經濟學專家阿里教授在給茂森的工作求職推薦函裏,對茂森這樣的評價:“茂森是我25年教學生涯中最優秀的學生”。茂森還被美國“誰是優秀者”雜誌(Who Is Who)評為全美優秀大學生。接受聖哲教育,果然是“能親仁,無限好,德日近,過日少”(《弟子規》)

1999年茂森博士畢業


茂森當年給我的新年賀卡中這樣說:

兒子:
親愛的媽媽:新年好!
每當歲月的年輪增加一圈,
您對我的恩德又累高一層;
而我對您報恩之心也加深一層。

您像每一位母親一樣,
對我撫育關懷,
您又比其他母親更注重,
對兒的栽培教化。
養育我身,
覺悟我心,
樹立我志。

母親的深恩,確如佛經所說無量無邊,
報效母恩,莫過養母之志,
奮發圖強,正為寬母之懷,
兒一生將謹記母親的教誨:
“不離世法證佛法
  不離佛法行世法,
  立出世志,
  做世間覺悟之人!”

母親:
哲人常常把人生的需求劃分五個層次:
一求生存
二求溫飽
三求發展
四求文化
五求宗教(聖哲教育)

我希望兒子在這五個方面都圓滿。
一九九九年夏天,當我到美國參加兒子的博士畢業典禮時,我給達拉斯淨宗學會寫了一封感謝信,並呈上我工資積蓄的一千美元,藉以表達深深的謝意。在此,願與大家分享我的感恩之情: 

達拉斯淨宗學會全體法師及居士大德:

在我兒子鍾茂森博士畢業之際,請讓我向你們表示衷心的敬意和謝忱。你們的住持和道場的存在,好比沙漠中的綠洲,使我兒子在美國四年的留學生涯中,常常能在這裏得到精神營養,認識真理,健康的成長和完成學業。最令我感激的是,茂森在這裏聆聽了淨空法師的親切教導,在完成美國高等專業教育的同時,接受了慈悲智慧的教育—佛陀的教育,並立志完成人格,成就佛道。 
 感謝你們全體—你們是茂森真正的老師。
 敬禮!南無阿彌陀佛!

 趙良玉 謹上
 1999年8月9日


茂森博士畢業後,來拜見恩師淨空老法師


兒子:
在我博士畢業前夕,母親寄給我的生日賀卡不同尋常,是她親手製作的一個富有人生哲理的大型賀卡,裏面有我和母親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照片、我和老師的照片,還有對我少年時代影響很深的外祖父、外祖母的照片。


母親給我的生日賀辭這樣寫道:

茂森兒:
在你26歲生日之際和博士畢業前夕,
思念一下家鄉的老人、父母和師長,
看看我們母子26年來的合影,
從你的童年,小學,中學,大學,
到留美攻讀碩士,博士。
這些時光像夢一樣地過去了。
是歡喜?是感歎?還是成熟和覺醒?
又看看你的外祖父的青年時代和他去世前的照片。
再看看你的外祖母的青年時代和她去世前的照片。
你知道這就是人生嗎?
你悟出了什麼?
… …
吾兒博士畢業即將走上美國大學講壇教書,
讓母親為你衷心祝福:
願吾兒:立出世志,做世間覺悟之人。
願你擁有一個智慧的人生,
願你心無掛礙地走向世界!
覺悟――奉獻――求生淨土!

母親 良玉
寫於1999年5月 中國廣州

母親還在信中鼓勵我:
永遠生活在感恩的境界裏,
永遠擁有豐富的內在精神生活,
信仰、教育終身不離!


母親:
母親要帶領和引導孩子兼收並蓄四種教育:
家庭教育
學校教育
社會教育
聖哲教育
那麼孩子在道德、學問方面就有了比較紮實的基礎,就可以很好的為人民服務了。 















(六)家庭教育的昇華——促進孩子為和諧世界立德、立功、立言

母親:
講到立德、立功、立言,中華民族許多優秀的人物都做過這方面的貢獻。就孔子來說,立德方面,他的道德風範,堪為萬世師表,他的學生稱讚孔子品德,是溫、良、恭、儉,讓。心存仁義,外示禮儀規範的表率。立功方面,孔子的教育成就是弟子三千,而優秀的學生有72人,這些學生都分佈在各國,或為官吏,或講學授課。立言方面,孔子本身整理了古代的文化典籍,據說六經都是他冊定整理的。而且中華文化的精華《論語》就是孔子的言行彙編。

哪一位母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為和諧世界立德、立功、立言呢?


兒子:
  十五年前,我才十九歲時,收到了母親的一份生日賀卡,母親在賀卡中為我作出了一生的規劃。

茂森兒:
祝賀你19歲青春的年華!這是你邁進大學的第一個生日。

世界上有兩樣東西,只有失去時才知道它的價值,這就是:青春和健康。希望你做一個智者,身置廬山之中而知廬山之美。

你已經成年。今天和你談談我對你人生的總體策劃:
假如環境沒有意外,你的道路是:
大學畢業,獲學士學位
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
攻讀博士,獲博士學位
爭取到當今世界發達的國家學習和工作;
成家要晚,立業在先,遵循古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在修養方面克服浮躁,一心不亂,增加自控能力,寧靜致遠,行中庸之道;
30歲前,學習,積累,打基礎;
30歲至55歲,成家立業,幹一翻事業;
55歲後收心,攝心,總結人生,修持往生之道。
這樣,當你回顧往事的時候,可以自慰地說:我活著的時候很充實,離去的時候很恬靜。

永遠愛你的母親
於1992年5月

  十五年來,我一直在母親規劃的人生道路上走,越走越踏實,越走越歡喜。

母親:
茂森自1999年博士畢業,在大學任教以來,業餘時間一直追隨淨空教授學習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三家經典,並跟隨淨空教授多次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會議,及世界各地關於和平、教育、宗教團結的會議。在這些活動中,擔任淨空教授的英文翻譯。



茂森跟隨淨空教授多次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會議,及世界各地關於和平、教育、宗教團結的會議,擔任淨空教授的英文翻譯。

2004年12月,茂森應邀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澳洲阿德萊德大學舉行的“共同價值觀教育”的國際會議。會上,茂森的論文(英文)《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共同價值觀》,作為主題討論。

2005年8月應邀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澳洲格里菲斯大學召開的“培養智慧、獲得和平”的國際會議上, 茂森的主題演講論文(英文)《商業教育應融入儒佛道德價值觀》。

2006年10月,茂森應邀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巴黎總部慶祝釋迦牟尼佛誕辰2550周年的國際會議,主題演講《學習釋迦牟尼佛推動因果教育,構建和諧世界》(中英文)。


茂森也常常應邀參加世界的金融學術交流會議,及到世界各地大學講學。而且是在這些出訪活動中,常常帶我一塊去旅遊。所以,我到過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香港一位海關工作人員看到我的護照上蓋滿了各國入境的印章,開玩笑地說:“您老人家很有福氣啊,世界發達國家您都去過了。”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成就學問,我們母子在世界各地的旅遊參訪中看到:隨著科技的發達,生產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有了提高,但是道德素質、精神世界卻在滑坡。世界動亂,國家、宗教、族群之間衝突頻繁,世界各地的災難:洪水、地震、海嘯、瘟疫等連續不斷,大自然生態失去平衡,家庭糾紛,離婚率上升,青少年犯罪率增長,倫理道德被忽略,禮節規範廢弛,物欲橫流……世界失去了和諧。

兒子:
2005年4月胡錦濤主席,在印尼雅加達的國際會議上首次提出共建“和諧世界”的主張,後來在同年9月,聯合國60周年首腦會議上,他又進一步闡述了構建和諧世界的理念。

溫家寶總理在2003年12月訪問美國哈佛大學時,有一篇激勵人心的演講,題目是《把目光投向中國》,文中說:“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早在2000多年前,就產生了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學說和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學說……中華民族具有極其深厚的文化底蘊……” 溫總理指出:“人類正處在社會急劇大變動的時代”。要“回溯源頭,傳承命脈……”

兩位中國領導人的演講激發了我們的思考。

如何構建和諧世界呢?兩千多年前的古訓《禮記•學記》篇中說:“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因為教育,才能使人由衷地轉變自己的觀念,轉變自己的行為。如果都遵循聖賢教導的方法去做,社會一定變得和諧。

如何回溯源頭,傳承命脈呢?要從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經驗,五千年的智慧方法中吸取精華而用於當下,把儒、釋、道三家傳統聖哲的教誨變成自己的生活行為,則必是人心和善,家庭和樂,人際和順,社會和睦,世界和諧。

母親:
社會確實需要有一批有志青年,一批精英來傳承命脈,學習聖賢之教,弘揚聖賢之教,他們修身立德,“學為人師,行為師範”,然後將聖賢的教育弘揚四海,發揚光大。

誰願意作出這樣更積極的人生選擇呢?

母親:
記得不久前有一天,在澳洲淨宗學院,早上,我跟隨淨空教授散步。我們繞著高地房子的周圍,邊走邊談。我當時心裏想著兒子的工作和前途。我問:“師父,您看茂森是適合在澳洲工作,還是適合在中國工作?”淨空教授回答我說:“要做聖賢!”這話使我一愣。這是什麼回答?似乎是答非所問,充滿禪機,打斷人的思維妄想,震開人心中的疑情。

啊,這是令人茅塞頓開的回答,我們學習聖教,讚歎仰慕孔子孟子,讚歎仰慕佛陀。難道我們永遠停留在仰慕和讚歎嗎?難道我們就不想自己成為孔子和釋迦牟尼佛這樣的聖賢人物嗎?難道我僅滿足於當一名金融教授的母親嗎?

一經淨空教授點撥,我覺得《朱子治家格言》中說的對,“讀書志在聖賢”,應當讓兒子學做聖賢,我要學習做孟母,即使不能全部學到,也可以相似地學到。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述而第七)孔子說,仁離我們遠嗎?只要我發心要做到仁,仁就能做到。

於是我給兒子的生日賀卡中說:

“茂森兒,做母親的,希望你更上一層樓,希望兒子做君子,做聖賢,做佛。你能滿我的願嗎?”

兒子在2005年1月給我的新年賀卡,回答了我的問題。這張賀卡是我最歡喜的賀卡,全文如下與大家分享:

兒子:

親愛的媽媽:

韶光飛逝,媽媽已到了耳順之年了。而您教養兒子已三十多個寒暑。我在這三十多個寒暑中,越來越體會到,世上最偉大的是母愛。母愛,能在寒冬中為兒女帶來溫暖,在酷暑中帶來清涼……

您對我三十多年的養育中,含辛茹苦,毫無保留,不求回報。所以古德教導我們孝養父母說:“天地是孝德結成,日月孝光發亮。”父母恩德無邊,而“孝親乃天地第一德”。

我立定志向,盡形壽落實孝道,時時以九條孝願來鞭策自己,保證您晚年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安樂,並護持您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孝經》上說:“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因此大孝者應以德濟世,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為萬世太平。

目前世界,聖教衰危,天災人禍頻繁。我們慶倖得蒙淨公恩師教誨,得遇正法,獲益無窮。我願繼承恩師之志,為挽救世運人心,為開示眾生悟入佛之知見,努力修學。從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開始,盡形壽為人演說聖賢之道,弘法利生,以報父母、恩師,天地、祖先、古聖先賢之德,並以此功德,回向母親臨命終時,自在往生極樂世界!
兒茂森頂禮
2005年元旦


母親:
我接到這份新年賀卡,心中有說不出的高興!我們母子連心,有共同的語言,共同的覺悟,共同的理想。

能孝敬自己的父母,是小孝;能孝敬天下的父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大孝;能成就聖賢、普利眾生,使千秋萬代的人獲益無窮,是至孝。

我支持兒子走上大孝,奔向至孝!

我支持兒子,在和諧世界,恢復聖賢教育的前提下,做出最積極的人生選擇。具體地說,我贊同兒子把原來的副業調整成正業。捨金融教學而從事聖賢的教學。

七十年代,英國著名的歷史哲學家湯恩比博士曾說過一句名言:“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唯有中國的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

於是我寫了一封信給淨空老法師,並帶兒子前往香港去拜師。下面是我送子拜師的全文,願與大家分享:


送 子 拜 師 文


尊敬的師父上人:

我最近到長春百國興隆寺念佛十周,其中特別是參加了止語、持午精進佛七六周,靜修之後,豁然開朗,回憶恭聽師父上人講經說法十年,今日方有心得。

思維師父上人的一生,學習聖教,學儒學佛五十五年,講經教學四十八年。面對時代的缺陷,您提倡佛教是至善圓滿的社會教育,而破除對佛教的一切迷信;您對佛教內凈土經典,精闢而詳盡的講演,揭示宇宙人生的真相,為一切有情眾生指出生命解脫的最終歸趣;您推廣儒家教育,宣導恢復中華傳統道德,強調從落實《弟子規》做起;您眾善奉行,賑災濟貧,捐助辦學,設立教育獎學金,幫助老人和孤兒等等,您把仁愛的種子撒遍世界各地;您環球奔走,從事於促進宗教團結、宗教教育的世界和平活動。您智慧地提出:和諧社會、化解衝突的根本,是先化解自己心中本性覺悟與習性迷惑的矛盾衝突,並深刻地指出,其根本的解決方法是靠教育,用聖賢的教育使人覺悟,覺悟後才會斷惡修善,破迷開悟,才有幸福的人生、和諧的社會。您的這些理念和實踐,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的國際會議上,以及世界各國關於宗教、和平、教育的工作會議上,都得到熱烈的反響和贊同。我們由衷地讚歎:您是一位出色的學者和法師,您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您是智慧、仁愛與和平的使者!

思維師父上人的行持,從二十六歲開始學習聖教,三十三歲出家、至今八十歲高齡,仍每天堅持講《華嚴經》,正是「度諸有情,演說正法」,「常以法音,覺諸世間」。 您誨人不倦的教學精神,您善滿天下、愛遍法界的心行,受到各國人民的尊敬。 您為我們樹立了溫、良、恭、儉、讓的榜樣;您展示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明德、親民、至善的風範;您示現了「菩提高廣,忍辱如地」、「住真實慧」,能仁寂默的風度;您表現了「莊嚴清凈平等覺」的風采。您啟發我們認識:如何從一個平凡的人走上覺悟之路,而實踐聖賢之道。

師父上人,這條路,您走成功了,我看明白了。我很樂意讓我的兒子,也是我唯一的孩子鍾茂森,走您走過的路,全身心投入學習聖教,弘揚聖教的工作。

茂森一九七三年出生於中國廣州,於一九九五年中山大學畢業後即赴美國留學。一九九九年獲得金融博士學位,畢業後即在美國德州大學和肯薩斯州立大學教書,後聽從您的建議,而遷至澳洲昆士蘭大學任教。因學術論文連年獲獎及教學工作獲得優秀評價而成為學校最年輕的教授。前不久,廈門大學以八十萬年薪(目前中國學術最高工資)聘請茂森為該校財經研究所主席教授;最近澳洲名城黃金海岸的邦德大學兩次禮請茂森到該校任教授工作,等等。但茂森已立志走師父上人的路,所以毅然捨棄。並且最近已正式向昆士蘭大學提交了辭職書。商學院院長布萊斯福(Tim Brailsford)教授十分惋惜地說:「如果您在工作上沒有這些成績,您要走那條路,我覺得還容易理解。可是現在您的情況這麼好,您還是堅持要走,我只能說很敬佩。」

常聽師父上人講經,常憶釋迦牟尼佛捨棄王位去追求真理,求道證道,而後覺悟眾生,讓天下生靈離一切苦得究竟樂,豈不感動!我支持茂森「捐志若虛空,勤行求道德」,做一個像佛陀那樣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教授!

我退休前,在廣州曾做過《中國食品報》記者、《廣東食品報》副主編,及廣東省社會福利集團公司公共關係部經理等職,接觸的人,可謂廣而多矣,但是在眾多的人當中,有君子之風,有聖賢之德的人,卻是鳳毛麟角。環視神州大地,放眼全球,我多麼希望中華傳統道德遍地開花! 我覺得目前世界不是缺乏經濟金融人才,而是急缺倫理道德的教育與師資,所以我贊成茂森重新選擇人生道路。

師父上人年輕的時候,曾受教於三位老師:方東美教授教您哲學,啟發您學習人生最高的哲學——佛學;章嘉大師為您指點人生的道路;李炳南先生教您學儒學佛的課程。現在我覺得您本身兼俱這三位大德的特點。遇到您,我們很幸運!我兒子拜您為師,必能得兼收並蓄之美,懇請師父上人加意指導!平素我母子相依為命,今兒子立志做聖賢,我雖無孟母之德,卻願效法六祖惠能大師之母——「送子出家」!

師父上人,您曾說過一句名言:「聖賢是教出來的」,好得很! 我今天就把兒子送給您調教,希望茂森在您的指導下,專心修身弘道,並效仿您當年「不管人、不管事、不管財」,專一潛心治學,自度度他。我希望茂森將來能承傳您的法脈,發揚光大! 臨終往生極樂世界上品蓮生! 至於採取什麼形式,或如師父上人行作沙門,或如李炳南先生示在家相,完全聽從您的指導安排。

今天我很高興,到大善知識這裏,送子拜師,略備束修之禮,還請笑納。 今後茂森跟您學習,「離欲深正念、凈慧修梵行」,「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做母親的我,當至心念佛,「常勤精進,生安樂國」。 衷心感謝您的教誨,我們母子都找到了自己的立足點。

仰慕孔子、佛陀,從今而後,我們要過覺者的生活! 至誠感恩師父上人,您的教誨,我們現在更加懂得寶貴和珍惜。

願您長住弘法利生,覺者會源源不斷!

祝您健康長壽! 平安吉祥! 


趙良玉 攜子 鍾茂森 頂禮敬呈

二零零六年九月二十七日 於香港


母親:
我們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理想老師。茂森在今年淨公上人八十一壽辰之日,寫詩讚歎自己的老師:


兒子:
  這首詩題目是《淨公上人頌》,雖然不成韻律,卻是誠意而發,請諸位大德指正。

   《淨公上人頌》
五旬說法大師行,佛陀教育正其名。
廣弘三教演華嚴,導歸淨土倡大經。

衛星網路是道場,經碟善書遍十方。
落實和平聯宗教,推行德育報家鄉。

證示和諧唯心現,修身為本教學先。
仰之彌高不可極,始信如來應世間。

解釋:
1. 五旬說法大師行:師父上人講經說法至今已有49年,當時釋迦牟尼佛也是49年說法。
2. 佛陀教育正其名:特別指出佛教是釋迦牟尼佛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多元文化社會教育。
3. 廣弘三教演華嚴:一生大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儒、釋、道三家的教育,並在晚年每日演述《大方廣佛華嚴經》。
4. 導歸淨土倡大經:所有的講經說法都導歸極樂世界,一生了脫生死,圓成佛道。特別提倡和弘揚淨土第一經——《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又稱大經)。
5. 衛星網路是道場:用衛星電視、網際網路來播放講經說法的內容,這是新時代的道場。
6. 經碟善書遍十方:信眾的供養全部用於向全世界印送經書、光碟,善書(包括已印赠了6500套大藏经)。
7. 落實和平聯宗教:他從宗教團結下手, 促進世界和平。首先从新加坡做起,把九大宗教團結成一家人,證明“宗教是可以團結的”。
8. 推行德育報家鄉:在家鄉安徽省廬江縣湯池鎮建立“廬江文化教育中心”,推行儒家德行教育,從《弟子規》做起,使湯池民風在短期內有顯著改善,證明“人民是可以教得好的。”
9. 證示和諧唯心現:用宗教團結和推行傳統文化教育兩種方法,為聯合國的和平工作者證明和顯示:“和諧世界,須從我心做起。”實踐《華嚴經》中“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的理念,以落实和谐世界。
10. 修身為本教學先:具體做法是落實古訓:“建國君民,以修身為本,以教學為先。”
11. 仰之彌高不可極:這是借用《論語》中顏回讚歎老師孔子的話來讚歎師父上人,“顏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搏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12. 始信如來應世間:作為弟子,我們深信師父上人一切的言教身教,是如來應世。《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中說:“為人弟子,不可輕慢其師,惡意向道德人;當視之如佛。”

  

母親:
由讚歎父母,而到讚歎師長,由孝敬父母,而到奉事師長,師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的。

  拜師之後,在去年我的生日,茂森給我的賀卡中,寫了一首詩,為我祝壽:


兒子:

育苗辛苦半生忙,
樹高方可與人涼。
不願兒為名利漢,
便如孟母史留香。

  



母親:
  茂森已經取得了全澳排名第一的昆士蘭大學商學院的終身教職,現在毅然辭去。校方殷勤挽留,最後說:“我們給你保留一年職務,我們等你一年後回來。”

  茂森在金融方面的論文和教學水準,為澳洲各大學所稱道,甚至在今年(2007年)5月澳洲的八大名校之一,阿德萊德大學正式發出聘請,請茂森到該校任教授。

  不。既然立志走上聖賢教育之路,是義無反顧的。


  茂森告別了美麗的昆士蘭大學校園,告別了優越的教授生活,告別了在澳洲新買不久的花園住宅,又開始了求學的生涯,重新當一名學子。

  從今年(2007年)開始,茂森到澳洲淨宗學院和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淨空老法師身邊學習,並每日習講儒釋道三家的經典。老法師對茂森的習講,冠以的總標題是《純淨純善和諧世界》系列講座。

茂森迄今已經用國語和粵語講了講儒釋道三家的基礎課程,包括:

1、《純淨純善的根本——孝道》
2、《改造命運,心想事成》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學習心得
3、《修德立業的根基》
——《弟子規》學習心得
4、《吉凶禍福的原理》
——《太上感應篇》學習心得
5、《回歸本性本善》
——《十善業道經》學習心得
6、《重建美滿人生》
——《了凡四訓》學習心得


  這些講演的錄影都已上網(澳洲淨宗學院網站),有興趣者可以從電腦上觀看。作為母親,我高興地看到:孩子在真理的大海中起步揚帆了,肩負起新的使命了!

  今年我的生日,茂森獻給我一首《感恩慈母頌》:

兒子:
《感恩慈母頌》
春秋六秩轉瞬間
育兒辛苦三十年
昔有孟母勤策勵
而今家慈不讓賢
不戀高薪教授銜
唯希獨子德比天
從來豪聖本無種
但以誠明度世間


母親:

  這裏解釋一下:六秩,是指六十年,秩是十年。誠明一語出自《中庸》第二十一章“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 印光大師說:“聖賢之道,惟誠與明。”

  茂森還寫道:

兒子:

母親壽辰之日,便是我思恩念孝的日子。
我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凝聚著母親睿智的指導和安排,
母親的恩德何以為報呢?
養母之身!
養母之心!
養母之志!

母親:

  作為母親,我很欣慰,兒子走上了學習聖賢的道路,立志為和諧世界立德,立功,立言。
















(七)家庭教育的原理——教子三十年的感悟

母親:

我們現在已經進入“家庭教育心得報告”的最後一個內容了。

我要告訴大家一個真切的心得,就是:孩子是可以教好的!優秀是教出來的!

你們看一看我的兒子茂森,他是一個很普通很普通的孩子。小的時候又土氣,又淘氣(被鎖在家裏時,隔著鐵門與小朋友玩撲克牌;踢球打破人家的窗戶,賠償玻璃),是個頑童。在與親友們的同齡孩子相比,茂森也沒有他們聰明。



(示照片—示三歲,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碩士,博士,教授, 弘法照片等。)

教育使人逐步改變(從內心到形象)

茂森在美國時給我的信中說:


兒子:
“目睹我從小以來的照片難以置信,
昔日一個淘氣的野頑童
竟成為今朝的博士。
這其中充滿了母親
多少嘔心瀝血的操勞
多少無微不至的關懷
多少循循善誘的教導!”


母親:
在另一封信中又說:


兒子:
“我原本是一塊粗劣的碑石,
您正是一位智慧的雕塑家。”


母親:

博士畢業那年,茂森給我的新年賀卡中說:


兒子:
“我並不是天性聰敏,而是得力於您二十多年不倦的引導教育,使我今天成為一名美國博士,登上大學的講壇。的確是您的教育造就了我!”


母親:
是的,教育可以造就一個人。

為什麼說,孩子是可以教好的呢?

打開中國傳統教育課本,《三學經》開頭就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這是教育的原理。

人生之本性都是至善的,後來因為生活與學習環境的不同,就有了差異。如果不及早接受良好的教育,純善的本性就會隨著環境的影響,而蒙受污染。雖然本性並沒有動搖,但是蒙上了習性,比如太陽被烏雲遮住。而教育的原理就是去除污染的習性,恢復至善的本性。孟母會教子,《三字經》說:“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母是非常善於在生活中運用教育原理的人。孟子小的時候非常純潔可愛,因為家住在墓場附近,小孟子經常看人送葬,就玩遊戲學埋死人,這是被環境所影響了。於是孟母就搬家,搬到市場附近,小孟子天天看到小販賣豬肉,他就學賣豬肉,孟母發現了,就又搬家,搬到學堂附近,於是小孟子就學讀書,學 鞠躬行禮,學文明,孟母看到心裏歡喜,孩子愛到良好環境的熏陶,日後就變成了讀書人。

孟子一天貪玩翹課跑回家,孟母就把織布機上的布剪斷,來教導孩子學習不能半途而廢。孟母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她善運用教育改變孟子,改變孩子的習氣,使孩子向學,向善。

每個孩子,都好比是一個未開採的金礦,用什麼去開採?用教育。
每個孩子,都好比是一面塵封的鏡子,用什麼去擦洗?用教育。

有人會問:為什麼有的孩子聰明,有的孩子愚笨?那好比鏡子上的灰塵,有多有少、有厚有薄。灰塵少的就聰明,多的就愚笨。只要擦掉灰塵,大家是一樣明亮的,平等地顯現“人之初,性本善”,平等的擁有本性本善。所以《弟子規》最後說:“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這個“馴”字就是指接受教育。所以孟夫子才會說:“人皆可以為堯舜。” 你把灰塵去掉,你就是聖賢!

不僅儒家揭示這個教育的原理,佛家闡述的更深刻。

釋迦牟尼佛,當年出家苦行,後在菩提樹下打坐證道時,第一句話就說:“奇哉!奇哉!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意思說:奇妙啊,一切眾生原本皆有佛一樣的智慧福德,本性本善,只是因為妄想、執著,換句話說,就是因為蒙受染汙了,而不能顯露。把染汙去掉,就恢復本來的美好。比如太陽,光明普照,但因烏雲遮蓋,不見陽光,並不是沒有太陽,烏雲散去,太陽就在當空。

所以一切人經過長時間的教化,熏習,都可以變得優秀,都可以恢復本有的真善美慧。

因此,教育的宗旨是什麼呢?——長善救失。此語出自儒家經典《禮記•學記》:“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教育,是長養人的善心、善言、善行,糾正人的錯誤觀念和言行,幫助人恢復本有的真、善、美、慧。

老子在《道德經》(巧用第二十七章)中說:“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意思說,聖人永遠善於拯救人,而沒有遺棄的人,永遠善於拯救物,所以沒有被遺棄的物(物盡其用)。

所以教育不是淘汰人,不是遺棄人,而是幫助人,轉化人。怎麼轉?教育使人轉惡為善,轉愚為智,轉凡為聖。教育的根本宗旨就在於轉化。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使人轉惡為善了;用倫理道德與科學知識來充實自己就轉愚為智了;能在順逆環境中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而日趨與聖賢一致,就達到教育的圓滿而轉凡成聖了。

所以施教者,要“誨人不倦”,受教者要“學而不厭”。

對於教育的原理和宗旨有了這樣的感悟與認識,才會有信心說“孩子是可以教好的!”

一個孩子,經過教育,他就會做出讓父母、讓老師、讓社會、讓大眾都滿意的事。

那麼,我想先請問一下,在座的朋友們,您的一生到現在為止,有沒有做過哪幾件事令您母親滿意和開心的呢?

我想對茂森三十多年所受的教育作一個回顧和小結:

茂森迄今曾做過十件事,令我很滿意和開心,在此願與大家分享:

茂森十件令母親開心的事:
1、 小學四年級時,能主動獨立做好一桌飯菜,讓父母下班享用。

2、 能以健康的身體,品學兼優的成績完成小學、中學、大學、碩士、博士全部學業,在26歲時,讓母親成為博士媽媽。

3、 在整個讀書過程,特別是赴美留學期間,能遵照母親的要求,不談戀愛,不結婚,專心致志求學。

4、 以刻苦的求學精神,和儉樸的留學生活,用四年時間完成碩士、博士全部課程而贏得美國著名教授的稱讚:25年教學生涯中最優秀的學生,為中國人爭光!

5、 在留學期間,能以勤工儉學的收入與節省使用獎學金的錢,每月孝敬父母,工作以後以工資每月供養父母及鄉下爺爺奶奶。

6、 “兒不嫌母醜”,善於讚歎和感恩母親,寫下許許多多的信件、賀卡、詩詞,讓母親開心,讓親友們感動。

7、 以優秀的教學成績和多次獲獎的論文,而成為年輕的教授,兒子實現了我要當教授母親的願望。

8、 為姥姥送終守夜,通宵誦經念佛。為鍾氏家族修祖墳,為爺爺奶奶在廣州市內買房子,使二老頤養天年。敬老悅老,令母親開心。

9、 在大學任教的業餘時間,注意修養品德,弘揚聖賢教育,在世界各地演講《明道德、知榮辱》、《因果輪回的科學證明》、《幸福成功的根基》、《青年人應有的美德》等專題報告,把孝心、愛心奉獻給社會。

10、 立志為往聖繼絕學,為天下開太平,為和諧世界做更積極的貢獻,而辭職拜師於淨空教授,全身心投入學習和弘揚聖賢教育的工作。


結束語

母親:

今天,非常感謝大家給我們母子這樣好的一個機會,一個總結和提高的機會,和一個向大家請教的機會。

回憶我們母子三十多年的生活路程,是彼此受教育的路程,是教學相長的路程,是共同覺悟,共同提高的路程。













母子三十年的生活照片
 以上種種回憶,種種言行,和那些歷歷在目的照片,還有那些母子溫馨的故事,是我們母子愛的感受,愛的溝通,愛的奉獻。我們母子將繼續努力學習,把這種愛昇華和擴展,到社會,到大眾,到永遠……

兒子:
  感恩母親,感恩所有的親人,感恩從幼稚園到大學的所有老師,感恩從事于慈悲智慧教育的所有法師,感恩祖國的培養,感恩人民的栽培,使我今天能在學習聖賢的大道上前進!我一定修身敬業,以真實學問道德,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為和諧世界做貢獻!


母親:
  最後,請允許我,把教子三十年的體會濃縮為三句話,並帶著我們深深的感恩和祝福,獻給大家:

第一句:我們堅信:優秀是教出來的,而父母永遠是孩子的第一教師!

第二句:我們牢記:要從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中吸取精華,而從《弟子規》做起!

第三句:我們期盼:天下的父母,都能為和諧世界培養更多的大孝、至孝的兒女!

謝謝大家!
趙良玉 鍾茂森 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