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格格的媽麻

孩子競爭力 家長別擔心

2010年01月27日
【2009/10/19 臺灣立報】

記者胡慕情台北報導】教育改革要有成效,除了制度之外,更需要家長的具體實踐。兩年前成立的「愛你一輩子守護團」,推廣「讓孩子活出美好的自己」的理念,昨天舉行演講、座無虛席,鼓勵家長「不要擔憂孩子的競爭力、讓孩子展現他的潛能。」

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李偉文說,當前是個充滿高度壓力的不快樂時代,更需要「自我尋找意義」。他指出,學歷與知識是基本的條件。「台大今年才躋身百大,全球有多少好大學?又有多少電機系學生?」

從容自信最有競爭力

李偉文強調,學歷已非孩子立足世界的保障。他分析外商儲備人才的條件是「能合作、有彈性、有熱情」,這些能力不是靠死讀書就能培養出來的。尤其在不快樂又充滿競爭的世代,孩子懂得面對失敗與自處更形重要,而自處的態度,須從有興趣的科目或休閒活動中建立信心。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教育主委陳松根也說,菁英教育讓孩子「沒有選擇權」。有1�4的高年級學生曾想自殺,中學生高達1�3自殺且其中有1�4自殺過,這些孩子的壓力多半來自課業和家長。

陳松根指出,家長普遍認知「知識可以遠離貧窮」,讓孩子遠離土地、朋友和文化,高度的分數競爭下,孩子漸漸失去情感,缺乏厚實的情感,孩子就無法活出寬廣自在的生命。

心靈孤寂導致網路沉迷

「心靈孤寂正是孩子的處境。」陳松根說,近年孩子沉溺虛擬網路,正是因為長期被冷冰冰的知識領域包圍。李偉文補充,就算有家長帶孩子接近自然,但目的多半很功利,「希望接觸自然可以考高分」。自然可以鬆懈孩子壓力,提供孩子自我辯證,也是學習的老師。

未來世界需要的人才,必須能跨領域與他人團隊合作。李偉文表示,家長應該教育孩子擁有一顆能理解別人、同理他人與為他人設想的心,在未來才更能存活。要培養這樣的孩子,需要家長改變觀念。當家長放下既定價值觀與迷思,才可能成就孩子。

李偉文指出,不少家長曾經被自己的家長剝奪夢想,在整體社會對競爭力的迷思下,可能無意間也重覆了過去家長加諸於自身的行為,他說:「如果一個人沒有和他的同伴保持同樣的步調,那可能是他聽到了不同的鼓聲。」

家長別再自我犧牲

家長要改變價值觀,首先要先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李偉文補充「不管那是什麼事」。他以一位建中資優班教師為例,教書多年,發現自己無法讓學生變得更好,有沒有他教其實都沒差。這位老師離職,前往原民部落教合唱團,不但自己快樂,原住民小朋友的合唱團也有更好表現。

「父母與孩子的互動不該是犧牲某方、成就某方,而是互相陪伴。」陳松根說,許多家長覺得自己的人生是「為孩子犧牲」,但這只會讓家長更想讓孩子表現以「彌補自己的犧牲」,他建議,家長要活出自己,才能和孩子一起成長。

陳松根以世界運動會與聽奧運動會為例:「運動會的比賽項目那麼多,因為每人專長不一樣,如果所有人只能競賽一種項目,這樣公平嗎?」陳松根直指,每位家長都不會同意,世上只有一種競賽項目,但現實卻容許這種狀況存在。他感性地說,家長應該要能看見「每個人都有才能,讓孩子走自己的路並非放任」。

教養是設計後的放任

李偉文強調:「教養是一種經過設計後的放任。」他說明,教養是先理解孩子的喜好與興趣,經過家長的設計與安排,讓適當的情境或環境,引導孩子在其中自由自在地發展。

他比喻:「不要嘗試教豬唱歌。」當人努力地教豬唱歌,豬會不高興、人也會很累。「有些話對孩子沒有用、有時候指責孩子沒有用,但成人還是做了。這就是教豬唱歌。」

改造環境遠比改造人還簡單。環境中有許多誘惑,要孩子不受吸引是強人所難。但限制是一種負面能量,克制也得耗費心力,非常不值得。李偉文以看電視為例,為避免親子為了看太多無用電視而爭執,他自孩子出生後,家裡就沒有電視機。為了避免孩子沉迷網路發生問題,他將電腦放置在公共空間,降低危害發生的可能性。

李偉文建議,教養應該「用心而不要太用力」,家長應理解孩子的特質,給予孩子選擇權,進而「用點小心機」設計引導孩子發展的場域,如生活空間、相處對象,再放手讓孩子悠遊其中。陳松根希望家長透過對話,和孩子一起重新思考「生命」、「生活」及「教養」,陪伴孩子活出美好的生命,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