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彤彤馬麻

一趟特別有感受的飛行

2008年08月10日
這趟飛行往美西
飛機上遇到一位放不開孩子的父親
一位被過度保護,無奈,冷漠的十五歲孩子。

父親將自己被非自願升等的商務艙座位
讓給自己年輕的兒子
大包小包的拎著行李妻子和年邁的母親
往狹小客滿的經濟艙走去
航行間不時探望
怕孩子沒蓋好被
怕孩子不會操控座椅睡不穩
怕孩子餐點吃不飽塞來泡麵
我們以為
那個位置坐著的
是個單獨旅行的小學生呢!
父親的擔心想必還有又長又遠
扺美後參加的夏令營伙食好嗎?
時差調的過來嗎?睡過頭怎辦?
語言不通 適應不良
當父親的一副恨不得在營地旁
自己搭帳棚生火一路陪著到最後
當父親在跟我們描述這些憂心時
不時撇過臉看著兒子的後腦杓
滿眼是擔心
那位十幾歲連餐桌 餐盤 杯子
都不會接手 道謝 移動眼光的大男孩
保持一貫性的木然
視線沒離開過螢幕
和自己手上的Music Player
落地後 父親擔心他"走出客艙"會迷路
特別要我們讓他在原地等著
問他
"知道父母和奶奶坐在哪一排嗎?"
他聳聳肩說"不知道。"
是啊~~他會在原地等著
一直長不大的在原地等著父親放手吧!

抵達SFO機場後,
一進Arrival大廳, 總是迎入那些互相擁抱的人們,
或閃著淚光相迎,或蹦出驚喜狂熱,或深情對望。
拉著行李飛完十幾個小時的我,
仍然不自主露出笑容。
不是因為穿著制服就得撐著,
是這些人的容顏,讓我動容;
每一幕就像是電影裡的畫面一樣,
用"pause"組成一連串精彩。
每當這個時刻,
我感到欣慰,
能擔任這份工作,
何德何能。
所以啊!
古代最偉大的行業之一,
就是擺渡人吧!
送。往。迎。來。

謝謝在飛機上曾經短暫相遇的這些旅客,
或許交換微笑,或許短暫交談,
但下機前收到的那聲溫暖的謝謝,
是我們這份工作最大的欣慰,
讓自己覺得自己很棒,
曾經被需要的那種助人的滿足,
萍水相逢的彼此願意產生善意,
也讓人感動。

回台北的機上有位客人,
很貼心的"自首"說自己是醫生,
因為常常在飛機上被廣播找來幫忙臨時生病的旅客,
所以要我們萬一發生客人生病,
不用廣播,就直接來找他吧!
有些客人呢!一開口妳就會知道
他是要跟妳聊天,打發漫長的飛行;
有些是為了賣弄,
這兒有不動產,
那兒有買不完的名牌,
平常都坐頭等就今天例外;
有些是為了向你表示他對我們公司是多麼堅真,
一邊罵,一邊抱怨X航,
他是多麼委屈千百個不願意才來"臨幸"妳們公司,
好像妳得去舔他鞋子才解氣。

這位醫生客人呢,
是那種妳忍不住想聽並鼓勵他說下去,
因為你看出來他眼裡的感慨,
他其實內斂,
但妳瞭解他這一趟送兒子去邁阿密的醫學院就讀,
有多麼不捨和驕傲。
這個兒子,
從十歲就來美國的兒子,
告訴這個當醫師的爸,
不用為他準備學費,
他都辦好貸款了。
不用買車給他,
車站近,油尤其貴。
這個剛從柏克萊畢業的兒子,
和另一個剛剛唸完MBA堅持不當醫生,
苦哈哈累積人生經驗,
在聖地牙哥當小職員的二兒子,
不由分說30分鐘煮出了一桌菜請當爸的吃。
爸爸感到似乎可以從兩三個月一次
太平洋兩岸的來回奔波中放手了,
他不捨,但孩子早就飛的又高又遠了。

一樣的不捨之情,
為什麼有些父母以智慧相容,
有些人卻以愚蠢呢?
聽著聽著,
我知道他不是來Stand by要醫病的,
他在用一種儀式在跟這個階段告別,
反複說孩子大了,
就算在台灣也不會在身邊,
像在安慰自己似的。
我恭喜他,真心真意的,
不是透過穿制服這個角色,
而是身為一個母親,恭喜且羨慕。
我跟他說,
回台灣後,
趕緊開瓶酒跟老婆好好吃頓晚餐,
這些年來在美國陪公子唸書的日子,
肯定辛苦。
恭喜他當年看著十幾兒子遠去的背影,
所想像的未來,實現了。
孩子能有謀生能力並樂在其中當然很好,
但是這些年來孩子表現的獨立和品格,
值得驕傲,為孩子,更為自己。
說的我自己一副很老成的樣子
其實當新手媽媽的是我。


然後我深深感到感謝。
這些透過短暫相處給我生活提示的人們
怎能不謝呢?
我期許自己
在面臨親子之間不可不免的衝突時
放下我執。
在面臨親子不可避免的分離時
待之以信任和祝福。

下機前好想給這位爸爸一張卡片
祝福並恭喜他
但又忍下來了
我想到對方可能感受的尷尬
所以作罷
心裡對自己常常一頭熱的感動曉以大義後
然後下機前
給了他一個特別熱絡的謝謝和道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