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彤彤馬麻

尋找一本繪本,在沙漠中~~讀後有感

2008年11月18日
這是在遠流曬書節裡挖到的一本書,
去年也看到,但那時一心一意只想找孩子的繪本,
沒買下這本書;亦或認知還不足,竟然遺漏了這本,
實在應該早點讀的書。

作者柳田邦男是現在應該68歲了吧!
從他第一次發表“現在,大人應該看繪本”開始,
苦口婆心透過活動或文章勸社會大眾傳遞繪本的訊息,
也已經是位63歲的歐吉桑了,
這本書是由2002.9~2004.9之間所發表的文章,
加上一部份讀者來函集結而成。
由第一篇”序”讀來就好像在沉沉的烏雲裡看見隱隱亮光,
像感受到這會是本很對tone的書,但肯定不輕鬆。
果然在上班的大巴上,就被文字吸引,
眼淚也不聽使喚的糊了妝~

作者的的兒子在二十五歲時自殺身亡,
這讓他對生命的體認因為這個轉折與繪本產生了特殊的連結;
朋友寄給他一份弔唁信,
其中有一段描述
「人的生命是受父母和眾人的呵護,好不容易才存在;
但就算多上千萬倍的照佛,仍如掌上露珠般,自指尖滑落••••
無論長短,每個人都有它的春夏秋冬,沒什麼好懊悔的。」
因為這段話打動了作者喪子之心的深處,
他進而接受了繪本的撫慰,
而且多著墨在「成人也應該閱讀繪本」這一塊。

在「生命之泉,與繪本相遇」裡,作者提到,
每個人在生活中的困頓各有不同,
但可以確定的是,繪本的存在不單是為了孩子。
「繪本裡有靈魂的語言,可以在靈魂的層次上溝通。
小說和詩歌亦然。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
我們更能深刻地玩味繪本中的內容。
繪本的可能性既廣且深,
關鍵是讀者在什麼狀況下、什麼緣故拿起了它。」

相對於明快清新充滿童趣的作品,
作者柳田邦男在書中著墨較多的是
"帶著憂傷,卻似乎了然於心的安定"這樣氣氛的繪本。
如"小房子" "白鳥之歌" " 1000把大提琴的合奏"
"熊啊"馬頭琴" "獾的禮物"小鷹之星"
因為
「優秀的繪本和故事所蘊含的話語──不管是人的仁慈、偉大、
殘酷、喜悅、悲傷、生死等等,都是藉平實而厚實的方式表現出來。」
因為
「成長過程中的孩子必須學習的課題,實在很多。」
「難道讓孩子儲備面對悲傷的能力,不重要嗎?」

孩子的心很柔軟,也就是因為這樣,更容易受傷。
為人父母既不能全天候保護在自己羽翼下,
讓孩子成為不知人間疾苦的井底哇,
當然也不能在他們面前殺雞取血,
提早告訴他們早晚要面對的殘酷;
幸好我們有繪本。
不是要功能性的選繪本試圖帶給孩子什麼啟發,
我們所能做的最棒的事,
就是「一起閱讀,單純的共享就好了。」

「青少年時期,
接觸與心智成長息息相關的各種讀物,
可以培養面對人生挫折的柔軟心,
擁有理解他人痛苦及悲傷的同理心,以及豐富的感性,
懂得對美的事物產生感動。」
我無法想像孩子沒有以上作者所闡述的能力,
要如何自處,自娛,自愛然後愛人。

育含人生哲理的書,孩子能懂嗎??
也許有人忍不住會這樣問。
作者認為,
「就算是六歲的孩子,
也有能力充分感受並且理解人生中的重要大事。」
因為「孩子與繪本接觸的重要性,
特別是孩子與繪本接觸時的狀態之重要性,
會深烙在心底。」
「孩子可以透過唸繪本的人,
被繪本的世界吸引,
並且培養出感性及體會故事的能力。」
也許原來
「我們雖然感到悲傷,可是一點辦法也沒有。」的狀態
會成為「像在乾枯的土壤澆水一樣,
慢慢的溫柔的擴散開來。」

因為這本書,
再次體會到我這當媽的也許不是很稱職,
但是和孩子睡前親子共讀這件事,
想必是一份孩子永遠受用的禮物,
而媽咪我,
也離不開這個可以陪伴一生的繪本世界了吧!!
這不是一本剛剛接觸繪本世界的讀者適合讀的書
但肯定是一位喜歡讀繪本的家長一定要讀的書~

我想最後紀錄作者的兩段話,
這是在翻頁中駐足許久的部份~~
「情報的全球化及網路革命將世界連結起來,
不過,一般人的生活、人生應有的姿態,
以及人類心靈深處的悲或喜,
都不會因此成為數位化的情報而被傳遞出去。
如果世界上沒有一種能表現時間的溫度,
以及空間廣大的手段的話,
那麼感動人類心靈的型式,就不會傳出來。
繪本這種表現手段,
在這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繪本的語言如果和畫完美契合,
它的力量就如同電影院演出時的立體音效,
繪本的語言隱藏特別的膨脹效果;
我希望,
不要失去在如此清澄透徹的夢幻世界中遊玩的心。」
我也這麼認為。

日本人怎麼會這麼這麼夢幻的為夢想跟喚醒別人夢想前進呢??
日劇也是,書籍,卡通,繪本都是!
就這方面來說,
我真的很佩服他們。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