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o^)┘頭好壯壯

狼吞虎嚥 胖得快

2009年02月06日
《媽咪&育兒》狼吞虎嚥 胖得快

緩慢而放鬆的吃,才健康
大口大口快速的將食物送入嘴巴,如果又沒有加上充分的水分潤滑,這時食物就會卡在喉嚨,
堵塞了氣管與食道的共同入口,造成窒息死亡。

(文�張天鈞)

日前,彰化縣的大葉大學舉辦大胃王比賽,陳姓研究生參加比賽時,疑似快速吞嚥過多食物,因而感到身體不適並且狂嘔,接著倒地昏迷;雖然同學們與校內的護士施以急救並且送醫,最後還是不幸死亡。檢察官相驗後,研判陳姓研究生可能是被過多的食物噎死的。

我們吃東西時,先經過牙齒的咀嚼,這時口腔旁的舌下腺、腮腺及下腺等唾液腺會分泌唾液內含消化和水分,來幫助消化及潤滑,然後再吞下去。由於氣管在頸部前面,食道在氣管的後方,因此這時會有像花瓣的會厭軟骨先將氣管的入口蓋住,讓食物不要跑到氣管,而順利進到後面的食道,然後經過食道平滑肌的蠕動,將食物送到胃內。

如果吃東西時沒有經過細細的咀嚼,而是大口大口快速的將食物送入嘴巴,又沒有加上充分的水分潤滑,這時食物就會卡在喉嚨,堵塞了氣管與食道的共同入口,會妨礙空氣從鼻子進到氣管,這時就會窒息,當然就會因腦缺氧而昏迷,最後死亡。不過一般比較常見的是,一邊吃東西,一邊講話,而講話要由氣道上端的聲帶發聲,一不小心沒有配合好,一點點水分或食物跑到氣管,就會嗆到而一直咳嗽。

不可用指頭進口撈
由於氣管與食道兩者之間關係的密切,因此年紀大的人,或長期臥病在床、比較衰弱的人,可能就很容易讓食物沒有正常的進入食道,而是掉到氣管,進入肺部而產生吸入性肺炎。

當食物卡在喉嚨,堵塞了氣管與食道的入口時,不可以用指頭伸進口腔去撈,這樣會愈塞愈緊。這時可以採用「哈姆立克急救法」,這是1974年美國哈姆立克醫師發明的,原理為將胸腔與腹腔間的橫膈膜往上快速擠壓,使肺內空氣往上衝而將異物排出。因此救援者要站在患者背後,站成弓箭步,前腳置於患者雙腳間,兩手環繞其腰部,一手握住另一手,快速往內往上擠壓,讓橫膈膜突然向上壓迫肺部,讓阻塞氣管內之異物噴出。若患者是胖子或孕婦,則擠壓的部位要往上移一些。

吃飯太快,易變胖
吃東西囫圇吞,除了有上述的危險之外,最近發現它也與肥胖有關。根據日本大阪大學醫學院2008年10月21日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的一篇針對日本人的醫學研究顯示,吃飯時經常狼吞虎嚥的人,男性變胖的風險是細嚼慢嚥者的1.84倍,而女性則為2.09倍。如果吃飯的習慣是吃到飽,則男性變胖的風險是一般人的的2倍,而女性則為1.92倍。如果吃飯的習慣狼吞虎嚥又要吃到飽,男性變胖的風險是細嚼慢嚥又不會吃到飽的人的3.13倍,而女性則為3.21倍。

對於上述的研究結果,在同期的《英國醫學期刊》社評,澳洲的學者指出,小孩子的飲食習慣常常是父母親擔心小孩子沒有吃飽,而要他們多吃一點造成的。

此外,吃飯時分心,例如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也容易吃得過量。澳洲的學者建議,要避免肥胖,除了吃健康的食物,也要專心吃飯,而且要緩慢而放鬆的吃。

吃東西不專心,意外多
過去我曾經聽過一位精神科的同事說過一句話:「人在一個時間點只能注意一件事。」有一位日本觀光客在離開台灣前,在旅館房間內,一邊吃麵,一邊打包行李,結果不小心筷子插到眼睛。因此不專心吃飯的壞處還真多。
過去我們在電視上經常看到「誰吃得最多、誰吃得最快」的比賽,雖然旁觀者看起來很有趣,其實對參與比賽者的健康而言,是很不好的。這就好像在宴會時,比賽酒量或強迫人乾杯一樣,不僅無法品嚐美酒的味道,也可能因酒醉而導致車禍、好友吵架,甚至傷害對方,可說是得不償失。

(文�常春月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