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o^)┘頭好壯壯

您的兒童視力保健觀念正確嗎?

2011年03月31日
話題原文
作者:BabyHome廣告企劃處 會員
時間:2011-03-30 09:57

您的兒童視力保健觀念正確嗎?

每位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擁有健康的視力,但是對於視力的各種問題卻不盡然完全瞭解,甚至可能有許多迷思與錯誤認知。因此,我們整理了幾項大家容易誤解的視力保健觀念,希望對家長們維護孩子的視力有所幫助。

誤解一:近視只是單純眼睛看不清楚
事實上:越小患得近視越容易引發眼睛的併發症
孩子愈小罹患近視,度數增加愈快,最後往往成為高度近視者,而高度近視(600度以上)合併症是近視最具殺傷力之處,約可分為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青光眼、白內障四類;台灣地區學生近視主因多為軸性近視,即眼球的眼軸增長,軸長每增加0.37毫米,近視增加100度;就算動了手術也只是改變角膜的屈折力,對已增長的眼球眼軸不會改變;也就是說,軸性近視並不能藉近視手術免除近視的併發症。

誤解二:因為爸爸媽媽都有近視,所以我小孩近視可能是遺傳的因素
事實上:近視大部分是由後天環境因素所造成
近視是眼睛的疾病,不是手部的問題,所以矯正用眼距離,遠比握筆姿勢來的重要。真正因遺傳而近視的只占目前全國近視人口數的30%,剩餘的70%都是因為後天因素而造成的。近視主要因素與日常生活中近距離、長時間、不當的用眼習慣有關(如:上網、打電玩及看電視時間未受到約束等)。

誤解三: 近視了趕快帶他/她去眼鏡行配副正確度數的眼鏡
事實上:近視不是配副眼鏡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
近視的原因很多,但從小孩視力開始模糊的那一刻開始,一般人便習慣稱之為近視,不管是否為假性近視,是否合併或是單純的散光、斜視,只要是視力出現惡化模糊的現象,通通稱之為近視。以為視力不好,看不清楚,戴上眼鏡便解決了一切,因而對學校的視力不良通知單不重視、不配合,或者直接就帶到眼鏡行配副眼鏡應付;戴上眼鏡後,不管那副眼鏡是矯正什麼視力毛病,通通被叫做近視眼鏡。這種傳統上對近視的錯誤觀念,讓假性變真近視,近視合併的病變加重。

誤解四:電視、電玩其實也可以激發小孩的想像力
事實上:過度民主開放,放任小孩誤把電視、電玩當保母
有些雙薪家庭的家長忙於工作,讓小孩看電視、看錄影帶、打電動玩具來消磨時間,使他們乖乖地坐在電視機前看螢幕,不會發生危險,又可以省卻很多照顧上的麻煩。但應注意的是,家長不能完全採取放任的態度,必須予以約束,限定遊戲時間、光線和距離,尤其是掌上型的電子遊戲器,低著頭,雙手按鍵、拼命廝殺的時候,視覺距離不到二十公分的情形最為常見。

誤解五:都是電視看太近、電動玩太久才會近視的
事實上:對於寫字時用眼距離不注意才是關鍵
看電視太近,玩電動太久的確也是造成近視的主要因素之一,相較之下家長對於看電視、玩電動的時間會略作限制,對於學童寫字的時間則是傾向不管束的,但其實小孩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用筆(抄筆記、寫作業、畫畫),所以寫字時用眼的距離更是關鍵。

誤解六:叫他頭抬高都教不聽,他不耐煩我也生氣
事實上:小孩近視不該只歸責於小孩自己不聽話、幼稚園老師沒教好
父母必須要對小孩子負起教育的責任,不能把近視的問題推卸給小孩子本身或是幼稚園老師。學童還小,他們只知道快樂跟不快樂,不知道甚麼是對與錯,做父母的不應該縱容小孩,即便小孩不喜歡仍得諄諄勸導,不能放任。幼稚園老師的確也會認真教握筆,但畢竟老師與學生的比例落差懸殊,不可能一一顧到每個孩子寫字時頭抬的高度;而國小老師有課業進度的壓力,更不可能每堂課監督小孩的坐姿。

誤解七:小孩可以靠輔助工具完成良好坐姿
事實上:養成自動自發的習慣才是王道
利用握筆矯正器來「期待」小孩頭會抬高其實是有困難的,唯有小孩「自動」養成頭抬高的習慣才能擺脫對輔助工具的依賴。

誤解八:配一副眼鏡很便宜
事實上:任何一項彌補近視的措施都貴得嚇人
一副眼鏡配到好也要2,000元(便宜的是鏡框,鏡片還得另外買);買個長戴型隱形眼鏡則是2,500元跑不掉,但要憂心涵氧量跟細菌有沒有殺盡的問題,更別說日拋型的,每個月至少500元,就像基本開銷得先留下來,而且這些都不是一次性的,還得重覆花費,真的受不了想擺脫近視的困擾,抱著 22,000元去做個近視雷射手術,卻又擔心術後乾眼症或其他副作用,所以預防近視,擁有健康的視力才是無價的!

資料提供:威宏資訊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局網站、教育部網站
http://www.bhp.doh.gov.tw/BHPnet/Portal/PressShow.aspx?No=200804150001
http://www.bhp.doh.gov.tw/BHPnet/Portal/PressShow.aspx?No=200712250334
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89/00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