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o^)┘頭好壯壯

【親職教育】好動還是過動

2011年11月07日
【親職教育】好動還是過動

作者 亞東醫院復健科廖皇閔職能治療師

許多帶孩子來評估的家長,都會反應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擔心是否有過動的情況。這些孩子的年齡從8個月-18歲都有。嬰兒期孩子靜不下來,爬來爬去的,父母親都抓不住,就擔心未來會不會是過動兒,幼稚園階段,字不會寫或寫的亂七八糟的,也會覺得是注意力不夠,不夠專心,開始擔心上小學怎麼辦?中小學階段,成績考的不理想或是上課不專心,也會懷疑是不是注意力不佳所造成的。做父母親的似乎總有擔心不完的事情。

對於真正的過動兒(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的資訊,家長們可以從書籍、網路或是醫療院所得到了解及幫助。不過有更多的孩子,都還不到被診斷為過動兒的程度,但是,孩子的行為的確讓家長或是老師們傷腦筋。或是每個專業人員對於孩子的行為解釋說法都不同時,更會讓父母親們不知所措。搞不清楚孩子到底是好動還是過動呢?

對於讓父母親傷腦筋的過動行為,建議可以從三個角度去分析︰環境、活動要求以及孩子本身。

針對於孩子的環境部份,孩子有過動、不專心的行為,是不是環境的刺激或干擾因素太多了?常見的情況是,家長們都說孩子在寫功課時,很不專心,要寫很久,邊寫邊玩…等。再仔細的了解後,才發現當孩子在家寫功課時,旁邊的大人正在看電視或是有其他小朋友在玩。或是,孩子在寫功課的桌面,有太多會分心的東西或玩具。而有些孩子只有在家比較好動,在外面或學校則表現的比較乖或比較穩定,這或許就是家長的管教方式或是孩子壓力的問題。另外,嬰兒如果玩具一次給太多,也會讓嬰兒玩玩具的專注力不足。有一些則是被貼上過動的標籤,如果父母親常常在孩子面前說他是過動的話,孩子就容易表現出過動的舉動或是會將所有的過錯都歸咎於自己是過動所造成。因此,試著減少環境的刺激物,也許可以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再來,是要檢視活動的要求,也就是孩子在從事什麼事情時,會特別的不專心?如果要寫的作業比較難,而孩子又不會請求協助時,就容易會不專心。或是,要學習的事務較無趣時,也會比較不專心。因此,家長必須要適時的提供協助或選擇適當的活動。

最後,是孩子本身的特質,有些孩子的氣質就是比較活潑,他們做事情是有目的、有順序,會用大腦去思考的。而真正過動的孩子則是,常常不經過思考就先做再說、很衝動、常常搞砸事情。另外,學習能力較不足或是智商較高的孩子,也常常被認為注意力不足,學習能力較不足的孩子,常常聽不懂老師所教的東西,自然的上課就容易分心;相反的,智商較高的孩子,常常覺得老師教的東西都會了,無法滿足他,也會表現出比較不專心的樣子。另外,孩子的年齡也是要考慮的,三歲以下的孩子,發展尚未成熟,因此,要他們像學生一樣,乖乖坐著學習是比較不可能的。這階段的孩子,就是要去探索環境,會表現出比較好動的樣子,這也是父母親要了解的。

並非每一個讓父母親很頭痛的孩子就都是過動兒,有些則是其他問題所延伸出來的過動或不專心表現。也許是我們的教育方式不對或環境需要做調整改變的。這些是需要父母親仔細的去分析觀察的,千萬不要輕易讓孩子貼上過動的標籤。

文章發表於媽咪寶貝雜誌專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