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最♡August♂

在遊戲中作感覺統合

2005年04月06日
在遊戲中作感覺統合

遊戲輔導室總幹事– 鍾慕蘭



零至七歲是兒童的「感覺統合」期,是兒童往後發展的重要基礎。感覺統合﹝Sensory Integration﹞是一種神經過程﹝neurological process﹞,當兒童的自身與環境的感覺訊息接觸時,大腦及整個神經系自動作組織和詮釋,以致個體有效地和環境互動。



感覺統合理論是由艾爾絲博士﹝Dr. A. Jean Ayres) 所提倡,以神經醫學、神經心理學及神經生理學為基礎,治療許多功能發展障礙的兒童。這理論雖源美國,但郤深受台灣的歡迎;並認為對兒童什具療效。台灣的研究發現兒童出現感覺統合困難,是不乏環境的因素:(一)狹窄及單一的環境;(二)學術訓練的模式;(三)教養的方法。



(一) 狹窄及單一的環境:「感覺統合」原本是自然的發展,一般的兒童在成長時與多樣化的環境接觸,環境的刺激及訊息會不斷被大腦吸收,並且進行分類、詮釋及整理;續漸發展成健全的感覺統合。只是都市化的社會,裝置及器具因注重平滑舒適而形成了單一的質感,消滅了兒童培養其他感覺的機會。加上兒童在狹窄的空間,缺乏走動的機會;以致前庭的系統嚴重缺乏刺激。最終,兒童出現專注力、情緒及身體協調等功能發展的問題。



(二) 學術訓練的模式:華人傳統是著重學術或思維的訓練,在許多學術的評級調查,華人總獨佔鰲頭。但在生活技能的評級中,華人郤遠遜其他種族的表現。基於這種傳學習傳統,家長忽略了孩子發展的特性,例如0-6歲的幼童是「感覺認知訓練」期,7-12歲為具體操作期;故抽象的思維訓練缺乏了感知(視、聽、味、觸、嗅)或實際操作的元素,防礙了兒童功能的發展。



(三) 教養的方法:工業革命後的社會,將婦女帶到勞工市場。社會開始倡導最省時的育兒方式,即儘量減少抱小朋友。但這種育兒的方法,使許多兒童沒法在最自然的親子接觸中,滿足生理及心理的需要。許多兒童的觸角過份敏感,表現退縮及神經質。



我們從事兒童輔導工作多年,見過形形式式的個案。發現有部份的兒童經歷身心的困難,他們是來自健全的家庭,父母都是有心教好下一代的。只是在崇尚專業的潮流下,他們唯有尋求專家的幫助。但我們相信家長仍是兒童最重要的導師,只要改變一些生活的習慣,兒童便能在最自然的情況下得到合適的「感覺統合」訓練。



以下介紹三個適合二歲至六親子活動,讓家長在家居中與孩子進行「感覺統合」訓練。

1. 不倒翁:藉擁抱給與重壓的觸角刺激。藉璇轉的動作,給與腦前庭的刺激。做的速度因應兒童的接受程度而加快或減慢。

玩法:家長盤膝而坐在地上,孩子亦盤膝坐在家長的上面。家長用身體及手臂緊抱孩子的身體。然後,作三百六十度的璇轉,若五至十分鐘。好像一個轉動的不倒翁般。




2. 划艇仔:藉前後的擺動,給與腦前庭的刺激。做的速度因應兒童的接受程度而加快或減慢。

玩法:先放下枕頭保護孩子的頭部。兒童先仰臥地上,雙膝屈曲。家長雙手拉直兒童的雙臂,雙腳緊扣孩子的小腿。家長用力拉高及放下孩子的上身, 形狀如划艇般前後擉動,若廿下。




3. 搓麵團:藉重壓的按摩為平靜兒童的中樞神經系。可以臨睡前替孩子作五至十分鐘。力度要因應孩子對觸角的敏感度而調校。若孩子出現怕癢的狀況,家長可加些陰力進行。

玩法:讓孩子先伏在床上,將厚的毛巾卷成一束,扮成搓麵團般由腳踝開搓致肩膀的位置。然後,再由下至上地循環多次。再做手和手臂,即由手掌推向肩膀,循環多次後轉另一邊手。




網址:www.counsellingplay.com.hk

電郵:[email protected]

時代論壇:www.christiantimes.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