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綠茶‧★

公托-才藝課(志工媽媽)

2010年05月05日
時間:AM11:00~12:00

書本-動物的媽媽(從動物親子體會父母照顧自己的親情)

作品:母親節卡片

工具:卡片.愛心一大一小.花.貼紙.亮片.醬糊.剪刀.蠟筆

內容簡介:
下午老師要開會
沒有太多時間說故事
明天老師才會進行故事部份
而11點才開始做卡片
因為時間不太夠

故事內容:
天下的媽媽都很偉大,動物的媽媽也不例外,疼愛親生的小寶寶可說是無微不至,令人感動。哺乳動物生產小寶寶,打從胎兒出娘胎,親自咬斷臍帶,咬破羊膜,解脫胎盤,立刻舔舐全身溼淥淥的小寶寶的毛皮。從生產到扶育兒女,全部自己包辦。
  動物的媽媽養育兒女的本事完全「無師自通」,憑的是繁衍後代的本能。
  《動物的媽媽》,從封面到封底一共介紹13種哺乳動物的媽媽帶小寶寶的生動畫面。從每一幅栩栩如生,微妙微肖的動物母子插畫,可感受得出動物媽媽對子女的疼愛。
  貓科動物(獅子、虎、豹、貓)和犬科動物(狼、狐、狗)在生產後,隨著小寶寶漸漸長大,有的找到了更寬敞的「新家」,有的對原居住地感到不安,或受外界的騷擾時,會本能地叼著小寶寶移居,搬到認為比較安全,人家看不到的地方藏匿。最常見的是家貓了,常常會在家裡把親生的小貓咪叼著搬來搬去。這本圖畫書的封面,是柴犬媽媽輕輕叼著一隻小狗,正要「搬家」的畫面。
  生活在樹上的動物,牠們的小寶寶一出生,四肢就會緊緊抱住媽媽的身體,才不會從樹上掉下去。所以媽媽總是「隨身攜帶」著小寶寶,在樹上靈活爬動。
  非洲大草原、叢林地帶的大型草食哺乳動物的小寶寶,出生落地不到一小時就能自己站起來走路,跟著媽媽和族群一起移動。在弱肉強食,危機四伏的非洲大草原,草食動物跑得夠快才能保命。小象步伐小走得慢,象媽媽在後面用長鼻子推牠,萬一遇到外敵的突襲,可立即高舉長鼻子保護小象。斑馬媽媽個子高,跑在前面注意周遭的動靜,才能把小斑馬帶到安全的地方。
  野豬是雜食動物,食量大。野豬媽媽一胎生七、八頭小野豬,多的生十幾頭。小野豬快斷奶時就會爬出洞穴,跟著媽媽到山野覓食。野豬媽媽很勇敢,遇到敵人時兇猛無比,橫衝直撞攻擊敵人,保護小野豬。
  生性極膽怯的刺蝟,全身披著針狀的長毛,白天躲在地洞裡,夜晚才敢出來覓食。刺蝟遇到危險或受到攻擊時,會立刻縮成一團,張開身上的硬刺保護自己。第 24頁的圖就是刺蝟母子一家大小縮成一團,依偎在一起抗敵的樣子。
  封底的狒狒母子是生活在非洲中部草原上的棕狒狒,四肢大約一樣長,走路、奔跑都是四肢著地。頑皮的小狒狒時常會爬上母狒狒的背上玩。
  孩子透過動物的媽媽帶孩子的親情,會和自己的生活作聯想,體會父母擁抱自己的親情。「跟著媽媽」,這份安全的感覺,是多麼的幸福啊!


公托-才藝課(志工媽媽)_img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