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臻&樂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010年10月24日
公開
49

參觀花博

高中同學拿免費參觀卷

2010年10月19日
公開
50

可愛的小孩唱"大海"

2010年10月10日
公開
53

苗栗露營

苗栗露營

2010年10月02日
公開
38

加班

趕辦月報

2010年09月30日
公開
54

倒數半年

倒數半年

2010年09月30日
公開
79

老師如何幫助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生

老師如何幫助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生 目前在特殊教育法中,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生,大部份被歸類到嚴重情緒障礙類,部份則被放在學習障礙類,普通班教師會教到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生的機率不低,而有些教師或同學,甚至學生家長相當排斥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同學。下列措施,可供普通班教師參考。 1.一般原則 當你要叫孩子做什麼事的時候,你要確認他有沒有注意在聽、注意看? 把燈關掉起引他注意 重複給學生指導語 把複雜的指導語分成許多小步驟 跟孩子說話時眼光要接觸 學生座位的安排遠離有于擾性的刺激(最好是第一排中間,也就是遠離窗戶跟門或看不到其他同學的地方) 要瞭解但是不要一直注意到學生身體移動的需求(例如:離開座位、咬鉛筆、閒蕩) 你可以走到學生的旁邊,把手放在他的手臂上提醒他注意 盡量使用具體和視覺性的教材幫助學生注意手邊上的作業 要給予明確的線索幫助孩子辨別重要的訊息(例如:跟他說「這個很重要喔」) 如果作業很多,要完成的時間很長,要求學生分段來報告 庭作業條列明確 準備額外的鉛筆、課本、紙張以備不時之需 一堂課時間太長可以切成幾個時間較短的時間進行 為了幫助學生保持注意,鼓勵學生使用自我交談的方式 2.環境管理 教室團體管理方面:以正向的語詞要說明班規,班規要簡單讓學生容易理解,班規不要超過五、六條,班規要張貼在教室內容易看到的地方,每條班規要經過練習跟討論,讓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孩子透過角色扮演瞭解班規,遵守者給予增強,避免誤解,跟學生討論每日的作息,活動量大與活動量小的學習活動要交替出現,安排的工作要在時間內可以完成,完成一件工作後再開始新的一件,當學生注意力持久時要稱讚他,學生尚未完成一件工作時不要指派新的,讓學生清楚你對他的期待,不要任意改變你對他的期待,經常提供回饋,如果需要變更時刻表時要跟孩子討論。 物理環境方面:教室不能太小,讓他有足夠的空間活動,有個人的空問,桌子的安排也很重要,不要故意排在靠近老師以方便隨時懲罰,不要放在刺激太多的地方。 行為管理方面:確定目標行為或活動,確認增強方式,明確訂定需要專心注意的時間長度,使用明確而簡單的語言,學生、老師、家長簽同意書,明確紀錄學生行為,提供增強,如果必要的話重新簽約。 3,教學調整 調整老師教學行為-要用有感應的教學策略,例如:說話移動身體、經常問問題,使用多元的、短時間的練習,容許學生與其他同學合作,高度興趣與較沒興趣的作業交替出現,使用錄音帶、投影機、其他視覺輔助教材,運用遊戲來練習,容許學生做有限度的選擇,可以與學生的興趣結合。 調整課程-以經驗為本位的學習,以問題為本位的學習。 4.教導自我調整策略 修正衝動反應,增加選擇性注意力,利用口語中介方式促進學科與社交技巧的學習,教導自我指導,提供策略發展有利學生的社會行為,改進學生同擠關係,教導讀書與組織策略。 5.藥物治療經由醫生處方,老師則與家長配合學生在校服藥。

2010年09月30日
公開
74

讓孩子的注意力更集中

讓孩子的注意力更集中 文 / 翟英  專家 / 張海燕 兒童教育專家 學齡前的孩子身心發展還不成熟,注意力總是無法集中,而常不自主地分心在別的事物上。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兒童注意力不集中,絕大多數是由於在幼年時期未能得到正確的培養所致。注意力不集中,對孩子將來的學習會產生很大影響。因此對於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採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糾正和克服是必要的,父母首先應該瞭解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 孩子不專心,注意力分散,通常有兩種表現: 表現一:注意力不能長時間專注於一件事,注意的目標經常轉移。 表現二:心不在焉,常沈浸於白日夢而忘記眼前的事情。 第二種表現的孩子其實不是注意力不集中,只是將注意力放錯地方。 學齡前孩子專心時間有限。 學齡前孩子的注意力是由無意逐漸發展成有意,同時,他們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也是不斷增加的。研究顯示,孩子專心的程度與年齡成正比: 2歲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平約為7分鐘;3歲約為10分鐘;4歲為12分鐘;5歲為14分鐘。 孩子年齡愈大愈懂得將注意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逐漸增加專注的時間。因此,判斷孩子是否專心,應依據孩子年齡的專心時間長度,而非依據家長的主觀感覺。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原因解析 ◆環境原因─外界干擾 幼小的孩子注意力形式以無意注意為主,一切新奇多變的事物都能吸引他們,干擾他們正在進行的活動。如環境的色彩、聲音、來往的人車等都可能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生理原因─身體疲勞 孩子神經系統的耐受力較差,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或從事一種單調的活動,容易引起疲勞,晚上讓孩子長時間看電視、玩耍,不督促孩子早睡早起,造成孩子睡眠不足,第二天孩子的注意力也無法集中。 ◆心理原因─孩子對某些事物不感興趣 家長要求孩子所做的事過難會使孩子產生害怕的心理;過於容易則不能吸引孩子,這些都不利於集中孩子的注意力。介於兩者之間的事物,才最容易引起和維持孩子的注意。記住孩子只對他感興趣的事物集中注意力。 ◆年齡原因─注意轉移能力差 由於年齡的關係,孩子注意力轉移的能力有限,因而常常不能根據需要及時將注意力集中在應該注意的事物上。如果事前的活動量過大,刺激較強,孩子過於興奮,便很難將注意力轉移到後面的活動上,更容易分心。 疾病也會引起注意力不集中。 ◆感覺統合失調是由於遺傳、環境等原因,使寶寶不能把感覺學習獲得的資訊,經大腦統合整理為指揮身體正確行動的運動計劃。無法將注意力集中是感覺統合失調的表現之一。 ◆聽覺、視覺障礙,貧血、鉛中毒,也會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由於疾病原因導致的注意力不集中,父母要帶孩子儘早去醫院檢查,及早進行治療,以免影響孩子以後的學習和生活。 防止孩子分心 父母從旁協助 1.排除干擾 當孩子從事某種活動時,周圍的環境要儘量保持安靜,而且要確保孩子對所處的環境必須熟悉。大人講話聲音要儘量減低,最好以動作暗示,以免干擾孩子的活動。房間內要杜絕噪音。面對馬路的房間,或坐落在鬧區的房間,可以厚窗簾隔音;條件許可的話,也可以鋪設地毯,因為厚窗簾和地毯的吸音效果很好。 2.作息時間要合理 要為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時間,讓孩子的睡眠充足,確保孩子可以精力充沛地從事各項活動。 3.安排活動符合孩子的興趣 按照孩子興趣安排活動,不要逼孩子去做他毫無興趣的事情。只有引起孩子強烈興趣,才能激發孩子的求知慾,培養他的學習興趣,促進他集中注意力。 4.不要給孩子過多的玩具 許多父母習慣把孩子的房間布置得五顏六色,玩具堆成堆。孩子最容易被形象性較強的事物所吸引,這些複雜的布置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不利於孩子的學習。 5.讓孩子既動手又動腦 積極的智力活動(動腦)和實際的操作活動(動手)有利於維持注意力。動靜結合能預防孩子長時間從事單一的活動(如只動手或只動腦)而引起的疲勞。 6.交互運用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完成任何有目的活動所必須的,但有意注意需要較強的意志力,容易引起疲勞。3∼6歲的孩子來說,很難長時間保持有意注意。因此,這個時期孩子以無意注意為主,任何新奇多變的事物都能吸引他。成人必須靈活地掌握方法,不斷地變換孩子的兩種注意方式,使大腦的伸縮活動,既能做好某件事情,又不至於過度疲勞。 注意力集中訓練法:專心其實是一種可以訓練、學習和培養的行為習慣。 ▲年幼的孩子 ◇對於年幼的孩子,可以從說一則故事開始,然後不斷地增加數量來加以訓練。 ◇為孩子讀故事時,媽媽可以用手指指著書上的字,讀到哪就指到哪,讓孩子的注意力跟隨媽媽的手指堅持下去。 ◇和孩子一起玩聽覺遊戲。媽媽說:「鼻子在哪裡?」看看孩子是不是能馬上指出鼻子的位置,還可以指眼睛、耳朵、嘴巴等等。透過和孩子一起遊戲,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年齡較大的孩子 ◇對於年齡較大的孩子,可以鼓勵他們做有興趣和可勝任的工作,並且做完一件以後再開始做另外一件,投入的時間逐漸增加。 ◇穿針引線。可以讓大一點的孩子做穿針引線的遊戲,媽媽在縫補時,不要怕孩子扎到手,可以讓孩子為你穿針引線,這是一個很精細的動作,可以訓練孩子的注意力。 ◇拼圖。拼圖是大人、孩子都喜歡的遊戲。父母為孩子買拼圖,可從100塊開始,逐漸增加塊數和拼圖的複雜程度,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會不斷增加,訓練孩子的專注力很有效。 ◇找數字。在空白紙上不規則地寫0∼20或0∼1000數字。先任意指定一個數字要求孩子迅速、正確地找到並用筆畫掉。如畫去5、10、15。再指定畫去某數前一個或後一個數;指定畫去某數前或後的奇數或偶數;指定在奇數上打√,在偶數上打×等等。 ◇計數法。 A要求孩子跳著畫,如 2、 4、 6……到100或到 1000。 B要求孩子倒著畫,如 100、 99、 98……0或1000、998、997……。 C要求孩子按手腕的脈搏計數。 ◇視物法。讓孩子先觀察某一物品,如答錄機,一分鐘後復述出物品的特徵,如外觀形狀、顏色、功能鍵排列等。也可進一步要求從簡單到複雜,從少到多講出物品特徵的細節。

2010年09月30日
公開
657

讓孩子更專心注意力培養訓練法

讓孩子更專心注意力培養訓練法 〈文章取自聰明寶寶〉 培養專注力,是發展孩子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 如果你的孩子常常出現心不在焉或躁動不安的情況,你可能會認為是寶寶缺乏專注力,其實不然有時候寶寶的生理特徵就決定了他是否能專心一致。 現代父母總是望子成龍,能使進入優秀的學校,考試成績優秀異,在某一方面有特殊的才能,健康強壯,能說流利的英語等等。但是無論父母如何用心良,孩子將來能否成才,關鍵在於他的專注力。 我的孩子為什麼不專心? 孩子無法集中精神的原因很多,除了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外,還會受到飲食、睡眠、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影響。 生理因素: 1. 神經系統發育類型:  例如「興奮型」的孩子跟「穩重型」的孩子相比,前者就相對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而後者則更容易集中精神。 2. 額葉發育:  額葉位於大腦皮層的最上方,它是人類意志行為的最高指揮部,它主管意欲、注意力、推理、創造和思考能力。一但額葉受傷,孩子的專注力便會大受影響。根據資料顯示,過動兒的右額葉寬度比一般兒童的短。 3. 大腦的發育和損傷:  如果孩子在胎兒期大腦發育時受到X射線輻射,或分娩時發生困難時,則很容易造成大腦損傷而影響 專注力。根據調查顯示,過動症兒童中的72%有生產異常的情況發生,另有15%則是早產。 4. 遺  傳:  有20%的父母注意力缺損會遺傳給孩子。 5. 生理疲倦:  長時間地重複做一個動作,會導致生裡疲憊,進而影響注意力。例如讓孩子長時間地寫字,由於生理疲憊,最後孩子便無法集中精神繼續認真寫下去。 ※ 小常識 什麼是額葉? 額葉在大腦的左前方,他主管意欲、注意力、推理、創造和思考能力。如果額葉被切除,人類就會變成毫無精神和意欲的「行屍走肉」。 心理因素: 1. 缺乏興趣:  當孩子對所學的東西毫無興趣時,他是無法集中精神的。 2. 缺乏動機:  孩子不知道學習的目的,只是聽從父母的命令,這樣時間一長,他便心猿意馬,無法專心。 3. 情緒不良:  孩子的情緒決定了他的專心程度,如果孩子整天為丟失寵物之類的是而憂鬱寡歡,他是無法集中精力 學習的,對此父母應及時疏導。 4. 成敗歸因:  如果無法正確評價自己的成功和失敗,他便無法集中精力完成下一個任務,這時,父母的引導必不可少。 飲食: 1. 吃過多的糖和食品添加劑會影響專注力。 2. 促進專注力的營養物質是膽固醇。豐富膽固醇的食物有肉類、豆類和花生。 3. 適當補充礦物質,如鋅、鐵、鈣。 4. 注意別讓孩子吸過多的鉛,這樣會導致過動症的發生。 睡眠: 細胞修復所需要的養分會在睡眠中得到補充。只有經過充分的休息之後,孩子才能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 1. 新生兒每天需要睡22小時。 2. 3歲左右的小孩每天需要睡14個小時。 3. 7歲左右的孩子每天需要睡11個小時。 父母的行為: 父母的行為常常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深遠的影響。在培養專注力方面,父母的態度也是極為重要的。 1. 打斷孩子的活動  一會兒命令他做這,一會兒又命令他做那。在現實生活中,常常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孩子玩得正起 勁時,媽媽在一旁嚷「晚餐已經做好了,快去洗手」、「快去叫爸爸來吃飯」、「一定把玩具收拾好」等等,在短時間內,如果父母不斷的命令孩子的生活步調,同時還會對他的專注力產生不良影響。 2. 逼孩子學習他毫無興趣的東西,比如看見鄰居家的女兒學鋼琴,便不顧孩子是否有興趣,馬上逼著他學,並要求他一定要比鄰居家的女兒學得好。這常常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如果孩子在學習之初就有了情緒問題,這必然會妨礙他養成專注的習慣 3. 對孩子的行為處處干涉、不斷禁止。  「不許看電視」、「不許玩電腦」,若是父母不斷禁止孩子行為,不僅沒有正面的效果,反而會變成孩子耳邊的噪音,這樣會妨礙孩子精神的集中。 4. 讓孩子擁有太多  上太多的才藝班,擁有太多的玩具和書,會使孩子無法集中精力學習知識。拿買書來說,父母最好等孩子有點熟切想得到某本書的欲望之後再買給他,這樣可以使孩子懂的珍惜書本,進而集中精神閱讀。 培養專注力的八種方法: 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方法很多,其中包括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改善教養方式、遊戲訓練等。家長如果希望孩子能專心一致,就應該從自己本身做起。 良好的飲食習慣 1. 必須吃早餐  美國杜克大學柯納斯博士研究發現,吃早餐的孩子筆不吃早餐的孩子更容易集中精神。因為不吃早餐,體溫相對偏低,大腦活動就會變得遲鈍,而吃了早餐,大腦活動需要的葡萄糖值就會上升,它就能供給腦部充分的能量,這就有助於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2. 營養均衡  營養不均衡也是導致孩童注意力不集中的一個原因。生長發育期間的孩子應補充各種的營養物質,其中包括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營養不良或過剩都可能會導致孩子情緒無法穩定,進而影響專注力。 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要孩子集中精神學習,首先要整頓周圍環境。父母特殊的職業性質,或家中經常喧鬧不安,頻繁搬家,出入人口複雜,家庭關係惡劣,這些都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所以,父母要讓孩子專心一致,應該首先為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祥和的家庭氛圍。 改善教養方式 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無法集中注意力,很大程度上與父母的教育方式不當有關,所以父母應經常自省,不斷改善自己的教養方式,以免對孩子的智力發展造成不良後果。 1. 父母應尊重孩子的個性,寬容接納,正確引導。 2. 適當讓孩子自己完成能力所及的事,培養他的獨立自主人格和探索精神。 3. 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的模仿對象,所以要求孩子集中精神,父母應首先做出榜樣。一般來說講,「學習型」家庭的孩子更容易集中精力。 給孩子有興趣的東西 有很多專家都做過這方面的研究,他們發現無論個別差異如何,只要是喜歡或是感興趣的事,孩子都會集中注意力。注意力在孩子的幼年完全是屬於自發性的。與自發性關聯最大的是好奇心,只要孩子對事物有好奇心,就會表現出驚人的注意力。比如,孩子玩水時,他會很小心的把水倒在各種瓶子裡,盡量不讓它溢出來。其實孩子在玩耍時,最能培養他的注意力。 讓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當孩子用拼圖拼出一個漂亮的圖形,看完一本書,或用黏土捏出一個有趣的人臉時,媽媽應及時給予鼓勵,這有助於讓孩子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喜悅會使他對所做的事更加感興趣,進而也就能使他更專心。父母可以為孩子購買一些益智玩具,例如拼圖、黏土等。 接觸提升注意力的顏色 日本的小澤和雄教授曾經做過的一項實驗顯示,綠色和棕色具有提升孩子注意力的功效。 1. 綠色能消除煩惱,使人心情舒暢,進而在無形中增強孩子的專注力。父母可以經常帶孩子去公園接觸大自然。 2. 棕色能讓人心情平靜。 美妙的音樂 音樂除了能讓人心情愉快以外,還有一種作用,就是促進睡眠和防止瞌睡。研究顯示,常讓孩子聽他喜歡的音樂,如卡通片主題曲,將有助於提高他的注意力。 特別的香氣 經科學家研究表明,薰衣草和迷迭香有解除疲勞,增進記憶力和注意力的作用。另外金桔、檸檬也有相同的功效。 ※小常識-注意力的類別 按持續時間的長短分為三類: 1. 瞬間注意力:短時間內完成的事,經過需要瞬間的注意力,比如射擊、做遊戲。 2. 持續注意力:能夠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精神集中,比如寫字、上課認真聽講。 3. 長期的注意力:許多人因為能發揮超乎尋常的注意力而最終成為成功人士。比如把一生時間花在事業的棋手、運動員、企業家。 邏輯數學智能 Q:什麼是邏輯數學智能? A: 邏輯數學智能,就是指能有效運用數字和推理的能力。這項智能包括對邏輯的方式和關係、陳述和主張、功能及其他相關的抽象概念的敏感性。這項能力將有助於孩子學習計算、分類、概括、推論、假設以及其他相關概念。 Q:我如何判斷孩子的邏輯數學智能是不是很強? A: 有很強的邏輯數學智能的孩子通常喜歡數數;喜歡比較或注重哪個更大,哪個更小,哪個更重,哪個更響;喜歡收集東西;喜歡玩不同形狀的東西,並進行比較和排列…這些孩子略大一些以後,還喜歡向同齡人和成人發表自己的見解或演講,除了學校佈置的任務以外,他們還喜歡自己寫故事。您的孩子有這些特點嗎? Q:如果孩子的邏輯數學智能較強,對他長大的職業選擇會有怎樣的影響呢? A: 邏輯數學智能強的孩子,適合選擇與數學、邏輯相關的職業,如數學家、會計、統計學家、科學家、計算機軟體研究人員等。 Q:邏輯數學智能強的孩子在學習上會表現出哪些特質? A: 對邏輯數學智能較強的人來說,他們洗呼田出問題並執行實驗以尋求答案;喜歡尋找事物的規律及邏輯順序;喜歡在他人的言談及行為中尋找邏輯缺陷,對可被測量、歸類、分析的事物比較容易接受。邏輯數學智能強的兒童再學習時靠推理來思考。對他們而言,理想的學習環境必須提供下列教學材料及活動 :可探索和思考的事物、科學資料、操作、參觀博物館、天文館、動物園、植物園等科學方面的機構。 Q: 0~6歲孩子邏輯數學智能的發展是不是分階段的?分哪幾個階段呢? A: 嬰兒期是人類數學能力開始發展的重要時期,如果關鍵期得到科學系統並且具有個性化的訓練,幼兒相應的數學能力會得到理想的發展,而一但錯過關鍵期則會造成發展不足,以後就是花費幾倍的氣力也難以補償。我們可以大致將孩子邏輯-數學智能的發展分為以下4個關鍵階段,這也是家長應該抓住的契機。 1. 9~12個月是嬰兒對語言理解開始發展的階段,他開始能夠理解最初的數的概念了,這一時期是人類辨別物品大小的關鍵期,到1歲左右,小孩已能正確區分”多”、”少”。 2. 18~22個月是嬰兒掌握初級述概念的關鍵期,可在父母的指導下學會按自然數口頭數數”1、2、3…….”等。 3. 2歲半左右是孩子計較能力發展的關鍵期,他能掌握初級的數概念,如知道一顆糖或一個蘋果等。 4. 5歲左右是幼兒掌握數學概念、進行抽象運算以及綜合數學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 Q:培養孩子的邏輯數學智能有哪些問題需要注意? A: 在培養孩子邏輯數學智能時需要注意: ◎父母的教學態度和方法扮演著關鍵性的因素,父母應該鼓勵並引發孩子的學習動機,不可扼殺學習的樂趣。 ◎避免在孩子煩躁、疲倦或飢餓時教數學,應該先處理孩子的需要。如果父母情緒不佳,則須先自我調適,才能愉快地教孩子數學。 ◎練習的時間不要太長,最好在孩子意猶未盡時結束,才能刺激孩子繼續學習的慾望。 ◎教學的方式僅量不要違反孩子活潑好動的本性,最好不要要求孩子正襟危坐,認真聽講。 ◎不論你選擇教孩子是基本的數學概念還是複雜的運算練習,都要持之以恆。 ◎用心教導孩子,但不要考試。教孩子學習新的知識,是給他最好的禮物,而考試是會嚴重剝奪孩子學習的樂趣。 Q:我希望孩子能更聰明地瞭解數學,要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強化孩子數的概念? A: 如果父母能經常在生活中強化孩子數的概念,那麼孩子的邏輯-數學智能將發展得比較快。父母可以經常跟孩子玩帶有數字的戲劇,並利用生活中的各種機會來教孩子數學。 數數: 例如,走樓梯時,可以和孩子一起數台階;超市購物時,可以和孩子一起數買了幾件東西;玩遊戲時,可以數數他用了幾塊積木……. 比較: 「比較」經常能讓孩子發現樂趣。例如,讓孩子猜猜哪隻手中的蘋果比較大,然後拿出來比較一下;或者也可以問問孩子小轎車跑得快,還是公共汽車跑得快等等。 計算: 可以教孩子用手指來計算,也可以用實物來計算。例如,桌上有5個蘋果,如果被媽媽吃掉一個,還剩幾個呢 ?孩子通過實物的”演練”很快就算出來了。 紀錄: 例如,教孩子觀察兩盆花的生長變化,看看哪盆的花開得多,開的早,並紀錄下來。開始時主要由大人紀錄,等孩子學會寫字了,就可以慢慢教孩子自己紀錄了。 利用筷子、算盤益智 孩子變聰明 用筷子是手的複雜而精細的動作,必須用力得當和動作協調,才能夾起食物並送入口中。科學家研究發現,用筷子夾食物,牽涉到肩部、胳膊、手掌、手指等30多個大小關節和50多條肌肉的運動。有人調查過50個家庭,發現早用筷子的孩子,考上大學的機率遠高出用筷子較晚的孩子。由此可見,用筷子的早晚與兒童智力開發關係密切。而開發智能,讓兒童學習使用筷子,也可以做為訓練手腦並用的內容之一。 算盤也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計算工具。教孩子打算盤不但提升他的數學智能,還可以鍛鍊孩子的手部小肌肉。所以父母可以從小讓孩子撥動算盤珠子玩耍、數數,到4、5歲的時候再教孩子簡單珠算。 吃早餐有助於兒童數學成績的提高 美國麻塞諸塞州綜合醫院的研究報告指出,吃早餐有助於兒童數學成績的提高。這是因為人體腦活動仰賴葡萄糖,早晨起床後,由於一夜休息,血糖量會降低,早餐等於是人腦每天接受的第一份養料,不吃早餐就上學或工作,到近中午時,就很容易出現疲憊或焦慮。研究還指出,不吃早餐的兒童,在回憶和運用新知識方面,明顯趕不上吃早餐的孩子,而且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和短期記憶力也不及吃營養早餐的孩子。

2010年09月30日
公開
67

注意力•挫折容忍力-文章分享

注意力•從小培養 •bobo小天才 2008/10/17 培養注意力,不只要從小開始,更要從日常生活中開始!不需要很多玩具,只需要父母的耐心陪伴和用心教養,孩子的很多問題即能迎刃而解。 【文�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早期療育評估中心主治醫師 何淑賢】 很多父母總會感嘆孩子總像一隻毛毛蟲動來動去,似乎怎麼也坐不住,讓人看得眼都花了,也因此會懷疑自己的孩子是否是個「過動兒」而前來就診。其實,對3歲以下的幼兒而言,並不會特別針對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進行確立診斷,但是若能透過日常生活的行為訓練,卻能有效幫助孩子培養注意力! 體力無處發洩•變身難帶小孩 (個案一)敏敏是個一歲半的小女娃,因為總是坐不住,吃飯時跑來跑去,外出乘車時也無法安坐在安全座椅上;雖然給了她很多的玩具,也不見她有很喜歡玩的樣子,一天到晚就想往外跑,因為白天是祖母在照顧,面對活力充沛的敏敏,祖母愈來愈覺得她很難帶,於是讓媽媽帶來就診。 經了解,敏敏的家境富裕,白天在祖母家時,祖母很疼愛敏敏,幫她做了很多事情,而且祖母捨不得讓敏敏哭,因而很順從敏敏,從不要求她坐下來吃飯或坐安全座椅;加上祖母家可自由活動的空間不大,不能讓敏敏隨心所欲的探索,而祖母年紀大,也沒有體力和意願帶敏敏外出走走,敏敏因無處可發洩體力,只能在有限的空間不停地動來動去……,久而久之,成了祖母眼中的「難帶小孩」。 在為敏敏評估天生氣質後,她的確是比較活潑,卻不致過動,問題的癥結點在於一歲半的敏敏正值活動量需求高的年紀,想要獨立行走、自由攀爬,以探索這個多采多姿的世界,只是環境並不允許她這樣做;而主要照顧她的祖母因年紀大,無法常常帶她到公園玩玩,讓她發洩體力,接受多元環境的刺激;即使有不少很貴的玩具,也因少了大人的陪伴,而無法吸引敏敏耐住性子玩個幾分鐘,且太多的玩具也讓敏敏容易分心,無法專注在一樣玩具上;所有敏敏想做的事全不被允許,最後,讓她只能拚命地按各種電器或遙控器的開關。 敏敏需要的只是有人陪她活動,不論是玩玩具,或帶到公園在足夠的運動空間伸展肢體、消耗體力。而生活上的行為規範,如上車要坐安全座椅、吃飯要坐在桌前自己吃等,皆需要從小培養,以堅持的語氣,清楚的規定,在相信孩子能達到的範圍內去要求及鼓勵。 生活習慣不佳•加深負面影響 (個案二)三歲的達達剛進幼稚園,幾乎是每天遲到,老師講故事時,他總要走來走去;大家都在午睡,獨獨他不肯睡;只要同學不小心碰到他,就立即有激烈的情緒反應;對於老師的交代總是有聽沒有到,做事情都是做一半,無法輪流等待。面對精力旺盛的達達,老師建議父母不妨帶達達至心智科就診,了解孩子到底怎麼回事? 經評估後,達達的確有一些「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特質,只是父母未曾留心且在生活中透過行為訓練,讓這些特質的影響降到最低。如達達總有旺盛的活力,當忙於工作的父母晚上八、九點回家時,親子一起玩段時間,他還不肯去睡覺,上床時間往往拖到很晚,隔天因為睡不夠就無法起床,可是父母又要急於趕上班,不得不把還想睡覺的達達挖起來並送到幼稚園。過程中少不了責罵及代勞,到了學校,睡不飽的達達,處在精神不足的狀態下,自然無法有足夠的精神聽老師講故事或與同學玩耍;等到中午要午睡時,達達又因為園所好玩的事很多,興奮的不想睡覺,就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下,達達的情緒無法得到適度的調適,對事情做出來的反應自然讓人無法接受。 達達活動量大,在家闖禍的機會也多,碰到因工作疲累而情緒管理不佳的父母,當然常常被挨罵,時間一久,對自己沒有自信,挫折忍受度低,影響學習的動機,無形中放棄更多的學習機會;而父母對他動輒責罵的行為模式,則讓他「學習」用在對外人的態度上,造成與同學相處的困難。 ===================================================================== 培養bobo挫折容忍力 挫折容忍力是可培養的!累積幼兒生活「經驗」,是幫助孩子學習的方式之一,經驗挫折更能幫助孩子了解如何調整自身情緒,屏除負面影響。至於身為父母的你,更是孩子學習的最佳榜樣。 【撰文�曾家鳳;諮詢�中臺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資深講師 連寶靜】 由於現代父母生得少,所以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要什麼有什麼,絕不讓孩子吃一點苦頭。事事總讓孩子隨心所欲,久而久之,孩子將會失去自制、自律能力,而且將會養成唯我獨尊的性格,往後進入團體生活時,很可能出現人際關係失衡狀態。 從「你」做起 挫折容忍力可透過教育加以培養,中臺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資深講師連寶靜表示,最佳的教育者就是「父母」,因為你的一舉一動,孩子都看在眼裡,倘若父母面對挫折處理態度不當,孩子自然也會仿效。 舉例來說,父母因為某些因素吵架,產生所謂「溝通挫折」,因為對方聽不懂自身所欲表達的內容,甚至產生誤解,導致雙方感到挫折,進而情緒控制不當,於是發生爭吵。假設父母這時會亂砸東西、甩門,那麼,往後孩子面對挫折時,也會以相同方式處理!學齡前幼兒不懂得辨別處理方式是否正確,只會模仿他人,以改善當下情況,所以,連寶靜強調,父母身教是否恰當,將是影響孩子是否能夠習得正確處理挫折的關鍵。 增加挫折容忍力的優勢 .增強自信心:倘若孩子無法跨越挫折,則會放棄某項學習機會,並且否定自己該層面的能力。 .情緒較穩定:不會因為挫折而影響自身情緒,進入團體時,較不會與他人發生衝突。 希望增強孩子的挫折容忍力,相對而言,也就必須培養孩子面對挫折,並且解決問題的能力。連寶靜指出,這個能力必須經過時間慢慢培養,才能看見轉變。當父母可以調整自身心態,不再讓孩子養尊處優,茶來伸手、飯來張口時,根據以下四個步驟,漸進式培養孩子的挫折容忍力,才能較得心應手。 學習挫折四大步驟 「挫折」可能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各個層面,連寶靜提到,當孩子期待完成某件事情時,就可能產生挫折!例如「身心發展」尚未到達某個里程碑,孩子不可能自己走路,當他堅持想走,就產生挫折;孩子想要買某個玩具,「父母」不肯,也會產生挫折,或者是孩子想要去工地玩,因為「環境」不安全而被禁止,又是一項挫折。挫折無所不在,如何培養孩子面對挫折,並且以有效的方式處理它,將是幼兒成長中必須學習的一大課題。 以下四個步驟,點出學習面對挫折的關鍵,利用「孩子想買玩具,但是父母不願意,孩子正在鬧脾氣」做為模擬情境,告訴父母如何利用機會增進孩子的挫折容忍力。 第一步.冷靜情緒 當孩子因為受挫而情緒不穩定時,「父母」必須先將自身情緒穩定下來,以免意氣用事,不但無法幫助孩子面對挫折,另外,還可能提供錯誤示範。 怎麼做 父母對孩子說:「這個玩具太貴了!我們不能買唷!」 說話態度必須「溫和」,但是「堅定」,讓孩子了解你的堅持,否則孩子很可能用更加無理取鬧的方式,要求家長幫他買玩具。 第二步.辨識情緒 當孩子因為不能買玩具而感到挫折時,他並無法正確描述自身感受,只好用無理取鬧表現,但是胡鬧無助於穩定情緒,因此,連寶靜建議父母,必須幫助孩子辨識情緒,以分辨挫折來源。 怎麼做 父母對孩子說:「你現在覺得很『難過』嗎?」 雙引號內可任意替換成某種情緒字眼,藉由描述情緒,讓孩子了解,究竟他是因為生氣、難過,或者是任何一種情緒而感到挫折。 第三步.提出解決方案 先前兩個步驟已能讓孩子懂得面對挫折,接下來,父母必須藉由提出解決方案,讓孩子知道如何解決問題,才能讓孩子懂得應對挫折,而不是總以胡鬧解決。 怎麼做 父母對孩子說:「等你壓歲錢存到後,我們再來買?還是等他打折後,再來買?」 父母可先提出兩、三種解決方案,以供孩子選擇,讓他知道,只要符合這些條件,他就不需要難過,也能擁有自己想要的玩具。 第四步.圖示法 基本上,上述三種方式已經能幫助孩子漸進式培養挫折容忍力,不過,連寶靜提到,有些孩子情緒認知能力較差,父母利用語言不見得能夠讓其理解,因此,偶爾也可用圖畫的方式,讓孩子了解自己為何因為挫折而會情緒不佳的原因。 怎麼做 父母可以畫圖給孩子看,第一個,你想要買玩具?媽媽不買?你很失望?所以很難過。 藉由這種方式讓孩子明白,究竟自己是因為哪個環節受挫,而引發不當情緒,應該如何調節。 提升挫折容忍力,也是穩定情緒的一種模式!當孩子年紀愈來愈長,面臨挫折的機會也會愈來愈多,倘若能夠自幼訓練幼兒具備調適挫折的能力,不但他的情緒能較穩定、人際關係較佳,甚至是連學習力也會相互提升。 教養兩大法寶•陪伴與耐心 從這兩個例子來看,孩子注意力不佳的問題其實不難解決,只要父母願意用更多的耐心陪伴孩子並改變教養心態,問題多半能迎刃而解,即使真的有問題,也能降低負面因素所帶來的影響力。 陪著觀察反應 孩子的成長過程,需要適度的陪伴,給再多玩具,遠不如父母花時間陪著玩。有的家長會說「家事都做不完了,哪有這麼多時間陪孩子」,陪伴的確需要時間,建議父母此時學會放下──降低目標,調整家事型態,不一定要天天做的家事就隔幾天做一次,否則讓自己累壞了,也不會有好心情陪孩子!甚至帶著孩子一起做部分家事,如洗衣服,一歲多的孩子就讓他依大人、小孩的衣服或襪子、內衣褲分類,三歲的孩子可當曬衣服時的小幫手,幫你夾夾子……,大人眼中的「家事」,卻是孩子眼中的「遊戲」,你會發現,他會很專注想要努力做好這些事。如此,你不僅完成了家事,也增加親子互動的機會。 等著跟上腳步 耐心,則是教養孩子時必備的要件,特別對問題比較多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給予更多的耐心等他跟上腳步,尤其透過行為訓練改變孩子,一定要持之以恆才能達到效果,用充裕的時間讓孩子學習,若因為「急」而讓大人、小孩衍生出情緒問題,又需要花時間處理情緒,原先的目標更不易達成! 大人要學會等小孩,小孩也要學著等待,父母延遲滿足孩子的需求,讓他慢慢調適等待的心情,學會自我控制的能力,有助於注意力的培養。從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培養輪流等待的習慣,如吃水果、分點心時由長輩再分到小孩。 把握好奇心旺盛期 從小開始學,效果最好!因為生活中的一切都讓孩子感到興趣,充滿自信的他認為自己一定行,受挫忍耐度也比較高,一旦達成,他的成就感更高,激勵下次更好的動機更強;反之,等大了再學,大家視為理所當然,孩子的成就感大打折扣,學習興致低落,更難達成學習目標。 提醒父母,想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從小慢慢一點一滴做起,效果自然會出現! ===================================================================== 提升注意力.零歲起就要開始培養 •bobo小天才 2008/10/10 有個媽媽抱著八個月大的孩子,憂心的請教醫師「是否有注意力不足」的問題?也有個小孩雖然才出生三個禮拜,卻被經驗豐富的職能治療師從行為表現觀察到有「注意力不足」的隱憂。 【文�李藹芬】 有個媽媽抱著八個月大的孩子,憂心的請教醫師「是否有注意力不足」的問題?也有個小孩雖然才出生三個禮拜,卻被經驗豐富的職能治療師從行為表現觀察到有「注意力不足」的隱憂。 長久以來,孩子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常是父母所擔憂且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因為意識到注意力是所有學習的基石,根基打得好,孩子的各項能力才能得到好發展。提醒父母,讓這項扎根工作始於零歲,將是你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零歲起就要開始培養 在嬰幼兒的先天氣質中,有一項是指「專注力」,這固然是與生俱來的表現,但也能在後天透過適當的教養,而讓能力更加提升,當然,最好把握從零歲開始培養,讓良好的注意力為孩子順利開啟日後的學習大門! 很多父母常覺得孩子「怎麼坐不住,就像一隻動來動去的毛毛蟲……」、「為什麼玩玩具時,玩沒多久就要換一個……」,其實對零至三歲的孩子來講,好動才是天性,而且他們不是沒有注意力,只是延續時間不長,而且表現方式並非如家長所想像的「安靜的做什麼事」。 認識注意力 大人所說的「專心」,就是「注意力」,總認為是「目不轉睛的做一件事」,但對小孩來說,因為「專心」才會頻頻轉頭。臺安醫院心智發展中心副技術長許翠端表示,最大的差異在於,大人有能力「選擇性關閉不必要的刺激」,但是孩子年紀還小,沒辦法這樣做,尤其年紀愈小,「對感官刺激的專注自然高於認知學習」。她舉例,大人念故事給小孩聽時,若有一隻鳥從頂上飛過,大人不受外在影響而繼續講,但小孩卻馬上轉移注意力至那隻鳥身上。 對孩子而言,注意力就是能夠把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集中在某一事物上,達到認識該事物的目的。台北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翁菁菁補充,注意力還包括自我控制能力,「在對的時候做對的事」,需要從經驗中學習、思考而來。雖然這項能力要到六、七歲時才有所展現,不過,從小即需透過「延遲需求」訓練孩子學會「能等待」。 注意力與神經發展的關係 童綜合醫院副院長遲景上表示,在媽媽懷孕晚期,胎兒的腦細胞數目發展已達高峰,在「量」的差異性,每個人相去不遠;嬰兒出生後,腦細胞的發展著重「質」的提升──成熟度愈高、連結網路愈豐富且快速,這部分的表現因人而異,除了先天的遺傳因素外,後天是否提供孩子足夠的刺激以活絡腦神經的連結,更是影響關鍵。 遲景上醫師指出,大腦依功能主要有三大部分:大腦、小腦和腦幹,主要掌控中樞位於大腦;而大腦皮質又可分為四區:額葉、頂葉、顳葉與枕葉。每一項進出大腦的訊息會透過額葉與大腦中視丘核的合作,傳遞到人體神經的各個角落,但在過程中,還需要腦幹(過濾不必要的訊息)和小腦(持續提供協助)的幫忙。因此,額葉的功能完善與否,決定了注意力是否夠集中!若是功能不佳,有易分心的現象;如果有損傷,則有令家長頭痛的「過動症」問題。 額葉發展好•控制能力佳 由於人類對於衝動或專注力的控制,取決於前額葉的控制中樞,如果前額葉的發展不足,有一大部分表現在專注力無法持續,造成學習不佳、自信心低落,甚至慢慢有些情緒問題,進而封閉自己。遲景上醫師指出,影響額葉發展的生理因素包括: 1.構造有無受損:如果額葉皮質受損(如腦膜炎、腦外傷)的話,就會影響行為能力。 2.知覺感覺是否正常:接收各項感覺(視、聽、嗅、味、觸及平衡感)的神經正常與否,影響身體的操作與思考的困難。 3.成熟度:隨著年紀增長,成熟度會日益提升。換言之,年紀愈小,成熟度愈不夠。 影響額葉功能的生理因素 額葉功能不佳時,會影響注意力的表現,遲景上醫師提出以下三種狀況易造成額葉功能不佳: 1.身體不舒服:當人不舒服時,會影響知覺感覺的表現,因為腦幹當下接收的訊息以「不舒服的感受」為主,其他知覺感覺的訊息被當成雜訊而排除,進而使額葉所接到的訊息與平常不同,自然做出與平日不同的判斷與指令。 2.睡眠品質不佳:睡眠分非快速動眼期睡眠及快速動眼期睡眠,非快速動眼期與生長發育有關,品質好壞影響生長狀況;而快速動眼期則與認知發展有關,如果受到干擾,醒來後,就會覺得沒睡飽、注意力不能集中。 3.腦部病變:如腦膜炎、腦炎等病變,造成腦組織受損,必然影響其功能。 涵蓋三個層面 翁菁菁醫師指出,注意力並非指孩子能夠長時間持續做某一件事,而必須從「持續」、「分心」與「轉移」三層面來講。 「持續」:指的是一個人在面對一件事物時,能維持多少時間。翁菁菁醫師說,根據研究,成人對一件事的持續時間也不過才40〜50分鐘;至於幼兒表現,遲景上醫師表示,一歲前的嬰兒約短短幾秒,一歲以後用年齡乘以二,即一歲約兩分種,兩歲為四分鐘,以此類推。(另有一說,兩歲的平均注意力集中時間長度大約為七分鐘,三歲約為九分鐘,四歲約為12分鐘,五歲約為14分鐘。) 「分心」:是指受外在因素干擾時,是否就此被吸引或不受打擾。如兩個孩子原本聚精會神的玩著小火車,突然門鈴響起,一個繼續玩,一個則迫不及待衝向門邊,即易受外界打擾。 「轉移」:是指可以適當彈性的轉移注意力的能力,而不會固執於同件事上。如孩子原本在看繪本,媽媽喊「吃飯」,有的孩子能很快放下繪本去吃飯,有的卻堅持一直看,難以配合媽媽的步調。 整體而言,有品質的注意力,不只在於時間長短,還要看是否容易受到干擾而分心和轉移注意力的能力強弱,過與不及都是問題。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講師羅文喬強調,所有表現都必須出自孩子的內心,一切才有意義。

2010年09月29日
公開
62

振興醫院-303診

振興醫院-303診

2010年09月29日
公開
79

學前注意力不足,影響性長達十年

學前注意力不足,影響性長達十年 文�陳念怡 最新研究發現,孩童早期專注力不足問題,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自然痊癒,家長千萬不能輕忽學前幼兒早期專注力不足的問題,六歲有專注力不足現象的孩子,在閱讀和數學兩大學業測驗成績中明顯落後,而且影響可長達十年以上之久,導致孩子無法專注的原因包括… 最新研究發現,孩童早期專注力不足問題,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自然痊癒,六歲有專注力不足現象的孩子,在閱讀和數學兩大學業測驗成績中明顯落後,而且影響可長達十年以上之久。專家指出,除了注意力缺失症候群(ADHD)外,營養不均衡、焦慮及睡眠不足也會導致孩子無法專注。 這項「孩童行為問題對高中學業表現的影響」的研究,累計了長達十年的追蹤分析,結果刊載在六月號的《小兒醫學期刊》網路版。 過去的研究證明:兒童的行為問題會影響學業表現,但不確定何種行為問題影響最劇。因此,該研究鎖定了攻擊行為、專注力不足以及內在行為(焦慮、情緒低落)三大常見的兒童行為問題。結果發現,孩童早期專注力不足的問題,對於學業的影響最為深遠。只有專注力不足的幼稚園學童,在閱讀和數學兩大學業測驗成績中明顯落後,影響可長達十年以上之久。 研究指出,六歲幼童的專注力不足問題,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自然痊癒。這項研究結果的主要是提醒家長和老師,不可輕忽孩童早期注意力不足的問題。如果老師發現孩子上課時經常無法專注,應儘快告知家長,並藉由兒童心智專家的專業協助,幫助孩子找出專注力不足的可能原因,積極介入治療。 專家更呼籲政府單位,應提供充足的兒童心智發展資源給學校系統,有效改善學童早期專注力不足的問題,預防孩子在未來人生中啟動一連串向下的失敗循環。 主持這項研究計畫的加大戴維斯醫學系助理教授喬許•布萊斯勞表示,該研究長期追蹤七百名幼稚園孩童(5至6歲)的行為問題,持續到高中畢業(17至18歲)為止。

2010年09月27日
公開
60

第三天-墾丁

Day 3 福華早

2010年09月19日
公開
19

風箏公園

因颱風取消

2010年09月18日
公開
33

mk-麻辣鍋

mk-麻辣鍋

2010年09月13日
公開
47

休假

(5+1)天 剩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