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小米&小米踢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文章分享~會打人的小孩

2009年05月25日
公開
53

1歲寶寶的行為標誌:攻擊 一歲的寶寶偶爾會用拳頭和牙齒跟爸爸媽媽或其他小朋友「交流」,這是許多媽媽的煩惱,生怕孩子長大會變得很暴力。然而專家解釋:一歲左右的寶寶出現攻擊性的行為很正常,應該辨證的看待這些行為:一方面,這種行為只是孩子發育到這個年齡的標誌,每個孩子都會經過這個時期,爸爸媽媽不必過於擔心。另一方面,雖然這是孩子必經的一個過程,但如果爸爸媽媽對孩子的錯誤行為不做正確的指導,孩子很可能會養成打人的壞習慣。   另外,專家指出:對待一歲「暴力」寶寶,只有先應該知道他為什麼會這樣做,才能幫助孩子找到和平解決問題的方法。   ★武力背後鮮為人知故事   孩子也和大人一樣,不會無緣無故的發脾氣,如果他咬了其他小朋友,肯定有他自己的原因。只是一歲左右的孩子還不會為自己解釋,所以對「他為什麼要咬人?」一直讓我們困惑。現在讓我們一起站在孩子的角度,看看究竟是什麼讓孩子不得不動用「武力」解決問題。   ★貧乏的語言表達能力   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對一歲的孩子來說是件很困難的事。也正是因為他不會說話,無法和別人建立有效的溝通,所以他選擇咬人或是打人,來發洩自己的不滿情緒。因此,下次你看到孩子急切向你表達,但你又不能弄明白時,一定要好好安慰他,肯定的告訴他「別著急,媽媽會幫助你的」,這樣他就不會把怒火發到其他小朋友身上了。   ★他正在學習自衛   有時候孩子打人是出於一種自衛,或是其他合理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小朋友搶了他的奶瓶,或者有人先打了他,甚至有小朋友抓了他的頭髮。寶寶決不會容忍自己被欺負,他會全力維護自己的利益,這只是一種本能。   ★口腔發育的需要   專家解釋說,一歲左右的寶寶,口腔內牙齒、肌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育,他很喜歡把東西放到嘴裡咬,可以幫他緩解口腔發育給他帶來的不適。另外寶寶在學習說話的時候,也很喜歡把能抓到的東西放到口中,當然也包括小朋友的胳膊或手。這僅僅是他感知事物的一種方式。好像只有這樣做他才能得到準確的認識。   ★孩子的因果試驗   很多爸爸媽媽都想知道,為什麼一旦孩子們和玩具在一起時,就會出現可怕的哭鬧聲,為什麼他們每個人拿到自己的玩具還不能安靜呢?答案很簡單,寶寶在玩耍的過程中,除了知道玩具帶給他樂趣之外,還意外的發現他的行為可以帶來不同的後果,「如果我打了其他的小朋友,就一定會有事發生」。所以他總是不斷嘗試用自己的行為影響周圍事物。   ★孩子也需要自己的空間   一歲左右的寶寶,不能準確的把握空間關係。所以他經常會發現自己被其他小朋友擠到一個小空間裡。出於一種條件反射,他會不自覺地推開擋在他前面的孩子,或是對身邊的小朋友採取武力進攻的方式。這樣就可以確保自己有充足的活動空間了。   ★寶寶正感到情緒不好   孩子在心情不好的時候也會選擇自己的方式發洩不滿情緒。比如在他餓了、累了、尿布濕了時,他的心情就會很糟糕,這時候最容易出現孩子之間互相打鬧。另外,一歲的孩子正在學習各項技能的時候,當他遭遇失敗時心情會跟著變壞,打人的行為就很容易出現了。   ★爸爸媽媽的和平戰略   對寶寶來說,打人和咬人只是他認識周圍事物的一種平常的方式。所以沒有什麼可以讓他停止這種行為。而你所要做的是保證孩子的安全,讓他在這些攻擊行為中免受傷害。   ★告訴孩子「不」   當孩子行為可能發生危險時,你應該及時制止他。用最簡單的語言清楚、嚴肅(但不是威脅)地告訴他「不可以打人,不可以咬人。會受傷的。」然後用把孩子的注意吸引到其他有趣的事情上,比如一個動畫片。除此之外,在孩子煩躁想攻擊別人的時候,可以為孩子提供其他選擇,比如給他一個枕頭,讓他隨便處置,還可以教她使勁跺腳來發洩自己的不滿。或者教會孩子如果下次他生氣了可以到你身邊尋求幫助。   ★別讓孩子從攻擊中獲得任何好處   寶寶並不是故意選擇使用武力爭奪玩具,而只是一種本能的自衛或是生理特徵。一旦他從這種行為中獲得利益——得到了他想要的玩具,那麼他就可能把攻擊別人和取得玩具聯繫起來。也就越來越喜歡用攻擊的方式和人交流。   ★相對打人的寶寶來說,要更多注意受害的寶寶   當你的孩子打了其他小朋友時,最好給受傷的寶寶更多關註:吻一吻受傷一方的小傷口,詢問他有沒有問題。然後,用堅定的語氣對欺負人的寶寶說:「不許咬人。咬人會讓別人很疼。」如果孩子被別人咬然後又去咬別人的話,千萬不要懲罰孩子。   ★多稱讚孩子的好行為   當孩子沒有依靠攻擊而解決問題時,你應該多多鼓勵他的這些行為,讓他能意識到這才是對的。比如你可以表揚他的行為「你把玩具讓給小朋友玩,你是個好孩子。」   ★做孩子的好榜樣   和孩子玩的時候不要咬你的孩子,也不要打他。如果你對他說「我要吃了你!」而且把小傢伙的腳趾或手指放到自己的嘴裡,那麼他就會很自然地嘗試對別人這樣做。   ★溫柔地安慰孩子   孩子在發育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挫折,比如走路、說話等等。這時需要你為他提供一些溫柔的積極的安慰,以防止他變得暴躁。比如一個舒服的溫水浴。孩子在洗澡時可以忘記之前的不愉快,再加上一些他熟悉的玩具,會讓他對自己重新樹立信心。   ★給孩子們更大的活動空間   如果孩子像大海裡的沙丁魚一樣,擠在一起玩耍。那你就不必對他們的互相攻擊的行為產生驚訝了。因為這是必然的結果。即使是成年人也不能容忍自己活動的空間過於狹小。   ★重要提示:爸爸媽媽不能做的三件事   對待孩子的攻擊行為,除了上面敘述的我們可以幫助他們的事之外,還有些事是我們不能做的:   1、不要訓斥打人的寶寶:寶寶並沒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你突如其來的訓斥只會讓他感到莫名其妙。   2、不要因為孩子打人,就讓他也嘗嘗挨打的滋味:孩子不會理解你的用意,他只會覺得你是在傷害他,最壞的結果可能讓孩子不再信任你。   3、不要鼓勵孩子報復打他的小朋友:如果「受害人」反過來去報復犯人」,那麼最終的結果是「犯人」會越來越多

高雄之旅~高鐵

2009年05月23日
公開
48

媽咪最要好的專科同學~雅瑛15號生了..生了一個小妹妹 體重只有2540G~比小米米當時體重輕了50G~不過是因為胎盤的原因 好像吸收不良吧~小小隻的~很好生 拔拔星期四晚上上網訂了票..來回訂好65折的票..省了1700多耶 但是隔天去上班..拔拔同事給了一張五張優待票..豬頭拔拔取消訂票 後來要訂訂不到同一天了..只好一人帶一隻南下了..差了一個小時 媽咪先到~盼盼媽咪(國小死黨啦)一家子來接我們,今天也是夜宿他們家 盼盼(3歲4個月吧)還有小羽(1歲五個月)~跟小米姊姊還有臭弟弟~玩瘋了 小米跟盼盼~兩個個性超像..嚴重的公主病,每天都要穿裙子,連說話的樣子 都一個樣..兩個長相也都很可愛,呵呵,所以玩得起來 然而小羽..都被臭弟弟欺負..媽咪真是傷透腦筋了,一下掐她,一下推她 媽咪請阿姨要罵他,這小子太壞了,不過我們觀察結果(紫瀅阿姨是中班老師) 有可能是米踢想和妹妹玩,但是不知道怎麼表達..這部份,媽咪最近一直在想辦法 小朋友玩了一個下午,兩個姊姊完全沒睡,米踢小睡1個多小時,妹妹也睡很少 4點多出發到夢時代坐摩天輪,KITTY的耶,裡頭還放了一個MELODY的大抱枕 兩個小女生眼睛都發亮了..還搶起抱枕,只好叫他們一人抱一個耳朵 從上面看底下的夜景,漂亮極了.. 票價也比美麗華便宜多了,一人才150~ 從夢時代離開已經快9點了吧..小朋友開始亂了,因為太累了..呵呵 但是兩個媽咪太愛逛,又殺到"瑞豐夜市"血拼小女生的髮飾,雖不便宜 但是比起媽咪在新竹買的,還是便宜多了,又好看,很特別 回到家都10點多了,弄弄小朋友洗澡,上床已經11點多了,全部的人都累翻了 不過拔比和盼爸,竟然還在那玩"F1"~~ 隔天再出發去看小妹妹..

米踢~媽咪挑戰離乳

2009年05月18日
公開
21

小沅媽開始"戒母奶"計畫了..她用的是黃蓮粉 媽咪也心動了..想要換來一夜好眠,從生下米踢到現在 好像不曾一夜到天明...這臭小子半夜到清晨..至少要夜個兩次奶 但是媽咪已經沒什麼奶了..被他吸到只有"痛"形容~ 晚上10點多讓他吸完兩邊,就躲到外面去貼3M的透氣膠帶 這小子到真正睡覺..一定還得吸上幾口,果然..要睡了,又來掀衣服 一掀開..看到媽咪在(.)(.)貼的交叉膠帶..愣住..媽咪忍笑的跟他說 "媽咪ㄋㄟㄋㄟ受傷了,痛痛" 米踢說"弟弟按摩"~就在媽咪(.)上呼呼~呼了老半天後..打哈欠想睡了 又說"弟弟喝ㄋㄟㄋㄟ"~ 媽咪說"媽咪好痛耶..受傷,弟弟不能喝了,喝水好嗎" 米踢免強說"好"~喝了好多水後...說"要便便"(找麻煩的小子) 11點多了..旁邊的拔比姊姊早就不醒人事加上呼聲隆隆了 媽咪還要獨自對抗這臭小子.. 抱去坐馬桶,果然又便一堆加上尿了一大泡的尿..噗 便完再抱回去床上..又吵要喝..手還過來摳膠帶..還趴著試著吸看看 媽咪說ㄋㄟㄋㄟ受傷了..好痛耶,你喝水好嗎 米踢點點頭...喝了水..翻翻身就睡了.. 半夜又來討奶..閉著眼睛掀衣服..嘴巴靠過吸一口,吸不到東西,哭了 媽咪說"你忘記媽咪受傷嗎??" 臭小子哭哭不過翻一下又睡了 不知道過了多久,又來掀..這次哭很大聲..被媽咪罵..坐起來說要喝ㄉㄟㄉㄟ 喝一喝又含淚睡著..媽咪則是貼了膠帶的(.)(.)快癢死了~噗 這次就撕掉了,清晨可以讓他喝,先戒掉夜奶還有睡前奶.. 果然清晨又來..這次如願喝到..小子帶著笑入睡了..呵呵 再慢慢全戒掉,大姨說"米踢可以溝通"~不要用黃蓮..呵呵 媽咪覺得母奶寶寶~戒奶好像在戒毒..對她們而言..非常痛苦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