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荳荳123

[轉貼]受腐蝕的孩子,受腐蝕的家庭

2006年08月14日
[轉貼]受腐蝕的孩子,受腐蝕的家庭


受腐蝕的孩子,受腐蝕的家庭

孩子如同一把有生命的箭,由父母這把弓將之射送至前程。
──紀伯倫(Kahlil Gibran),《先知》(The Prophet, 1923)


我們正面臨一場重大危機。許多孩子,甚至包括那些家庭環境良好的孩子,都缺乏同理心、道德感以及愛心,這些特質是我們維繫理想社會的必備條件。當代孩子的情緒、心理和倫理道德觀,已衰微至令人膽戰心驚的低點;唯有透過巨大的思維改變,才能挽救這群下一代。幾年前,我們極力否認有任何問題存在,然而,這幾年發生在我們社會裡的諸多慘劇,逼得我們不得不去面對這個無法避免的事實:我們的文化已無法提供孩子正常成長茁壯的所需。

瘟疫的禍根

這場瘟疫是怎麼開始的呢?我所提出的這場瘟疫,無關乎貧窮、貧民窟或少數民族等議題,它正大張旗鼓地肆虐那些環境優渥、父母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家。這場瘟疫的症狀在每間學校教室、每座遊戲場、每家超級市場及餐廳等場合觸目皆是,並在全美愈來愈多的家庭裡出現。這些症狀始於早期,於父母及孩子行為中隨處可見。

●一對鎮日忙碌於工作的父母,將他們十八個月大的女兒交給保姆照顧;而保姆卻把她放在電視機前,看一整天的卡通錄影帶。最後這個孩子的反應是:一旦媽媽下班來接她回家,她便哭鬧不休。媽媽每天早上都恨不得趕快逃回辦公室。

●一對家中有個三歲兒子的雙薪父母,兩人下班後皆疲憊不堪,不想下廚作飯,他們便把孩子帶出去上館子,絲毫沒考慮到這孩子一整天下來也很疲倦。這孩子一到餐廳便將食物往地上丟,不斷吵著要離開餐廳,且吵鬧聲音愈來愈大。接下來,他爬出座位,溜到桌子底下,在其他客人的桌椅間跑來跑去,害得別人也不能好好進餐。父母裝出視若無睹的樣子,以便能繼續交談。

現代父母養兒育女的大忌

根據佛洛依德的理論,一個受到母親完全寵愛的兒子,未來人生成功的機率較大。但就另一方面來看,如果你對孩子沒有太多期待,他自然對不會期望自己太高,你盡心盡力給他一切,但這個「一切」終究無法包括未來。我相信,現代父母都採行快速解決的做法:想盡辦法安撫吵鬧不休的孩子、不斷提供他們不用大腦的娛樂、滿足他們無底洞般的消費癖好;長此以往,一點一滴地抹煞孩子個性發展的機會。我們企圖給予孩子的那一丁點倫理道德基礎,全被這中毒已深的社會給吞噬掉了。

我認為,下面幾種育兒方式和態度,將會加速惡化孩子的情緒發展:

●從不花時間或將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導致無法與孩子建立穩固的情感交流關係。

●不說故事或唸故事給孩子聽,或和他們玩,導致無法幫助他們培養識字能力。

●認為把孩子交給他人長時間照顧,其效果和自己帶是一樣的,自己仍能和孩子建立緊密的親子關係。

●無法用平心靜氣且公正的態度,以堅定的口吻訓誡孩子遵守規定或規矩,並且會有罪惡感而猶豫遲疑。

●未透過行為和言語,向孩子傳達你個人崇信的道德倫常及精神價值觀(或者,你自己根本不相信任何道德倫常及精神價值觀)。

●容許你的孩子不恰當地掌控他的人生。在孩子可以勝任時,分出一點掌控權給孩子是很好的;但如果孩子尚未準備好,就給他太多自主權,將會造成不可收拾的地步。

●對孩子大吼大叫,並威脅孩子。你大可用堅定、可靠的語氣強調家規的重要性,不需訴諸這種方式。一旦發起脾氣,就代表你沒有即時處理問題,造成沮喪與無力感開始在心裡興風作浪。一開始,你就要採取堅定不移的態度,不要等到怒火攻心時才爆發。

●將自己的想法全部移轉至孩子身上,以為他們心裡想的和你一樣,認為他們將能達成你的內心想望,或做出能讓你覺得很有面子的事。換言之,即期待孩子主動滿足你的自尊,並解決你的疑慮。

●期望太多,要求太少。例如,任由孩子玩一整天的電動遊戲,同時卻又期待他在學校做個成績優異的模範生。

●不讓孩子體驗靠自己能力獲得獎賞或取得成就的機會。

●過度接觸媒體。

●不安排那些能訓練孩子安靜坐好、專心並聆聽別人說話的活動或經驗,一味期待學校能「管束」孩子。如果孩子的發展根基沒有打好,即便再好的私立學校或最優秀的公立教育系統,也無法把他們調教成和那些身心健全且準備好學習的正常孩子一樣。

●不能透徹地進行討論。直接、開誠佈公及完整溝通,應該是親子關係裡常見的重要特質。

父母之所以犯下這些常見的錯誤,通常是因為他們企圖遷就自己的需要及方便,或是以視若無睹或精疲力盡等藉口搪塞。這些做法等於阻撓孩子自然發展的途徑。有時候,進行這些發展性教養任務,可能會讓人覺得沒完沒了,但如果你的想法是:就隨孩子去吧,反正將來他們一定會轉性的,那麼,你也未免太過天真。價值觀不是與生俱來的直覺,它是透過你和孩子的每日互動,一點一滴在孩子腦袋裡逐日累積建立的。那也就是為什麼,只要用點心、用點努力,再壞的孩子也能重拾他們所需的價值觀。
本電子報內容摘自《天之驕子教養處方》、久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