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Artemis(*☻-☻*)

我看房思琪事件

2017年05月13日
我想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林亦含事件,殺死她的不見得是陳興,更可能的是她的精神疾病一直得不到社會大眾的理解或者是接納等等。無論當年是誘姦或是婚外情,一直讓充滿文青又多愁善感的水漾年華女孩,一直陷溺在情愛和情慾的深淵裡,她的狀況實在讓她很難察覺自己是真的愛陳願意當他愛情的俘虜?還是真的就像瑪法達一樣患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唉!一切尚是謎啊!
--------------------------------------------------------------------------------------------------------------
《節錄》
上台北看病 污名化的核心

當醫師面對個案努力去除標籤化的處境時,外在社會加諸的話語與眼光,卻是此一疾病躲也躲不開,愈加內化與患者成為一體的標籤:得了這個病,是一個丟臉的事,最好不要讓別人知道。因此高中時,她必須每週兩次從台南花一整天的時間搭高鐵上台北,導致缺課太多,差點畢不了業只剩國中學歷。
「『上台北』這三個字,就接近所謂精神病污名化的核心。我是台南人,在故鄉生病,為什麼每一個長輩都告訴我,要去一個沒有人認識我的地方治療我的疾病?」

從政大休學前,她拿著診斷證明,向系主任解釋為什麼沒辦法參加期末考,他回應道,「精神病的學生我看多了,自殘、自殺,我看妳這樣蠻好、蠻『正常』的,」系主任接著拎起診斷書,說出林奕含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9個字,「妳從哪裡拿到這個的?」

「我很想問他,是用什麼來診斷我?我的坐姿、洋裝、唇膏,或是我的談吐?這個社會對精神疾病患者的想像和期待是什麼?是不是我今天衣衫襤褸、口齒不清、60天沒有洗澡去找他,才會相信我真的有精神病,又或者他覺得精神病根本不是病呢?雖然當下我很懦弱地只答道,從醫院拿的。」
來源

林奕含在4月4日的臉書上寫道,每次看見網路筆戰,一旦有人拋出卑劣的詞彙或偏激的觀點,反方一定會有人說:「樓上該去看精神科了。」或者生活中遇到暴虐的客人,怠慢的上司,人也會罵:「有病就要看醫生!」
林奕含說,每次看見這樣的譏諷,她就很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