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草莓果凍

人格•來自父母教養風格 ~ 教養型態 五大類型(轉貼)

2008年05月05日
人格•來自父母教養風格 ~ 教養型態 五大類型(轉貼)


本文作者 : 文化大學推廣教育中心講師、人本文教基金會親職教育講師

< 教養型態 五大類型 >


以下就各種教養型態中,父母觀念、作法及對子女影響分別列表並說明。


1.此五種類型中,以一~四型為不良教型態,第五種為良好的、值得推薦的親職模式。


2.評估方式 : 作自我檢查,若發現自己與其中某類型之觀念、態度、作法約有半數以上近似時,應可確

認,即屬該類型。


3.所有的父母都不可能絕然、斯然僅採其中某種模式,而是以此型為基本型,再兼採其他類型。


4.然而,就開放角度觀之,第五種民主溝通型態,其本身之彈性、理性選擇便已涵蓋了各種父母親可能

採行的,對子女成長有益的知能,故而是理想、優良教養模式。


一、威權、控制型

此型父母因本身人格特質、不良觀念及文化制約等因素,而採行了控制的、威權的、要求的、嚴格的、

過度期望教養態度。


威權 、控制型教養型態



父母的觀念想法

1.我是一家之主,我必須控制、掌握情勢。小孩則應聽話、順從。

2.我必須是對的、贏的、完美的、誰都不能批評、抗拒。

3.大人才是理性的、強壯的。小孩是弱小、依賴性、無能力的。

4.管教就是管理、控制行為、訓練能力。

5.愛就是提高期望、激勵小孩、給他壓力,才能使他充滿奮鬥的意志力。

6.不打不成器,小時候不嚴格管教,長大就會變壞。


父母的做法

1.威權--強迫、限制、指揮、命令、要求,以獎罰控制行為、學習。

2.嚴格--批評、要求、貶抑、羞辱、比較、競爭。

3.柔性制--嘮叨、囉唆、催促、說教,動情說理到小孩屈服為止。

4.他人導向、社會取向--經常限制孩子的發展以配合別人,大眾利益為前提。

5.自我的延伸一補償行為、不良的期待。


對子女的影響

1.受控型人格一缺乏自信、自卑、退縮、害羞。自我懷疑、自我貶抑、依賴別人、認命。

2.反控型人格一反抗、叛逆、攻擊、施暴他人、控制慾、高堅持、不輕易放棄。




二、放任、溺愛型

此型父母採取了過度屈從、過度保護、寵溺,及過低期望的教養態度。


放任、溺愛型教養型態



父母的觀念想法

1.愛就是滿足小孩一切需要。

2.愛就是給孩子自由、使小孩快樂、不要有壓力。我應排除各種困難,讓他無憂無慮的成長。

3.維護小孩的安全,就是建立周全的防護網。社會險惡、我來保護他。

4.做父母的就應該使生活充滿樂趣,不必定什麼規則,不要給孩子限制。

5.管教真是困難,真不知怎麼處理小孩的行為和情緒。

6.我不重要,別人比我重要。我很在乎小孩是否真的喜歡我。拒絕他的要求使我有罪惡感。


父母的做法

1.撫慰--安撫他的情緒,包容他的一切。

2.代替--幫他做、幫他想辦法,解決困難。

3.寵溺孩子--成為小孩的提供者,儘可能滿足他的要求。

4.過度保護--外界險惡,小孩警覺心不夠,沒有能力保護自己,我進出接送。

5.給他無限制的自由--為所欲為的小孩,享有很大權力,卻很少被限制。

6.順從、投降--小孩哭鬧真令人無奈,只好同意他。

7.無法設立堅定的家規--教養的主導權,游移在親子間,孩子通常是贏家。


對子女的影響

1.衝動、控制不良,對規範的遵守有困難,對情緒的控管有困難。

2.自我中心,凡事以自我的需求為中心,較少考慮別人。

3.自我懷疑,對行事原則不太確定,無法明確判斷權限責任。

4.逃避責任,容易中途放棄。

5.缺乏尊重,對人有敵意,有侵略性、控制慾。

6.霸遺,不合群,不易與人合作


三、不一致型

即所謂的騎牆派,原則不一致,前後不一致或夫妻不一致,其對子女的身心影響甚大。


不一致型教養型態



父母的觀念想法

1.愛就是由父母個人來定義,夫妻各人有各人的想法。

2.我的情緒心情就決定小孩今天好不好過。

3.管教真難,這樣也不順利,那樣也不通。

4.我管不了了,交給另一半去管好了。

5.我不能干涉配偶的管教,我們要互相尊重。


父母的做法

1.夫妻不一致--雙方無一致性原則,缺乏溝通與協調。

2.前後不一致--徬徨不定,經常變化態度。

3.原則不一致--無清楚而堅定的規則,價值觀混亂。

4.父母情緒不穩定,不易控制與管理情緒。

5.未設立清楚的家庭規則

6.缺乏角色穩定模式,導致子女認同困難。


對子女的影響

1.自我懷疑--經常在試探、懷疑中摸索。

2.不知所從--不確定行事原則與規範。

3.情緒不穩定--緊張、不穩定,缺乏安全感。

4.自信不良--自我認識不良,不易確認自我。

5.社會化不良--無法穩定發展社會能力。



四、嚴重虐待、疏忽、遺棄---親職失能型

有的父母甚至是嚴重缺乏親職意識與知能者,缺乏照顧、保護子女身心安全的基本知能,甚至連養育的

功能有時都未能負責,更遑論親職輔導了,其子女所受到的身心重創之影響更是深巨 !


嚴重虐待、疏忽、遺棄---親職失能型教養型態



父母的觀念想法

1.愛是什麼,我管不了,活下去就好了。

2.我自己的問題都一團糟了,小孩真煩人。

3.小孩是不重要的,他的情緒、行為是不理性的。我應嚴格管教或者放棄算了,任你自生自滅,我無法

控制自己。

4.情緒好時,會寵溺、過度屈從小孩 ; 情緒不佳時,則虐待、責打小孩。


父母的做法

1.對小孩冷淡、冷漠、忽視小孩需求。

2.生活重心放在自己的問題上。

3.對小孩身心過度干擾,或過度忽略。

4.父母本身有嚴重生活適應、人格適應、社會適應問題

5.父母性格、情緒不穩定會遷怒,轉移到小孩身上。

6.缺乏教養的角色認知,無法提供角色認同模式。


對子女的影響

1.怨恨、懷恨,想報復的個性,情緒發展不良。

2.自貶--自我貶抑,負向人格,低動機。

3.冷漠--與人疏離,無法與人發展親密關係。

4.身心疾病--憂鬱症、焦慮、強迫行為。

5.社會化不良--無法穩定發展規範能力、社會能力。



五、民主溝通型

此型是最理想、最符合人性、切合現代民主社會環境形式,最有利子女成長的教養型態。


民主溝通型教養型態


父母的觀念想法

1.教育是引導、啟發,與鼓勵孩子。

2.管教是幫助小孩建立自我的能力。

3.愛是合理的期望、溝通的形式,真心的關懷與了解。

4.人格與主權是生而平等的。

5.自由與責任是相互發展的。

6.自發性、創造力與規範性、控制力是互為成長的動力架構。


父母的做法

1.關心小孩--關心他的需要、想法與困難。

2.接納與信任小孩--寬容、親切,愛與鼓勵,並相信小孩有自做決定的能力。

3.了解小孩一對其身心發展特性有一定了解、認識。

4.尊重--能尊重其獨立人格、個別差異,並教導他自尊、尊人。

5.制定堅定而有原則的家庭規則--合理、清楚、堅定、開朗、有彈性地設立行為規範

6.溝通、協商--是聆聽者與協商者,鼓勵孩子充分表達心情、想法,親子間互通訊息

7.經常自我評估管教之影響,作適時調整。


對子女的影響

1.自動自發--有自發性、創造力,有勇氣嚐試新的經驗。

2.獨立自主--覺得有自信,有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

3.有正向的自我概念--喜愛自己、相信自己、自我導向的。

4.負責任的--能自我負責、自我規劃。

5.尊重別人--願意合作、能容忍別人、尊重別人、喜歡與人互動。


我們可由民主溝通型教養態度之表列中,呈現出良好教養模式的規劃藍圖:


當父母親在實施教養責任、親子互動時,若能破除主觀意識,落實兒童本位,以客觀化立場,實施輔導--

隨時調整管教措施,對於處理子女情感、行為時能多一點設身處地,站在孩子立場同理他的感受,設立

規範、引導他的行為 : 同時,又能考慮此教育策略對孩子可能造成的影響,時時以長遠的眼光來衡量子

女的成長利益。


那麼,如此的深思熟慮,審慎施行的教育措施將使得親子雙方都能滿足需要。也因著相互尊重、互愛而

能發展出更和諧的親情與互動。


< 管教—是兒童的自我教育 >


管教,在一般傳統觀念裡的涵義,通常是指管理與教訓,是一種上對下所施予的訓練與控制。


然而,隨著「以人為本」的開放式教育理念興起後,關心兒童內在需求與發展的「兒童本位」教育觀遂

隨著民主時代尊重、平等的精神而落實於家庭生活。


換言之,以現代民主精神來釋義 「管教」應是 : 父母施予子女的自我管理的教育。它是以親子雙方兼具

獨立人格的開放觀點來詮釋親情與教養。也就是說,父母管教子女之目的在於 : 引導子女在成長的過程

中,能逐步管理自己:從自我接納--自我了解--自我控制--自我肯定--自我負責--自我管理,並向上延伸到自

我尊重--自我欣賞--自我規劃--自我創造--自我發展,終能走向自我實現,完成自我教育。


每個兒童都有他天賦的個別差異--與生俱有的遺傳特質、智慧才能與發展機制。他在走自己的人生之路

時,是需要成人智慧的引導與協助的。兒童絕非白紙,可由大人隨興揮就、填景 ; 他也不是黏土,任由

大人執意捏塑,每個兒童都有他自己的天賦與才智,成人應該要充分了解、尊重之,並且善予引導,使

得孩子在快樂學習中逐步成長,並在生活中感受價值與意義。


父母親在陪伴孩走成長之路時,應設法了解及掌握孩子的自我,教育是成長人的工作,而非塑造完人的

工作,成人是幫助兒童的自我實現者,而非替兒童決定學習過程者。即使一個孩子天賦多麼低劣,只要

他能完全在獨立自我的生活中成長,這個孩子就會感受到尊嚴一對自己敬重、覺得自已活得真實、有自

我價值感、有信心、對未來有憧憬,生命逐充滿了活力 !


管教之道,唯在合理的愛、期望與尊重中推移與展延。